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耙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09
颗粒名称: 三、牛耙田
分类号: I269
页数: 2
页码: 436-4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牛耙田是用传统农具把土块弄碎并平整,使土壤覆盖绿肥和土杂肥。耙由结实的方木制成,呈长方形,由两根横板和两头收边的两块竖板榫头连接。初学的人先学平耙,再学滚耙。好的耙手能借高补低,使整丘田呈现出一片水汪如镜的平面。
关键词: 洞桥镇 杂著 文学

内容

在我们水稻种植区,牛把田犁(耕)过后,又经人力碎田,放上水就要用牛来耙田了。
  所谓牛耙田,就是用耙这一传统农具把土块弄碎并给予平整,说白了就是碎土、平田、起浆以覆盖绿肥和土杂肥。
  耙用结实的方木做成,呈长方形,由两根横板和两头收边的两块竖板榫头连接,固定耙身,形成了木耙的主要框架。横板长约150厘米,宽约20厘米,主要是用来让耙田者双脚踩踏的;竖板长近1米,用于划行。耙的整体俗名叫耙床,一般分平耙、滚耙两种。平耙两根木框上分别装有10余把铁刀片,滚耙中间圆盘上铆满耙齿(圆盘上有篾编的罩壳)。刀和齿都是熟铁打成的,厚0.3—0.4厘米,具有划拉和切割地表的功能。
  耙的轭套俗称牛轭,固定在牛肩上,绑好牛的肚带。耙田需要在耙床上压一定的重量,促使耙刀、耙齿扎在土壤里,并在牛的牵行中达到耙田的效果。人双腿分开站在耙架的两根横板面上,像两枚大钉钉在耙上一样,充当耙床的压重物,右手拿鞭杆指挥牛的劳作,左手拉住绑在耙床后横木上的绳子(和牛绳)以保持人体的平衡。随着驾手一声清脆的鞭响,牛拉着耙在水田里颠簸着前进,人吆喝一声“吁”,牛就停下来让人作拐弯引导,后横木的绳子另一主要作用即为牛耙到田横头②时一边拉牛绳拉牛调头,一边拉耙绳把耙稍拉起来一些与牛同步调头。
  初学的人很害怕站到耙架上去,怕掉到耙齿中间弄伤双脚,因此一般先学平耙,再学滚耙。时间一长,就熟能生巧,直至得心应手了。
  耙田很有讲究,适量进水的水田,要先用平耙通耙一遍。开始时阻力很大,是牛最用力的时候,耙好后,留下优美的曲线。一段时间后,让牛休息一下,喂些牛吃畈上留下来的草子③,恢复体力。耙第二遍一般用滚耙,要耙得烂、耙得平。好的耙手能借高补低,耙过之后整丘田呈现出一片水汪如镜的平面。有句农谚:浅水耙田、深水插秧。耙平水田,使田块均匀浸水,利于水稻的生长。
  耙田之后,趁着浑水状态,在一片蛙声中,立马加紧插秧,使糊泥沉淀时当即附着在秧根上,稻秧两三天就活棵了。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