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7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225.5
页数: 22
页码: 065-086
摘要: 本文介绍中国产党龙观乡情况,其中包括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建设与活动、解放后历届党的组织建设、统战工作、纪检监察、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信访工作等。
关键词: 龙观乡 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内容

第一节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建设与活动
  中共龙观乡党组织最初筹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两党关系有所缓和,党的活动条件有了改善。至1941年4月20日宁波沦陷,党组织仍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中。党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发展党员,推动城乡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秋,预计日军将入侵宁波,鄞县县委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鄞西沿山地区,建立中共鄞西区委,许多干部和党员向农村山区转移,并开展发展党组织工作。
  1942年2月,建立鄞奉县委特派员制。是年8月,中共四明地工委成立,地委机关由三北迁入鄞西建岙。鄞县以甬江为界划为鄞奉,成立鄞奉县委。本乡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如古山村崔忠康、桓村村王正祥、山下村叶玉成等老同志。是年底,成立了鄞西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古山支部。
  1943年7日,在鄞奉县委领导下,中共龙观乡支部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桓村缪家。支部工作的重点是:组织农会、妇女会、民兵自卫队,对国民党开展统战工作,吸收党组织新鲜血液等。并积极动员青年参加宁警总队第三支队名义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林大队”。与敌伪军开展游击战,粉碎敌伪军的清乡扫荡。在抗日宣传和反扫荡的斗争中,发展党员,建立乡村支部,扩大抗日武装力量。8月间,由日伪军统治的鄞江区解放,至此,鄞西地区全部解放,龙观乡党支部力量不断壮大。当时,党组织仍为秘密状态,由乡长、副乡长主持工作。此间的乡长、副乡长均为地下共产党员,古山村韩慈芳为乡长、桓村侯善明、大路吴武康为副乡长。夏秋,龙观乡先后成立了桓村、后隆两个村级党支部。至1945年9月,全乡已建立古山、桓村、后隆、观顶等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70余名。党组织领导全乡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动员青年参军,壮大抗日武装。
  1945年9月22日,根据中共浙东区党委传达的北撤指示,驻扎在四明山地区的三五支队北撤,本乡作为抗战前沿红色根据地之一也罩上了阴影。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支部工作由公开转入“地下”,秘密开展工作,中心任务是:“坚持斗争,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县委改为特派员制,由陈爱中同志任特派员继续领导四明山地区和本乡地下党组织和武装。但因白色恐怖笼罩,斗争残酷,本乡支部处于隐蔽状态。
  1946年秋冬,鄞西地区党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党员学习,稳定情绪,提高斗争必胜信心。本乡一批隐藏的党组织纷纷与上级接上关系,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党的活动逐渐由隐蔽转为半公开、公开活动。1947年1月24日,陈爱中、金声等地下党领导人在天井岙“永安公馆”开会后,即带领10余名武装人员缴了大皎乡伪乡公所自卫队枪支,揭开了鄞慈地区的斗争序幕。1948年鄞慈县武工队成立,8月建立鄞慈县中队,本乡地下武装积极配合新建的县区政权,打击了地方恶势力,发动农民组织贫农会、翻身会、妇女会、太平会、山民会、壮丁会、判山会等群众组织,开展了减租、减息,抗丁抗粮斗争。1949年春,组织山民互相帮助,调剂民食,并发动山民夺取国民党粮仓储存的粮食1千余斤。解放前夕,本乡成立应变组织“自卫救济委员会”,成立支前办事处,做好解放军入城准备工作。
  第二节 解放后历届党的组织建设
  1949年5月25日,县城宁波解放。6月,中共鄞县委员会成立,成为领导全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中共龙观乡党支部由秘密转为公开,支部工作的重点是贯彻执行县委的指示:做好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上级党委制订的各个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和方针、政策。并制订切合实际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1950年起,根据县委确定“减租斗争,彻底摧毁保甲制度,建立村政权,完成征粮,保证支前,在斗争中将群众运动提高一步”的方针,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8月,设金谷、环溪、观岭三个乡,分别建立了党支部。1951年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至1953年,本乡完成了剿匪、民主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任务。1953年,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乡共产党员在段塘参加县委组织的整党建党工作,即党员整风运动,少数思想萎靡不振的党员被劝退出党组织。通过整党建党、三反五反,审干肃反,提高党员干部思想和领导水平。
  1956年5月22日,鄞县县委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乡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改革农业种植制度,继续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贯彻互利政策,巩固集体经济,加强农业社的组织建设和生产建设,组织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为重点的“整风反右”运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批判资本主义,整风整社,大办钢铁和人民公社运动。6月,金谷、环溪、观岭三个乡合并为龙观乡后,建立了党总支部委员会。1956年至1959年1月间,犯了生产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一平二调等“五风”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1959年1月17日,县委召开第二次党代会。乡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是:高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贯彻“六十条”,调整人民公社体制。纠正“平均分配”和“五风”。甄别平反“五风”中被批判、处理的干部群众,中心工作转移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精简机构,下放人员,恢复国民经济。
  龙观公社第一次党代会于1961年2月召开,俞永友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公社第一届委员会。党的中心工作重点是抓用地和养地,治山和治水。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机关开展“五反”运动和反修防修教育,层层检查思想、政治、经济、组织“四不清”情况。开展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和学习人民解放军活动。1966年下半年起,全社开展“文化大革命”。1967年初,在文革动乱中,公社党委被迫停止活动。1968年11月,龙观公社革委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取代了公社党委职能。1969年7月,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建立,根据“吐故纳新”精神整党建党,重建生产大队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和公社党委。在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斗争和整党建党工作中,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和派性的干扰,犯了扩大化的错误,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被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
  公社第二次党代会于1970年9月召开,张存康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公社第二届委员会。党的中心工作是以批修整风为纲,领导全社人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党内两条路线斗争、批陈整风、批林整风、批林批孔,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贯彻中央“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对各行业进行整顿”的指示。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行基本路线教育。开展路线大辨论、大分析,批判资本主义。领导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运动。在此期间,党委犯了批判“唯生产力论”、“突击入党、突击提干”和“批判右倾翻案风”以及“割资本主义尾巴”等错误。1976年10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公社党委领导全社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罪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重新审查“文革”期间被处理的干部,落实各项政策,提出建设大寨式公社的规划。
  公社第三次党代会于1979年12月召开,郑伦祥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公社第三届委员会。本届党委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和政策,强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本社实际情况,制定了“农工副、钱粮人一起抓”、“生产要上去,人口要下降”的政策措施,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审查纠正历史错案,落实政策。加强对计划生育的领导,开展以“五讲四美”、“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龙观乡第四次党代会于1984年7月召开,叶惠方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乡第四届委员会。本届党委主要工作任务是:领导全乡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建立统包结合的“双层”经营生产责任制。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制订整党计划,开展了整党工作。1985年对全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地下党历史问题进行调查,根据当时客观事实和证人证事,恢复了一批地下老党员的党籍,至1986年结束。
  乡第五次党代会于1987年1月召开,任三定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乡第五届委员会。本届党委主要工作任务是:坚持“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方针,带领全乡党员干部进行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企业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进资金、人才、技术,促进企业上等级、上水平、上规模。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双层经营机制,加强村级经济建设,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条例。
  乡第六次党代会于1990年12月召开,崔伟高代表上届党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关于第六届龙观乡委员会工作报告决议。选举产生中共龙观乡第六届委员会。本届党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贯彻执行“稳定、鼓励、发展”方针,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后备干部工作。在农业生产上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基金、合作基金和集体积累的提留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法制建设。
  乡第七次党代会于1993年2月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6名,崔伟高代表上届党委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乡第七届委员会和中共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出席中共鄞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三年乡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争取全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乡第八次党代会于1996年1月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60人,列席10人,李位民代表上届党委作《把握机遇、奋发进取、讲求实效,把全乡两个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乡第八届委员会和中共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班子。大会提出今后三年要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搞好经济建设,并提出了“以工兴乡、树强扶优、强乡富民、撤乡建镇”的工作目标,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2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乡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于1997年11月25日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应到60人,实到57人,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经差额选举,李位民、龚家义、杨爱国、陈昌国、叶惠兰五位同志当选党代表,并出席鄞县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
  乡第九次党代会于1998年12月17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9名,列席12名,沈权代表上届党委作《高兴旗帜、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努力把龙观乡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龙观乡第九届委员会和中共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班子。大会提出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是: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扎实有效地壮大村级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并对全乡经济发展提出总体发展思路: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0%以上,到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搞好城镇建设,完成撤乡建镇工作,向农村城镇化迈进。
  乡第十次党代会于2002年1月8日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54人,沈权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龙观乡第十届委员会和中共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建设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发展五龙潭旅游业,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乡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于2002年12月6日,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经差额选举,沈权、周君、杨国定、赵伟军、洪永海、陈赛珍等同志当选鄞州区第十一次党代表,并出席会议。
  附二:
  中共龙观乡党总支建立于1956年6月,自此始各村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在这之前,有关村虽有党组织活动,但尚未形成组织机构。故本史志所列的各村党支书一览表统一定为1956年6月之后,具体序列如下:
  1966.5~1976.10
  (“十年动乱”时期)
  1966年10月至1970年9月“文革”动乱时期,村级班子处于无政府状态,所有大队支书“靠边站”。有的大队党组织几乎被“造反派”驾驭,有的大队党 组织名存实亡,均被革委会取代。因此编写这段历史,仍以当时实际情况而序。
  第三节 统战工作
  1950年2月,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它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又具有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本乡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组织各界人士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统购统销政策。在其4年多的工作历程中,代表们听取、审议人民政府关于施政方针、政策、计划及工作情况报告,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建议有关县政兴革的各项事宜;团结和推动各界人士投入恢复国民经济、支援前线、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各项运动,宣传贯彻《宪法》、《婚姻法》和《兵役法》,协助党委和政府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加强统一战线,协调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为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人士的团结,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推进各项社会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各项贡献。
  1956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鄞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并召开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本乡古山村周正昌先生作为民主人士代表当选政协委员。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各级群团组织召开会议,重点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动员她们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县政协成立时,推荐各界人士为政协委员。至1967年2月,一至六届的政协委员主要工作是通过例会、提案、视察和来信来访等形式履行政协职能,参与全县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社会发展远景规划等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协的组织机构,探索政协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积累基层政协的工作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
  “文革”期间,统战工作停顿,政协活动停止,政协委员受到不公正的批判。1978年7月县委重建统战部,并建立侨务办公室,恢复与各界人士的统战关系,并贯彻中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处理平反“文革”期间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清退查抄物资,恢复被停止活动的社会团体和组织。1981年3月,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召开,政协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七届至十三届政协的25年中,在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代表们运用提案、调查研究、视察等方式反映社情民情,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在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联络社会各界人士感情的纽带。
  第四节 纪检 监察
  中共鄞县县委于1950年10月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各级党组织、党的干部及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受理、审查违纪案件并决定处分,以及在党内开展纪律教育。本乡纪检组织建立于1990年12月,时称中共龙观乡委员会纪律检查组。在这之前,纪检、监察工作由乡党委取代,具体由党群书记或组织委员负责。1992年5月,全县进行撤区并乡扩镇后,乡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纪检组织随之进行调整,建立了中共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并于第七次党代会上选举产生了龙观乡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委员若干名。自此后,纪委组织改选与党委换届同步进行。纪检、监察组织建立后,先后落实了党风责任制,开展党风、党纪、政风、政纪、行业作风等综合治理,重点很刹党员干部参赌、用公款请吃送礼、贪污、受贿、卖淫嫖娼等不正之风,进行廉政制度、廉洁自律等建设。通过上党课,剖析反面教材、案例等教育手段,树立正面典型,并通过对全乡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纪律,保廉洁、拒腐蚀、永葆党员先进性等教育和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来信来访处理,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纯洁党性。
  鄞县监察组织成立于1952年12月,1955年5月因种种原因撤销了鄞县人民监察委员会。1986年12月全国人大根据国务院提请,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县在1988年4月成立监察局。为了尽快建立监察网络,完善监察监督机制,于1989年5月对全县各区、乡镇聘任了人民监察员。监察员由区、乡镇党群书记或组织委员兼任。1993年3月,为了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两项职能,克服“重复调查、重复审查、重叠机构”等弊端,有利于党的纪检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更好地协调配合,使之形成合力,实行了一套工作机构,对外两块牌子,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两项职能。乡镇纪检、监察也随之合并办公。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
  1983年1月县建立离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4月县建立老干部局,各区建立老干部办公室。本乡开始办理老干部离退休手续,并根据离休后“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还要略为从优”的政策关心老干部政治经济生活。1992年5月全县撤区并乡扩镇后,乡建立老干部支部,由党群书记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并在乡政府办公大楼设立老干部活动室兼支部活动室,每月组织他们一至二次学习政治、时事,乡党委政府每年向老干部通报1~2次工作开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并每年一次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2005年11月,老干部支部活动室迁至龙观文化中心后,环境更加优越,设施更加完善。目前有老干部支部成员20名,在乡党委领导和支持下,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发挥余热,开展“关心下一代”和创建“五好支部”和“五必教”、“五必访”活动,并积极开展活动室“争先创优”创评活动,使活动室软硬件设施得到完善,一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成了“雨下不散、雷打不动”的老干部之家。
  老龄工作随着民众老龄化的发展,乡于1992年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并专门设立一名常务副主任分管此项工作。各村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体协小组,且班子健全,活动正常,尤其是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维护老年人权益、关心下一代、文体团队组织、培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乎年年被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至今,有各类老年业余文体团队50余支,人数达400余名,各业余团队还吸收大批中青年文艺骨干加入,为全乡的老年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至2005年底,全乡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0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6%,其中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35%,且平均每年以2~3%速度递增。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反映了本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有力标志。老龄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养老保险和保障机制,推进了城乡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营造了老年人生活、娱乐、健身的宜居环境,促进了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了老年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文化生活,使老年人真正达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学”的老龄事业发展总体目标。
  第六节 信访
  1962年县委成立来信来访领导小组后,各区乡就有人兼管这项工作。“文革”时期信访工作中断。1983年后,本乡党委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并将信访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委派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兼管这项工作。1984年起,本乡配备专职信访干部,县委将信访工作列入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11月,县制定《鄞县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责任制(草案)》,明确了乡镇信访工作职责。1985年,本乡建立信访领导小组,各村、企事业单位也确定了信访人员,并进行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在地下党历史问题调查,精减回乡人员安置,复退军人工作安置,扶贫帮困救济,“文革”遗留问题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处理中,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了“稳定压倒一切”信访工作方针的落实,使来信来访工作、处理民事纠纷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批积案得到了妥善处理。
  90年代后,本乡来信来访的主要工作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及村务公开等难点、热点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属于政务、村务,群众心里无底,导致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甚至恶化,因此也时有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于是,乡村两级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每年用墙报、宣传窗等形式公布于众,并对来信来访人员热情接待,细致解释,聆听反馈意见。从2001年起又加强来信来访接待日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亲自每月一次接待来访人员,对在职权范围的事当即表态解决,在职权以外的也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使群众对政府满意率不断增长。信访工作是架设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