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图书馆
海曙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海曙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典当钱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3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典当钱庄
分类号:
F832.3
页数:
9
页码:
731-739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境内历来商贸兴旺,典当、钱庄等旧式金融业伴随商贸发展而兴起,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曾起过促进和调剂作用。
关键词:
典当
钱庄
宁波市
海曙区
内容
海曙境内历来商贸兴旺,典当、钱庄等旧式金融业伴随商贸发展而兴起,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曾起过促进和调剂作用。
第一节 典当
典当,俗称当店、当铺、押店、质铺,以收押物件为主,兼营存、放款业务的信用行业。它以贫民、小生产者为主要对象,运用货币资本生息图利。早期,社会团体、宗教慈善机构和富有者,多将资金投向典当,进行生息。隋唐时期出现典当雏形,收抵押品,高利放贷,曾有“上佐朝廷抚恤之不及,下补社会生计之艰难”之说,长期受统治者支持。钱庄兴起之前,典当业曾霸占民间借贷领域。钱庄兴起后,金融以钱庄为中坚,然典当仍居相当地位。清代,典当业以灵桥门内(皂荚庙)惠安和车轿街丰长两家历史最久。惠安前身为清代中叶开设的“集义当",其后裔在城乡设有惠安当、生泰当、惠生当等。后因时势变迁,典当业动荡不安,投资日趋冷淡。
民国21年(1932)后外货倾销,手工业和民族工业衰退,农村萧条,市场凋敝,典当收当物品满期价值差落,出售不能保本。24年(1935)钱业风潮后,更是当多赎少,惠安、裕成等相继停业。抗日战争爆发,宁波沦陷,典当只取不当,随开随关,多闭歇、停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典当业有所恢复,旋即衰落。37年(1948)8月,民国政府发行金圆券,典当收当有限,架本(全部收当物当值)微薄,拒当严重,业主无意经营,至11月全部停业。
典当行均四周高墙,柜高过顶,投资者多为官僚豪绅、世富显贵,社会上拥有一定势力,主要股东独揽一切。典当人员数量视规模大小,多寡不一,一般为10余人。大当设总上、副总上各1人,一般由东家自任;正看、副看2~3人,其他有账房、楼头、银房或票房、衣房或牌房、取房、栈司等。正副看、账房由典当公聘,其余职员由各股东分配任用,多为股东亲属,俗称“伙东”。典当职工工资早期每月仅数元、数十元不等,总上一职也不过二三十元。存箱费、没货余金等大小费、外费等额外收入,往往超过工资。
典当行主要收当对象为农民、小生产者,存在浓厚的封建性和保守性。清咸丰年间(1851—1861),钱庄业从钱本位改为银圆本位,而典当业墨守成规,当赎货物沿用制钱,当票上只填写钱数。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大当当主王月亭邀集同业商讨,拟予更改,卒未成功,直到民国以后,制钱退出流通,才最后改正。典当所开当票字体怪僻,难以辨认,当票编号以《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一月一字字号。典当当物当期定例18个月,逾期2个月未取为“绝当”,由典当自由处理,有“十八不来娶,二十要赖亲”之说。一般当物作价为原值的30%~40%。满当之物拍卖出售,一般按账面当价增20%~30%,称为“贯二、贯三”。典当业利率早期月息1分半至2分半(每千元月息15~25元),另收栈租、挂失、存箱等费。民国期间,当息一度高达1角8分(每千元月息180元)。37年(1948)3月物价暴涨,月息高达483%。
解放初,曾组织生产自救性小典当(小押当)。
1952年,境内尚留下裕和、安泰、宝顺3家典当行。1956年,旧当改造为小额质押贷款所。是年,城区最后一家当店关门。至1958年9月,旧典当停业清理,结束历史使命。
1988年9月,消失了几十年的老行当典当在开明街扯起杏黄色旗帜,第一家新建典当行宁波典当拍卖调剂行开业,资本金500万元,后增资到1000万元,1997年7月又搬迁至苍水街85号。1996年3月,宁波京泰典当行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地址中山西路117号。新典当行业发展最初几年,黄金首饰占典当业务量的90%。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房产、汽车、机器设备等动产与不动产成为主要当品。客户也不再局限于个人,而以中小企业为主。典当有借贷灵活、手续简便、时效性强等优点,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体T商户融资平台。当品从“老i样”(金银首饰、钟表、家电)转为“新i样”(房产、汽车、有价证券)。一批民营资本进入典当行业。典当成为现代金融发达时期一种社会辅助融资渠道。
附:解放前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有纠会、月会。纠会亦称“标会”,发起人称“首会”,参与者称“会脚”,一般10人。纠会又分摇会和坐会。摇会每年付款数额相同,一般百金。坐会亦称集贤会、十贤会,付款多少不同,第一年款项归会首,后则依所认定位次而得。月会按月付款,称为“月月红”。民间借贷利息除纠会外,有按钱业利息按天计算,或按典当业押物计息,俗称“当息”。最高的印子钱,按月计算,每元月息四五角,先在借本中扣除息金。
第二节 钱庄
明代中叶后,钱庄开始兴起。除从事货币兑换业的钱庄外,还有现兑店、兑换摊贩,经营存款、放款业务。明万历年间(1573-1620),境内成为东南沿海一大都市,虽有海禁,但贸易繁荣,各业鼎盛,钱庄业应运而生。清乾隆年间(1736-1795),钱庄业已有相当规模,多集中在江厦一带,在滨江庙进行钱市交易,故有“钱行街”之称。其时,江厦不亚于后来之上海外滩,为东南沿海金融中心,故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之说。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后,形成强大的宁波商帮,“钱重不可赍,有钱肆以为周转,钱肆必仍世富厚者主之,气力达于诸路”(《钱业会馆碑记》)。钱庄业捐募兴办义学,捐资修筑城垣,促成城市和文化教育发展,“钱业一行书捐,已不下十万串”。道光二十三年(1843)“五口通商”后,商贾云集,催生宁波口岸工商业,更促使钱庄业发展。宁波人家乡观念重,外地经商余钱汇回老家存储钱庄;宁波钱庄资力雄厚,放款外埠、更令钱庄兴盛。光绪二年(1876),钱庄业进入全盛时期。
钱庄分大同行、小同行和现兑庄。拥有资本、资偿条件和股东经济实力成为划分大小同行的标准。初期大同行资本3万元以上,小同行1万
元以上,后期大同行6万元以上,小同行3万元以上。现兑庄资本多寡不一。民国15年(1926),战船街钱业会馆落成。20年(1931),大、小同行分设两个同业公会,22年(1933)合并成立钱庄同业公会理事会。
据民国20年(1931)鄞县政府统计特刊载,共有钱庄160家,其中大、小同行70家,现兑庄90家。70家大、小同行中,有67家开设在江厦一带。
钱庄业多由富商大贾和殷实户开设,掌握在少数家族手中,与封建资本有不解之缘。后期发展为股东合伙或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这些声势显赫的家族,资金雄厚,在多家钱庄拥有股份,按钱庄招牌划分集团。如以秦家股东为主体的晋恒、鼎恒、复恒,以严家、赵家为主体的信源、衍源、永源,以李家为大股东的天益、元益,以方家股东为主的瑞康、益康。宁波钱业土生土长,上海兴起后,宁波籍钱庄以上海为中心,形成长江流域和沿海一带的金融网络,主要股东移居上海等地。宁波人在沪、津、汉、杭等地的钱庄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钱庄业务有存款、放款和汇款。存款分浮存、长存和同业存款。浮存为活期往来存款,长存为定期存款,同业存款即同业拆借款。存款多为活期。放款分长期、短期和浮欠。长期放款实际只几个月,最长半年,半数以上放于上海。短期放款,限于本埠。浮欠为透支形式的活期放款。汇款,早期资金汇解托信客携带,钱庄业兴起后,逐步建立埠间汇款关系。民国23年(1934)以前,陈果夫当上海晋安钱庄信房(钱庄中经办书信、函件往来的职务),蒋介石托他每年汇寄500元钱交濠河头新顺木行孙琴凤转其母收用。可见当时汇兑业务依赖钱庄。抗日战争爆发,汇沪款剧增。宁波沦陷后,上海汇宁波赡家汇款的汇费一度升至20%左右。
钱庄业务还有同业拆借、日拆和过账制度。同业拆借是钱业市场主要业务,一些钱庄不受资本、存款限制,放款额可大大超过存款。日拆为宁波独行,以银洋为本位,又称“洋拆”,按日计息,是宁波钱庄业历史特点之一。过账即是对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中收付款项,不是通过现金或票据进行清算,而是凭簿折划转。对象包括在钱庄开户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企业用过账簿,个人用“经折”。开始,以30元为起点,后来满1元的也可以通过过账。过账办法的实行,使钱庄统揽各业收付,并渗透到个人的消费支出,由此提高了钱庄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过账制度是宁波钱庄业在国内金融业中的创举。这种制度只在大同行钱庄间进行,凭簿折划转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中的收付款项。小同行和现兑庄过账通过大同行间接办理。民国30年(1941)4月宁波沦陷,过账制度终止。抗战胜利后,钱庄衰落,金融业收付往来由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过账制度不再恢复。
宁波钱庄业受时局影响,盛衰起落,风潮迭起。民国22年(1933),棉布、百货、糖业、药业、水产等营业艰难,上海、武汉出现钱庄风潮,当时宁波尚处平衡。24年(1935)7月宁波钱庄受外地倒闭钱庄牵连,官办银行又以“利息优厚”兜揽业务,使钱庄存款向银行转移,存户纷纷向钱庄提存,终于爆发了金融风潮。风潮先从严家、赵家两大资本集团的信源钱庄开始,因缺单无法轧平而倒闭。继之波及所有“源”字号钱庄。如五源、衍源、永源、泰源等。于是所有钱庄均受影响。一时人心惶惶,钱庄存户拿不到存款,大哭大闹。至是年8月倒闭钱庄30多家。12日,鄞县政府指令19家钱庄增垫资本,名义上垫本复业,实际上开门清理。至次年开业时只剩大、小同行24家。钱庄业从此一蹶不振,银行起而把持整个金融业。
民国35年(1946)8月,钱业公会召开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境内先后批准复业29家。
附:银楼
清代银楼集中在后市巷一带,多为前店后场,早期从事金银鉴定、兑换、加工,后以金银饰品加工、销售为主,也参与金银买卖。清末民初,以东渡门内外的方聚元、凤宝为同业之首。民国24年(1935),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次年,方聚元、凤宝、天宝成、老凤祥、方行远、方紫金6家于凤宝旧址组成联合收金处,银楼闭歇。抗日战争初期,联合收金处停业。宁波沦陷,纸币贬值,金银多成投机买卖品。抗日战争胜利后通货膨胀,富家囤买黄金。解放后,禁止金银买卖流通,银楼全部停业清理。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