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餐饮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餐饮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页码: 514-51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宁波餐饮业的历史发展,从商周时期的酒肆饭铺开始,到唐代的境地餐饮业和宋代的饭行,以及鸦片战争后宁波开埠后餐饮店的增多。民国时期有知名的酒楼和菜馆,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餐饮业市面不景气。解放后,餐饮业逐渐复苏,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菜系。改革开放后,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如超市和商场的兴起,给餐饮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餐饮业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继续蓬勃发展,各类餐饮企业竞相进入市场。
关键词: 宁波 餐饮业 酒楼

内容

餐饮业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酒肆饭铺。境地餐饮业始于唐州治移治三江口之时。宋代饭行多设在娱乐场所附近,历元、明而益盛。鸦片战争后,宁波开埠,境内餐饮店增多,遍布城区,计有饮食店、糕点店421家,具有风味特色的酒楼名店41家,且集中在三江口一带。民国3年(1914),有状元楼、聚贤楼、大观楼、聚元楼、海曙楼、三阳楼、三星楼、望江楼等名气大的酒楼10余家。16年(1927)拆城墙,拓马路,这些知名酒楼菜馆迁至车轿街、又新街(已废)、日新街等热闹地段。23年(1934),餐饮业市面不景气,甬帮菜馆状元楼、清一色、新华春、同春楼、同兴楼,徽帮菜馆聚宾楼,粤帮菜馆西粤楼以及宵夜馆广福安等8家闭歇。是时有饮食摊贩718户,其中经营饭菜的有25户,余者为面食和肉类熟食摊。26年至30年春(1937—1941),各帮客商云集,出现各具特色、口味不同的“三馆六帮”菜系(三馆:野味馆、素菜馆、回族馆,六帮:甬帮、徽帮、杭帮、绍帮、津帮、沪帮),“三馆”中有德胜野味馆、回族清真济甬馆、素食功德林、活佛、同仁馆等,“六帮”中有徽帮聚福园、东福园、颐和园、大乐春4家设在东门口及江北岸,杭帮中的知味馆、杭州饭店、老长兴、天香楼4家设在开明街及江北,绍帮5家都在江北,津帮有天津味1家,沪帮有梅龙镇、新三泰、好莱坞、麻雀王4家。35年(1946),有中央楼、状元楼、晋江楼、鸿运楼、南华楼、甡阳馆、同兴馆、万阳馆、五芳斋、施毛记饭店、项官记菜社、晋阳楼、得月楼、广聚升、三元馆、泰甡饭店、新吉祥、中华楼、大庆园、美味和、公道、和平、明光、王永兴等菜馆酒楼27家。宁波解放前夕,从事饮食业店家达262家。
  1951年,老市区(大多数在境地)有饮食店204家,职工350人,其中酒菜饭店54家、糕团店48家、大饼油条店102户。1957年,饮食摊贩组织合作小组,网点增至780个,职工1936人。1958年后,合作小组升级,撤并为合作商店,店铺锐减,人员外调。1959年7月,饮食点只有103个。1965年,饮食网点增加至557个,其中烧饼豆浆店铺240个。1978年底,饮食店仅存89家。至1990年底,新建一批大型宾馆、饭店,有宁波大酒店、华联宾馆、亚洲华园宾馆、〓城饭店、状元楼、宁波饭店等20余家,其中多为旅社兼饮食,另有小饭店、小吃店500余家。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以海鲜海味为特色的石浦饭店捷足先登,首先在月湖西区开业,经过几年努力奋斗,规模扩大,名声大振,已成为甬城著名饭店,以石浦、汉通等大型饭店为首的餐饮业蓬勃发展,境地的私有、个体餐饮星罗棋布,餐饮连锁店遍布全城;华必和、来必堡、好味当、顺旺基、新四方以及洋快餐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阿里郎、巴贝拉、咖啡厅等饮食业,各显技能,纷纷占领市场,适应各类人群之需。至2004年底,区内有餐饮业140家,其中从事正餐服务的有54家、快餐业32家、饮料及冷饮服务的34家,从事其他餐饮服务的20家。2008年,全区餐饮业营业额达17.26亿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