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知名楼宇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5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知名楼宇选介
分类号: F293.34
页数: 9
页码: 551-559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海曙区在实施“商贸兴区”经济发展战略下,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楼宇经济 商贸兴区 投资环境

内容

中信银行大厦 原名金隆国际,后因引进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太平人寿保险等企业,遂更现名。位于南苑饭店对面的镇明路36号,南临灵桥路,北靠仓基街,东接翰香小学,西至镇明路,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由一栋26层及沿街2层楼商铺组成,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系宁波金隆置地有限公司开发的写字楼,2006年竣工。大厦地处繁华地段,有近3000平方米的超五星级排场回车广场,6400平方米的超高绿化面积,有地下停车位336个、地面停车位84个,可供非机动车停车1000辆。大厦设施齐全,配置从日本进口的高速豪华电梯、中央空调、监控摄像、自动喷淋消防等设施。已入驻企业除银行、保险外,还有中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天丽制衣有限公司驻宁波办事处、中钢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宁波中润投资有限公司等75家企业。
  天宁大厦 位于中山西路138号,东起呼童街,西至法院巷,交通极为方便。大厦由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市地产开发公司和市建设开发公司共同投资2亿元建成。1997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092平方米,建筑面积48842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24733平方米,楼高30层。大厦内有先进的配套设施,有中央空调、双向自动扶梯、进口垂直电梯、程控电话、可容纳100多辆汽车的地下停车场,是一幢集购物、办公、客房、餐饮、娱乐、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商务大厦。目前大厦内有宁兴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宁兴国贸有限公司的进出口各部门、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宁波热力公司等50多家企业入驻。
  中宁大厦 位于灵桥路255号,在海曙区“服务宁波”和发展楼宇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经过盘活、包装、推介、引进,将一幢“烂尾楼”改造成为闪亮的甲级写字楼。大厦高26层,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楼内设施齐全,有从韩国进口的立体停车库,可容纳100辆汽车停放。入驻企业中有世界500强的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宁波溪口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总部、东南亚最大混色花纱贸易商之一的宁波百隆房产有限公司总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波分行包揽大厦一至六层,以及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跨国公司的驻甬分支机构等45家企业入驻。
  都市仁和中心大厦 位于碶闸街68号,由冠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楼高29层,总建筑面积79912平方米,2005年投入使用。大厦设施齐全,有汽车泊位272个,地处市中心最繁华的黄金宝地,与天一广场仅一街之隔。入驻企业300多家,较大的有宁波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中宇石化有限公司、嘉森节日用品有限公司、浙江外运有限公司明州分公司、宁波托浦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等。物业管理由宁波亚太酒店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天一豪景大厦 位于中山东路的华楼巷19号、21号、31号,面向天一广场,背靠中山东路,由宁波孙氏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省建工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楼高28层,建筑面积84237平方米,2005年交付使用,宁波市亚太酒店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大厦设施齐全,有机械式多层停车库可容纳200多辆汽车停放,地下层有35个车位,另有2座立体式汽车库可停放96辆汽车。已入驻企业有宁波百盈贸易有限公司、捷美贸易公司、纤维质量检验所、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储蓄所等180家,公寓楼住户126户,是一幢集商务、公寓式住宅为一体的大厦。
  链接
  海曙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
  海曙区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先天优势突出,是全市最早明确提出要发展楼宇经济的中心城区。近年来,楼宇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形成明显的三大现状特征,也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楼宇载体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海曙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商务楼宇的建设,辖区内楼宇及基础配套设施投资额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楼宇载体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有力地支撑了海曙区楼宇经济的发展。
  1.楼宇载体数量占据全市主导地位。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末,海曙区拥有各类楼宇经济载体125个。其中,9层以上商务楼宇达91幢,楼宇商务面积为298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40万平方米,占市中心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的比重高达57.60%,成为全市楼宇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楼宇载体以天一广场为中心呈现辐射性分布。随着汇金大厦、天一豪景、月湖银座、恒隆中心、都市仁和等一批高层楼宇、综合商务楼的相继交付使用,楼宇载体的地域集聚分布特征愈加明显。从高空俯瞰海曙区,楼宇载体沿着中山西路—中山东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药行街—柳汀街等城市主要干道沿线分布,明显呈现出以天一广场为中心的辐射性分布状态。
  3.楼宇载体在街道内形成明显的三个梯次。楼宇载体在海曙区街道内的分布较不均衡,形成明显的三个发展梯队。其中,分布最多的是东部,如江厦街道和鼓楼街道,分别拥有各类楼宇载体32个和31个,合计占半壁江山;其次是中部,如南门街道和月湖街道也较多,分别拥有各类楼宇载体21个和19个,合计占到32%;分布最少的是西部,如望春街道,仅有1个楼宇载体。
  楼宇经济的成长特征
  近年来,海曙区楼宇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从总量规模、行业分布、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特征,已成为海曙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总量规模特征:楼宇经济主要指标占据半壁江山。2008年,海曙区辖区内各类楼宇载体中入驻各类单位数、吸纳从业人员数分别占全区的34.80%和40.60%,按法人单位计算的增加值、上缴各类税收分别占全区的56.80%和61%,有效地支撑了经济发展,主导地位比2004年更加巩固。①
  楼宇单位数不断增加。2008年末,海曙区楼宇载体入驻各类产业活动单位4172家,其中96个存量楼宇经济载体入驻单位达2459家,较2004年增长6.40%,楼宇载体以1%的土地面积承载起4成以上的法人单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街道引进楼宇企业1870家,引进资金36.04亿元。其中,2008年末入驻楼宇的法人单位占全区法人单位的比重达42.60%,较2004年增长95.80%。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末,海曙区楼宇载体入驻各类产业活动单位实现法人口径计算的增加值204.40亿元,扣除金融业之外较2004年增长131%,年均名义增长23.30%;实现利润110.63亿元,扣除金融业较2004年增长121.20%,占同口径全部企业利润的63.50%;实现利税135.82亿元,扣除金融业较2004年增长123.20%,占同口径全部企业利税的62.20%。其中,人均产出水平提升较快,2008年入驻楼宇的企业人均年创利高达10.73万元,高出全区企业平均水平2.85万元,较2004年同口径提高了8384元;人均增加值达到19.27万元,高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4.62万元,较2004年同口径提高了3.71万元。
  单位楼宇规模不断提升。2008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楼宇数量居全市首位,其中石油大厦、天宁大厦2幢楼宇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楼宇达到33幢,营业收入亿元楼宇达46幢。就税收方面来看,天宁大厦、建行大厦、中行大厦、中信银行大厦、浦发银行大厦、交行大厦、汇金大厦、中保大厦等11幢楼宇逐步成长为实现年税收亿元以上楼宇,较2004年增加了8幢;华联写字楼、中农信写字楼、中宁大厦等33幢楼宇成长为实现年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较2004年增加了16幢,发展速度十分明显。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从学历水平来看,楼宇企业高学历人员云集。2008年,楼宇企业拥有从业人员10.31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有1216人、本科学历的有17580人,所占比重分别达1.20%和17.10%;同2004年相比,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和本科学历人员分别增长324%和175.10%,两者所占比重同口径提高了0.70个和4.90个百分点。从职称水平来看,楼宇企业高级职称人员云集。2008年,楼宇企业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数分别达到990人和5922人,两者所占比重达6.70%;同2004年相比,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数增长势头较好,分别增长101.20%和54.40%,两者所占比重同口径提高1.30个百分比。
  2.行业分布特征: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楼宇由于自身的空间特点,导致行业分布具有一个明显特征,即第二产业少、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末,在3290个楼宇法人单位中,工业分布仅为16家,占楼宇法人的比重不到1%,而服务业单位则有3136家,占楼宇法人的95.30%,较2004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向楼宇集中的趋势明显。2008年末,入驻楼宇的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达1619家,占全部楼宇法人单位的比重达49.20%,高出非楼宇单位现代服务业比重24.50个百分点,较2004年提高9.7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向楼宇的集中力度不断加强。具体分行业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流、信息、金融、商务服务四行业半数以上企业落户楼宇。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入驻楼宇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突破50%,分别达到70%、57.70%、55.90%和56.50%,分别较2004年提高21.60个、12.10个、39.20个和16个百分点,可见这四个行业是最适合在楼宇中生产经营的行业类型。二是进出口及相关产业向楼宇快速集聚。2008年,进出口企业、物流、货运代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入驻楼宇的生产性服务业法人达1204家,较2004年增长了106.20%,占全部楼宇法人数的36.60%,其中批发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两个行业中入驻楼宇的比重分别为48.40%和33.10%,较2004年分别提高15.80个和21.60个百分点。
  总部型企业向楼宇集中的趋势明显。近年来,辖区高档楼宇相继交付使用,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鼓励下,一批总部型企业积极入驻楼宇。2008年入驻楼宇法人单位中,拥有单产业法人单位3054家,占全区单产业法人单位数的42.80%;多产业法人单位总部236家,占全区各类多产业法人单位数的39.60%。半数总部型企业云集楼宇,其中拥有5家以上分支机构的总部型法人单位达56家,占全区的比重达47.90%。楼宇总部企业提升明显,入驻236家总部型企业中,拥有10家及以上分公司的有27家,占12.10%,拥有5~9家分公司的有29家,占13%,分别比2004年增长170%和190%,比重分别较2004年提升3.40个和4.30个百分点。
  3.地域结构特征:四大圈层的集聚特征愈发明显。楼宇商务环境调查数据显示,海曙区的地段性级差地租差异明显,租金水平按照距离“三江口”远近而由高到低分布。根据品质相若的楼宇租金水平,将楼宇经济从地域结构上划分成四个“环型区域”:第一层次是以解放北路—解放南路—大沙泥街以东的环天一广场核心区;第二层次是核心区以西,灵桥路—长春路—望京路以东为楼宇经济的辐射区;第三个层次是辐射区以西,环城西路—环城南路以东为楼宇经济的外围区;第四个层次是环城西路以西的属于楼宇经济的待开发区。
  第一圈层:核心区。这一区域位于海曙区乃至宁波市的中心——东门口,是宁波市的CBD,商业设施齐备,商务环境优越,集聚了一批中高档写字楼,楼宇环状分布特征明显。2008年,核心区内拥有楼宇51个,楼宇法人单位达到1639家,实现增加值128.87亿元,占全部楼宇增加值的63%,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其中,楼宇企业1525家,实现利税87.42亿元,分别占全部的51.40%和64.40%;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达到11元/月·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
  第二圈层:辐射区。这一区域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区域,直接承接核心区的辐射,是CBD的扩散区域,区域内生活和商务氛围较好,拥有海光大厦、阳光大厦、城市广场等楼宇,但商业地块缺乏统一规划,空间分布比较零散,导致楼宇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明显特征,集聚效应一般。2008年,辐射区内拥有楼宇49个,楼宇单位达到1031家,实现楼宇增加值68.98亿元,占全部楼宇增加值的33.70%,实现利税46.99亿元。
  第三圈层:外围区。这一区域位于辐射外围,由于距离CBD区域较远,核心区的辐射能力迅速减弱,区域内以高档居民区为主,商业地块相对缺乏,楼宇分布零散,难以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2008年,外围区拥有楼宇载体22个,吸纳楼宇法人单位538家,实现楼宇增加值6.08亿元,仅占全部楼宇增加值的3%,实现利税1.21亿元,仅占全部楼宇利税的0.90%。
  第四圈层:待开发区。这一区域位于外围区以西,以“城中村”、工业园区和新兴居民小区为主,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三江口”,尚不具备楼宇经济发展的基础配套,核心区的辐射效应基本衰减殆尽。2008年,待开发区内仅有2幢由工业厂房改造升级的零星楼宇,入驻单位较少,楼宇产出尚无效益显现。
  (节选自海曙区副区长谭国洪《海曙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中信银行大厦
相关作品
天宁大厦
相关作品
中宁大厦
相关作品
天一豪景大厦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