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一阁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81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天一阁形成
分类号: G259.275.5
页数: 4
页码: 1667-1670
摘要: 本章记述了范钦在宁波建天一阁藏书的经过,书籍保存至今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关键词: 海曙区 天一阁 藏书楼

内容

宁波之地“矧是邦为诗书之乡,逸民之黄,纯孝之董,文士之任,自汉以来为美谈”(南宋王应麟《庆元路重建儒学记》)。至宋代,境内丰氏就富藏书。至明代“而宦业科第,于今尤为显焉”(明成化《宁波郡志》)。范钦生活在富有文化气息的宁波海曙境内,酷爱藏书,中了进士后去各地当官,更为他收藏大量书籍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收藏了大批书籍。致仕后修建天一阁藏书楼,保存藏书。范钦建阁之时就从藏书楼防火、防虫蛀、防霉变、防书籍流散等特殊需要出发,加以设计,颇有独到之处。清乾隆朝修《四库全书》,书成下旨,收藏的书楼仿天一阁形制建造。周密的设计和保护,使天一阁长存至今,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第一节 范钦集书
  关于范钦,自明《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起,《明通奉大夫兵部右侍郎东明范公墓志》、《甬上耆旧诗范钦传》、《四明谈助范钦传》、《中华民国鄞县范氏支谱范钦传》及历代地方志,都有传记。范钦,字尧卿,号东明,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知随州,有惠政,升工部员外郎。其时大工程频兴,武定侯郭勋督工,专横跋扈。范钦以事触犯郭勋,郭勋向皇帝进谗言,范钦因此受到廷杖处罚。此后,出知袁州。当时严嵩擅权,袁州是严嵩故里,严嵩儿子严世蕃仗势欲侵吞当地公产,范钦不畏权势予以阻止。后调任按察副使,备兵九江。继升广西参政,分守桂平。转福建按察使,进云南右布政使,迁陕西左布政使。因居父母丧去职。嘉靖三十八年(1559)起复,升任副都御史,巡抚赣南汀漳诸郡,镇压农民起义,又部署赣、闽、粤3省防倭设施。范钦被委任为九江按察副使时,严嵩以诗相送:“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青。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范钦卒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自明至清各种志书及《四明谈助》、《甬上耆旧诗·范钦传》众多文献,均载范钦享年八十有三。民国《鄞县通志》有范钦传,但传中没有记载范钦的年龄。1995年出版的《宁波市志》记为“范钦(1505—1585)”。刻印于民国29年(1940)的冯贞群编《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收录《光绪鄞县志范钦传》,并在其后注道:“范氏谱曰:钦生于正德元年丙寅九月十九日,卒于万历十三年乙酉九月二十八日,年八十。娶袁氏封宜人,侧室徐氏合葬三十二都茅山,御赐祭葬崇祀名宦乡贤祠案范氏谱钦年八十而终,县志作年八十三,误也。”据此,范钦生卒年月应为正德元年至万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06—1585年。从时间上推算,范钦致仕后在宁波居住时间长达25年,其中20余年是在天一阁建成后度过的。这使范钦有充裕的时间收集乡邦文献藏入天一阁。
  明代中期,士大夫藏书、刻书成风。范钦性喜藏书,他从政近30年,宦迹遍及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据《明通奉大夫兵部右侍郎东明范公墓志》记载,范钦曾在湖北、北京、江西、广西、福建、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当官,每到一处就购买书籍,这些地方都是天一阁藏书的来源地。
  范钦藏书有自己的眼光与计划。他广泛收购海内异本.每到一处,便注意收集当地的公私刻本,无法买到的便设法抄录。他尤其致力于收藏朱明一代文献,包括明朝的实录、邸抄、揭帖、招供、地方志、进士登科录、名人传记及诗文集等,其中许多是一般藏书家不屑一顾的时人之集、三式之书、下邑陋志,而范钦却不遗余力,尽心搜集。范钦的官员身份,使其能接触内部官书文件。天一阁藏书中,有《军令》1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颁行,同年刻本;《大阅录》2卷,收有明张居正、霍冀等奏疏,隆庆二年(1568)兵部刻本;《营规》1卷,嘉靖四十年(1561)兵部颁布,同年刻本;《宁波通判谕保甲条约》1卷,嘉靖三十四年(1555)通判吴允裕撰,同年刻本;《吏部四司条例》3卷、《考功验封条例》3卷,明蹇羲撰,抄本;《船政》1卷,明南京兵部车驾司编,嘉靖官刻本;《工部为建殿堂修都城劝民捐款章程》1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颁发,同年刻本;《户部集议揭帖》1卷,每页骑缝有明户部印铃记,嘉靖年间抄本。
  范钦之后100余年,这些“时人之集”显示出价值。清代甬上学者李邺嗣(见第六章第二节),一生潜心家乡文献,曾入阁观书,见到郑荥阳、黄南山、谢廷兰、魏松雪诸先生诗集,录入选中,入选诗作都是以前选家所未选者。范钦当时广泛收集的通行图籍,以及实录、邸抄、揭帖、招供等作为“直接史部”(赵万里语,出处见上)历年既久,咸成珍本。
  范钦所收书籍极为广泛,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保存至今,能够被各学科的学者所利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研人员深入天一阁,辑录天文、地学、理工、医药、农业、水利、印刷术、陶瓷器、古迹建筑、手工业、港口史、边界划定、民族发展、农民起义、地方文化、政治制度、科举沿革、人物传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资料。
  第二节 建阁藏书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范钦晋职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未赴任去职归里。范钦致仕后回到宁波,在月湖西侧建造住宅,以后又在住宅之左建造藏书楼,地点就在当时月湖的芙蓉洲,时间当在嘉靖四十年(1561)至四十五年(1566)之间。
  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写有《七月晦集诸彦于十洲阁分得何字》、《夏日集十洲阁》、《秋日集十洲阁》等诗篇。明代诗人沈明臣写有《为范司马题十洲阁二首》,有“高阁俯平流,居然旧十洲”和“何处有高楼,乾坤此十洲”之句。从这些诗句来看,藏书楼建成之初似名为“十洲阁”。藏书楼建成后又在楼前凿池,周围种植竹木。范钦因搜碑版,得到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字为元人揭傒斯所书,背面有记载。范钦见到后十分喜欢,以为这与自己建阁凿池的意图恰好吻合,因此用“天一阁”来命名藏书楼。全祖望在《天一阁碑目记》中记载了这件事,其他文献也有记载。
  民国19年(1930),戏曲史家、教育家钱南扬登楼后撰写《天一阁之现状》(民国22年12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五卷第一号)详细记载了当时藏书楼上书橱排列情况:“天一书藏”匾下一橱不编字号。髹红漆,两扇橱门各画一条金龙。居中3间排列大橱10口,内6橱前后有门,两面贮书,便于空气流通。后面排列中橱2口、小橱2口。西面1间,排列中橱12口。橱下各置石英1块,以免潮湿。藏书楼上,大中小橱共26口,这些书橱高下深广及数目尺寸,俱含六数。各橱形体阔大,橱上书橱编号,都是双开门的,横隔为4,只有第一至第五号橱只有3格。其中第二至第五橱以“日月星辰”编号,以上五号专藏爱新觉罗·弘历奖给天一阁的《图书集成》。书橱围起来的空间中,设有椅案,案上陈列弘历奖给天一阁的《平定回部得胜图》、《历代帝王名臣像》及《范文正公墨迹》。第六至第十橱以“温良恭俭让”编号,所藏大部分为各地方志。第十一至第十四橱以“仁义礼智”编号,这4橱所藏各类书籍兼有。其余第十五至第二十二橱,以“信角亢氐房心尾箕”编号。藏书楼建成时,这8橱当藏有书籍。至民国19年(1930)钱南扬重登此楼时,这8橱中已是空的。《天一阁之现状》一文所记天一阁共有书橱22口。
  范钦将天一阁作为自己的藏书之所。他的藏书中,有相当部分是手抄的海内异本。这些手抄本有些在他宦迹所至之处抄录,也有建阁后抄录。此外,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据《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统计,范钦当时收集的明代地方志多达415种,比《明史·艺文志》著录还要多。天一阁现存的271种明代地方志中,海内孤本占164种。明代文献的另一部分是登科录,明代共开89科,天一阁藏有首科洪武四年(1371)会试录和进士登科录,其中,建文二年(1400)会试录和进士录极为罕见。目前天一阁犹存明代科举录370种,占全国现存明代科举录总数的80%,其中90%以上为海内孤本。
  第三节 书楼形制
  天一阁的主建筑是藏书楼。范钦建阁,书楼前后就建起平台和假山,楼前平台与假山之间为水池。共占地面积约840平方米,其中书楼占地面积为281平方米。书楼坐北朝南,为六楹木结构建筑,其梁柱都使用松木和杉木等木材,楼分上下两层,楼上1间,楼下共6间,取“地六成”之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出自汉朝郑玄注《易经》注释,按照五行学说,水能克火,范钦希望以“天一地六”的形式,以水克火,避免火灾。西偏一间,安设楼梯。东偏一间,以近墙壁恐受潮湿,并不贮书。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屋顶为硬山式,纯用砖甃。藏书楼楼下为厅事,楼上为藏书处。楼上正中有匾,题“宝书楼”3字,为明隆庆五年(1571)郡守东粤王相原所书。这块匾前面,还有清道光二十年(1840)经学家阮元(见第六章第一节,时已致仕)所题匾额,上书“天一书藏”4字。民国23年(1934),天一阁重修,竣工后阁内式样一切仍遵旧式,新配木料多用花梨、杉木、银杏之类,绝未加入洋松。钩阑改用乌老雅绿石,堂前门及后挂面,俱加菱窗。中间照壁门八扇围屏式,前刻黄梨洲《天一阁藏书记》、后刻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阁下藻井,特请画师袁建人手绘,其彩色图案仿宋李明仲《营造法式》。《重修天一阁初步工程记》(刊于《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第三卷第六期)称其为“海内绝无而仅见者”。
  1974年,市政府拨专款对天一阁藏书楼已被白蚁蛀空的前内柱、檐柱和楼板等进行大修。1977年,国家投资建造新书库。新书库由市设计院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家审议,在设计时,特别注意吸取天一阁古建筑的优点,方向朝南,前后开窗,二楼、三楼库房各通为1间,以利通风防潮;两旁砖墙作壁,以利防火;屋顶用小青瓦,筑马头墙,力求与周围古建筑相协调。1981年2月竣工。新书库是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使用面积980平方米,可贮存30万卷图书,原“宝书楼”上藏书陆续搬入新建书库。现在“宝书楼”已不存放书籍,但仍放书橱一架以供登楼者观看。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范钦
相关人物
王应麟
相关人物
冯贞群
相关人物
郑荥阳
相关人物
黄南山
相关人物
谢廷兰
相关人物
魏松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