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代表选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4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代表选举
分类号: D624.55
页数: 4
页码: 1001-1004
摘要: 本节介绍了宁波海曙区历届代表选举的工作流程和情况,包括选举委员会的设置和组织,选民登记和提名候选人的过程,以及选举投票的方式和结果。
关键词: 人大会 代表选举 海曙区

内容

历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按照不同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选举法》,主要有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选举法》,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和1982年12月、1986年12月、1995年2月全国人大几次修正的《选举法》)规定进行。海曙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下,通过成立区、乡(镇)选举委员会以及街道选举办事处展开。
  区选举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乡(镇)选举委员会和街道选举办事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选举工作的具体事宜。
  选举前,区、乡(镇)选举委员会、街道选举办事处指导和主持选区划分、选民登记、提出代表候选人、召开选民大会等工作,然后由选民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区、乡(镇)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代表任期3年,区人大代表任期5年(1992年前任期为3年)。
  区人大代表的名额,原则上按《选举法》关于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确定。到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时,全区常住人口达到35.10万人,代表名额为191名。
  出席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由大会主席团依法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印发至全体代表,进行差额选举。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两天。所提候选人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1/2。
  海曙区、镇明区第一届代表选举 1953年10月,海曙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75人。1954年1月,镇明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08人。(当时选举情况和两区人大代表名单资料缺失。)
  海曙区、镇明区第二届代表选举 海曙区1980年3月成立区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街道设立选举办事处,各选区设立选举工作组。4月15日开始选民登记。25日公布选民名单,及时纠正个别错登、漏登、重登。全区共有选民48260人。自下而上提名推荐出代表候选人1365人。经过选民讨论,最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283人。5月26日开始投票选举,6月2日投票全部结束。全区选民参选率为98.8%。这次选举,共选出代表169名,其中工人74名,居民42名,干部26名,知识分子18名,解放军2名,其他7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15名,占代表总数的68%;妇女56名,占33.1%。
  镇明区于1980年6月18日成立区选举委员会,选举组织机构与过程与海曙区相同。全区共登记选民65136人,推荐代表候选人328人,选民参选率为98.8%。选出区人大代表198人,其中工人82名,居民47名,干部29名,知识分子28名,其他1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29名,占代表总数的65.2%;妇女代表86名,占43.4%。
  第三届代表选举 这是海曙、镇明两区合并建立海曙区后的第一次选举。1984年4月上旬着手准备,至6月23日基本结束。有83名干部到各街道协助选举。各乡(镇)、街道建立选举工作班子,培训骨干队伍,做好选举前准备工作。统计全区18周岁以上的总人数为142662人,除精神病患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人员外,实际登记选民为142337人。划分为133个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140868人,参选率为98.7%。共选出区人大代表250名,其中工人、农民87名,居民55名,干部42名,知识分子51名,解放军2名,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归侨、侨眷和台属13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15名,占代表总数的46%;妇女96名,占38.4%。
  第四届代表选举 1986年12月17日成立区选举委员会,1987年1月12日两个乡(镇)成立选举委员会,9个街道成立选举办事处。从工厂、企业、机关、学校抽调选举工作人员380人。全区划分为137个大选区和55个小选区。县学街道为选举试点单位。选举前开好选区组长会议、选民小组长会议、选民小组会议、选民大会以及各种座谈会。各选区第一轮共推荐代表候选人2714名。经过协商,最后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372名。全区共设立556个投票站,流动票箱482个,参加投票选举的有151358人,参选率为95.7%。选举工作至1987年4月27日基本结束。共选出区人大代表234人。其中工人、农民76名,居民55名,干部38名,知识分子52名,解放军2名,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侨眷11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74名,占代表总数的74.4%;妇女74名,占31.6%。
  第五届代表选举 1989年10月成立区选举委员会、乡(镇)选举委员会和街道选举办事处,配备工作班子。全区划分大选区148个,乡(镇)小选区60个。抽调155名选举工作人员。西门街道为选举试点单位。区选举委员会下发20条关于选民登记的具体规定,并在《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发布通告。第一轮推荐出代表候选人2571名,经选民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402名。全区148个选区共设投票站1031个,流动票箱450个。共有166520人参加投票,参选率为95%。选举工作至1990年4月2日基本结束。共选出人大代表254人。其中工人、农民100名,居民57名,干部45名,知识分子39名,解放军、武警2名,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侨眷11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90名,占代表总数的74.8%;妇女81名,占32%。
  第六届代表选举 1992年10月成立区选举委员会。此届选举因街道合并,大规模旧城改造,辖区内省、市属单位增加等原因,工作难度增大。区选委实行分级负责制,区包街道,街道包选区,选区包小组,用一个月时间,弄清全区单位数、拆迁户数、流动人口数和选民数。全区划分155个选区、62个乡(镇)选区。第一轮共推荐出代表候选人2007名,经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为413名。当时西门街道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即将放寒假,而且由于旧城改造,春节前后有1700余户将搬迁,区选举委员会决定西门街道提前投票。个体协会和工商局划为一个选区,全区1900名个体工商户选民有2名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全区共有选民169779人,160947人参加了投票,参选率为94.8%。选举工作至1993年2月12日基本结束。共选出区人大代表253人,其中工人、农民99名,居民59名,干部44名,知识分子49名,解放军、武警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68名,占代表总数的66.4%;妇女85名,占33.6%。
  第七届代表选举 1997年10月成立区选举委员会,此次选举由于区、乡(镇)人大任期不同而增加了选举次数。旧城改造、流动人口增多等原因使选举工作难度增加。区选举委员会抽调区机关19名干部组成办公室,培训工作骨干,依法进行选民登记,注意优化代表素质结构,搞好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第一轮推荐代表候选人1374名,经过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286人。全区共有选民165955人,有154359人参加了投票,参选率为93%。选举工作至1998年1月8日基本结束。共选出区人大代表180名,其中工人、农民37名,干部45名,知识分子43名,其他55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21名,占代表总数的67.2%;妇女64名,占35.5%。
  第八届代表选举 2002年10月,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海曙区选举委员会,主持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2003年1月6—8日为选举投票日,选出区人大代表191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36人,占代表总数的73.5%。
  第九届代表选举 2006年8月18日成立区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20名干部,会同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组织联络组、秘书行政组和宣传组,负责日常工作。确定西门街道为选举试点单位。全区8个街道常住人口351149人,登记选民242967人,划分为101个选区。经提名推荐,产生初步代表候选人679名,经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292人。2006年12月27日,西门街道柳庄社区作为第七选区提前投票选举。同年12月30日、2007年1月4—5日,其他100个选区先后投票选举。共有228728人参加选举投票,参选率为94.1%,选出区人大代表191名。代表中中共党员126名,占代表总数的66%。妇女代表69名,占3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1名,占84%。代表平均年龄42周岁。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