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兵
分类号: E284
页数: 3
页码: 123-125
摘要: 本文介绍龙观乡民兵以解放前民主政权的村自卫队、猎户队为先声,县委举办首届民兵干部培训班,学习武器的使用与保管,并开展前途教育,本乡9个村民兵干部参加了培训。以后,每年县举办冬季短期军事训练,本乡均派员参加。
关键词: 龙观乡 地方武装 民兵

内容

一、组织
  本乡民兵以解放前民主政权的村自卫队、猎户队为先声。1949年10月后的土地改革中,逐渐发展民兵,隶属乡政府领导,其间经常参加樟水区中队联合行动。
  1951年3月,民兵分为基干、常备2种,基干民兵由18~28岁青年组成,占总人口的2.5%;常备民兵为18~40岁,占总人口的3%。民兵以3人为组,村建立小分队,乡建立联防分队,区建立联防中队,县建立联防大队。
  1958年为响应毛主席“全民皆兵”的号召,16~30岁的男女青壮年几乎都成为基干民兵,复退军人放宽至40岁,30~50岁的编为普通民兵。公社编为营,大队编为连,并按生产队多少编为排、班,与人民公社的行政生产组织相并行。
  1962年,因台湾当局宣称武装反攻大陆,民兵武装力量愈益重视。是年全社分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三类,其中武装基干民兵全部装备齐全,且集中生产生活,可随时投入战斗;基干民兵经常组织训练,可作预备队使用;此外普通民兵均编入战斗序列,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战术,属预备动员力量。
  1964年8月,为加强山区防御,樟水区成立民兵团。“文革”初,民兵武器由县人民武装部集中库存,民兵组织基本涣散。武装部长通揽党政大权(即“拿总”)。1978年7月,本社建立民兵团由公社武装部长任团长,党委书记任政委。1981年6月取消民兵团编制,并压缩民兵人数,确定在18~35岁青壮年中发展民兵,仍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种,女性公民只编入基干民兵。但民兵总人数压缩三分之二左右。
  1986年根据中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住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对基干民兵进行压缩性调整,乡民兵营调整为民兵连。进入新世纪后,乡设民兵预备役排,村设民兵连,但实际村只有基干民兵编制,人数一般为一个加强班左右。
  二、训练
  1950年12月,县委举办首届民兵干部培训班,学习武器的使用与保管,并开展前途教育,本乡9个村民兵干部参加了培训。以后,每年县举办冬季短期军事训练,本乡均派员参加。1955年10月,县兵役局在大嵩区召集18~30岁的民兵举行为期8天的训练,学习步枪构造与射击原理,地形、地物的利用和防空等知识。本乡民兵干部和民兵代表参加培训后,回家当教练训练民兵,提高基干民兵武器使用和军事技能。至1958年,全社300余名基干民兵普遍进行了一次轮训。1962年公社配备专职武装干部后,民兵训练纳入正常化管理,至1972年,几乎企事业单位都有民兵组织,民兵人数达到500余人。1973年起,民兵训练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三年(1973~1975)纲领》和《四年(1977~1980)纲领》进行。县人武部每年组织训练民兵营长、连长、武装基干排长及各种专业骨干,为期半个月;公社则训练基干民兵,为期一个月。其时训练的重点为打飞机、坦克和空降兵,并学习防化学、原子、细菌战,称“三防”,全社民兵普遍进行了轮训。1981年至1984年实行周期训练,以2年为1周期,每期训练30天,经考核给合格者发预证书,持证者可以不再参训。本乡每年约有15人受训。1986年后改以区为单位训练,县人武部则负责集训专业技术兵种,每年训练约为20天。进入新世纪后,本乡受训人员重点是民兵预备役人员,每年参加上级组织的一次预备役集训,时间约20天。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