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体育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91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学校体育设施
分类号: G812.4
页数: 6
页码: 1798-18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学校校舍通常借用寺庙等场所,极少数有操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投入增加,学校规模扩大,学校体育场地略有增加。1995年后,教育经费成倍增长,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至2003年底,区属学校有体育设施44处,场地面积52232平方米,至2006年,新增36530平方米。海曙实验学校有标准体育场、室内游泳池和室内篮球馆各1座。辖区内有中学、中专技校师范类、大专院校等76处体育场地,其中塑胶化的场地占多数。
关键词: 海曙区 群众活动 体育设施

内容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堂(学校)一般借用寺庙、义庄、旧书院、旧学堂、民房、庵堂、墓庄等做校舍,极少数辟有小操场供做操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宁绍台道喻兆蕃(庶三)批拨南郊官产道厂基地30余亩,为宁波府中学堂建造新舍并建风雨操场1个。民国24年(1935),省立四中(宁波中学)修筑新操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8条直道、6条环道,中间足球场、田赛场;跑道内外均以松木扣边)。为境内最早现代规格田径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校舍不断更新扩大,但体育场地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系统办学不断出现,学校规模速增,教育用房紧缺,无暇顾及体育场地配套。1988—1998年十年间,区文教局实施“合并学校、扩大规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措施,学校总量减少,办学规模扩大,学校体育场地略有增加,但总体状况未能改观。在府桥街蔡家巷办学90余年的海曙中心小学直到20世纪末搬迁前,仅有两幢教学楼间的间隙地勉强辟为篮球场。围绕市体育场周边的海曙中心小学、解北小学、孝闻小学、穆家巷小学、苍水街小学(前身为红旗街小学)、十字井小学、棋杆巷小学等校的体育课教学和校运会需借用市体育场。百年老校镇明中心小学,建校之初有一块小小的操场,1986年建一室外泳池。60米直道设在一条3米宽的甬道上兼用,校运会和业余田径训练常需借用二中操场。1995年,市教委作出“新校建设须配有60米直道和200米环道”规定,时小学包括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小学无一达标。此后教育经费成倍增长,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至2003年底,区属学校25所、在校生18848人,有可供学生体育活动的体育设施44处,场地面积52232平方米(运动场21座、篮球场6座、训练房5座、活动室6座、游泳池2座,生均面积2.77平方米)。至2006年,新增36530平方米(合计88762平方米)。场地质量亦有明显改善,原区属中小学24个小操场、运动场和体育场.有14片改造为全场塑胶或塑胶跑道,塑化率达58%%。西郊中心、泽民小学、广济中心小学、区实验小学、海小、镇小共5所学校达到1995年市教委之规定,占学校总数的20%。建成于2004年的海曙实验学校,有标准体育场1片,直道和400米环道均为塑胶8道,中为标准草坪足球场,面积21910.7平方米。有室内游泳池和室内篮球馆各1座。
  辖区内有中学6所,中专技校师范类6所,大专院校1所,有体育场地76处(含武校、特教学校),计有运动场地153968平方米(占地面积196947平方米)。体育场、田径场、运动场计有12片,环道直道塑胶化的10个,占83%,篮、排、网三球场地计32个,有21个全场塑胶,占65.6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