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德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68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德育
分类号: G63
页数: 5
页码: 1362-13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中等教育的德育教育历经不同的阶段和改革,包括忠孝教育、道德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 教育 海曙地区 德育

内容

学校教育
  课堂教育 清末,各学堂均“以忠孝敷衍之本”,灌输“人伦道德之要旨”,进行忠君教育。宁波府中学堂开设修身、经学等课程,教学《养正遗规》、《周礼》及宣扬封建礼教之古诗歌。
  民国初年,各校贯彻教育部制订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辅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和美感教育,开设修身、读经讲经、公民、党义等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一些学校仍以人伦道德教育学生,提倡尊孔读经,入学先拜孔祭孟。一些教会学校通过圣经课向学生灌输教义。16年(1927),根据《浙江省实施党化教育大纲》,中学实施党化教育,学科教育与国民党党义、政策相联系。20年(1931),国民政府颁发《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中学教育要以三民主义感化“误入歧途之青年”。23年(1934)开展“新生活运动”,学校以“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教育内容。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各中学贯彻《浙江省中等以上学校实施战时教育暂行办法》,加强抗日救亡教育内容,每日升旗降旗时报告战区情况、战时消息,课堂讲授国际政治、时事形势,激发学生抗敌报国热情。抗战胜利后,各中学按国民党政府教育宗旨,继续实行三民主义教育,增加所谓“戡乱救国”的教育内容。但各中学进步师生通过读书会和集会游行活动,揭露国民党政府内战罪行,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总任务,对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肃清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提倡为人民服务。以后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维护集体利益、遵守国家法令和社会秩序。1958年进行“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教育。1959年执行教育部《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发展史等为教材,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1979年,各校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1983年,各校普遍进行国旗、国歌、国徽的教育,建立升国旗制度。1988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德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学校把德育课程(社会与历史课、思想品德课、班队课、社会实践课)建设为德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从侧重思想政治教育转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具多元化、个性化、针对性。1998年,区教科室在段塘学校举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此后,各中学相继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特殊学生心理个案库,开通心理咨询热线。2001年,李兴贵中学和段塘学校分别列入全国和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学校。2004年,段塘学校出版《少年心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读本》、《解读少年心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学参考》两书。东恩中学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明理养德》,2006年,东恩中学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学校。
  准则教育 民国时期效实中学印发《学生须知》,人手一册。内有“操行成绩考查暂行标准”,分勤勉、整洁、节俭、服务、公德、秩序、举止、态度、康乐、思想10项,分项记分。以甲、乙、丙、丁等第鉴定,丁等为不及格。浙东中学制订“学生规约”10条,如“不旷课缺课”,“努力身心修养”等。
  1955年5月,学校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18条。1963年、1979年、1981年贯彻执行重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1987年9月实施《宁波市中学生品行规范(试用稿)》。1994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后几年中,区各中学落实日常行为规范,深化勤学、守纪、文明的养成教育,做到学生每人一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严格的值周值日制度,创办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和团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开展创建优良班集体和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活动。2001年,各校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翠柏中学进行初中学生礼仪教育尝试,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运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导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003年,东恩中学进行《初中学生礼仪教育实施与研究》课题研究,把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科教育、班队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初中学生礼仪教育实施与研究》科研论文获2005年度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
  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各校根据这两个新的文件,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法纪教育。
  班主任工作 民国时期,学校推行级任导师管训制。宁波中学实行级任导师管训,指导学生个人之思想、言论、行动、生活及健康。工作有批阅日记、个别谈话、检查整洁等;监察并指导团体之行动及纪律秩序,有轮流值周、督导集队、监督膳厅、指导级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班主任制。班主任负有对本班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和管理的责任,通过各项活动和个别谈话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1963年,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推广咸塘街小学教师焦慧珠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循循善诱,正面教育,耐心启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20世纪80年代,宁波二中班主任工作从发挥差生的闪光点入手,进行情感投资,学校制订《控制流生的十项规定》、《转化差生的奖励办法》、《转化差生优秀园丁奖》,对转变好的差生发“品学突出进步奖”。90年代后,各学校建立以政教处(德育处)、团队、年级组、班主任相互衔接的校德育工作体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近”、“小”、“实”、“亲”四条原则。“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实”,倾注真情实感,讲述真实情形,做诚实守信的人。“亲”,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90年代后期,年轻班主任数量增多,学校采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新班主任提高素质。2004年,翠柏中学年轻的班主任徐谨转变学生的事迹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播出。十五中学教师於长春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严之有情,严之有爱,严之有理,严之有度”,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浙江卫视“亚妮访谈”栏目中播出《支教老师於长春》。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李兴贵中学年轻班主任冯燕、东方中学班主任王燕越坚持以爱心感化后进生,被评为宁波市教育局局级优秀教师。
  团队活动 民国时期,学校有军训管理和童子军训练。各中学设教官负责高中军训,设童子军教练训练初中童子军。宁波中学军训教官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与教官不和者常挨打受骂。浙东中学、效实中学、甬江女中、宁波中学、三一中学等有三青团组织、出版“团务讲话”,举办入团训练,搜集情报,监视共产党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校共青团(青年团)、少先队组织成立后,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展教育活动。20世纪50年代有“小五年计划”,60年代有“我和爷爷比童年”、“学雷锋、创三好”等团队活动。80年代,各校举办少年团校。宁波二中少年团校,向将要离队的少先队员讲授团的基础知识。90年代,中学团委上“90年代青年应该怎么样学雷锋”、“雷锋精神在哪里”为内容的团课。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节庆日、纪念日及入队、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学生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参观、瞻仰和考察,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2000年,各校团委引导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东恩中学团委、宁波八中团委多次获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十五中学、东恩中学、八中、翠柏中学、东方中学、李兴贵中学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各校聘请离退休干部、老教师担任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辅导员,配合学校团队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教育。2004年,区政府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少先队建设纳入共青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2006年,各校团委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书香伴我行”读书活动,向学生进行读法指导,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劳动教育 解放初,各校开展工读运动,宁波中学、效实中学等校去栎社、莫枝堰等地垦荒劳动。1957年,宁波二中学生每月去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一次。1958年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各校普遍去农村垦荒,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并与工厂挂钩参加车间劳动。9月起中学师生参加大办钢铁劳动。20世纪60年代,一批普通中学改制为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其他中学也增加了劳动教育时间。70年代开始,宁波一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办农场劳动。劳动作为学期鉴定和评三好生的一个重要内容。1990年,二中、八中、李兴贵中学分别与宁波线厂、宁波制药厂等工厂建立校厂挂钩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劳动。李兴贵中学聘请6位老工人为劳动教育辅导员。1994年,由十五中学承办的“海曙区中学劳技教育中心”成立。劳技教育中心聘任专职教师,使用省编教材,承担全区初中学生上劳技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2003年新课程实施后,劳技课纳入中学课程计划,为中学生必修基础课。各校逐年完善开设劳技课的硬件建设(如场地、师资、经费、设备),让学生通过实践,独立探索,全面动手、动口、动脑,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教育
  参加政治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11月5日,革命党人卢成章组织育德农工学堂学生100多人,臂缠白布,手举“保商安民”旗帜,上街支持革命军,沿途高喊“革命军来了”,迫使宁波各界倒向革命。宁波城兵不血刃,胜利光复。
  民国7年(1918)5月,留日返甬学生叶桂宣在母校效实中学发表演说,揭露段祺瑞政府私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真相。26日,效实中学、省立四中等校的学生代表在后乐园开会,成立“宁波学生团”,致电总统冯国璋,坚决反对中日军事协定,开展拒约反日斗争。次年5月4日,北京爆发反帝爱国运动,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宁波学生积极响应。13年(1924),在省立四中礼堂,校长经亨颐主持召开列宁追悼会并致悼词,宣传列宁的功勋。14年(1925)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6月2日,“学联”召集各校学生代表开会,开展声援上海人民斗争。各中等学校学生开始罢课,上百个宣传队上街宣传,揭露帝国主义罪行。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省立四中、效实中学、甬江女中等校学生相继组织抗日救国会在校内外进行演讲、演剧等宣传活动。四中、效实等校成立青年义勇军和女生救护队,进行射击、救护等军事训练。接着许多学校开展慰劳抗日军队的募捐活动。24年(1935)冬,北平爆发“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2月中旬,省立宁波中学等校学生自治会发出声援通电。12月23日,各中等学校学生冲破当局的阻挠,举行罢课和大规模示威游行。宁波中学、效实中学、鄞县商校、鄞县女中、甬江女中、浙东中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汇集公共体育场开会。沿途高呼“誓死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收复失地”等口号。1949年9月起,老市区各中学学生投入反轰炸、救灾扶伤斗争。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各校都组织文艺宣传队上街宣传,既教育群众,也提高自己。1952年,300余名老市区中学生深入居民区宣传“三反”“五反”运动①。1959年参加除四害、讲卫生和大办钢铁等活动。1964年,学校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组织野营训练 1971年,各中学组织野营训练,行程500华里,途经宁波7个县,参观慈溪县五洞闸公社和木家湾大队,凭吊李敏烈士壮烈牺牲的遗迹,组织“沿着游击队员脚印走”的军事活动,使学生们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创办少年军校 1988年,东海少年军校建立。军校针对初中少先队员的特点进行训练,科目有人民军队宗旨和作风、人民海军发展史、国防海防形势、海军兵器常识等等,还举行打靶、出海参观等活动。从1994年起,海曙区各中学每两年一期组织学生到军校接受培训,进行国防教育和全面素质锻炼。1994年,十五中学学生陈思思参加了由海军政治部电视制作中心、37591部队、市关工委、市教委、团市委等七家单位联合摄制的以东海少年军校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嘿!小海军》的拍摄。
  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1992年,市政府公布首批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各中学利用春游、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市教育局确定江北青少年绿色学校和奉化滕头村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海曙区初中毕业生从2003年开始到两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并将社会实践考核成绩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开展社区教育1992年后,各校建立暑期学生社区活动报到制度,每年参加形式多样的社区暑期主题活动。2006年,市教育局印发《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考察(实践、参观)推荐目录》,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区各中学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及各类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素质磨炼等活动。
  家庭教育
  民国时期,各中学规定,训育处和导师应经常与家庭联络,进行家庭访问,寄发家属意见征询表,招待来校学生亲属,以收共同督促之效。宁波中学、浙东中学用书面报告和家长联系,统一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要求。36年(1947),三一中学学生寒假生活进修表有每天读报纸杂志、帮助家庭工作、适当运动、办理社会教育等10条,请家长监督执行。
  1985年,市教育局推广象山石浦镇家长学校经验,编印《家长学校教材》,要求各校初中阶段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授课8~10节。宁波二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班主任每学期家访至少1次。1986年,宁波二中家长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1991年,十五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一次碰头会,通报学校的主要工作,听取家长委员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等。此后几年,各校相继开办家长学校。1995年1月,东恩中学利用寒假,以“孝敬教育”为主题,使德育走近学生,走近家庭。孝敬活动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宁波日报》、《浙江日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先后作了报道,被市教育系统评为1999年度“教书育人十佳新事”。2007年,李兴贵中学家长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市级示范性学校。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