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育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91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体育设施
分类号: G818
页数: 8
页码: 1797-10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的体育设施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射圃是境内最早的体育专用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和更新,尤其是学校体育设施的更新最为显著。
关键词: 海曙区 体育设施 体育

内容

解放前,境内仅有射圃改建的市立运动场,此为城区唯一的公共运动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尤以学校体育设施更新最为显著。至2008年,全区所有中小学都拥有全塑化运动场。社区体育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完备。经营性体育设施也有长足的进步。
  第一节 体育场馆
  宋天禧二年(1018年),宁波府判府魏王恺在明州学府(当时的夫子庙,今中山广场北侧)内筑射圃一处,是为境内最早的体育专用场地。庆历八年(1048),县令王安石创办县学(原孔庙,今县学街第一医院址),并建射圃一处。清时法院巷建有小校场一处。清末民初,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传入,中学和较大工厂先后开辟简易体育场地。民国18年(1929)改建明州学府之射圃为市立运动场,是为首所现代概念之公共运动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体委建市西郊体育场和市体育俱乐部(下辖战船、大桥、儿童3个游泳池)等公共体育场所,后因旧城改造相继拆除或拆建他处。
  宁波市体育场 地址解放北路153号。原明州学府和夫子庙故址。民国19年(1930)将明州学府旧址全部划充,并将市立运动场易名市立体育场,占地26680平方米。1931年4月撤市后更名邦县县立体育场,时有400米跑道、田径场、足球场、排球场、双杠、单杠、儿童运动部各1个,篮球场、网球场各2座,1938年复市后复称市立体育场。
  1950年8—10月,市人民政府以工代赈,填平体育场内河道和坑洼之地。翌年5月筑围墙、大门。1953年建400米篮曲式跑道,修建足球、篮球、排球场。1955年建司令台,重修田径场。1964年建灯光球场。1970年改建司令台、筑游泳池。1985年改篮曲式跑道为半圆式。至1990年,宁波市体育场总面积为50697.51平方米。主要设施有400米半圆式标准田径场1个,内有64X100米草皮足球场1个,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看台座位1775个。辟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铁饼等区。6000平方米旱冰场1座,露天灯光篮排球场2座(看台1250座),网球场2座(总面积40X50米、看台400座),灯光球场1座(看台2092座),举重房、棋类房各1座。
  1999年改建为中山广场,内建圆顶式体育馆1座、室外灯光篮球场2座及健身场地1处。
  宁波市西郊体育场 建成于1959年5月,地址西郊路文化巷11号。属市第一少体校(后为体育运动学校)管理。至1987年建有篮排球训练房1座,体操房1座,体操海绵坑房1座,健身房1座.室内游泳池25X11米1座,砖石水泥结构室外游泳池50X25米1座。
  2001年8月,市体育运动学校搬迁至江东新校区,所有场地划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后易名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市体育俱乐部 成立于1986年,地址镇明路640号。前身为市国防体育俱乐部,辖战船、大桥、儿童3个游泳池。
  战船街游泳池建于1956年,地址战船街36号,为砖石水泥结构室外池。1970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磨石子结构,50×25米,深水区1.80米,浅水区1.40米。1985年增建更衣室和管理用房。
  大桥室内游泳池始建于1966年,地址解放北路体育场西侧大桥街14号,为露天小池。1985年重建为室内温水池,钢筋水泥铺马赛克,25×10米,深水区1.70米,浅水区1.40米,全年对外开放,为境内学生游泳之主要场所。
  儿童游泳池,地址城隍庙西侧握篮巷7号,建于1957年。1965年起改为轮滑和夏季儿童游泳两用场地,面积6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磨石子铺面。附属建筑(棋室和办公用房)200平方米。
  海曙区体育俱乐部 1995年,区财政投入装修费50万元、由区文教局无偿调拨原戒珠巷22号市第二幼儿园后幢两层4间木结构瓦房改建,翌年8月开业。楼上设棋牌室、办公室,楼下设台球房、钓鱼池。1998年底拆除停办。
  第二节 社区体育设施
  1995年,前区内住宅小区大多为敞开式老小区,基本没有公共体育配套设施。1998年,中山、长寿、迎凤、龙柏、钱家边、海曙公园北园等10余个居民住宅小区和公园内首批安装公共健身设施,即健身(苑)点和健身路径。2005年7月,望春街道在新星社区投入约15万元建造约800平方米的小运动场一片,内置水泥地坪篮球场1个半、羽毛球场2个,水泥乒乓球桌2台。至2008年底,辖区内建有社区体育设施102处,场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不含健身(苑)点和学校体育场地可供共享部分),有乒乓球房22处,健身房12处,篮球场7片,门球场6片,网球场11片,综合活动室3个。
  第三节 学校体育设施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堂(学校)一般借用寺庙、义庄、旧书院、旧学堂、民房、庵堂、墓庄等做校舍,极少数辟有小操场供做操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宁绍台道喻兆蕃(庶三)批拨南郊官产道厂基地30余亩,为宁波府中学堂建造新舍并建风雨操场1个。民国24年(1935),省立四中(宁波中学)修筑新操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8条直道、6条环道,中间足球场、田赛场;跑道内外均以松木扣边)。为境内最早现代规格田径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校舍不断更新扩大,但体育场地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系统办学不断出现,学校规模速增,教育用房紧缺,无暇顾及体育场地配套。1988—1998年十年间,区文教局实施“合并学校、扩大规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措施,学校总量减少,办学规模扩大,学校体育场地略有增加,但总体状况未能改观。在府桥街蔡家巷办学90余年的海曙中心小学直到20世纪末搬迁前,仅有两幢教学楼间的间隙地勉强辟为篮球场。围绕市体育场周边的海曙中心小学、解北小学、孝闻小学、穆家巷小学、苍水街小学(前身为红旗街小学)、十字井小学、棋杆巷小学等校的体育课教学和校运会需借用市体育场。百年老校镇明中心小学,建校之初有一块小小的操场,1986年建一室外泳池。60米直道设在一条3米宽的甬道上兼用,校运会和业余田径训练常需借用二中操场。1995年,市教委作出“新校建设须配有60米直道和200米环道”规定,时小学包括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小学无一达标。此后教育经费成倍增长,学校体育设施不断改善。至2003年底,区属学校25所、在校生18848人,有可供学生体育活动的体育设施44处,场地面积52232平方米(运动场21座、篮球场6座、训练房5座、活动室6座、游泳池2座,生均面积2.77平方米)。至2006年,新增36530平方米(合计88762平方米)。场地质量亦有明显改善,原区属中小学24个小操场、运动场和体育场.有14片改造为全场塑胶或塑胶跑道,塑化率达58%%。西郊中心、泽民小学、广济中心小学、区实验小学、海小、镇小共5所学校达到1995年市教委之规定,占学校总数的20%。建成于2004年的海曙实验学校,有标准体育场1片,直道和400米环道均为塑胶8道,中为标准草坪足球场,面积21910.7平方米。有室内游泳池和室内篮球馆各1座。
  辖区内有中学6所,中专技校师范类6所,大专院校1所,有体育场地76处(含武校、特教学校),计有运动场地153968平方米(占地面积196947平方米)。体育场、田径场、运动场计有12片,环道直道塑胶化的10个,占83%,篮、排、网三球场地计32个,有21个全场塑胶,占65.60%。
  第四节 经营性体育设施
  1988年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始经营体育项目。初期以占道营业的台球、电子游戏机居多,以后逐步增加活动项目,主要有室内乒乓球、游泳、健身健美、轮滑、保龄球和湖面游艇等。至2001年5月,有体育场所经营许可证的64家。
  1997年后,棋牌类活动兴起,不少宾馆饭店将客房辟为棋牌室,扩展经营,多为个人或合伙承包。2002年有棋牌类经营户41家,其中宾馆饭店占半数以上。有麻将桌483台,可同时容纳2000人活动。
  1998年,位于中山西路文昌街5号新兴大酒店裙楼屋顶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心开业,为境内最大的大楼设计已经安排好的综合性体育经营场所。辟有露天13米×23米约300平方米游泳池1只,水深1.50米。露天592平方米的网球场1个,总面积为1645平方米的轻钢结构穹顶的室内篮球馆1座(容纳标准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2台),525平方米8道保龄球馆1座。游泳池在夏季开放,其他项目每天从早晨7时至晚上11时向社会开放。
  至2003年,三类经营性体育场所56家(不含二类以上由市、省体育部门办理的项目),经营性体育设施86处,其中台球房16家,棋牌室27家,轮滑场4家,健身房15家,游泳池11家,网球场7家,篮球场3家,保龄球馆2家,综合房1家,经营场所面积26066平方米(不含宾馆饭店的客房棋牌室)。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