第二节 妇幼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3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妇幼保健
分类号: R172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鄞州妇幼保健发展历程包括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和变化。婚前检查、新法接生、妇女病查治、儿童计划免疫等得到了逐步发展和改善。
关键词: 龙观乡 卫生 妇幼保健

内容

一、妇女保健
  妇幼保健在旧时不受社会重视。建国初,妇幼保健以治疗妇女病、推行新法接生及经、孕、产、哺乳“四期”卫生知识宣教为主要内容。1962年起,开展以子宫脱垂、尿瘘为重点的妇女病查治,并进行“经孕期劳动调轻不调重、调近不调远、调燥不调湿”的宣传。1974年,开展以防癌为重点的妇女病查治。1983年,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1988年起开展女工保健试点。
  婚前检查 60年代初曾提倡婚前体检,但未形成制度。1985年7月1日,县妇保所及各区中心卫生院开展婚前体检,由人民医院负责会诊、治疗及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本乡按照上级规定,在结婚登记时扣住了婚前体检证明这一关,无婚前体检证明者,原则上不予登记。1990年起,区中心卫生院不再开展婚检,该项工作由县妇保所单独承担,结婚登记对婚前体检证明亦放松了硬性规定。至今,开展婚前体检工作步履维艰。
  孕产妇管理 1983年起,本乡实行孕产妇管理工作,原则上对怀孕12周以上孕妇建立孕妇卡,怀孕4~6月每月体检1次,怀孕7月后每月体检2次,怀孕9月起每周体检1次。并应用妊娠图监护胎儿、指导分娩,产后7天、14天、28天各访视1次,42天对母、婴进行全面体检,孕妇卡回收存档。至1990年,该项工作达到全国甲类地区要求。
  接生 旧时,本地采用老法接生,产婆常以旧剪刀、碎碗片剪割脐带,断端敷草木灰,故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极高。1958年起,本乡始采用新法接生。同时改造旧产婆,培训接生员,年新法接生率达到95%左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新法接生率下降到80%左右,其后10余年中,新法接生由于由赤脚医生兼任,新法接生率达到99%左右。1990年,本乡新建卫生院门诊楼设立产科门诊室、妇检室、分娩室和人工流产室后,新法接生率达到100%。
  妇女病查治 1953年起,县妇保医生开始下基层查治妇女病。1976年以后,以乡为单位每隔5年查治一次。90年代后,乡卫生院配备2名妇幼保健医生与乡计划生育指导站一起每年对育龄妇女进行检查,及时预防妇女病,一批闭经、子宫脱垂、乳腺癌等患者及时得到了医治。
  二、儿童保健
  1952年儿童节,县、区、社医疗机构免费为全乡儿童矫治疾病、接受健康检查。1956年,县妇幼保健所与妇联试办新育儿法培训班,本乡始有保育员。翌年,全乡部分幼儿接受了卡介苗接种。1971年起,卡介苗接种改为4年一轮种。1979年底,对全社12岁以下儿童免费驱蛔虫,服药率达93%,排虫率78%。其后,每年儿童节前后进行全乡性的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病童矫治,并对各幼儿园保教人员进行新育儿法知识讲座。1985年6月起,实行儿童健康系统管理,即出生3个月后建立儿童保健卡,1岁以内3个月体检1次,1~3岁半年体检1次,3岁以上每年体检1次,直至7足岁的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
  三、儿童计划免疫
  1978年3月,本地实行有计划免疫,为全社15岁以下儿童建立了一人一卡的接种档案。1979年,公社卫生院设立计划免疫接种日工作小组,对15岁以下儿童全部建立了预防接种卡,各类疫苗每年接种1次。1984年6月,开展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百日破三联苗、麻疹疫苗按月接种,至1988年,经上级卫生部门考核,本乡“四苗”符合率均达到100%。计划免疫进入正常轨道。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