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
分类号: P562.55
页数: 3
页码: 021-0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鄞县的地质简史、地层和地震情况。中生代时期,鄞县属于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新生界由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距今7000年至1200万年。鄞县至今尚未发现比上侏罗统更老的地层,上侏罗统称为磨山群,可细分为高坞组和九里坪组。下白垩统是以沉积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分为馆头组和朝川组。上更新统地层中含抱粉化石。本乡的岩浆岩主要以流纹斑岩、火山岩为主,火山构造主要分布于观顶一带,地貌断裂层构造在本乡境内大部分地区以雪岙为最明显,本乡曾有几次遭地震波及。
关键词: 龙观乡 自然环境 地质

内容

一、地质简史
  据新编《鄞县志》记载,早在中生代(1.95亿年前),今龙观乡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侏罗纪(1.95亿年前至1.37亿年前)由于大面积的火山活动使本乡地貌形成了基本骨架。白垩纪(1.37亿年前至1200万年前)浙江古陆的一系列北东向断裂下陷,造成了宁波向斜盆地。上第三纪(1200万年前至200万年前)有零星盆地堆积及火山活动。其后鄞县东西两侧不断隆起,在宁波向斜盆地洼地上,堆积了第四纪地层。
  中更新世,地壳层转入以沉降为主的阶段,从山前到盆地,陆缘物质大量堆积、填掩了因长期隆起而遭受侵蚀、剥蚀所形成的洼地和古侵蚀面。山前常形成积坡扇裙地貌。从中更新统地层红土化及网纹构造推断,该层在形成过程或形成之后曾经历过湿势化气候环境。
  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湿,海面迅速升高,浙江沿海发生第四纪以来第三次规模巨大的海侵,海水直扑山前,平原全被海水淹没,沉积了厚达50余米的海相粘性土层。
  全新世晚期,海水开始退却,首先脱离海水的山前一带,成为湖泊沼泽环境,距今7000年左右,河姆渡人开始在这依山傍水的滨海地带营居活动。再其后,平原逐渐成陆,仅在近海地带常受海水影响。本地始有人类繁衍生息。
  二、地层
  鄞县至今尚未发现比上侏罗统更老的地层。外围资料表明上侏罗统以下隐伏着下侏罗统枫坪组浅变质碎屑岩系。大体可分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地层:
  中生界 由侏罗系和白垩系组成,距今约1.37亿年。
  新生界 由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距今7000年至1200万年。其中:第三系上新统1200万年;第四系中新更统200万年、上更新统180万年、全新统7000年。
  上侏罗统 鄞县西部山地一半都出露上侏罗统地层。岩性以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酸性——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与沉积岩次之,并夹有少量基性或中基性熔岩。根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该统称为磨山群。可细分为:
  高坞组:分布于洞坑和半山之间。岩性下部为深灰色英安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上部为灰色、浅灰色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总厚度≥2874.4米。
  九里坪组:分布于观顶等一带。岩性为单一的酸性熔岩,有灰色、灰紫色、浅灰绿色流纹(斑)岩,球泡流纹岩,霏细(斑)岩,流纹质集块角砾熔岩,夹流纹质凝灰角砾岩,硅质沉凝灰岩,总厚度≥110米。
  下白垩统 多数分布于鄞县西部山区。该统是以沉积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可分为:
  馆头组:分布于雪岙等一带。岩性底部为紫灰色砾岩、砂砾岩、长石砂岩;下部为深灰色玄武岩(局部为安玄岩或安山岩),与朱红色不等粒岩屑砂岩互层;中部为浅灰绿色、浅色紫色流纹质(部分为英安质)角砾玻屑凝灰岩,玻屑弱熔结凝灰岩与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含砾粉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浅灰紫色流纹质玻屑强熔结凝灰岩,局部为流纹斑岩,总厚度≥560.3米。
  朝川组:分布于大路等一带。岩性下部主要为紫红色粉砂泥质岩和泥质粉砂岩;上部为浅灰黄色粉细砂岩。其间夹数层砂岩、砂砾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顶部为沉凝灰岩;底部为灰黑色、暗紫色细砾岩。总厚度≥747.5米。
  上更新统 分布于山间谷地。
  山门街组:出露于桓村等山间盆地。该组由洪积灰黄、褐灰色碎砾石(局部夹亚粘土透镜体)组成。总厚度≥9米。
  上更新统地层中含抱粉化石。
  三、地震
  本乡的岩浆岩主要以流纹斑岩、火山岩为主,具体分布于铜坑一带。火山构造主要分布于观顶一带。地貌断裂层构造在本乡境内大部分地区,以雪岙为最明显。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本乡曾有几次遭地震波及。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