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洞桥村的血吸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15
颗粒名称: 九、洞桥村的血吸虫病防治
分类号: I269
页数: 1
页码: 4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6年中央提出血吸虫病防治,血吸虫病由钉螺引起,通过普查钉螺和采取一系列措施,本村60余人得到治疗,效果显著,但后来由于思想麻痹,粪便集中制度逐渐取消。
关键词: 洞桥镇 杂著 文学

内容

1956年中央提出血吸虫病的防治,血吸虫病由钉螺(形如蛳螺,体积甚小,长七八毫米,大约三毫米)引起的。此虫卵生在钉螺体内,成虫(用显微镜照)从脚手蛀入人体内,吸人体之血,然后人体腹胀生水肚大,面黄肌瘦四肢无力,最后慢性死亡。旧社会科学不发达,称为“筲箕米淘箩肚”病,流传一句民谚:“神仙难医筲箕肚”,是治不好的病。新中国成立后,科学逐步发展,县建立血防站派出血防队伍普查钉螺。本村建立血防小组,在县血防队的指导下,首先发动男女青年几十人普查钉螺,手执钳子在全村范围内(重点是低洼草坪瓦砾处)蹲下细找,工程甚大。普查后本村有螺重点在里楼、翁家、里赵家、拦浦堰、前王畈、冯家。凡是这些钉螺较多之地,就是人丁衰败之处,真如毛主席送瘟神诗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然后在这一带有螺之处挖土深埋,再用“五氯粉纳”药散治。其次全村各户的粪缸废弃,以住户集中点各造石槽灭菌,马桶不准下河。挖水池专荡马桶,主要防止粪便传播蔓延。其三是派专人收集全村每人大便化验,发现大便有菌病人,全村经筛查,有血吸虫病的共计男女60余人。这60余人分两批在朱顺成空屋内集中住宿打针吃药治疗,病愈出院,大队开给病休假日,不扣劳动工分。这一工程收到显著效果,除后期治疗不严有翁阿福、郑行康死亡外,其余都恢复健康。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思想有所麻痹。因大便集中,各户使用要收发便票,凭票领粪便很不方便,所以集中的粪便也逐步分散复原。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