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油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油菜
分类号: S634.3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观乡油菜种植历史悠久,建国后经历了面积和亩产的起伏。油菜品种从白菜型到甘兰型,再到九二和九二-13系。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菌核病。
关键词: 龙观乡 经济作物 油菜

内容

油菜是本地主要油料作物。明·成化《四明郡志》载:“宁波油共五品,麻、菜、豆、桐、柏”。说明鄞人早已食菜油。清·光绪《鄞县志》载:“芸苔菜(一名油菜)开花黄如金,摘心为菜茹。春食其心,曰菜忝。取子捣油,名菜油”。
  建国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油菜面积调减,1953年面积占总田地面积10%左右,亩产约53公斤。1957年占13%左右,亩产57公斤。1959年为解决城乡居民食油不足,提倡多种油菜,是年面积占15%,亩产54公斤。1961年起,由于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吃紧,油菜种植实行计划控制,面积锐减。1963年仅占8%左右,是年因油菜蚜虫大发成灾,故亩产仅16公斤,为建国后亩产最低年份。1964年至1977年间,面积、亩产起伏不大,年平均种植面积控制在10~15%之间,亩产在62公斤左右。1978年后菜籽收购价提高,其经济效益高于种麦,故面积剧增,亩产上升。1981年面积占40%,亩产达104公斤,为建国后面积最多、总产最高的年份。1983年后,政府对油料生产由指令性改为指导性,面积渐趋下降,亩产有所突破。九十年代后,农民对油菜种植因其经济效益低而逐年减少种植,至今除了少数农户有种植外,几乎没有批量种植。
  1955年前种植的油菜均为白菜型。是年冬引进甘兰型胜利油菜,1960年全乡普及。1971年引入九二油菜,获成功后全面推广。1978年引入九二——13系新品种,表现早熟、抗病、亩产比九二油菜增18%左右。翌年种植面积占面积55%,1981年占91%,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油菜种植方式多采用育苗移栽,直播甚少。株行排列近正方形。1970年学习上海南汇宽窄行栽种方法,此法便于除草、施肥,并有增产效果,1974年后在全乡推广普及。1980年推广“三合一”(10箩焦泥灰加25公斤过磷酸钙加3~4公斤尿素)塞根肥技术,效果显著。此后大量推广。
  油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菌核病。白菜型油菜易感染病毒病,甘兰型油菜易患菌核病。1983年菌核病大发,发病率占90%以上。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