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段塘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98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段塘街道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13
页码: 447-4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历来属于鄞县管辖,1984年划归海曙区管辖,初设镇后改为街道。境内水网交织,农业发达,后因城市扩张和耕地征用,农业消失,杂业发展。段塘街道交通便捷,是宁波南大门的延伸。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段塘街道

内容

段塘街道现境历为鄞县所辖,直至1984年行政划归海曙区。初设镇,后改为街道。境内自古水网交织,农业发达,后城市扩张,耕地征用,农业消失,杂业纷呈。又因境跨宁波城西南两端,交通便捷,成为宁波南大门的延伸。
  第一节 概况
  段塘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端,东濒奉化江,南达杭甬高速公路段塘出入口,西至通达路与鄞州区接壤,北与南门、白云、望春三街道毗邻,办事处驻鄞奉路934号。
  段塘之名由来传说有三。一说,以明高宇泰《敬止录》中“段塘堰西南十里”之辞而名。二说,宋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至此,为河所阻,情急之下策马跃河而过,康王既过,塘堤即断,阻追兵得以脱险,故得名。三说,古时这里曾是一片湖荡,人们围荡造田,筑起一段一段塘堤,嗣后县令相继拆堤连片,故名段塘。明代以前,段塘归属不详。明、清先后属鄞县清道乡横山里、同道乡,民国19年(1930)置里,21年(1932)建镇,24年(1935)划入轫元乡扩为镇,后又被撤为村,直至宁波解放。奉化江和南塘河流经全境,船只翻越朱濑堰坝与江河相通,自古海运、内河航运发达,早在清同治元年(1862)、清末民国初,境内就有酒厂、造船厂。自20世纪中叶始,随着鄞奉路拓建,环城西路、杭甬高速公路、环城南路和芝兰桥(横跨奉化江)建成,段塘交通要隘和西南门户地位更显突出,市属防水材料厂、钢锯厂和县属(今鄞州区)第二纺机厂、益民酒厂等数十家企业云集辖区。随后因江河之利、交通之便、临近市区优势,大型企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迅速崛起。历史悠久的段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吴家村在平整介相寺遗址土地时发掘出汉代墓葬和多件文物,另有北宋名刹看经寺、建于宋重建于清的沈店桥(启文桥)、宁波市第一号一级保护的千年古樟1棵和三级保护的古树名木5棵。
  宁波解放后,段塘仍归鄞县古林区清道乡,1950年起为适应剿匪和土改需要先后隶属古林区塘西乡、建设乡,1956年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段塘相继归属古林公社(卫星公社)、建星公社(为其下属的耕作连或生产大队),1963年鄞县撤古林区,段塘镇划归鄞江区石碶公社,直至1983年12月划入宁波市海曙区。1984年4月改建为镇,属有段塘、丁家、粮丰、吴家4个行政村和小漕、雄镇、洞桥、范家、堰头、吴王、雅园7个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2002年,段塘镇撤建街道办事处。至2008年,街道有常住居民13608户,35553人,暂住居民10245户,2561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1‰,计划生育率99.3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2308人,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9.85%,另有壮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白族、水族6个少数民族107人。
  第二节 经济
  段塘镇前身为鄞县的一个行政村,以农业经济为主。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翌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农民自愿组建帮工组、互助组。1953年在互助组基础上成立耕地、耕牛、农具统一使用(产权不变),劳动记工分,年终按比例分红的段塘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上半年,段塘、宁洞两村合并(为划入八联村部分自然村)成立建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建胜社”),实行统一记账,分别核算,取消土地分红,按劳分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兴修水利,积肥造肥,实行密植,推行良种,使用抽水机、脚踏脱粒机等农机,劳动生产力和粮食产量都得到提高。1958年,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建胜社划归古林公社(卫星公社),更名“段塘农业生产大队”(简称“段塘大队”),生产资料收归公有,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生产遭受破坏。1962年9月,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工作条例》下达,纠正“左”倾错误,落实“三级核算,队为基础”基本政策,解散公共食堂,恢复自留地,农民情绪趋向稳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1963年,段塘大队划归石碶公社。随着皎口水库和三孔碶闸投入使用,排涝和灌溉能力提高,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改间作稻为连作稻,以及推广种植“矮脚南特”、“农垦58”等水稻优良品种。20世纪70年代初,段塘大队粮食亩产超千斤。“农业学大寨”中迁移坟墓及平整土地等,造田300余亩(俗称“大寨田”)。贯彻农业生产“以粮为纲”方针,按计划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在完成粮、油作物基础上兼种席草、甘蔗、荸荠、蔬菜等经济作物,养殖生猪、蛋鸭,段塘大队经济有所发展。60年代后期起,第一、二、三生产队先后办起天然冰储藏厂(段塘传统制冰),第三生产队还办起手拉车运输队(后划归大队)。之后,队办工厂兴起,至1977年,计有铁器工具、铸造、服装、五金等队办企业5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段塘经济快速发展。1983年完成土地联产承包工作。1984年,段塘村划归海曙区,与丁家村、吴家村(1985年划入)、粮丰村、段塘居委会组建段塘镇。当时有耕地4128亩,镇、村(居)企业15家,年总产值约700万元。鉴于全镇工业经济薄弱现状,镇政府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镇经济结构转向“贸工农”方向发展。完成土地联产承包后,行政村建立经济合作社,实行农户承包和集体经营双轨体制,镇农业办公室和农科站为承包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1990年起推行“双田制”,承包户口粮田无定购任务,责任田有粮食定购任务,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集中,实施规模经营和管理。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全面整修水泥防渗渠道、机耕路、桥,架设农业专用电网38千米,添置机耕、机灌设备,至1992年全镇机耕、机灌面积达100%,机收面积达90%以上。倡导科学种田,农科站对承包户进行农技培训,辅导抛种、科学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推广种植“嘉育23”和“浙709”等水稻优良品种。1992年,全镇商品粮重点户121户,粮食平均亩产838千克。大力发展镇、村企业,至1987年,镇村企业由1984年的15家发展到136家,固定资产上升到1339.49万元,总产值3238.66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893元。1992年,镇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34家、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年企业总产值1.20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750元。1993—1995年,经济工作重点转向引项目、抓投入、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至1995年,镇经济中,第一产业占1.2%、第二产业占69.63%、第三产业占29.16%,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070元,提前5年实现小康镇目标,跃居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镇和市科技强镇。90年代末完成企业转制,戴“集体”帽子挂靠企业全部脱钩,全面整顿行政村合作基金会,压缩资金投入防范金融风险。2000年,镇企业总产值7.35亿元,第三产业营业额3.20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10亿元,完成税收204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389元。
  2002年5月撤镇建街道,实行城市化管理,禁养禽畜,蛋鸭、猪、白鹅贩养等专业户于2006年全部停养或外迁。2002—2008年期间共引进各种经济成分企业1160家。2008年完成税收19520万元,其中国税10102万元、地税9418万元。村级经济可用资金4813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987元。
  第三节 街区管理
  段塘街道在其村、镇时期,城市管理以环境卫生管理为主。1990年设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办公室(简称“城建土管办”)主管辖区城建、土地,兼管市容、环卫。1998年,区城建监察大队在镇设立城建监察中队。2002年街道建后,城建土管办更名“城建管理科”,城建监察中队更名“海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段塘中队”(简称“城管中队”),城市管理纳入轨道。
  市容
  街道建前,主要管理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街道建后,主要取缔无证摊贩、清理占道(跨门)经营、整治环境、维护市容整洁。2003年集中整治启文路“三八”集市,劝导马路摊贩进入市场规范经营。2004年督促小饮食店、小理发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五小”企业规范经营,维护街市秩序。整治市汽车客运中心广场街容市貌,拆除不规范遮阳篷、广告牌、灯箱43只和12处违章搭建场所,分别处罚南苑街8家占道经营餐饮店,遏制违章经营。2005年清理城乡接合部乱堆放场地124处、乱张贴广告墙(栏)69处,乱建棚舍16起,改善人居环境。2008年规范废品回收,设置5个可再生物资回收点。提倡文明经营、提升市容品位,创建恒春街“文明示范街”,32家经营户签订创建协议。
  环境保护
  街道紧贴城区,水陆交通便利,20世纪60—70年代起,市、区、鄞县和镇、村所属工厂企业林立,环境污染严重。为此,1992—2008年期间先后限期关闭或搬迁环境污染严重的宁波皮革化工厂、海曙皮革化工厂,以及海曙宏达不锈钢加工厂和海曙铁器工具厂等6家不锈钢锻造厂,责成酿酒厂和印染行业达标排放。通过说服教育和合理经济赔偿,15家禽畜养殖户和白鹅贩销户停养或搬迁,辖区河流水质回升。会同市内河管理处实施启文河、王南河截污工程,两河水质改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推进生态城市建设。2004年开始,社区每年开展争创环保模范小区活动,华兴社区海光新都、京华苑小区和南都社区茶花园小区先后获“市环保模范小区”称号。
  卫生健康教育
  1985年成立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各行政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夏季灭蚊蝇、蟑螂和季节性卫生大扫除。1986年设立镇环卫站,负责辖区道路、街巷保洁和垃圾粪便清运。1995年迎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开展宁波市民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毁坏绿地、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涂乱贴、不乱堆乱占、不随地便溺“十不”规范和市民文明守则宣传教育,秋季清理垃圾5000吨、建立公厕28所。2004年环卫站并入区环卫处,成立段塘街道保洁中心,负责辖区部分干道和所有街巷路面保洁、非物业管理居民区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工作。保洁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实行小区16小时、小区外18小时动态保洁制和保洁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员工责任制,按《海曙区农村环卫保洁作业标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同年,消杀老鼠、蚊子、苍蝇、蟑螂“四害”实行市场化运作,委托宁波康龙生物技术消杀有限公司,负责辖区居民区、公共绿地、下水道、公厕、垃圾亭、“五小”企业的“四害”消杀。2005—2008年期间,街道增加环卫设施投入,配置84辆保洁人力车,改造17座公厕,改造125只开放式垃圾亭为半封闭式垃圾亭,新置186只垃圾桶。街道于2006年获“市级卫生街道”称号。
  绿化
  协助市、区绿化主管部门监督和考核辖区单位、物业管理居住区绿化养护。2004年,辖区非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和6棵市级保护古树实行市场化运作,委托海曙区七色花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养护,段塘学校少先队员认管。2005年6月成立街道绿化委员会和绿化办公室,组织居民、单位职工新种、补种树木3200余棵。2005—2008年期间,完成启文小区、丁家一村、丁家二村、花园新村、段塘中路71弄小区、雅戈尔新村等绿化升级改造。组织绿化知识和绿化法规宣传,受教育者2200余人次。组建9支护绿志愿者队伍(每社区20人),协助街道、社区绿化管理人员进行绿化监督和义务植树。
  第四节 综合治理
  段塘街道前身为鄞县所属段塘行政村。解放后,即成立村农民协会和村治安保卫小组(下称“治保组”),会同民兵发动群众参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简称“土改”、“镇反”)运动,组织群众治安巡夜,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登记反动党、政、军、团、宪、特及反动会道门骨干分子,巩固新生政权。“土改”、“镇反”结束后,治保组负责地主、富农(大佃农)、反革命、坏分子以及时称“两劳”(劳动改造释放者和劳动教养解除者,今称“归正”人员)人员的监督劳动和教育改造等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治保组织一度被“贫下中农协会”、“群众专政指挥部”取代。1973年5月,鄞县公安局复建,撤销“群众专政”机构,恢复治保组,组建治安联防队。1984年建镇划入海曙区,随之建立派出所、法庭,设置政法办公室,配备专职治保协管员(司法助理员),行政村、居委会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治安调解,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协调社会力量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1985年开始,开展普法教育,按干部90%、群众70%比率,组织党员、干部、村长、计生网络员、镇(村)企业法人以及居民群众学习《宪法》、《土地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刑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受教育者约12517人次。
  199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同年成立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1992年成立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综合治理办公室(简称“综治办”),辖属33个治保委员会、9个调解委员会、2支联防队、3支夜巡队、4支消防队、26个帮教安置小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帮助、教育、安置归正人员,至1993年共调解纠纷128件,成功率100%。安置归正人员7人次。依法整治暂住人口,遵循“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组织人员10次重点整治粮丰村、丁家村、小漕和雄镇居民委员会4村(居),处理违犯治安管理条例者123人。1995年,南苑小区实施半封闭式管理,建立47个外来人口登记站,负责外来人口登记、办证、发证、出租房登记等工作。1996年,专项整治辖区建筑工地、废旧物资回收站、公私出租房等治安秩序。2001—2006年期间,9个社区相继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备室,加强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试行“房东管房客”治安管理责任制,2002年被全区推广。2002年5月撤镇建街道后,随即开展“平安大区”、“平安段塘”、“治安安全村”、“治安安全单位”和“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成立由11个村(居)、4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会(简称“综治协会”)。10月成立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2月街道设综合治理科,加强创建工作和综合治理领导。2003年成立45人组成的摩托车、残疾车、黄鱼车“三车”整治队,交通要道设岗,查处无牌照、无驾驶证、无营运证“三无”车辆,防范和遏制路面案件、入室盗窃和“白闯”案件发生。组织38名护楼员、日防队员、巡逻队员巡逻无物业管理居民住宅小区,防范“白闯”案件发生。2004年组建由300名社会舆情信息员、基层调解员、护楼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协助掌握社情民意和不安定因素,会同日防队、巡逻队、社区保安巡防社区安全。8名考核合格的社区专职调解员持证上岗,全年调解各类纠纷238起,成功率98%。其中南都社区警务室调解各类纠纷34起,成功率100%,被评为市级综治先进集体。2005年5月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联手综治协会,组织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机关、企业、教育等59家单位参与治安防控、民主法治、司法调解、帮教安置、禁赌禁毒、反邪教、消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扶贫帮困、平安创建进社区,治安防控、民事调解、法律咨询、预防犯罪、平安创建进民营企业,以及“星级安全小区”、“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参与单位安全达标率100%。调解民间纠纷224起,成功率99%。2008年建立街道和社区两级信访接待窗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一般事情不出街道,大事不出区的“三个不出”。调解民间纠纷359起,成功率100%。受理上级下转信访件29件,本级25件,通过各种渠道处置,结案率100%。
  第五节 街巷 民居
  街道前身为城乡接合近郊镇,原有街巷、村落旧宅,随着城市建设拓展,所剩寥寥。所见者,多为新建或拆建的路街和住宅区。
  老街巷
  段塘南路 雄镇桥至段塘中路,长约385米。
  段塘北路 段塘中路至启文桥,长约1085米。
  王家弄、史家弄、包家地弄 段塘南路至鄞奉路,以聚居姓氏而名,各长约150米。
  碑牌弄、肉店弄 段塘南路至鄞奉路,以物而名,各长约150米。
  仪凤弄 段塘南路至鄞奉路,以旧里坊而名,长约150米。
  碾子弄、井头弄、小洋弄 段塘北路至鄞奉路,以物而名,各长约150米。
  广德弄 段塘北路至鄞奉路,以旧里坊而名,长约150米。
  新街巷
  恒春街 苍松路至环城西路,长约700米。
  新典路 鄞奉路至华兴社区西端,长约1150米。
  南苑街 鄞奉路至通城华运输公司,长约1100米。
  环城南路 芝兰桥至通达路,长约2000米。
  顺德路 环城西路至在建的丽园路,长约800米。
  段塘东路 鄞奉路至环城西路,长约600米。
  段塘西路 环城西路至通达路,长约630米。
  启运路 杭甬高速立交桥至通达路,长约1300米。
  鄞奉路 杭甬高速立交桥至新典路,长约2200米。
  粮丰街 新典路至段塘东路,长约1300米。
  环城西路南段 杭甬高速出入口至气象路,长约2530米。
  通达路 启运路至环城南路,为鄞州区托管,长约1000米。
  芝兰堰路 鄞奉路至环城南路,长约800米。
  大河路 三孔碶至奉化江,长约920米。
  丁家街 鄞奉路至中华纸业,长约520米。
  气象路 环城西路至联丰中学,长约500米。
  段塘中路 鄞奉路至段塘菜场,长约350米。
  苍松路 环城西路至沿南都社区段,长约700米。
  启文路 南苑街至太平桥,长约580米。
  云霞路 三市路至恒春路,长约1000米。
  民居
  街道原有4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除范家外,多为农民矮平屋、旧楼房。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多数农民拆屋翻楼或新建水、电、路“三通”的两层楼房,少数农民移居外地或迁居新建住宅区,居民则以新建住宅或单位自建住宅为主。
  1992—2006年期间,先后拆丁家、大河头、小河头、小涨堰、舒蒋周等旧村,建丁家一村、丁家二村、中华纸业有限公司。拆前高车、后高车、启文桥、尹家塘等旧村,建南苑小区、海光新都、花园新村、国际经贸园区、启文花园、祥和嘉苑、海恒花园、时代新居、启文小区、南塘花园、南都绿洲、南都花城。拆沃基旧村,建宇通旅游公司。拆部分俞家、洞桥头等旧村,建雅戈尔新村、牡丹新村、鄞奉路978弄小区、环城西路998弄别墅区、洞桥小区。拆吴家、孙家、官庄、后周漕、秦家财等旧村,在建顺和小区。至2006年底,28个住宅小区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130.331万平方米,入住15021户,37386人。丽园社区的苏家、尹家,雄镇社区的俞家、吴黄、段塘中路,滨江片区的大漕、小漕、堰头、范家、洞桥头等旧村(路段),尚处待拆改建阶段。
  第六节 社区居委会
  1956年始建段塘居委会,一直为鄞县古林区建设乡所属。古林区撤建后,隶属鄞江区石碶公社。1984年4月建立段塘镇,段塘居委会划入并拆建为洞桥、堰头、雄镇、小漕、吴黄、范家、雅园7个居委会。2002年撤镇建街道,根据区政府统一要求,原有7个居委会撤并为雄镇、小漕、洞桥3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街道区域调整,划入原属白云街道的南苑、南塘、新典、华兴4个社区居委会。2004—2006年期间,又先后新建南都、丽园2个社区居委会。至2008年,街道共有9个社区居委会。
  社区居委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委员,名额视社区居委会规模而定,并按300(户):1的比例配备社区工作者,至2008年计有76名社区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借助各种居民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活动,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华兴社区获“省级文明社区”称号,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得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肯定。洞桥、南塘、新典、南苑4个社区获“市级文明社区”称号。
  第七节 社会服务
  段塘为鄞县所属时,由鄞县民政局统一开展民政工作。1984年建镇划入海曙区后,设民政助理员1名,专职负责社会事务工作。街道建后,设立社会事业科,下设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实施社会服务。
  拥军优属
  解放后,每逢元旦、春节、建军节,村(居)民多以送光荣匾、年画春联、生活用品等形式,自发慰问烈军属。1950年起,拥军优属逐渐形成制度,除了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之外,还以互助组代耕土地、农忙帮工等方式优待烈军属。1984年建镇后,建立优抚对象抚助金动态增长机制,按年发放烈属、伤残军人、在乡复员军人补助金。1988年实施农村义务兵边批准入伍边招工进镇办企业举措,服役军龄计作工龄,退伍后享受同等增资调级待遇政策,家属享受每人每年优抚金不低于456元(单位每月28元,村每月10元)的镇村两级优抚政策。服役期间立功者凭军功状或喜报,镇政府另按一等功450元、二等功200元、三等功50元的奖级奖励。1999年按照《浙江省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以不低于农民年均收入的70%标准发给农村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金。2003年,义务兵优待金和优抚对象优抚费纳入区财政专项拨款,优待金逐年提高,从2003年的每人每年0.69万元增至2008年的1.35万元。2002年以来,街道文化站多次举办八一大型文艺晚会和春节军民联欢会慰问驻军。
  扶贫助残
  解放初期,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无子女鳏寡孤独的“三无”人员,村集体给予吃、穿、住、医、葬“五保”(俗称“五保户”)。2005年8月随着户籍改革,“五保户”纳入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三无”居民,由政府统一供养。1993年起,每年募集救助专项资金(后称“慈善一日捐”),至2008年已募集18万余元,用于残疾人和困难户救助。1994年建立残疾人联合会,政府牵头、各方参与,有劳动力(有一技之长)残疾人,或安排工作,或帮助自谋职业,不能自立的由镇政府和村集体给予救助。救助对象,各村于每年年底提出,镇政府汇总上报区民政局审定,而后拨款扶助,或由村适当补助。扶助资金,采取国家、集体补助和社会募捐多渠道筹集。建立残疾人和困难户档案,凡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按规定给予定期补助。2003—2008年共发放残疾人救助金10.30万元。
  社会保障与救助
  街道建前,无此项服务。建后,2002年6月成立社会保障与救助服务站(简称“社保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失业登记,发放失业救济金,提供求职者就业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提供创业者小额贷款等工作。2003年,个体工商户招用40岁以上的下岗女职工和50岁以上的下岗男职工、30年工龄、低保、二保(双失业、单亲)等6类就业困难人员,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社保站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用工补助。至2008年,累计发放1405家单位、3929人次的补贴金700.40万元。办理失业职工登记7166人,被征地人员申请就业登记2140人,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582人次,成功率80%。发放86人临时救助金5.28万元,76人(常年固定助医61人、专项助医15人)助医金4.20万元,48人常年固定助困补助金5.80万元,36人助学金8.30万元,227户低保户低保金350万元。
  医疗补助
  街道建前,各村于20世纪90年代相继建立住院医疗费补助制度,患急(重)病住院村民,按规定可向集体经济组织报销部分医药费,额度因村而异,低的40%,高的80%以上。村级经济实行股份制后,按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实行社会合作医疗制。2002年1月实施《宁波市城区帮困助医实施暂行办法》,确认持有低保证、特困证、扶助证“三证”的国家供养的“三无”居民,区民政局发给“医疗救助卡”,享受帮困助医待遇。至2008年,享受这项待遇者计266人次。2006年3月,区实施低价医疗制度,1300余名无医保居民领到《海曙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凭证可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卫生服务站就医,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只收成本价,免收医疗人员技术劳务费,其他医疗费用按6折收取。2007年10月开始办理城镇婴幼儿、非从业人员、老年居民医疗保险,解决未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人群的后顾之忧。至2008年,参保者计8048人次。
  社区教育
  2003年,街道建立社区学院,各社区建立分院,先后举办艺术插花培训、电脑培训、服装培训、营业员培训、面点培训等10余期,共培训916人次,其中100余人走上就业岗位。
  文化体育
  自1986年建立镇文化站以来,在指导和组织群众开展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迎新春大型广场文艺晚会。街道建后,镇文化站更名“街道文化站”,指导9个社区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及群众性娱乐活动,社区都设置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其中华兴社区、南都社区还建立市级社区文化宫。成立女子舞龙队、中老年柔力球队、乒乓球队、门球队、健身球队、腰鼓队、秧歌队、军乐队、气排球队等文体团队,举办各项体育比赛,增强居民身体素质。
  居家养老
  段塘、丁家、粮丰、吴家等村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老年农民生活补助金制度,俗称“农民劳保”,规定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农民,每月给予生活补助金15~20元,90年代初提高到120~280元(标准因村而异)。建立村老年活动室,提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村级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后,遵循《宁波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办法》,实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002年,镇政府投资130余万元于粮丰街308号建造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可容160名老人入住的段塘老年公寓,提供老年人休养和临终关爱服务。2004年,华兴社区原有老年活动中心改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影视大厅、阅览室、戏曲角、排练厅、按摩室、棋牌室、健身房和“悠然银发”聊天室等场所,供老年人消遣娱乐。南塘社区开展邻里守望活动,独居老年人与志愿者结对,日见一次,关注老年人饮食起居。南苑社区每当盛夏季节,定期邀请南苑医院医生为老人讲授夏日保健知识,为老年人开放活动室,免费提供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食品。
  计划生育
  建镇前,各村无专职计划生育(简称“计生”)工作人员,计生工作处于时紧时松状态。建镇后,计生工作落实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遵循《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各村制定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免费提供育龄夫妇计生技术咨询、避孕药具、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随访慰问结扎、人流手术妇女,发放独生子女《光荣证》和奖励金,未满14周岁的独生子女每年奖励100元。据统计,1984—2006年共发放奖励金231万元。1997年被列为宁波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办证、统一宣传、统一服务“五统一”管理试点单位,镇计生办公室与镇派出所联合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育龄妇女试行微机信息管理。优化计生工作服务,取消一孩准生制度、拟订委托办理准生证和流动人口由居住地段管理等制度,计划生育符合率稳定在99.80%~100%之间。根据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育龄妇女较多(至2008年计有8027人)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干部,实施育龄妇女婚、孕、育、服务等情况均记录暂住证上“一证式”管理,同时给予享受本地妇女计生服务同等待遇。
  第八节 驻街道单位选介
  宁波市聋哑学校
  坐落于粮丰街165号,创办于1947年,是一所集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浙江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宁波市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现有20个班级,60余名教职工,300余名学生。
  宁波市公路运输技工学校
  坐落于鄞奉路656号,创办于1984年6月,归属宁波公路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为企业职工学校,1985年建立宁波市公路运输总公司职业中学,1995年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宁波市公路运输技工学校,2002年更名为“宁波市城南职业学校”,为宁波市交通系统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宁波电视台
  坐落于环城西路南段599号,占地面积71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有10个数字演播室,8讯道、6讯道数字转播车各1辆,前后期制作设备基本数字化,5套节目全部数字化硬盘播出,技术质量指数达到国家甲级。全台设置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都市文体、影视剧和少儿5个节目播出频道,以无线和有线方式传输,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及邻近地区部分县(市),直接受众人口1000多万人。每天总播出时间87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出时间3.5小时。另有试播数字电视频道4个。电视台内设17个部(室),员工500余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余名(中高级职称170余名)。
  宁波市劳动教养管理所
  坐落于芝兰堰路1号,内设政治处(监察室、警务督察室)、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科、管理科、教育科、生活卫生科、行政科、法制科、护卫队、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四大队、五大队(收容教育大队),是全市依法管理和教育劳动教养人员和收容教育人员的行政机关。全所有干部职工148名,收容劳动教养人员近1000人,为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被司法部授予“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称号。
  宁波市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坐落于新典路213号,是一家较早实施国企改革企业。改制6年来,初步建成以市政主业为龙头,基础材料(商砼、水泥制品、沥青制品等)供应与施工,工程测试、工程监理、工程劳务分包为补充,集进出口贸易、机械制造、出租汽车营运等于一体的宁波市大型施工企业集团,企业由过去单一承接宁波市工程转向参与全国招投标,由单一市政主业转向多种经营。
  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
  坐落于丁家街108号,由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策造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白纸板厂、中国纸张纸浆进出口公司、宁波华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为国内规模大、制造技术先进的工业用纸生产企业,拥有注册资本78.50亿元,总资产60亿元,员工1300余人。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坐落于大河头路99号,由GP Batteries International Ltd与宁波双鹿电池有限公司合资组成,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总投资6000万美元,设有省级化学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双鹿经贸有限公司和宁波市电池电器进出口公司等分公司。公司拥有各种电池生产线近30条,年产各种电池10亿只,其中“双鹿”牌一次性碱性锌锰电池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推荐为“中国名牌产品”。
  宁波太平鸟集团
  坐落于环城西路南段826号,是以时尚休闲服饰研究、设计、制造和营业为主业,兼营投资拓展、进出口贸易、医疗保健、印务包装物流等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创办于1989年,1995年创立“太平鸟”品牌。集团目前总资产超16亿元,净资产超6亿元,员工4500名左右,其中生产工人4100人左右,管理、业务、营销、行政服务人员400人左右。1998年以来,一直为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单位。2000年后相继荣登全国民营500强企业、浙江省百强私营企业、宁波百家重点企业和宁波市百强企业。
  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
  坐落于启运路281号,前身为宁波东方宏业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集团型公司,享有进出口权的中型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近1亿元,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员工3000余名,属有12家成衣分厂、1家织造分厂,以及宁波狮丹努服饰有限公司、宁波狮丹努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东方宏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东方宏业针织有限公司、宁波狮丹努针织有限公司、宁波鸿发服饰有限公司6家独立法人公司。
  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
  坐落于鄞奉路661号,创办于1980年,前身为宁波洗衣机总厂,是首批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自营出口权企业。拥有总资产6.20亿元、15万平方米生产场地、1252名员工和215名专业技术人员,年生产能力300万台,先后开发20个系列200多个中、高档机型,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地(除台湾地区和西藏自治区之外),产品远销东欧、南美、西亚、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