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33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利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
页码: 195-19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水利工程在本地历史上的重要性,它是田赋的主要来源和衣食的依赖。水利工程是地方官员留下好政绩的重要领域。鄞地水利是百利之根基,唐代的它山堰古水利工程就是一个例子。在五十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中,大规模治水成为现实,同时改造和完善溪流水利工程体系,主要目标是建设高位蓄水工程。在近30年间,全乡建造了30余座中小水库和山塘,增加了500余万立方米的蓄水量,使数千余亩田地得以机电排灌,全乡抗旱能力达到两个月。
关键词: 鄞州区 龙观乡 水利

内容

本地早期垦拓,水利功占其半。田赋所出,衣食所赖,使为官为民不倦于水利而代代相袭成风。故地方官员留政声于历史者,多卓著于江河水工。水利实系鄞地百利之根基。唐句章乡(辖本地)它山堰古水利工程就是一例。
  五十年代的合作化运动,揭开了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序幕,使大规模的治水成为现实。在改造和完善溪流水利工程体系的同时,高位蓄水工程成为主要进取目标,拦涧成坝,在近30年间,全乡建造中小水库、山塘30余座,蓄水量增加500余万立方米,数千余亩田地得以机电排灌,全乡抗旱能力达到二个月之久,数千年来旱涝无虞的愿望功成一旦。
  农业的耕作制度改革和七十年代兴起的工业化运动,使生产用水与日俱增,人化的干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人们务必树立科学的用水意识,自然界的惠施是有限的,珍视它,将有深远意义。
  第一节 高位蓄、引水
  本地山崇涧深,诸溪控制50多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旧时每年约有3000万立方米水资源泄入东海。1958年率先在观顶、大庄修筑山涧水库,其后,小型的高位蓄、引水工程兴起,改善了本地区域内的灌溉用水。据1970年至1980年统计,全社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47余万元,投入工时270余万工,搬动土石方397余万立方米。解放后主要水利工程建设有:
  一、外牌楼水库
  位于龙峰村境内,距乡政府驻地西2公里。集雨面积16.9平方公里,正常水位14.6米,最高水位16米,正常蓄水量122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175万立方米。大坝为黄泥内体斜面石砌坝,坝长198米,坝顶宽11米,坝底宽115米。始建于1958年,1973年重修。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水力发电。灌溉面积达3000余亩。
  二、观顶水库
  位于龙峰村境内,距乡政府驻地西北18公里。集雨面积3.2平方公里,正常水位10米,最高水位15.15米,正常蓄水量109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126万立方米,大坝为黄泥内体斜面石砌坝,坝长126米,坝顶宽12米,坝底宽95米。始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1977年重修,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和农田灌溉。
  三、章圣寺水库
  位于龙溪村境内,距乡政府驻地西6公里。始建于1983年,1986年竣工。主要用于下游水库集雨蓄水和水力发电。大坝坐落于玄坛殿自然村宅后,坝长127米,高17米,坝顶宽4米,坝底宽60米,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107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122万立方米。
  四、石鼓门水库
  位于雪岙村境内,距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25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28万立方米,大坝用水泥浆砌石坝,主坝长30米,副坝长60米,坝顶宽1米,坝底宽20米,坝高20.5米,始建于1966年,1968年建成,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
  第二节 机电排灌
  机电排灌常由排灌水利系统与输配电、泵站系统组成。后者已记入《农业机械》,本节仅记排灌水利系统。
  一、机电排灌
  本地农田灌溉向以畜力龙骨水车为主要工具,山区除少数土地以堰坝引水外,多以人力水车、碰桶、拗棚等;并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灌溉。60年代开始安装柴油机抽水灌溉,至70年代全乡通电后,开始使用电动机抽水灌溉,灌溉面积达6000亩以上。
  二、翻水、排涝
  为使高山区土地得以灌溉,1979年起,本地陆续建立高扬程翻水站,将山涧溪水提升到坡上浇地。本地因山高坡陡,常需分级提水方能溉注农地,建造的十几座翻水站大多直接引水入地田。排涝主要用于沿河几村地势较低的田地,通过用电动抽水泵将涌入内河多余的水翻到外河,以确保农田不受淹,但在台风季节,由于洪水迅猛涌入内河和田地,用电动抽水机翻水有时往往也难以解决。
  第三节 乡村供水
  本地居民用水,历来多取自江河湖溪,少数半山区及沿山地带也汲用井水。二十世纪80年代初,农村进行“水改”,桓村、古山等村开始铺设自来水管道,建造水泵房,实行管道供水。水源取自水井或在河溪旁挖深井抽水,并经净化和消毒。2005年8月,乡投资485万元兴建自来水厂落成竣工,桓村、金溪、后隆、大路、龙溪、龙峰等村和企事业单位用上自来水,供水人口达1万人,日用水量达到500吨,年用水量18万吨。
  第四节 防汛 抗旱
  根据本地降水特点,4月15日~10月15日为汛期。建国前本地未有防汛组织和领导机构。1953年县成立防汛防旱指挥部,乡设立临时机构。60年代起,每当汛期,公社均设立临时机构,由社长负责全面工作。80年代后,每当台风季节,根据气象、水文情报和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指示,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如资金、物资、人力等准备。并对水毁工程进行及时抢修。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