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曲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73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曲艺
分类号: J892
页数: 6
页码: 1491-1496
摘要: 本节概述了宁波地方曲艺的几个曲种,包括四明南词、宁波走书、宁波评话、四明宣卷、唱新闻和小热昏。这些曲种在宁波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每个曲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文化特色。
关键词: 曲艺 曲种 海曙区

内容

四明南词
  宁波地方曲艺的曲种之一,属弹词类,俗称“宁波文书”,由民间唱曲演变而成,主要流传在浙东一带。2001年,市群艺馆集体创作的四明南词《中华旗袍》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小品曲艺类银奖。进入21世纪后,后继乏人。所幸在四明南词众多曲调已大都为甬剧和宁波走书、蛟川走书所吸收。2006年,四明南词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曲协延请专家老艺人对四明南词的唱腔和存世唱本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先后编辑出版《四明南词》和《四明南词音乐》。(详见本节专记“四明南词”)
  宁波走书
  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是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的地方曲艺的曲种之一。最初形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你唱我和的田头山歌发展演变而成。初时只有一副竹板、一只毛竹根头敲打节拍,曲调简单。至光绪年间(1875—1908),吸收绍兴莲花落、四明南词、宁波滩簧等曲种并加以改造应用,渐趋成熟,出现《四香缘》、《玉连环》、《包公案》、《白鹤图》、《双珠凤》、《合同纸》、《大红袍》、《绿袍》等10余个新书目。常用曲调有四平调、马灯调、赋调等。伴奏乐器主要为四弦胡琴,二胡等辅之。演唱形式由说、唱演变为分口饰演角色。表演的动作幅度较大,因名“走书”。知名艺人有许生传、谢宝初、毛全福等。其后逐渐吸收戏曲表演艺术,加强动作性,增加伴奏乐器。20世纪60年代初,经改革创新,表演发展到男女双档。1958年,应毅执笔、许斌章和朱桂英双档演唱的《四明红霞——李敏》参加省会演获奖。许斌章演唱的《朱德能创造防护罩》还参加了全国会演,陈白枫执笔、朱桂英演唱的《三斗六老虎》赴省会演获奖。1964年,宁波市曲艺队的宁波走书演员有应兰芳、徐筱水、许斌章、朱桂英、范秀英、张剑萍等。“文化大革命”中走书队伍解体,艺人遣散,书目散失或被焚毁。1977年市曲艺队重建后,招收新学员,许斌章、朱桂英等任教传艺,同时恢复演唱。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演唱的走书篇目主要有《于双戈落网记》、《鸭司令奇遇》、《真假市长》、《活钉严嵩》、《双珠球》、《玉连环》等。1986年5月,郭鹏飞创作的《鸭司令奇遇》获浙江省曲艺新曲(书)目比赛创作二等奖。1987年12月宁波电视台开播“电视书场”,由许斌章演唱中篇走书《九龙夺宝》。1988年11月,戚天法创作的《冷酷的心》,获浙江省第二届曲艺会演创作二等奖。1990年7月“宁波市’90曲艺节目会演”中,海曙区参赛的宁波走书《真假市长》获作品一等奖。至2000年12月底,全市从事走书演唱的职业、半职业艺人尚有100余人。2005年,市曲协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专家编撰《宁波走书》一书并于2006年正式出版。
  宁波评话
  又称“武书”,以示与“四明文书(南词)”之别。主要流传于城区和集镇的茶楼、书场及浙东沿海各县(市)、区。源起于宋、元,其时在瓦舍(书棚)里“讲史”、“小说”已十分普遍。清道光年间(1821—1850),城区有评话艺人演唱的茶楼数十处,民国时期仍十分盛行。著名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张蔼策等。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祖孙三人讲的《水浒》,历经几代人演绎,内容丰富,与众不同,在江浙一带颇负盛名。传统书目有《水浒》、《三国》、《隋唐》、《岳传》、《包公案》、《施公案》、《西厢记》、《平阳传》、《乾坤印》、《杨家将》、《八窍珠》、《王瑞伯》、《薛刚反唐》、《七侠五义》等数十本。因讲的大都为长篇演义和公案书,所以又称“讲大书”,往往一部书可连续讲十天半月乃至数月半载。说书的“单凭一张嘴,要靠真功夫”,需一个人分口饰演几个至10余个角色,把生旦净末丑、三教九流等书中人物的形态、个性、口吻描绘得神态毕现,惟妙惟肖。所用道具仅折扇一把、惊木一块,不配音乐,不带伴奏。手中折扇既可比作刀枪又可拟做笔纸;一块惊木既衬托书中情节气氛又用来静场。每场结束前,说书艺人故意只说到最节骨眼处,就来个“且听下回分解”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俗称“卖关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有张蔼策、张少策、陈尧生、陈玉凤、张碧雨等人的评话演出。四明南词著名老艺人陈莲卿亦说过评话,其中《包公断寿礼》参加评书会演获奖。除传统书目外,新书目有《红岩》、《林海雪原》、《羊城暗哨》、《51号兵站》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书场停业,艺人改行,有的转入“地下”谋生。1977年恢复演出。1995年,宁波电视台开辟专栏“三江书场”,连续播送著名老艺人张少策的长篇评话《武十回》、《山东马永贞》等,听众久盛不衰。2005年市曲协在民乐剧场推出宁波评话专场。2008年举办陈金华曲艺专场演唱会,中国曲协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到会。
  四明宣卷
  俗称“讲经”,也称“讲善书”,由唐代变文、俗讲和宋代说经演变而来,是宣扬佛教的产物。讲时用“白”,即散文;唱时用“偈”,亦叫“吟”,即韵文。散、韵两种文体糅合,作为宣传佛教教义和劝人为善的形式和工具,内容大都为因果报应、劝人为善的佛教故事和民间故事,多在举丧、做周年、做阴寿等哀悼祭奠场合演唱。由于历史悠久,其渊源以及如何流入宁波已难考证。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宣卷》辞条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以江南的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虽然仍作布道之用,但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民国时期这一说唱形式在宁波十分流行。“讲经”时,置一桌子,讲经者一人或两人居中而坐,两旁为和唱者。讲经的大都为小贩和手工业者,但亦有在大街店面上挂着“四明宣卷”招牌专门从事这一职业的。宁波也称“四明”,四明宣卷因此得名。由于讲经者采用固定的本子,即一个故事装订一卷,又为表示虔敬,将有些书目称作“宝卷”,故又名“宝卷”。宝卷的书目有《目莲救母》、《刘香女》、《王氏女》、《丁郎认父》、《韩湘子度叔》、《对菱花》、《花名宝卷》、《妙香宝卷》、《秀女宝卷》、《白蛇传宝卷》、《梁山伯宝卷》等10余种。解放前城区有三宝经房、三余堂书庄刻印宝卷。以宁波话说唱的早期宣卷只有“唱”与“和”,无音乐伴奏。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采用三弦、胡琴、扬琴等丝竹乐器伴奏,后从三档发展至五档、七档、十一档,采用的乐器基本上与四明南词相同。宣卷前往往先用丝竹伴奏,唱几只“开篇”,如《蝴蝶姑娘成亲》等。唱白诙谐,通俗易懂,音乐优雅,悦耳动听,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目。民国时著名艺人有曹显民等。解放后渐趋衰落,仅著名老艺人陈莲卿《蝴蝶姑娘成亲》开篇等尚有演唱,今濒临失传。部分作品收入2006年出版的《综合曲艺》、《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等书。
  唱新闻
  流传于浙东地区的一个曲种,在鄞县、镇海、北仑、奉化、象山一带尤为普遍,城区也有演唱。由最初的唱“朝报”(官方新闻)演变为后来的唱社会新闻,历史较为悠久,但具体年代已难稽考。从事演唱的都是盲女盲男,内容大者取材于流传民间的古今故事和新近发生的社会新闻。大都为一人演唱,也有两人对唱。常用曲调有词调、哭调、悲调、赋调等,唱词多为俚音俗谚。所用乐器有鼓、锣或竹根、竹板,后发展用二胡、三弦等。演唱形式有唱门头、椤便场、唱航船、唱灯头、唱场子等,尤以在人们坐航船或夏天纳凉时演唱为多。书目可分两类:一种是小书目,也叫开场书,如光棍苦、打养生、劝赌、癞头抬老婆等,也有用小调唱小段社会新闻的。一种是大书目,也叫当家书,主要有《双兰英》、《邬玉林》、《日月琴》、《拆鸳鸯》、《钉鞋记》、《玉扇坠》、《石门县》、《三县并审》、《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新闻艺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卖唱者又是残疾人,大都过着漂泊乞讨的悲惨生活。解放后至60年代初,在市曲艺工作改进协会组织下,当时城区包括近郊有唱新闻艺人数十人,以周宝富、张明怀为首的男女盲人,在城区公园、车站、航船埠头木船内演唱为生。周宝富曾在60年代初参加全国曲艺会演活动,当时城中城外有大沙泥街口(即濠河头)、西郊路靠铁路桥旁、西门口设船埠头有大量木船通往西乡各村庄。城区的唱新闻人员随木船的往返为乘客演唱,待木船启船唱新闻人开唱,中间收钱再唱至到站。有单人摇木船岸上拉绳,也有机动船在前后拖数只木船,行速较快点。1966年前,比较有名的有顾阿火、严梅芳、程阿林、李游泉、毛东祥、叶云彪等。新编现代书目有《红色娘子军》、《51号兵站》、《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文化大革命”中艺人被迫停唱。90年代初,仍有老艺人顾阿火的少量演出。随着艺人年老停唱或被安排到福利厂工作,从事演唱的艺人寥寥无几,不少传统书目濒临失传。2008年,“唱新闻”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行系统化发掘和整理,部分作品收入《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综合曲艺》等书。
  小热昏
  流传于市区和农村城镇中的民间小唱曲种。由宋元时期的“说诨话”演变而来,其历史约有四五百年。大都为两人演唱,偶有一人演唱。乐器有竹板、胡琴、小锣(俗称“狗叫锣”)等,曲调多为地方戏曲和小调。唱时在中间插科打诨讲一段笑话,并在演唱中间卖糖、卖棉纱团等商品,替商家做促销广告。由于言语发噱、唱句通俗,很受群众欢迎。演唱没有固定场所,大都在船埠、车站、菜场以及农村中庙会、集市等。艺人大都是从外地来“跑码头”的,本地为数不多,民国时比较有名的有罗定法、柯福元等。解放后,市区及城乡的一些艺人有的改行,有的被编入曲艺队小唱班,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演唱宣传。“文化大革命”期间,曲艺队解散,艺人转入其他单位工作。此曲种今已消失。2008年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滩簧(串客)
  原俗称串客。初流行于鄞县、奉化一带,后扩大至镇海、慈溪和舟山地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田头山歌、唱新闻基础上逐步发展。最初为坐唱,有的无乐器伴奏,有的仅一把胡琴、一副鼓板和一面小锣,亦无动作表演。内容大都是当地新闻所唱的节目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唱腔与唱新闻十分相似。以后曲调吸收流行的各种时新小曲,并在甬昆、苏滩、乱弹、徽班等戏曲的影响下,始用乐器伴奏和动作表演。初时为业余演出,只在祠堂、晒场演唱。因东村邀、西村请,艺人串游四方,“串客”由此得名。渐在喜庆堂会、庙会中演唱,串客也由最初的不收报酬到收取报酬,出现半职业性的演出班子。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串客进入集镇和城市,出现专业的演唱组织——串客班。但当时演出的大都是情节较为简单的“一生一旦”或“一旦一丑”的“对子戏”,没有女演员,旦角亦由男子饰演。演出时台上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服装、道具、化妆均十分简单。常演的节目有《摸蛳螺》、《扒灰佬》、《拔兰花》、《卖草囤》、《还披风》、《双落发》、《秋香送茶》、《庵堂相会》等。因曲调流畅明快,内容又以反映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为多,深受当时小市民的青睐。清光绪六年(1880),奉化串客艺人邬拾(宁波话读“尺”)来邀请一批艺人组成串客班,进入上海茶馆演唱,改称“宁波滩簧”。为迎合观众审美需求,又在剧目、音乐、表演、化妆、布景、道具等方面进行重大革新,并向大戏班方向发展。至民国初,出现女演员。民国27年(1938)宁波滩簧演出时装文明大戏时,始称“改良甬剧”,串客班由原来的曲艺形态步入戏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串客”之名演唱渐趋衰落。至1979年,知名的老串客艺人尚有傅彩霞、倪月娥、崔定甫、包炳荣、王宝荣等,并有少量演出。2008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系统整理和保护,部分作品收入《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综合曲艺》等书。
  独角戏
  原为上海说唱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演出全程由一个脚(角)色独立完成,故民间俗称“独脚戏”。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滑稽剧团常在天然舞台、大世界剧场等地演出,宁波市曲艺队和民间艺人受其影响,开始模仿表演。80年代初中期,区文化馆开始排练演出,业余曲艺爱好者创作脚本,主要作品有《我是一个兵》、《一回头》、《老宁波》、《父母心》、《表哥的烦恼》等,主要作者兼表演者有杨建民、陈震华、缪广才、王震东、蔡国豹等。1988年,杨建民的《我是一个兵》获浙江省首届消防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二等奖,陈震华的《一回头》获浙江省“农行杯”曲艺创作比赛创作奖。1991年7月,杨建民的《表哥的烦恼》获浙江省首届计划生育文艺节目会演创作一等奖。独脚戏短小精悍,滑稽搞笑,又不乏辛辣,常出现在一些文艺活动中,但创作后继乏人。
  小品
  流行于辖区的外地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话剧小戏衍生而成为曲艺中的一个独立曲种。初时翻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等综艺晚会中现成的小品节目,90年代初始有自己创作的脚本。一般先由文化馆创作人员和业余剧作者撰写脚本,然后按脚本进行排练、演出,参加比赛。1991—2005年,区内作者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和乡土韵味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房里屋外》、《刀下留人》、《燃眉之急》、《出国之前》、《要发要发》、《阿牛与阿香》、《如此错位》、《乐极生悲》、《桃花渡》、《送你一支玫瑰花》和《烦恼》等。其中谢丽泓的小品《桃花渡》获1998年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三等奖,话剧小品《烦恼》获2004年第一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金奖。苏立声的小品《房里屋外》获1992年“宋河杯”全国曲艺小品邀请赛创作三等奖,喜剧小品《乐极生悲》获浙江省第六届戏剧小品邀请赛创作一等奖。主要小品演员有蔡国豹、孙瑞玲、王震东、陈新、张红娅、谢进联等。2000年4月,区文化馆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宁波逸夫剧院联合举办“笑在宁波,笑在海曙”曹禺奖小品晚会。2007年,区文化馆创作编排的话剧小品《蝴蝶在飞》参加浙江省第十八届戏剧小品邀请赛,获创作、表演双银奖。
  专记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距今已有300多年发展传承史。早在明末清初,一批文人雅士(医生、教师、商人、钱庄职员等)志同道合地组织了类似票房形式的行会组织。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宁波四明南词已相当成熟。道光年间(1821—1850),是四明南词发展鼎盛时期,许多南词文人、名家纷纷组织班社,较有威望的有“崇德社”(又名老同行)、“永裕社”(又称新同行)、“引凤轩”等。这些行会组织长期对四明南词的书目曲调进行设计创作,乐器伴奏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在文人雅士自娱自乐中,逐渐形成一种文静高雅的江南说唱艺术。江南官绅都学唱南词,南词渐成为有闲阶层所有。但由于南词音乐优美,唱腔婉转动听,因此亦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穷人子弟拜师学艺,民间艺人以流动演唱南词为职业。有资料证明清道光十四年(1834),详细记录当时南词从业艺人有280余人(包括伴奏员),可见南词之兴旺繁荣。四明南词俗称“宁波文书”。据老年人传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曾到过宁波,听了“宁波文书”和演奏的文书器乐曲,“龙心”大悦,说:“江南四明竟有这样好的文书,实不简单,此乃是词,不应称书。”由此,宁波文书改称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旧时为士大夫们所欣赏,一般不进入书场、茶坊。而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凡祀享之典、庆会之期,非此不足以敬而尽欢。宁波当时的民谚流传:“南词唱华堂,走书下农庄,评话进茶坊。”有的农村甚至有违背乡规民约,罚南词两台的禁碑,可见南词在民间的影响和在地方曲艺中的地位。最近发现,20世纪4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红楼梦》(主演周璇)序幕音乐,移植四明南词大起板作前奏曲,文静典雅,悦耳动听。说明四明南词当时在上海的影响和艺术地位。
  四明南词具有江南独特的地域色彩。以宁波方言为主,辅佐其他方言,中州音韵其中,属弹词类。由于其词藻华丽,诗意深厚,行腔舒展,讲究平仄、对仗、韵律,还常夹杂着不少词牌和曲牌,文采飞逸、秀美、细腻。唱词均为七字奇言对偶句,偶尔也有十字句,集说、噱、弹、唱、演为一体,构成了南词独特的综合艺术特色,有极高的艺术地位和欣赏研究价值,是宁波地方曲艺的杰出代表。
  南词表演形式起始为一人自弹自唱,辅佐1~5档最多13档不等的乐器伴奏。自20世纪40年代起由上海南词泰斗著名艺人周廷发改革创新,逐渐发展为集说、噱、弹、唱、演的二人自弹自唱。演员演唱时,每人各操一种乐器,上档为三弦,下档为琵琶。其后又自单档发展到三人演唱、一人多角,演唱新颖活泼,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听后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受。
  四明南词曲调丰富繁复、优美文静、多达百余种。基本曲调有平湖调、紧平湖调、赋调、紧赋调、慈调。通称“五柱头”。南词的音乐是罕见的支声复调体系,演奏风格独特,民间有“三弦琵琶蝶双飞,二胡弹弓一线牵,扬琴压阵舞在前,凤箫翱翔冲云天”的赞语。其演奏风格有“你高我低、你低我高,你疏我密,你密我疏,你花我简,你简我花,你进我出,你出我进”的艺诀。个个乐手演奏技巧精湛,变化万千,美妙绝伦,素以高雅著称。
  四明南词主要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果报录》、《双珠凤》、《雨雪亭》、《水浒·风雪山神庙》、《包公案·包公断寿礼》、《白鹤图》、《双金锭》、《平阳传》、《何文秀》等。20世纪20年代的代表人物有:虞锡堂、陈金恩、陈梅卿、滕云清(亦作滕咏清)、戴善宝,号称“五公座”,虞锡堂去世后,以何贵章(亦作何桂章)补入。当时名声广传的有滕云清的“滕调”,何贵章的“何调”。50年代又出现一批代表人物,有陈昌浩、陈世卿、柴彬章、陈莲卿、周廷发、俞长寿、邵孝衍等。他们这一代又形成多种流派,有周廷发的“周派”,柴彬章的“柴调”,可谓流派纷呈。
  1959年末,宁波市戏曲学校开办,柴彬章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范利忠、干小英、徐荣华、励成龙、钱元明、陈祥源等。1963年又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由上海周廷发任教,有陈雪芸、丁德伟、忻玉琴等。1959年,南词著名艺人陈莲卿参加省音乐舞蹈曲艺木偶戏会演,参演书目为于应毅整理的《包公断寿礼》,获奖受好评,并于当年在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上两批青年演员1964年毕业进市曲艺团。当时还有南词艺人金凤仙、金小玉、谢德政、陈佩佩、胡云爬、顾志鸿、毛国华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市曲艺团解散,人员分配,唱本流失焚毁。20世纪70年代末又恢复市曲艺团,南词演员有励成龙、陈雪芸、陈祥源等,又培养了张康儿、曹春芳、钱春丽等一批青年演员,由陈莲卿、俞长寿任教。可惜好景不长,80年代初随着多种文艺形式频呈,南词逐渐失去市场,市曲艺团再次解散,从此四明南词销声匿迹。2002年起,在市、区各级文化部门支持下,为抢救、保护传承四明南词曲种,陈雪芸、励成龙、钱元明、陈祥源4位老人编辑出版了《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四明南词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宁波四明南词》,并参与编辑出版《四明南词音乐》一书。还收集数十本四明南词优秀传统书目文字本、曲调手抄本、油印本,老前辈经典录音演唱带、20张旧时代胶木唱片、老艺人演唱等珍贵照片资料。由陈祥源牵头组织四明南词演出组,组成人员有励成龙、陈雪芸、钱元明、陈祥源、陈祖蕾、丁德伟等,参加市、区展演活动。2006年四明南词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为海曙区文化馆。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宝初
相关人物
毛全福
相关人物
许斌章
相关人物
朱桂英
相关人物
陈白枫
相关人物
应兰芳
相关人物
徐筱水
相关人物
范秀英
相关人物
张剑萍
相关人物
郭鹏飞
相关人物
戚天法
相关人物
张霭林
相关人物
张蔼策
相关人物
张一册
相关人物
张少策
相关人物
陈尧生
相关人物
陈玉凤
相关人物
张碧雨
相关人物
陈莲卿
相关人物
陈金华
相关人物
刘兰芳
相关人物
曹显民
相关人物
周宝富
相关人物
张明怀
相关人物
顾阿火
相关人物
严梅芳
相关人物
程阿林
相关人物
李游泉
相关人物
毛东祥
相关人物
叶云彪
相关人物
柯福元
相关人物
傅彩霞
相关人物
倪月娥
相关人物
崔定甫
相关人物
包炳荣
相关人物
王宝荣
相关人物
杨建民
相关人物
陈震华
相关人物
缪广才
相关人物
王震东
相关人物
蔡国豹
相关人物
谢丽泓
相关人物
苏立声
相关人物
孙瑞玲
相关人物
陈新
相关人物
张红娅
相关人物
谢进联
相关人物
周璇
相关人物
周廷发
相关人物
虞锡堂
相关人物
陈金恩
相关人物
陈梅卿
相关人物
滕云清
相关人物
戴善宝
相关人物
何贵章
相关人物
何桂章
相关人物
陈昌浩
相关人物
陈世卿
相关人物
柴彬章
相关人物
俞长寿
相关人物
邵孝衍
相关人物
范利忠
相关人物
干小英
相关人物
徐荣华
相关人物
励成龙
相关人物
钱元明
相关人物
陈祥源
相关人物
陈雪芸
相关人物
丁德伟
相关人物
忻玉琴
相关人物
于应毅
相关人物
金小玉
相关人物
谢德政
相关人物
陈佩佩
相关人物
胡云爬
相关人物
顾志鸿
相关人物
毛国华
相关人物
张康儿
相关人物
曹春芳
相关人物
钱春丽
相关人物
老前辈
相关人物
陈祖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舟山市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绍兴市
相关地名
鄞县
相关地名
镇海区
相关地名
北仑区
相关地名
奉化区
相关地名
西乡县
相关地名
辛集市
相关地名
罗定市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
田头乡
相关地名
东村镇
相关地名
西村乡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四明南词
相关专题
宁波走书
相关专题
宁波评话
相关专题
四明宣卷
相关专题
唱新闻
相关专题
小热昏
相关专题
独角戏
相关专题
小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