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编 地方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二十编 地方政治协商会议
分类号: D675.5
页数: 20
页码: 1069-10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是由各级政协委员会组织并进行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政协委员会是政治协商会议的执行机构,由各界代表组成。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各地有所不同。政协常委会是政协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协商议事和决策工作。常委会会议是常委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和决策。政协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由委员会选举产生。地方政协的职能履行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提案督办、团结联谊和文史工作等方面。
关键词: 海曙区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简称“区政协”)成立于1998年2月26日。至2008年1月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历时10年,共召开全体会议11次。
  海曙行政区建制经历多次变更。1998年2月以前没有区政协机构,区域内政协工作均由市政协负责。1997年10月20日,市委专题召开海曙、江东、江北3区政协筹建工作会议。区委于同年11月28日召开区政协筹建工作会议。会议按照市委〔1997〕80号关于筹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政协的文件精神,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简称《政协章程》)有关规定,就筹建区政协作出具体部署,组建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区长,区委统战部部长为副组长的区政协筹建领导小组。区委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议多次听取政协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批复区委统战部《关于筹建宁波市海曙区一届政协和人事安排工作的请示》。1998年2月,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区政协正式成立。1998年4月,中共海曙区政协党组建立。
  区政协成立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运用例会、专题协商会、提案、专题调研、视察、对口联系、政情交流、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团结联谊、文史资料编纂方面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同时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和机关办事机构也逐步完善。
  第一章 政协委员会
  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经济界、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教育界、宗教界等15个界别组成。以后随社会发展,界别有所增减。1998年区政协成立至2008年,在历届历次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就海曙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问题,通过专题发言和提案等形式建言献策,履行职能。其间政协自身建设也日益完善。各街道联络委员会的建立,使了解社情民意渠道更为畅通。
  第一节 委员产生
  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有关方面与区政协筹建领导小组初步确定界别设置和委员名额,然后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有关方面分别提岀委员人选,上报区委审议确定。区委再次召集各方面代表性人士共同协商,正式确定全体委员名单。以后历届委员的产生,按照《政协章程》规定.由上一届政协常委会协商决定下一届政协的界别、委员名额和人选。每届任期内,变更界别或增加委员名额、决定人选时,由常委会协商决定。委员任期与委员会任期一致。由于中心工作需要,第二届委员会随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前一年换届。
  第一届至第三届委员构成和委员会界别设置有所变化。第二、三届先后增加了“海曙区工商业联合会”和“社会福利与保障”界别。第三届因撤乡镇建街道、撤村建居委会,取消了“农业”界别。
  第二节 历届会议
  第一届委员会
  区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于1998年2月2326日举行,出席委员119人。在区市政协委员、区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共27人列席会议。会议由选出的主席团主持。区委、区政府、市政协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区政协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毛华仑作《区政协筹建工作报告和今后工作建议》的讲话。会议选举产生区政协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常委会委员18人。全体委员列席区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7名委员作大会发言。会议通过《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和《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63件。
  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8—11日举行,出席委员124人,各界人士23人列席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协主席江伟利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区政协副主席李圣文作的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以后每届历次会议均审议前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列席区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10名委员发言,委员提案60件。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委员一起座谈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商海曙区发展大计。会议同意1名常委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常委职务,补选常委1名。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委员职务3名,增补委员8名。
  第三次会议于2000年2月14—17日举行,出席委员124人,各界人士22人列席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协副主席李圣文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区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鲁祖荣作的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区人大七届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10名委员发言,委员提案54件。会议同意撤销委员资格3名,增补委员3名。宣布区政协一届委员会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并颁奖。
  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2月12—15日举行,出席委员124人,列席会议的各界人士19人。区政协副主席徐昌年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李圣文作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全体委员进行审议和讨论。列席区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4位委员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在会上作专题发言。委员提案63件。会议增选副主席1名,增补委员9名。
  第五次会议于2002年1月28—31日举行,出席委员124人,各界人士列席会议21人。听取和审议区政协副主席徐昌年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区政协副主席李圣文作的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区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10名委员发言,委员提案57件。会议期间举行首次政情交流会。委员与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就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卫生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会议通过《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决议》,增补委员1名。
  第二届委员会 区政协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2月25日至3月2日举行,出席委员145人,增加区工商业联合会界别,参加会议界别增至16个。在区省、市政协委员,部分区一届政协委员和区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共30人列席会议。区委、区政府、区有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开幕会。区委书记施孝国讲话。区政协副主席徐昌年作第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李圣文作第一届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报告,全体委员进行审议和讨论。列席区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会议选举产生区政协主席1人,副主席3人,秘书长1人,常委18人。会议期间,举行政情通报和政情交流会。委员就当前海曙区经济发展、社区保障、城市管理、卫生服务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交流。会议通过《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决议》,宣读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给离任委员的致敬信》,委员提案105件。
  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2月23—26日举行,出席委员147人,各界人士32人列席会议。听取并审议区政协副主席崔运富作的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专门委员会第一办公室主任鲁祖荣作的第二届常委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区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10位委员代表各自的专门委员会和联络委员会在大会上发言。区委、区政府领导应邀听取大会发言并讲话。会议通过《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95件,增补委员2名。
  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21—24日举行,出席委员147人,各界人士42人列席会议。区政协主席江伟利作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许国章作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全体委员进行审议和讨论。列席区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会议期间,还召开由区有关部门和街道领导参加的平安大区建设政情交流会。增选常委2名。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委员职务1名,增补委员4名。会议通过《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94件。
  第四次会议于2006年2月8—10日举行,出席委员147人,列席会议的各界人士54人。听取并审议区政协主席江伟利作的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区政协副主席汪棣章作的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列席区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会议通过《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73件。
  第三届委员会
  区政协第三届第一次会议于2007年2月5—9日举行,出席委员183人,在区省、市政协委员,部分区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特邀专家型委员和区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共59人列席会议。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区政协历届老领导应邀出席开幕式、闭幕式。区委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区二届政协主席江伟利作第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崔运富作第二届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列席区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2月7日召开政情交流会,委员们与区有关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沟通。会议选举产生区政协主席1人,副主席5人,秘书长1人,常委26人。会议通过《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提案收集情况的报告》和《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82件。宣读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给离任委员的致敬信》。
  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1月21—24日举行,出席委员185人,在区省、市政协委员,部分区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特邀专家型委员和区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共49人列席会议。区委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会议听取区政协主席王黎明作第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谭国洪作第三届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全体委员进行审议和讨论。列席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有关报告。13位委员分别代表各专门委员会、联络委员会或各界别在大会上发言。区政府领导听取大会发言并讲话。会议表彰了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提案承办先进单位。会议通过《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决议》,委员提案104件。
  第三节 机构变迁
  专门委员会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常委会按照需要设置专门委员会,其领导成员由常委会任命。各专门委员会按照常委会全年工作任务开展工作。1998年3月,区政协一届一次常委会决定设置文史和学习、提案、经济与科技、教卫文体、社会与法制5个专门委员会,3个委员人数较多的专门委员会分设2~4个活动小组。2003年3月,二届一次常委会决定设置提案、文史资料、经济科技、教育文体、医药卫生、社会法制、民族宗教(侨)7个专门委员会,同时在望春、段塘、月湖、南门、灵塔(2005年9月起改称江厦)、鼓楼、西门、白云8个区域设联络委员会。2005年9月2日,二届十四次常委会决定将7个专门委员会调整为提案、经济科技和城建资源环境、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台湾华侨4个专门委员会。
  办事机构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区政协一届设办公室和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内设文秘科、联络科和提案科3个科室。2002年10月,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分设为第一办公室和第二办公室。区政协二届办事机构开始与一届同。2005年9月,专门委员会由7个调整为4个以后,撤销了专门委员会第一办公室和第二办公室,按4个专门委员会设主任或副主任专职办公。2006年2月15日,区政协办公室内设机构更名为综合科、秘书科和行政科。2007年4月经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区政协办公室增设委员联络科。
  会议制度
  区政协一届一次常委会制定《政协海曙区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海曙区委员会提案工作实施办法》和《政协海曙区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常委会工作规则》规定,常委会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主席会议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以上两会必要时可以临时召集。根据议题和需要,常委会不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有关常委会委员、专委会负责人和小组召集人,以及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1999年1月,一届四次常委会通过《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意见》。2003年7月4日,二届二次常委会修订《区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提案工作实施办法》(修订后称《提案工作条例》),完善“规则”和“条例”。2004年5月,二届六次常委会通过《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请假的规定》。同时,按照中发〔1989〕14号和浙委〔1999〕38号文件要求,制定《海曙区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6月,区政协协助区委召开全区政协会议,会后区委接受建议出台《中共海曙区委关于扎实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实施意见》。10月10日,区政协二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和制订《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划》、《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秘书长办公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区域联络委员会通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委员视察工作条例》、《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委员作用的意见》等相关规则、条例。11月11日,政协海曙区二届十五次常委会会议根据新《政协章程》规定,再次修订《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和《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规定》等规则、条例。2007年7月5日,区政协三届二次常委会会议,修订了《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通则》等规则,增订了《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关于加强政协委员管理办法(试行)》、《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关于政协工作各项先进评选表彰办法》等条例、办法。
  第二章 政协常委会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是政协常设机构,由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政协常委会在区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处理工作,促进参加区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主席会议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以上两会必要时可以临时召集。常委会会议听取政府部门的通报,讨论专门委员会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和重大提案,以及讨论政协委员的人事变动,等等。此外还根据需要召开专门协商会。
  第一节 常委会会议
  第一届常委会会议
  1998年2月至2003年3月,常委会共举行会议26次,专题协商会12次,讨论议题114项,作出决议决定26项,形成常委会建议案1件。第二、第三次会议听取社区服务专题调研报告,交流4篇专委会视察调研成果。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和讨论区纪委关于反腐倡廉情况的通报,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决定,同意1名常委辞去职务,协商决定增选常委1名,因工作变动免去3名委员职务,协商决定增补委员8名。第六次会议听取经济科技委员会调研组的《海曙区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海曙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等4篇专题报告,听取区教委通报创建教育强区情况。撤销委员职务1名,协商决定增补委员1名。第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教卫文体委关于发展社区文化的调研专题发言,听取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工作的通报,协商讨论《海曙区实施文化大区战略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第八次会议听取社会法制委调研组关于城市管理调研等5篇专题报告。听取和讨论区公安分局关于开展夏季严打整治和创人民满意活动情况的通报、区人事局关于海曙区人才引进和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的通报。第九次会议协商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审议通过召开区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的决定。撤销委员职务2名,协商决定增补委员2名。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委员在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反馈,听取区城建局关于拆违情况的通报,学习和讨论李瑞环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第十二次会议听取3个专门委员会有关推进城市化进程调研课题的专题报告,听取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的通报和区劳动局关于医疗改革情况的通报,学习《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工作情况通报和西门街道关于社区建设情况通报。因工作变动免去4名委员职务,协商决定增补委员6名。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召开区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决定。因工作变动和退休免去4名委员职务,撤销委员职务1名。协商决定增补委员3名。第十六次会议协商通过增选区政协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建议名单。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关于整治马路市场的建议》的专题调研发言和5名委员围绕区政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要求进行调研考察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经济”专题调研发言,提出40条意见建议,后整理成“关于进一步加快海曙经济发展的建议案”15条送区政府(区政府于2001年9月10日作了复函)。撤销委员职务1名,协商决定增补委员1名。第十九次会议暨秋季读书会邀请市政协领导作参政议政经验体会专题辅导报告。2001年11月13日召开撤乡镇建街道情况通报会(常委扩大会议),协商讨论撤乡镇建街道事宜。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专题调研情况报告,以及海曙公安分局关于平安大区建设情况报告和区科技局关于科教兴区“一号工程”实施情况通报。第二十四次会议传达中共十六大会议精神,审议通过《政协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额和界别的决定》。第二十五次会议协商通过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协商通过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职务任免的决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和原则通过区政协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协商通过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建议名单,审议通过召开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的决定和二届一次会议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第二届常委会会议
  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常委会共举行会议22次,专题协商会10次,讨论议题54项,作出决议决定23项。第二次会议听取社会法制委员会所作的《关于海曙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和《海曙区旧城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专题调研报告和区政府关于月湖西区保护与开发情况的通报。第三次会议暨秋季读书会围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挥自身作用,做好政协工作”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3名常委作专题发言。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医药卫生委员会所作的《关于海曙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协商决定增补委员2名。第六次会议审议区政协课题组关于《海曙区建设现代化标志性城区的战略研究》总体报告和区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情况通报。第七次会议暨暑期读书会学习新的《政协章程》、听取7名常委就学习政协新章程,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创新,履行政协三项职能的专题发言。第八次会议传达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的《海曙区整治后老小区长效管理机制运行现状及对策建议》和社会法制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的建议》专题调研报告;审议并决定因工作变动等因素,免去6名委员职务;协商决定增补委员3名;通过有关人事任免决定。第九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审议通过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草案),提案工作报告(草案)、关于召开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的决定,关于表彰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提案撰写积极分子和提案承办先进单位的决定,协商决定增选常委2名,同意1名委员因工作变动辞去委员职务,审议通过区政协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区政协课题组关于《打造宁波核心商贸商务区战略研究》的课题报告和部署常委会2005年下半年工作任务等。2005年8月14日召开区政协常委会暑期读书会暨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收到18名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6个专门委员会、8个联络委员会和政协办公室工作人员所写的45篇征文论文,经评审,其中9篇论文获奖。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区委关于区政协工作机构、人事调整和委员变动情况的说明和关于区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及人事安排的说明;同意4名委员因工作调动辞去委员职务,协商决定增补委员5名。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对策研究课题报告、通过《政协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规则》等4个制度。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关于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说明和区政府办公室2005年度提案办理情况通报;审议通过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草案)和提案工作报告(草案)、区政协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同意1名委员辞去委员职务。第十八次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和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就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讲话;听取并审议《加快海曙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报告。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提升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对策研究》课题报告。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关于区政协专门委员会人事任免的决定;协商决定增补委员2名。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审议通过区政协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草案),区政协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秘书长、主席团常务主席、各次大会执行主席和主持人建议名单(草案),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的决定,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建议名单(草案),关于表彰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各项先进的决定。
  第三届常委会会议(至2008年底)
  三届一次会议召开至2008年底,常委会共举行会议11次。第一次会议听取三届区政协专门委员会、区域联络委员会组成情况的说明,听取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审查立案情况的通报,审议通过三届区政协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联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以及区政协三届常委会2007年工作要点。第二次会议讨论修订(增补)并审议通过区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工作通则、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加强委员管理办法、各项先进评选表彰办法6个重要制度,协商决定调整界别召集人2名,同意1名委员因工作变动辞去委员职务。第三次会议暨暑期读书会围绕“政协工作大家谈”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增补委员1名,通过有关人事任免决定。第四次会议审议区政协课题组关于《海曙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战略研究》课题报告。第五次会议审议区政协课题组关于《海曙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和《畅通贫困群体利益诉求渠道对策研究》的课题报告,同意5名委员因工作变动辞去委员职务,增补委员6名,协商决定有关人事事项。第六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审议通过区政协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草案)、区政协2007年度各项先进的决定。第七次会议听取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各组讨论情况的汇报以及提案收集情况的汇报,审议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区政协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第八次会议暨政情交流会围绕“南站广场区域综合管理”开展政情交流。第九次会议审议区政协课题组关于《海曙区近郊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对策》课题报告,集体视察食品安全问题。第十次会议暨暑期读书会围绕“基层政协工作创新”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6名常委作专题发言。第十一次会议集体视察《劳动合同法》落实和汪弄小区非成套房改造情况,专题听取海曙区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及非成套房改造的情况介绍。
  主席会议
  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第一届至第二届期间,不定期举行主席会议105次。会议主要研究提交常委会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或需要提出的重要建议案,学习中共中央,全国、省、市政协,中共海曙区委重要会议精神,研究决定区政协重要大型活动的筹备工作,讨论决定主席、副主席工作计划安排等。2005年10月制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为逐步实现高层次协商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节 历届常委会组成人员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区政协第一届至第三届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常务委员,在每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和等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
  第一届常委会
  江伟利(女)、李圣文、徐昌年、汪棣章(2001年2月增选)、齐家有、于富茂、王国华、王培瑞、尹一明(女)、朱惠民、齐又均(女)、李皓(蒙古族)、李玉祥、沈瑞龙、张大建、陈谷威、陈建东、林俊乔(1999年1月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常务委员、委员职务)、郑远聪、施义方、徐文芳(女)、徐德荣、鲁祖荣。
  届中增补:汪阿潮。
  第二届常委会
  江伟利(女)、崔运富、汪棣章、许国章、贾亚炜、王国华、吕海明、庄碧君(女)、安刚(锡伯族)、祁进响、孙铭龙、汪阿潮、宋承顺、张大建、陈早挺、陈建东、郑世晟、施义方、夏永敏、徐德荣、郭启寅、鲁祖荣、潘伟民。
  届中增补:徐文芳(女)、虞和定。
  第三届常委会
  王黎明、崔运富、贾亚炜、舒建国、谭国洪、徐德荣、曾垂华、马坚挺、马富强(回族)、仇富军、仇增永、田芳(女,土家族)、过世荣、朱彩娟(女)、祁进响、孙铭龙、孙焕青、孙耀波、连君斌、沃幸康、张川红(女)、张文莲(女)、陈建东、陈洪波、罗滨、徐卫民、黄尚征、曹云、董剑峰、喻亚盈(女)、楼浩尧、虞和定、潘伟民。
  第三章 职能履行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区政协成立后,通过政治协商参与全区民主建设,运用提案监督、民意监督、特邀监督等形式,对党和政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结合各专门委员会特点组织调查考察、对口联系等活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团结联谊、文史资料编纂等工作。
  第一节 政治协商
  区内重要事情、重大举措都在政协进行协商。从一届开始,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两院”(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区机关机构改革方案、重要人事任免及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先在政协常委会上进行协商,征求意见。此外,通过专题协商讨论会和对口协商等形式,就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重大政策措施进行协商。
  政治协商已逐步形成制度,其主要形式,一是贯彻协商在决策之前的精神,区委、区政府就涉及全区性的重大问题,邀请区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通报情况开展协商。二是就区委、区政府重要决定、重大举措组织通报情况,召开专题协商讨论会。一届一次会议起,区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列席人员出席全体会议,参加各界别小组讨论。这一形式一直延续下来。第一届期间,在协商“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对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快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此后,在经过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细致分析,反复论证后,写出有关社区服务、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等重要课题调研材料24份,提出意见建议128条。1999年8月20日邀请区政府领导一起参加区政协召开的发展区旅游业前景问题专题协商会议,听取区贸易局关于发展旅游业情况通报,进行协商讨论。与区有关部门面对面协商讨论社会治安状况、撤乡镇建街道、区实验学校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区人口发展纲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房屋拆迁等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000年4月25日,邀请区委宣传部、区城建局、区工商分局、区城管办、区交警大队、区卫生防疫站等9个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有关整顿临时马路市场和规范非机动车停放问题座谈会,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届期间,改进会议形式和活动方式,采用大会发言、政情交流和界别联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全会协商成效,提交24份有关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全委会大会发言材料,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平安海曙建设等为主题的政情交流。2004年9月16日,组织医卫委全体委员和在区市政协委员参加区卫生工作政情交流会,听取区公共卫生建设情况汇报和药品降价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及对策的情况介绍。2006年7月28日,召开2006年半年度区政府工作情况通报会,听取区长陈奕君关于2006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情况通报,提高政协委员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紧贴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每年选择1~2个重点课题,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围绕区“十一五”规划编制、海曙片分区规划、文化体制改革、街道机关人事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海曙”、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服务系统等议题,与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重点协商。2003年7月30日,召开海曙区建设现代化标志性城区战略研究课题座谈会,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与该课题组学者、特邀委员——宁波大学商学院城市管理方面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海曙区建设现代化标志性城区战略研究》课题成果,被市发改委评为一等奖优秀论文。第三届以来,区政协积极探索协商的形式和内容。2008年5月15日,召开“南站广场区域综合管理”常委政情交流会,以常委为协商主体,同时邀请政府部门中的政协委员、专委会和联委会成员以及市民代表参加,与综管办、公安分局、城管局、交警大队等部门进行协商。2008年11月、12月,主席会议分别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辖区财政预算执行、调整和税收工作,以及旧村改造等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13篇大会发言材料,与区委、区政府就辖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等进行充分协商。
  各专门委员会从1998年9月23日区委、区政府、区政协联合发文和同年12月14日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区级机关有关部门与区政协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制度以来,与区委、区政府30多个部、委、局、办保持着对口联系。各专门委员会借助界别优势,就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情况、和义路拆迁改造工程、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政府采购情况、大梁街道路改建、低标准养老保险政策、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等问题,与对口联系部门广泛开展协商。这些制度到二届一次会议以后日趋健全,专门委员会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平安大区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等主题开展知情视察、专题调研、对口协商等活动,听取相关界别和专家学者意见,形成各类材料40余份,许多意见建议被党政部门采纳实施。2003年3月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按照街道地域组建8个联络委员会,调整专门委员会组成结构,聘请一批在各领域内有建树的市级专家学者担任专门委员会专家型特邀委员,实现专门委员会专业化。联络委员会围绕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组织委员参与调研视察、咨询服务、交流联谊等活动,至2006年底达120余次。2007年3月,第三届区政协组建新一届专门委员会,协商产生新一届专门委员会成员。6月聘请市级专家学者担任专门委员会特邀委员。至2008年底,各专门委员会、界别、联络委员会围绕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平安大区建设、民营医院发展、人民调解和社会矫正、汪弄社区集中整治、“菜篮子”工程、小区物业管理、新《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情况等,与对口联系部门开展协商。
  第二节 民主监督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工作。从1998年2月区政协成立至2008年底,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交的各类意见、建议1103件,经审查立案843件。提案办复率、面商率、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为提高委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加强提案工作业务培训,规范办案程序,运用“一议、两评、三结合”方法,提高承办单位办理水平。同时,探索通过走访提案办理单位、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组织专题协商会、举行专项评议会、“市区一体、上下联动”办理涉市提案、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等形式,加强对提案办理的监督力度。第一届期间,共收到提案356件、立案297件,其中团体提案2件,委员联名或个人提案295件。提案涉及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文化、教育、法制),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其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第二届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528件、立案367件,其中团体提案3件,委员联名或个人提案364件。委员们的提案从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优化经济环境等角度,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注重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意见建议,以及对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作用的建议。此外,委员们还就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安全体系建设、老龄事业发展、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提案。界别团体提案和委员联名提案不断增加,很多提案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用。居民通邮盲区问题、合理保护利用文保单位资源、建立符合实际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组织实施大梁街道路改造等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提案得到解决落实。第三届以来至2008年底,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交的各类意见、建议219件,经审查立案179件,其中团体提案12件,委员联名提案18件。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提案线索、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组织委员进社区等活动,了解群众所需所盼,通过提案办理专题视察研究、重点提案重点督办、提案办理进度通报、跨年底落实提案续办等方式,加大提案督办力度。
  民意监督是区政协运用视察调研、走访座谈、主题约谈、政情交流、政情通报、“委员进社区”等形式,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第一届期间,区政协组织委员围绕区政府确定的实事工程,重点项目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涉及工业园区建设、海曙实验学校建设质量、公安技改和“81890”社区服务中心、“四河四路”(西塘河、护城河、柳西河、北斗河,永丰路、镇明路、灵桥路、三支街)形象工程、公厕免费开放等方面的视察调研,总计580余人次。第二届期间修订《政协海曙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协海曙区委员会信息工作奖励办法》(试行),成立8个基层信息联络点,聘请25名社情民意信息员。2005年4月创办《海曙政协》社情民意专刊,及时将整治“三车”、缓解“出行难”、建立节约型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创建文明城市、新街小区环境整治等群众关注事项反馈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有关领导重视,采取实际措施加以落实,为党政部门决策、改进工作、提高效能发挥独特作用。其中《要警惕〈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对相关工作的负面影响》、《海曙区社会各界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点建议》和《〈救助管理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等信息被全国政协录用。第三届以来至2008年底,各联络委员会和界别分别聘任26名信息员,健全社情民意工作机制,提高社情民意信息质量。反映群租房存在安全隐患、青林湾街货车扰民,加强老小区治安管理,倡导节能减排,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妥善解决部分老居委会干部生活待遇等信息引起领导的重视。一些决策参考信息、社会热点信息、警示性信息经批示办理后,促成了问题的解决与落实。2003年、2007年、2008年,区政协被评为“宁波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特邀监督是区政协深化民意监督的有效载体。2000年之前,区政协以行风监督、跟踪监督形式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民主监督。之后,根据新的形势,开始摸索特邀监督新形式,推荐行业接近、专业对口、工作负责的16名委员分别担任9个职能部门的特约监督员、检察员、督导员。委员们深入调查、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先后对“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政务公开、干部管理、“三项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素质教育、诚信道德教育)等活动的开展进行民主评议,参与评议的委员达350人次。在此基础上,区政协二届常委会探索建立特邀监督新形式和长效机制,制定《海曙区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特邀监督员的选派、权利、义务、职责。加强特邀监督员培训,2003年12月召开特邀监督员工作会议,听取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以来工作情况及成效的汇报,邀请市政协资深监督员为40多名特邀监督员作辅导报告,探讨新形势下履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经验和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60余名政协委员被区纪委、区人民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财税局、区城管局等10多个部门聘为特邀监督员,参与行风、警风评议和行政执法跟踪监督等活动达300余人次。2005年8月把特邀监督员纳入政协全局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分管领导,由专人负责,制订特邀监督员工作试点实施计划,召开特邀监督员工作试点动员大会,在区公安分局、人民检察院、区城管局3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摸索经验,提高特邀监督实效。
  第三节参政议政
  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第一届期间,进行专题调查研究68次,形成调研报告48篇。这些调研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引进外资、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深化科技体制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农村股份制改革、打造海曙区商业品牌、繁荣海曙文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共34个专题,提出意见建议138条,不少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其中,2000年各专门委员会共撰写调研材料18份,提出意见建议112条。内容涉及科技、税收、引资、市场、城建、卫生、文物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第二届期间立足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开展一系列重大课题调查研究活动,共形成14篇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2003年,区委、区政府在5年工作思路中提出构筑“两高”(高品质的生活居住高地、高品位的商贸文化高地)、建设“两区”(体现宁波城市现代化形象的标志性城区、城市现代化先行区)总体发展战略,区政协常委会主动开展建设现代化标志性城区战略目标课题研究,最后形成约6万字的课题报告,为加快实现区总体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2004年开展调研视察活动23次,参与人数达370余人次。委员们在调研视察基础上提出的参政建议,都引起市、区领导重视。2005年,区政协常委会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将“打造宁波核心商贸商务区”作为重点调研课题,采用以政协领导牵头,经济科技专门委员会为主导,吸收部分专家学者参与进行调研,相继形成《海曙区打造宁波核心商贸商务区战略研究》总课题报告及《国内外中心城市核心商贸商务区研究》、《海曙区服务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研究》、《合理调整商务成本,营造一流服务业发展环境》3个子课题报告,报告所提的观点和思路不少被区委、区政府吸纳到“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该课题报告于2006年11月被评为省政协系统2003—2005年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区政协以区委、区政府重视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参政议政着力点,针对旧城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老小区物业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内容,发挥专门委员会优势,深入街道、社区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所提许多意见建议被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受采纳。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的建议》被“2004·中国社区论坛”——宁波市海曙区现代社区制度与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研讨会作为经验交流材料。《海曙区整治后老小区物业管理的基本现状及对策研究》有关建议被区政府研究采纳,《关于海曙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对策研究》也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第三届以来至2008年底,围绕科学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共形成7篇调研报告。2007年紧扣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区政协常委会开展课题调研,采用“委员、专家、部门”联动模式,形成《海曙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战略研究》和《海曙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课题报告,其中《海曙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战略研究》被评为省政协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针对贫困群体的利益诉求问题,常委会调研形成《畅通贫困群体利益诉求渠道对策研究》课题报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2008年,区政协常委会选择事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围绕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非成套房改造、食品安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海曙区近郊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对策》、《我区非成套房改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关于海曙区食品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海曙区〈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课题报告。
  第四节 提案督办
  区政协重视提案督办工作,制定和健全一系列提案工作制度。2005年,区政协二届常委会重新修订《海曙区政协提案工作条例》,使提案选题、撰写、提交、审查、办理、督办等环节有更明确的规定,并制定实施《提案征集实施办法》、《提案审查立案细则》、《重点提案产生办法和督办规定》、《优秀提案和提案优秀承办件评选表彰办法》等工作制度。提案委员会将提案与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衔接,协商确定承办单位,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交接和督办。第一届期间,对一些疑难提案和办复后委员不满意的提案,主动加强同承办单位联系与协商,开展重点提案重点办理、“三见面”现场办理、提案办理追踪回访以及提案落实情况“回头看”等活动。“清除筱墙巷教师公寓楼卫生死角”、“违章占道、无证设摊要依法整治”、“加强城区住宅小区的出租房管理”等提案经承办部门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1999年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5名委员联名提交“要求对大梁街西端与解放南路接壤的一段道路进行维修改建”提案,承办单位区建设局因遇到60%的经费无着落而致提案办理中断停顿。区政协领导了解情况后,要求提案委员会加大督办力度,终使区建设局以有限资金垫付欠缺,如期完成维修改建工程。在提案承办过程中,区政协常委会加强跟踪检查,特别是对重点提案和难办提案进行定期督查落实,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承办提案拖沓不力、又不向委员说明原因且委员反映强烈的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城市化建设中,尽快改善城郊接合部的道路建设》(2000年27、28号)提案办理工作不到位,经主席会议研究给予通报批评,促进了提案的承办落实。又如有委员提出关于切实解决居民倒粪便难的提案,区建设局承办此案,特别选派业务骨干包案办理,不但增加了粪车运输次数,还促进了市政前期办配套公厕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第二届期间对一些事关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涉及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采用重点跟踪、现场督办、座谈交流讨论和专题跟踪视察等多种形式,推动办理工作有序开展。2003年办理《柳汀洲关帝庙火灾隐患必须关注》、《污损、残缺、脱落的户外广告应及时更新、整修或拆除》、《关于将清真寺的扩建工作纳入月湖西区整体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宝善路道路坎坷不平、小桥年久失修问题的建议》等提案过程中,提案委员会多次与提案人、承办单位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现场会商、专题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促进这些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区政协还形成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的运行机制和办理形式。2006年,区政协二届四次会议上,江厦区域联络委员会的团体提案《关于尽快组织实施对大梁街道路改造的建议》(此路于1999年曾作过局部维修)反映,大梁街整条道路不平整,人行道破损严重,行人和车辆难以安全通行,居民群众意见强烈。区政协把该提案确定为2006年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最终得到解决。超出海曙区职责范围的提案,通过“市、区联动处理提案”的办案方式,或整理材料上报市政协,商请协调解决,或将提案商请在区的市政协委员帮助将提案转向市政协提出。如宁波清真寺和佛教居士林房产问题,20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影响社会稳定。1990年,区政协经过调查了解,将情况整理为提案上报市政协办公厅,很快被采纳,市委主要领导当即作出批示,彻底解决了清真寺房产问题,居士林用房也得到解决。2003年,提案委员会选择《关于调整特殊病种和慢性病人医保门诊处方定额的建议》、《关于调整公交车儿童免票身高标准的建议》、《关于解决机动车辆停放问题的建议》、《关于尽快淘汰助动车的建议》等7件“涉市提案”,商请4位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提出,在市政协领导督办下,逐步得到解决。第三届以来,主席会议多次听取提案工作汇报,研究提案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提案委多次召开有提案委员和承办单位双方参加的座谈会,就更好地办理和落实提案进行探索和交流。各专委会、联委会、界别将提案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初步形成领导重视、参与广泛、各司其职、协调有序的提案工作机制。2007年落实“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重点督办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撤村建(并)居改革中新居民不能完全享受市民公共服务问题,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商定,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整治全区19个单个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原村管住宅小区,使6800余户新居民受益。2008年经各提案承办单位努力,区政协多方沟通协调,委员提案意见建议采纳落实率显著提高,一批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提案启动实施,一批事关民生的问题得到解决。
  第五节 团结联谊
  区政协历届委员会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每年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组织各种规模联欢会、座谈会、庆祝会、委员活动日及展览、家访、谈心等活动,加强政协委员与各界人士联谊。1998年,与区委统战部联合举办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座谈会、国庆暨中秋茶话会,邀请港澳台侨眷属畅谈香港回归一年来的稳定与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9周年、改革开放20周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99年,庆祝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50华诞,与区委统战部联合举办书画作品征集活动,随后编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人民政协50华诞和澳门回归书画作品集》,举行赠送仪式,并在全体委员中开展“人民政协和统战知识竞赛”活动。同年还举行“国庆中秋”联谊和庆祝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演出等庆祝活动。2000年,举行台情报告会,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学习和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严厉抨击陈水扁搞“台独”分裂祖国的图谋。2001年,有9篇专题介绍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及家乡山水、名人故里等文章和7幅照片在台北《浙江同乡》、《宁波同乡》杂志上刊登。会同区委统战部召开题为《我为海曙作贡献》的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为海曙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第一届期间,委员们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扶贫帮困、结对助学、送温暖、献爱心,其中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者就达286人次,捐款32.20万元。第二届期间,常委会通过领导走访听取意见、举行委员活动日等多种方式,密切同民主党派代表和各界人士联系,沟通思想,促进团结。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和政情通报会等,让各界人士知情知政,密切党委、政府与各界人士联系,增进共识,凝聚人心。2003年12月,区政协主要领导带领部分政协委员,代表海曙区政府赴香港、澳门进行为期8天的考察联谊活动,先后拜访了陈绍华等7位宁波在港澳乡贤,增进友谊,促进交往,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作。从区政协成立至2008年,区政协与区委统战部累计接待前来访问、观光、探亲、经商的港澳台同胞和侨胞、出国留学人员100余批,500余人次。接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捐资兴办企业、学校和社会福利事业12项,计1380多万元。2000年协助引进捐资4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区医疗卫生条件。2001年引进日本企业家在海曙投资400多万美元兴办大和电机有限公司。做好新移民和留学生工作,确定17名重点联系对象,其中7名聘为区招商引资顾问。2004年3月20日,成立区政协艺术之友社,吸纳政协委员中艺术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该社会员,开展书画培训、艺术交流、才艺展示、团结联谊等活动,创办《湖畔》社刊,2006年举办《海曙区首届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此期间,还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政协各类学习考察团(组)329批,2650余人次,介绍和宣传海曙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和探讨政协工作经验,增进友谊,提高海曙区的知名度。按照省、市开展“山海协作”的要求,与舟山市普陀区政协结为友好单位,促进政协组织之间工作沟通与交流。第三届以来,积极参加九城市中心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团结联谊、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2007年参与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协助区政府做好现代服务业境外推介工作,多方联络宁波在港乡贤,拜会知名“宁波帮”人士,会同区委统战部接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20余人次。12月29日,艺术之友社换届,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修订通过区政协艺术之友社《章程》。2008年协助区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政协领导分工走访约谈企业家委员,关心企业发展现状,坚定发展信心,为企业稳定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出谋划策。同年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政协系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向灾区捐款450余万元。
  第六节 文史工作
  区政协成立之初,就把征集文史资料工作纳入整个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届一次常委会决定设立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后改为教文卫体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简称“文史委”)。文史委采取座谈会、研究会、商讨会和组织辖区内文物工作者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发动委员和各界人士撰写“亲历、亲见、亲闻”文史资料,至2002年先后征集文史资料近100篇,计50余万字,珍贵图片1800余帧(其中范宅、董孝子庙及张苍水故居的整修与开发等3篇文史资料为市政协文史委征集)。编辑出版文史资料2辑,共收录文稿54篇,近30万字,发行6000册。2000年6月编印涉及名人故居、古代建筑、文物古迹、海运遗址等内容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云霞出海曙——宁波市海曙区文物古迹的发掘整修和利用》(9月8日举行首发式),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三等奖。2001年4月,区政协和宁波市文化研究会邀请毛翼虎、徐季子等50多位专家学者,召开“月湖文化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近20篇,为第二辑文史资料编辑出版提供了宝贵史料。随后,文史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征集、编辑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文章篇目和撰写人。2002年12月,区文史资料第二辑《璀璨明珠——月湖》出版。此书涉及文物遗迹、地方史料、古代建筑、对外交流、民间传说、水利设施、名人小记、街名由来和教育、宗教、商贸等内容,获省政协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三等奖。2003—2006年底,相继征集文稿83篇,近35万字,编辑出版区文史资料第三辑、第四辑。2004年8月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及其“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讲话发表20周年,区政协编纂出版反映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精神,记录他们建设海曙、造福桑梓事迹的区文史资料第三辑《乡情结——“宁波帮”帮海曙纪实》一书,以志纪念。2006年10月,文史委经过半年精心组织,在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编纂出版区文史资料第四辑《海曙撷英》。2008年5月召开第五辑文史资料编委会会议,后经半年多时间收集资料和编纂,于次年1月出版第五辑文史资料《甬城街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