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洞桥镇志》 图书 |
唯一号: | 112920020230001126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分类号: | F327.55 |
页数: | 4 |
页码: | 66-69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鄞西地区的土地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土地改革鼓励农民开发湖田,逐渐形成了大片的耕作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耕田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大片的平原。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田野上坟堆累累,池塘星罗棋布,河漕弯曲名存实废。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挑坟堆、填水池、河漕,造大寨田。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坟堆和池塘被填平,形成了良田。此外,土地平整也是改善耕作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洞桥、宁锋两地的土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平整。这些平整工作改善了当地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总的来说,从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开始,鄞西地区的耕田面积逐渐扩大。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土地改革和改良措施,以及后来的土地平整工作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关键词: | 洞桥镇 农业经济 农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