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0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寺院
分类号: B947.55
页数: 4
页码: 2014-20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佛教寺院天宁寺、施祥寺、看经寺、宝云寺、福德禅寺、宁波佛教居士林、宁波佛教老年修养院等情况。
关键词: 宁波市 佛教 寺院

内容

天宁寺 遗址在中山西路今海曙中心小学。唐大中五年(851)建,初名国宁寺。唐咸通年间(860—873),寺前增设东西两塔。北宋崇宁二年(1103)改崇宁万寿,政和元年(1111)改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1137)改报恩广孝,又改报恩光孝,专充追崇宋徽宗道场。元至大二年(1309)毁于倭。至治元年(1321)重建大殿。明洪武十五年(1382)定为天宁禅寺。洪武二十年(1387)殿圮,重建。信国公汤和题额。嘉靖年间(1522—1566)倭患剧,割寺东地为演武场(即小校场),迁罗汉堂于佛殿之后。清顺治年间(1644—1661)里人董应遵重修佛殿,康熙时续建天王殿、斋楼、佛殿,康熙二十二年(1683)毁。后又建禅室、钟鼓楼、大殿、天王殿、罗汉堂、法堂、方丈、先觉堂。道光十七年(1837)改名为天宁。二十一年(1841)英兵陷城,毁佛像,掳钟出海。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三年(1864)重修。光绪年间,东塔圮废。民国初年,复名天宁。解放初寺毁,尚存西塔,因其塔砖上有“咸通四年造此砖记”铭文,故名咸通塔。1995年重修,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祥寺 遗址尚书街,唐咸通十年(869)建,旧名墙西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赐额兴圣,为尼庵。南宋建炎遭兵火后改僧寺。清咸丰年间又毁。民国元年(1912),住持智圆建观音殿、方丈殿及祖堂、山门。16年(1927)用作明心软席厂。今全废。
  万寿寺 遗址大梁街。唐咸通十三年(872),周景运舍廨院建,初名慧灯院。北宋开宝八年(975)重建,太平兴国七年(982)改为崇寿,政和八年(1118)改为广慧,南宋绍定元年(1228)赐额万寿。后屡毁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今全废。
  境清寺 遗址薜萝巷1号。唐天复元年(901),僧鸿绍在南门外创建水陆院。后梁开平四年(910)迁现址,名境清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号“兴法”。至明嘉靖间改为接待日本贡使的嘉宾馆,明嘉靖二年(1523)发生“争贡事件”,寺毁。天启间改作西君子营,1995年旧城改造中被拆,2003年10月市文保所立碑记之。
  白衣寺 寺址广仁街白衣巷。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建,原名净居报仁院。相传北宋节度使钱亿见廨宇梁上现白光,纹有观音相,乃代以他木,而以梁木刻观音像置寺中,俗号“白衣观音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赐白衣广仁额,守周邦彦捐金建青莲阁。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重建。后圮复相继。明洪武三年(1370)圮,其址改建府廨(府署),另拨府治西北普宁、奉圣两尼庵废址以建。迄清历经毁建。民国13年(1924),僧安心头陀募银3万余元重修大殿、方丈殿、东西厢房等。今存天王殿、大殿及部分厢房,作他用。
  寿昌寺 遗址解放南路寿昌巷。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四明僧子麟出访高丽、百济(今朝鲜)回国,吴越王钱镠令于郡城建院(赎徐蕴卿园地)以安其众,名保安院,后称东寿昌寺。南宋乾道五年(1169)建下院于城西之筱墙弄,为寿昌教寺,又名西寿昌寺。嘉定十三年(1220)两寺皆火,西寿昌寺废为民居。淳祐元年(1241)僧慧通于城西筱墙北结庵,揭以旧额,规模狭小,入民国改为筱墙小学。绍定元年(1228)东寿昌寺再火。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复建。大德元年(1297)拓新增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重修,后圮。永乐二十一年(1423),住持行恢应召赴京同修
  《文献大成》、《永乐大典》,获殊荣归,遂在寺内建昭恩阁。弘治、嘉靖间又两毁于火,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寺宇。天启元年(1621),王之龙奉安古株浮槎于寺后(按:木槎尚存,移置七塔寺)。嗣后遭战乱毁损,续有修葺,至民国22年(1935)有山门、大殿、后殿、观音阁、小经堂、厢房等。1950年后移作他用,今全废。
  天封寺 遗址天封塔旁塔影巷。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建,旧号天封塔院。因寺前有唐建天封塔,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赐额天封,南宋建炎间毁于兵。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州守莫将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火,废为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修复,几历圮兴。民国元年(1912)竹溪主寺事,购环寺余地,赎回寺产塔权,建大雄宝殿、大悲阁并两廊厢屋50余楹。今寺废塔存。
  延庆寺 寺址灵桥路95号。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建。初名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名延庆院。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改院为寺。天台宗十七祖知礼主持讲席,为天台宗中心道场,称天下讲宗之第二。南宋建炎间毁于金兵,圆辩复建,又创起信阁。后火。宝庆三年(1227),丞相史弥远重建,匾曰南湖福地,有常住田2210亩。元泰定元年(1324)毁,住持普洽重建方丈殿。至顺元年(1333)重建起信阁,明洪武四年(1371)起信阁并山门雨圮,十二年(1379)住持原炅复建山门。历明、清屡毁屡建,寺宇有大殿、方丈殿、大悲阁、法堂、育德堂、钟楼、禅堂、斋堂等,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清代黄宗羲曾在后殿设证人书院。1950年有僧60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僧迁至七塔寺。今尚存大殿、方丈殿和部分厢房,为佛教房产,宁波市佛教协会办公场所,佛教活动停止。寺藏梵文金边贝叶经294张移藏七塔寺。
  看经寺 寺址段塘西路(今海曙区科技工业园区)。北宋乾德二年(964)建,初名明福院。相传宋初里人牧牛,其牛跪不去,有半州厉公者过焉,闻其下有渔鼓音,掘之得石函,中贮《法华经注解》一部,遂以其地为寺。治平二年(1065)赐额“普照”。明洪武元年(1368),僧性空改看经寺。后圮。成化元年(1465)重建。正德年间又重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火,越两年,僧本行、恒修、碧云、慧安诸人集资重建,占地22亩。民国23年(1934),住持指南又重修。1950年寺僧四散,寺被鄞县(现鄞州区)粮食局占用,后又拆寺建厂,殿宇、佛像、僧舍、碑匾全毁。1998年,僧净修在原新福庙旧址募缘重建(与原寺遗址一小河之隔),占地10亩,大殿、天王殿、厢房、山门、放生池等主体建筑历9年成,被批准为正式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008年筹建维卫佛大殿。
  崇法寺 遗址南郊祖关山。建于北宋乾德五年(967),旧号焚化院,前有撒骨净土地。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名崇法寺。天圣六年(1028)天台宗十七祖知礼圆寂葬此,遂名祖关山。南宋建炎间毁,建废相继,明天顺八年(1464)重修。清乾隆、道光间几经重修,建寺外保心亭。今废。
  宝云寺 遗址云石街。北宋开宝元年(968)建,初名传教院。先是有高丽王子宝云义通来宋入天台求佛法,学成后欲由明州航归,应知州钱惟治请,举为菩萨戒师,当地漕运使顾承徽舍宅作宝云义通传道所。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赐额“宝云”,列为天下讲宗十刹之一。后为越王史浩功德寺。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火,后重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又火。明洪武至永乐年间重建方丈、山门等,后又屡建屡毁,至清道光十八年(1838)里人柴希泉重修。今寺废。
  观宗讲寺 寺址解放南路18弄6号。原为延庆寺的观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僧介然募缘构屋60余间,中建宝阁,环以16室,名“十六观堂”。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陷明州,介然守观堂,金兵首领强挟介然而去,观堂幸存。既而兴替相继,至清乾隆、嘉庆间始独立门庭,另设方丈,重建寺宇,大悲阁、大殿、禅堂、水陆堂、斋堂、方丈殿等俱全。道光三十年(1850)改方
  丈殿为藏经阁,并建内客堂、上客堂、寮房。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陷宁波,僧众逃散.寺为所毁。同治五年(1866)募资重修。至清末,殿宇荒芜,禅室倾颓。民国元年(1912),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任住持,改名为“观宗讲寺”,设观宗学社。17年(1928)改名为“弘法研究社38年(1947)创办四明佛学院,成为近代天台宗活动重地。1950年,僧100余人。1959年,部分寺舍移作他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僧众迁并七塔寺,寺为地委党校和地区京剧团占用。大雄宝殿改为舞台,厢房作职工宿舍。佛像被毁、法器变卖,经籍散佚。1993年,天台宗僧益行来寺恢复,是年被批准为保护寺院。1995年,天王殿、大殿修复,开展佛事活动。次年住持益行赴京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汇报恢复情况。1998年,市政府发文将延庆寺、观宗寺合并为“延庆观宗讲寺”。2002年12月,市政府发文批准观宗寺院为对外开放寺院,2005年寺周边部分民房拆迁,还产于寺。寺院正在募资拓建。
  福德禅寺 寺址望春街道姚丰社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里人姚浩舍基建福德庵,俗呼“姚家庵”。明洪武十五年(1382)徙建罂湖之东,正德年间复建于今址,明清两朝多次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1787),住持德性师太买田6亩,使福德庵占地达到9.2亩,重建大殿。1950年,文益师太当家。“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停止,尼众蓄发,庵房作为下放知识青年宿舍和生产大队仓库。1996年落实宗教政策,功静法师重修大殿、两旁寮房和三圣殿。是年改名为“福德禅寺”,被批准为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2000年,成慧法师重建天王殿、三圣殿,整修大殿。至2008年底,寺院占地面积4046平方米,有比丘尼8人。
  宁波佛教居士林 林址柳汀街98号。民国21年(1932),鄞县姜山人边文锦发起成立,于月湖柳汀玄坛殿(即财神殿)改建,推会稽道尹黄庆澜为林长。居士始30余人,后100余人,1950年304人,并于江北岸李家后门设分林。1963年达100余人。“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1989年6月,居士徐文芳主持修复,有大雄殿、三圣殿、厢房等,居士约300人。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成后,由区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1997年,徐文芳在鄞州区横街镇梅梁桥村购得山地13184平方米,建设老年佛教信徒安养院。院内建有佛学图书馆、念佛堂、医疗保健室、健身房、素餐厅、老年活动室、助念堂等12幢房屋,现安置有100名老人。2005年12月13日,经市政府协调,东邻居士林的关帝庙使用权由市粮食局转让给居士林,实行零租金租赁,作为居士林佛教文化苑,苑内建有展示厅、会议厅、阅览室、藏经室、居士办公室等。关帝庙占地1700平方米。至2008年底,居士林有居士5000人左右。
  宁波佛教老年修养院 院址环城西路北段323弄25号。北宋治平元年(1064)始建于月湖花屿,时号水陆冥道院。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赐名“寿圣院”。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破明州,住持元肇被金兵强掳至南徐(镇江)时投江尽节。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闻元肇名节赐名“湖心广福寺”额,简称湖心寺。乾道间刑部尚书袁章长女善定与其妹修行于寺内,施田340亩,又建行廊360间。宝庆三年(1227)称广福水陆院,为明州城内六大十方律院之一。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兵部尚书张时彻将湖心寺改为其母修行的月湖如福庵,简称月湖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比丘尼正性重修,至民国期间,月湖庵仍住比丘尼。1955年,月湖庵作为保留寺庵,先后有林生师太、月莲师太和广善(阿桂师太)任住持,1958年广善等被迫还俗,1979年广善重新剃度并于次年重回月湖庵,成为最后一任住持。1993年,居士邵萍等在庵内筹办佛教老年修养院,1996年12月18日被批准对外开放。1999年4月14日,佛教老年修养院因月湖景区改造迁现址重建,月湖庵移作他用。是年始,邵萍居士等募款685万元,购地4500平方米,建大殿、天王殿和东西厢房26间,并建有念佛堂、往生堂、祖师堂、医务室、厨房等,历时5年而成。时住老年信徒22人,院内工作人员除门卫、厨师外,均为义工。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应遵
相关人物
周邦彦
相关人物
徐蕴卿
相关人物
王之龙
相关人物
史弥远
相关人物
黄宗羲
相关人物
钱惟治
相关人物
顾承徽
相关人物
赵朴初
相关人物
姚浩
相关人物
黄庆澜
相关人物
徐文芳
相关人物
林生师太
相关人物
月莲师太
相关人物
阿桂师太
相关人物
邵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天宁寺
相关专题
施祥寺
相关专题
万寿寺
相关专题
境清寺
相关专题
白衣寺
相关专题
寿昌寺
相关专题
天封寺
相关专题
延庆寺
相关专题
看经寺
相关专题
崇法寺
相关专题
宝云寺
相关专题
观宗讲寺
相关专题
福德禅寺
相关专题
宁波佛教居士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