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区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社区商业
分类号: F713.3
页数: 1
页码: 546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宁波市境内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商业中心的变化、民国时期的无序状态、解放后的调整措施以及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发展给居民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 商业中心 无序状态 境内社区商业网点

内容

境内社区商业网点布局随着商品市场发展而不断变化。宋元时,最繁华的商业区在鼓楼至县衙前(今阳光广场)。明清时,东门口奉化江西岸的江厦街一带及东大路(今中山东路)成为城区商业中心,商家林立,生意火红。民国时,宁波商品市场畸形发展,商店集中在主要几条街路上,致境内商业网点布局成无序状态,行业不配套,竞争太激烈,而居民集中的地段商业网点却寥若晨星,居民就近难以买到日常生活用品。解放后,市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自救”,把烈军属、失业和无业人员组织起来,兴办了茶水站、理发店、小旅社、运输队、烟杂店、修理小组等。与此同时,商业部门对商业网点布局作了调整,合并了一些同类型重复的商店,扩大和发展了一些有经营特色的专业商店,动迁了一些过于密集的商店充实到网点稀少的地域,构成了既有闹市区商业中心,又有居民区商业网点的相对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20世纪60年代,无区属商业企业,仅有街道办的几家小型商业网点。70年代,区设财贸办公室管理全区商业。80年代初,区政府为解决群众的“五难”(吃饭难、住宿难、做衣难、运输难、修理难),号召各街道大力发展商业网点,并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优惠。至1983年,区属商业网点达到113家,销售额2100万元,利润达95万元。服务型企业28家,营业额达709万元,利润56万元。1984年,海曙、镇明两区合并,区政府设商业局,把原属街道创办的商店(饮食、服务等)企业返回给各街道,原属市商业局管理的部分商店划归区管理。至1985年,全区第三产业达2015家,从业人员4926人,其中新办网点72家,营业额达6300万元(不含农村兴办的243家第三产业产生的营业额和利润),利润415万元。1996年5月,区贸易局成立,7月撤销区商业局。是时,区内的社区商业网点遍地开花,新建住宅新村和小区都辟有商业用房配套设施,一些大的商场也在小区设连锁店和小型超市,理发店、干洗店、小宾馆、饮食店、修理店等星罗棋布,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