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5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分类号: D432.855
页数: 1
页码: 1108
摘要: 本节介绍了宁波地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历程。从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团组织,到解放后的组织改革和发展,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顿和后来的恢复,以及各个时期的团组织活动和建设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共青团 青年团组织

内容

民国13年(1924)5月成立直属团中央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团组织,6月23日改属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委领导。13年(1924)7月至16年(1927)3月期间,境内省立四中、甬江女子中学、启明女子中学、中等工业学校、部分工厂等相继成立团支部。16年(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境内竹林巷、闽邦、小梁街、24间、西门外5个团支部仍坚持活动,发展团员33名。解放后,海曙、镇明两区即于1949年5月分别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成立团支部。1952年10月和1953年1月,两区分别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海曙区工作委员会和镇明区工作委员会。1954年6月,两区分别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海曙区委员会和镇明区委员会(简称“团区委”),全年发展团员256名,输送78名团员入党。1956年2月,两区团区委撤销。1960年7月建立共青团海曙人民公社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组织活动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1月,海曙、镇明人民公社团委分别改称共青团海曙区、镇明区委员会,并恢复活动。10月和12月两区分别召开团员大会,选举团区委委员。1974年5月“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团组织活动再次中止。1982年5月,两区分别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选举团区委委员。两区并建后,两区团委也随之并建。之后,共青团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组织日益增加。1991年,全区有基层团委15个,一类团支部95个,二类团支部170个,三类团支部11个,共青团员4629人。1992—1994年,区街道工委、区文化馆、西门街道、海曙房产实业公司、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区农经委、市场建设公司等单位相继成立团组织。1997年,西郊乡前丰村、徐家漕村,开展规范化团支部建设。太平鸟集团、宁波和平俱乐部、区机关分别成立团委、团支部、团工委。1999年,西门街道24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团组织。2000年实施《海曙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实施方案》。2001年,57家新建单位建立团基层组织,动态建团率95%。47个社区建立团组织,初步形成社区团组织网络。2004年,顺通话机世界、天海大酒店等非公企业相继建立团组织。南门街道成立社区青年协会。2005年开展“全团抓支部”活动,以达敏学校为特殊青少年群体团建试点,成立业余团校。2006年,青年中心建设启动,西门、月湖、白云、鼓楼、望春等街道部分社区相继成立青年中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