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门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5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南门街道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16
页码: 374-3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地处原宁波府城南门,因此得名。初建街道时,属城乡接合部,后逐渐建成市区。街道现境自古为宁波城市连接浙东南内陆的主要通道。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南门街道

内容

南门街道地处原宁波府城南门,因此得名。初建街道时,属城乡接合部,后逐渐建成市区。街道现境自古为宁波城市连接浙东南内陆的主要通道。
  第一节 概况
  南门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部,东临长春路护城河与灵桥路交界,南濒奉化江,西至柳汀立交桥与白云街道为邻,北至中山西路。办事处驻尹江路128弄18号。
  南门街道,因位于古代宁波府城南门而得名,历来为鄞县管辖,直至宁波解放。南门为古时南出奉化、台州之通衢,交通便利,商贸兴盛。《鄞县通志》所载“三市多竹木畜类,有事之家率于此以购鸡鹅鸭”的“三市”(旧时每逢农历初三、十三、廿三,相集而市),即在境内。街道有着悠久历史积淀,丰厚人文蕴涵,甬水桥、澄浪堰、董孝子庙、祖关山、全祖望墓、柳亭庵、孙中山先生演讲处、袁牧之故居等古今遗迹散落其间。周锷、楼钥、袁燮、丰熙、杨菊庭、张其昀、袁牧之、钱念文、王兴廉等古今乡贤名士或生活或工作于此,更添南门亮色。
  1956年2月,海曙、镇明两区撤建10个街道办事处(俗称“小街办”),仓桥街道办事处(南门街道前身)成立。1960年6月更名“仓桥分社”,隶属海曙人民公社。1963年6月,海曙人民公社分为海曙、镇明2个人民公社,仓桥分社隶属镇明人民公社。1970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间称“仓桥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复称“仓桥街道办事处”,属镇明区。1984年3月两区并建,同年8月马园街道办事处(南门街道另一前身)成立。1992年10月仓桥、马园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而名“南门街道办事处”。至2008年,街道有常住居民32464户,56931人,流动人口108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5‰,计划生育率为99.4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15814人。常住居民以汉族为主,占人口总数的99.90%,另有回族、满族、畲族、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壮族8个少数民族共56人。
  第二节 经济
  南门街道于1958年成立劳动服务站,组织和管理辖区个体手工业者和服务性行业,组建规模不一的竹制品厂、锉刀厂、糊纸袋厂、成衣厂、针织厂、大饼店、理发店、书场(组织说书或民间剧团演出)、旅馆等各类小企业。1971年,街道成立综合服务社,管理所辖商(企)业,创办摇纱厂、明矾厂、五金加工厂等小企业,安排无业人员、待业青年参加生产劳动,解决1200多人就业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街道成立企业管理站,创办规模较大企业。1983年,全区推广区政府与街道企业联营,一些综合商店、供销社等较大规模企业相继与区工业公司、商业公司、劳动服务公司联营,人员、资金、固定资产、厂房(场地)、生产经营都归区公司管理,街道则以1980—1982年的三年平均利润为基数,每年按税后平均利润15%比率分成。理发店、大饼店等规模较小的服务性企业仍属街道综合服务公司管理。1992年,马园街道和仓桥街道并称南门街道,设经济科,成立工贸公司,负责管理辖区企业,创办工艺草帽厂等。1994年后,街居第三产业(简称“三产”)企业兴起,各居民区成立生产生活服务社,自办小商店、早餐店,车站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等居委会自筹资金,自建三产用房,出租或自办企业,至1995年,街、居三产企业近200家,产值1亿元左右。
  1997年,区政府实施街道经济指标考核及财政分成制,即根据街道企业完成的税收数额,确定三年不变街道基数,完成基数按6.90%比率返回街道,超过基数部分再按80%比率返回。为此,街道着力引进企业,2002—2008年共引进企业1660家。
  2001年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居委会不搞“三产”,原有企业逐步转制或改为承包经营,戴集体“帽子”挂靠企业脱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时上缴协定款项金额承包制,后期转为个私企业。居委会所需经费由市、区、街道三级分别按比例划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依托各种载体,通过驻点招商(2004年成立温州商会引进企业)、展会招商(每逢国家、省级大型展会引进企业)、委托招商(委托各地南门籍知名人士和一些中介机构开展招商)、网上招商(利用街道、社区网站,发布项目信息和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以及街道工商联分会等方式,引进宁波天地旅游集团、宁波广电移动电视有限公司、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等一批优质企业。至2008年,招商引资和税收不断增加,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第三节 街区管理
  街道较长时间内无城市管理专职机构,主要由相关领导、部门兼管。1992年始设城市管理科。2000年易名“城市建设管理科”,配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爱卫办”)、城建监察中队。2002年10月更名为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街道双重领导的“南门城管执法中队”(简称“城管中队”),实施市容监察、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教育及绿化等工作。
  市容
  依法清理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无证摊贩,整治“脏乱差”,监督小饮食店、小理发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五小行业”规范经营,维护辖区街巷、市场秩序。2001年集中整治“三八”集市(昔为农历初三、初八、十三、十八、廿三、廿八,今为公历每月3、8、13、18、23、28六天的集市)周边环境,畅通老小区道路。配合区“三产”企业整治试点工作,综合整治澄浪、万安社区环境,尤以澄浪社区的餐饮、娱乐服务行业为主。取缔露天早点摊点,率先全市实行早点摊入室经营,评选29家早点店,成立便民放心早点协会,实施“便民放心早点工程”。2002年组建由14名管理人员组成的车辆管理队,加强自行车、摩托车(摩托车取缔后改为电动自行车)“两车”停放管理工作,实行7小时动态纠察,落实专人监督考核。2003年重点整治三市路、咏归路和尹江路等路段,消除三市路堵车和尹江路马路市场。改造大卿、郎官、柳西三小区和整治马园路街景,封堵南站东路24间违法车棚,马园路获省级示范路段。加强“两车”管理队伍建设,解聘6名不合格车管员,新聘44名车管员(总计52名),重新涂刷鄞奉路、柳汀街、马园路等14条马路的“两车”停放线。2004年,城管中队联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全市第一个“共建街区”南站广场。查处违规设摊、跨门占道3046件,违章停车907件,治理乱吊挂、乱堆放、乱张贴“三乱”事案78件。2005年5月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辖区1500余家单位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居民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清理流动摊贩3500余次,处理占道营业9800件,其中立案查处700多件。拆除约500平方米违章建筑,整改380处不符合规定的雨篷、广告牌、灯箱,统一规范300多处店面招牌和空调外机安装。2006年联合执法专项整治三市旧货市场周边市容秩序,责令纠正或强行拆除祖关山路、南市路、三市路、启文路157弄等地段30多处的12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180多处不符合规定的店名招牌、广告牌及遮阳(雨)篷,统一规范120多处店面招牌和空调外机安装。马园路、灵桥路和南站西路被评为市首批市容环境责任区达标示范路。2007年对迎春街、三市路、咏归路、白杨街、尹江路、鄞奉路等路段违规经营户发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当事人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无照经营物品,并处以罚款。全年共办理案件1354件,当场处罚64件,查扣没收无照经营物品2695件,收缴罚款30万余元。2008年推行网格化“数字城管”模式,办理案件3245件,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350余件,收缴罚款10万余元,拆除违章建筑、构筑物约740平方米。街道先后于2003年获“区市容环境管理综合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获“区市容秩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城管执法中队获“市级文明中队”和“全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先进中队”称号。2008年,柳汀街成功创建省级街容示范路。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作为专项工作始于2000年。2002年开始创建市环保模范小区,当年文化家园小区成为市环保模范小区。2003年,万安社区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2000—2004年相继投资25万元,整治辖区28家放心早点摊点和238家饮食、娱乐、服务等企业,净化环境。实施澄浪、万安2个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对辖区南片100多家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三产”企业,87家有证单位责成整改,24家油烟污染企业被查处,30多家无证单位移交工商部门处理。2005年,街道成立全市首个公园绿地养管共建理事会,马园公园和南站广场绿地实行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南门城管执法中队、区绿化养护中心等共同管理维护的“四位一体”养管模式。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街道与“三市”花鸟市场、社区签订责任书,市场鸽子、宠物等畜禽建立养殖、免疫档案,辖区657只猫、狗和4682只鸡、鸭、鸽子100%免疫注射。全面整顿万安社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处理有害垃圾,消除占绿、毁绿现象及各种环保污染隐患,获“省生态社区”称号。2006年配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和创建宁波市卫生街道活动,街道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投资42万余元,实施油水分离、油烟机净化等举措,56家较大饮食企业安装油烟净化器和油水分离器。建立4个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行统一外观颜色(绿)、统一网徽、统一标识、统一制式回收车、统一服装和上岗证的“五统一”。配合上级城管部门进行西塘河截污工程改造,做好沿河单位、居民思想工作,协调解决整治中的各类矛盾。2007年专项整治生态环境,整治30家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污染餐饮企业,4个较大规模餐饮企业安装油水分离设施,餐饮单位与餐厨垃圾清运公司签订清运协议,实行规范清运,减少环境污染。2008年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餐厨垃圾处理协议签约率90%以上。至2008年,风华名都小区被评为市级节水型小区,尹江岸社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区,荣安世家等34个小区被评为市环保模范小区。街道于2004年获“区落实区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书先进单位”称号。
  卫生健康教育
  1992年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民健康教育活动,考核表彰卫生先进社区、单位、个人,防治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和除害灭病等工作。2000年成立街道保洁服务中心(简称“保洁中心”),改革环境卫生保洁作业机制,实行18小时动态保洁。发动青年志愿者、党团员和机关干部利用第14个爱国卫生月(简称“爱卫月”),清理卫生死角和铁路沿线垃圾500余吨。11个社区全部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定期举办中老年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健教活动12次以上。澄浪、万安两社区健康社区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推广,扩大“健康社区”覆盖面。2003年8月成立“创建卫生城市”办公室(简称“创卫办”),组建12名成员构成的3个工作组,深入指导、督促1175家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开展“创卫”活动,建立“创卫”资料档案(后在全区推广)落实各项卫生工作。“非典”(SARS)期间,划拨专项经费购买抗“非典”防护用品、药物和清扫卫生用具,定期消毒公共场所。以“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为重点,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和“卫生进社区”等活动,发放防控“非典”资料9万余份。2004年,保洁中心执行《南门街道社区保洁作业标准细则》,责任路段基本做到无零星垃圾、瓦砾,无果皮纸屑,无积水污物,无堵塞窨井沟眼“四无”,以及路面及人行道净,窨井沟眼净,树穴角边净,花台周边净,隔离栏下净“五净”。消杀“四害”,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运作模式,街道划拨专项经费80万元,作为受托单位劳务费和由其代购直接发放居民的100多吨消杀药品费,辖区“四害”密度达到国家标准。举办卫生科普画版展,宣传窗、黑板报、社区报编发宣传卫生知识和文明习惯专刊。2005年列为区环境卫生重点整治街道后,更新人力保洁车,淘汰原有塑料垃圾桶,定做500多只防盗垃圾桶,调配震丰村(2005年撤村并居时,由望春街道划入)保洁人员,清理卫生死角20多处,清运垃圾400多吨,粉刷墙面1800多平方米,覆盖乱涂乱写污迹530余处,80%以上单位与消杀公司签订消杀“四害”协议。整合社区医疗、健康资源,建立“健康教育学校”网络,组建专业健康教育人员组成的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郎官社区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健康知识聊天室。2006年着力市卫生街道创建工作,爱卫办组织社区清除卫生死角70多处,清运垃圾750多吨,粉刷墙面1万多平方米,覆盖乱涂乱写污迹420处,新增8辆人力三轮保洁车,投放新垃圾桶500多只,规范爱卫资料归档工作,“四害”密度再次下降。“倡导健康生活、享受美好人生”,55个家庭被评为区健康家庭,9个社区健康教育学校被评为区星级健康教育学校。2007年新增保洁员36名,作业时间由原来16小时延长为18小时,落实两名检查人员进行日常保洁工作巡查,加大考核力度。开展除“四害”工作,安装大型灭蚊器43台,投入消杀费用近20万元,投放毒饵近1万千克,有效降低“四害”密度。街道社区组织志愿者2000多人次参加健康教育宣传和义务劳动,6000多人次参加健康教育活动。2008年制订《南门街道保洁中心保洁员守则》,培训保洁人员,严肃劳动纪律,实施奖罚,4名保洁员被授予“城市优秀美容师”称号。街道连同社区、小区物业、辖区单位,全面清除铁路沿线、闲置地、小区楼道等卫生死角,共清运建筑垃圾325吨,生活垃圾138吨,清除乱涂写、乱张贴2410处,粉刷墙面7000多平方米,辖区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整合健康教育讲师团以及健康促进协会资源,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员队伍,评选健康家庭。街道先后于2002年获区环境卫生保洁先进单位,实现街道环境卫生保洁奖牌零的突破。2003年获“市抗‘非典’工作先进集体”和“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获“区健康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成功创建宁波市一星级卫生街道。
  绿化
  督促帮助社区和各物业公司制订绿化规划,落实举措,组建居民绿化志愿者队伍,养护花木,保护绿化。2002年提出新老小区不同绿化要求,组织居民认养树木、义务植树,组织志愿者、低保户开展护绿公益活动。2005年,马园公园和南站广场绿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维护。开展市绿化特色小区创建工作,柳西小区成为街道首个市绿化特色小区。2007年新增绿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补种小区施工损毁绿地花木,修剪部分老小区绿化树木。至2008年,12个小区成功创建绿化特色小区,辖区绿地面积由原来8万平方米增至11万平方米,增幅37.50%。
  第四节 综合治理
  解放后,针对当时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革命运动,企图颠覆新生人民民主政权阴谋,发动群众严格管理监督居民区地主分子,反动党、政、军、团、特、宪人员等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反动会道门(一贯道等邪教组织)首要骨干分子,责令他们定期按时向居委会汇报思想、生活等情况,接受治保主任训诫,强制参加公益劳动。改造自新者,则由公安机关核准,摘去“帽子”,重新评审核定阶级成分或政治身份。组织居民晚间义务巡逻街巷,开展防火、防特、防盗等自防自治工作。1956年2月,仓桥街道办事处(南门街道前身)建立,居委会划归街道管辖(治保主任仍属派出所主管)。1985年始,开展“一五”至“四五”普法教育,以“5·18普法日”、“普法月”和讲座、培训班、黑板报、巨幅标语(牌)等多种形式宣传普法,受教育居民约2万人次。
  199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街道成立由主要领导兼任主任的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单位的治保、司法调解,帮教安置归正人员(时指劳动改造释放者和劳动教养解除者)。1998年建立南门街道司法所,做好街道、社区二级司法调解工作。2001年遵循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设平安大区的实施意见》,落实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具体措施,11个社区建立由地段民警、治保主任、专职调解员、户口协管员组成的综治警务室,其中万安社区警务室成绩显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于2004年专门莅临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外来人员实行分层次管理,出租房实行动态管理,发放告新居民书,评比“五好房东”和外来“好居民”。社区讲师团成员深入居民小区、建筑工地等,举办法制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普及率80%以上。创建“无毒社区”,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社区帮教小组三级禁毒康复帮教网络,创办《禁毒简报》,每年“6·26”国际禁毒日,组织居民收看禁毒专题片,举办火车南站广场大型禁毒宣传咨询会,开展“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签名活动等。投资10万余元创建全省首个“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吸收全区涉毒人员为会员,建立一人一档,实施健康教育帮教(至2006年会员32人),入会者基本不再复吸,辖区新生吸毒者率约0.1‰。建立由60名护楼员、11名专职调解员、68名“三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管理员和1233名楼道平安员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负责楼道看护、车辆停放、纠纷调解等管理工作。2003年设立5万元群防群治奖励基金,通过考核实施奖惩。建立街道、社区两级调解网络,负责辖区各类纠纷调解工作。2003—2008年期间共调解民事纠纷1375件,年调解平均成功率95%以上。2005年健全信访、综治、调解“三位一体”维稳网络,成立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心。成立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也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辖区44名归正人员经5年教育解除帮教,帮教率100%,安置率80%,重犯率2%以下。澄浪社区在全区首创信访工作代理制,有效化解群体性信访事件。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健全重点监控单位安全生产档案,建立党工委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检查辖区85家消防重点单位、70家餐饮业、35家烟花爆竹销售点、4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率为零。2006年以汽车南站为试点,推进综合治理走进民营企业(简称“综治进民企”)工作,与重点安全生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110份,建立健全重点监控单位安全生产档案。澄浪社区棋盘式治安管理模式在全省平安社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得到肯定。2007年,发挥社情信息网络作用,把好维稳工作首道防线。继续发挥“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在创建“无毒社区”中的主阵地作用,其负责人贺元英获“中国第二届民间十大禁毒人士”称号。探索“新市民”(外来人口)管理新模式,建立11个和谐促进联谊会、6个新居民居住管理点,动员组织新居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形成辖区新、老居民共建共促良好局面。普及“综治进民企”工作,创建率100%。完成辖区3148家单位火灾隐患普查工作。2008年街道被定为全市社区戒毒工作试点后,依托毒品康复俱乐部优势,整合资源,建立街道—综治科—戒毒站—帮教小组—帮教责任人五级组织网络,制订《南门街道社区戒毒工作站工作制度》、《社区戒毒站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置专职帮教监护、医疗指导、劳动保障、家属监护等帮教小组开展戒毒帮教工作。浙江电台、《浙江法制报》、《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省、市各家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街道禁毒工作。成立社情民意接待服务中心,做到政策广泛宣传,民意广泛收集,诉求合理表达,问题有效解决。街道于2001年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获“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市建设‘平安宁波’2005年度平安街道”、“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先进集体”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获省、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宁波市平安街道”称号。2007年获“省禁毒人民战争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获“区奥运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社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第五节 街巷 民居
  南门街道自唐以来位处城郊,辖区少街多巷,民居亦为一般建筑。解放后,历经城市建设改造,所幸老巷犹在,更添不少新路,而原有民居多被拆建为新住宅小区。
  老街巷
  马园路 北起望京桥,东南至火车南站广场。始建于民国22年(1933)。长约1500米。
  灵秀巷 西北起南郊路,西南至尹江路。以变更旧名、谐音演化和雅化命名。长约15米。
  杨家桥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至鄞奉路。以桥命名。长约120米。
  陈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至鄞奉路。以同姓聚居姓氏命名。长约40米。
  船埠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北至南社坛巷。长约10米。
  惠赐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至鄞奉路。以变更旧名、谐音演化和雅化命名。长约160米。
  南社坛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至鄞奉路。以坛命名。长约175米。
  西社坛巷 北起假山巷,南至巷底。以坛命名。长约100米。
  南永宁巷 东北起鄞奉路,西南至澄浪堰。以桥命名。长约350米。
  鹅场跟 东南起鄞奉路,西北至南郊路。以行业聚居命名。长约20米。
  假山巷 东起咏归路,西至巷底。以园圃命名。长约200米。
  永春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至鄞奉路。以桥命名。长约150米。
  郎官巷 东起马园路,南至苗圃路,西至咏归路。以第命名。长约300米。
  郎官东弄 东起望京巷,南至郎官巷,西至郎官巷西弄。以堂命名。长约105米。
  郎官西弄 东起郎官巷东弄,西至咏归路,南至郎官巷。以第命名。长约285米。
  新街巷
  常青路 东起咏归路,西至铁路,长约500米。
  柳汀街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环城西路,长约2000米。
  苗圃路 东起马园路,西至苍松路,长约500米。
  迎春街 东起长春路,西至苍松路,长约400米。
  鄞奉路 北起立交路,西南至环城西路(雄镇桥)。始建于1957年。长3.8千米。
  南郊路 北起立交路(旧南门口),西南至启文路。始建于1990年。长约1000米。
  咏归路 北起大卿桥,南至常青路。始建于1988年,以桥命名。长约700米。
  澄浪堰路 北起铁路桥,南至澄浪南路,长约240米。
  恒春街 北起苍松路向南折西至环城西路,长约650米。
  立交路 北起长春路、灵桥路口,南至尹江路口与鄞奉路相交处。始建于1986年。长约500米。
  白杨街 西北起自中山西路,东南至苍松路,长约700米。
  苍松路 东北起自中山西路,西南至环城西路。以历史人物命名,始建于1987年。长约1750米。
  三市路 东北起自长春路,西南至太平桥东,长约950米。
  长春路 东北起自镇明路、立交路口,西南至中山西路(西门口),长约2000米。
  万安路 东北起自万安桥,西南至白杨街。以桥命名。长约300米。
  吴家塘路 东北起自咏归路,南至柳汀街。始建于1989年,以塘命名。长约230米。
  尹江路 东南起自鄞奉路,东北至马家塘。始建于1987年。长约150米。
  澄浪南路 东南起自奉化江西岸渡口,西北至鄞奉路。始建于1987年。长约460米。
  南站东路 东南起自龙湾新村,北至火车南站广场。以车站命名,始建于1959年。长约250米。
  南站西路 东南起自火车南站广场,西北至柳汀街。以车站命名,始建于1959年。长约580米。
  祖关山路 东南起自鄞奉路,西北至河。始建于1983年,以寺命名。长约420米。
  澄浪巷 西南起澄浪堰19弄,北至澄浪堰7弄。以碶命名。
  苗圃巷 南起苗圃路,北至郎官巷,西至咏归路。始建于1982年,以园圃命名。长约120米。
  汇头巷 万安桥南堍。
  民居
  街道地处城郊,民居历史上多集聚于澄浪、马园、郎官、三市路一带,均为一般民居,唯有南郊河沿岸的袁牧之故居、私人诊所惠庆医院、澄怀学堂等晚清建筑犹存。今所见者多为新建小区,另有“城中村”马家塘、吴家塘、王家塘、马园村、三层楼下等。
  第六节 社区居委会
  解放后,今南门境内红起、澄浪、三市等地段陆续建立居委会,委员多为老年人,无报酬,办公经费自筹解决,主要做好治安巡逻、清洁卫生、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票证发放等工作。1956年2月,海曙、镇明两区撤销改建10个街道办事处,仓桥街道办事处(南门街道的前身)成立,接管上述居委会。1984年8月,马园街道办事处(南门街道另一前身)成立。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新居民区相继建成。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尹江岸新建大批住宅小区,尹东、尹西、尹南、尹北、尹三和尹龙等居委会相继成立。1992年10月,仓桥、马园两街道办事处并建南门街道办事处,其时有原属马园街道的马园、郎官、大卿、吴家塘、王家塘、车站、柳西、苗圃、咏归、龙湾、万安11个居委会和原属仓桥街道的红起、三市、长春、向阳、朝阳、尹东、尹西、尹南、尹北、南周江岸10个居委会,以及由天封街道并入的1个居委会。继后,南门街道北侧,根据新建住宅区,又陆续成立万安、迎春居委会。2002年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地域相连原则,居委会进行合并,改称“社区居委会”。澄浪、永宁并为澄浪社区居委会。长春、三市、红起及向阳(部分)并为红起社区居委会。周江岸、尹龙、向阳(部分)并为周江岸社区居委会。龙湾、朝阳并为朝阳社区居委会。尹东、尹西、尹南、尹北、尹三并为尹江岸社区居委会。咏归、马园、吴家塘并为马园社区居委会。大卿、苍松并为郎官社区居委会。柳西改为柳锦社区居委会。至2008年,街道共有11个社区居委会。
  社区设有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委员,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宁波市海曙区关于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意见》,由社区居民直选产生,主任由委员会聘任,并以300(户):1比例配备社区工作者(简称“社工”),至2008年,共有社工93名。社区居委会坚持社区党组织统筹工作,发挥社区群团组织作用,领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各项建设,争创各类特色社区。
  第七节 社会服务
  街道成立社会事业科,配有计划生育管理员、民政助理员和社教文体管理员。2002年更名为“社会事务科”,具体实施政府引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
  拥军优属
  解放后,居民多以自发帮助驻军和烈军属打扫环境卫生、洗补衣服、赠送生活用品等形式进行慰问。1950年后逐步形成制度,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节庆日,组织居民为烈军属送匾额,张贴春联(年画)、赠送慰问品或举行联欢会等向驻军和烈军属贺岁喜庆。建街道后,实行党员、志愿者和烈军属结对帮困,军民同台联欢或赠送慰问品等形式慰问烈军属和驻军。1998—2008年期间,发放44户烈军属慰问金15.12万元。落实义务兵和扶优对象的扶优政策,发放优待金和优抚金。
  街道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为主题,与宁波市武警支队警通中队、宁波军分区干休所、南京军区联络站、消防大队4家驻军携手形成军民双向服务体系。2002年制订和完善《南门街道双拥优抚工作实施办法》、《优秀士兵奖励暂行办法》、《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奖励47名优秀士兵。开展“科技拥军”和“智力拥军”,实施官兵“普网工程”,联系辖区单位开设英语、摄影、理发、日常保健等培训班,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003年以尹江岸社区和马园社区为重点,分别在尹江支路和常青路建立“双拥一条街”,定期开展便民服务。马园社区每年为干休所老干部开展“爱心献功臣”服务活动。2004年,马园社区军民共建“双拥国防教育活动室”,尹江岸社区军民共建“双拥阅览室”,成为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志愿者拥军服务队、双拥文艺宣传队、单位拥军队等双拥队伍,多种形式慰问驻军。每年组织双拥文艺晚会,相继举办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专题文艺演出。丰富日常双拥活动内容,尹江岸社区举办“认亲节”、科技拥军大比武,马园社区举办“双拥杯”篮球赛等。2006年被评选为“十佳拥政爱民明星”和“十佳拥军优属明星”。尹江岸社区2002年获“省双拥社区”称号,马园社区多次被评为区双拥工作先进集体。街道于2001年、2002年和2005年3次获“市双拥模范街道”称号。2000—2004年连续5年获“省双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社会救助
  2000年前,街道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子女鳏寡孤独者“三无”人员3人,2008年增至7人,政府统一供养,其中2人散居供养,5人于福利院供养,街道每年两次以送新衣、食品、慰问金等形式探望慰问。2002年实行失业人员社会化动态管理,发放低保户救助金18万余元。至2008年,发放220户低保户低保救助金130万元。实施《宁波市城区帮困助医实施暂行办法》,确认持有低保证、特困证、扶助证的国家供养的“三证”居民,区民政局发给“医疗救助卡”,享受帮困助医待遇。1994年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通过社区困难残疾人与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结对率100%),设立帮扶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残疾人康复站(康复室、康复点)和就业指导等途径,至2008年,670名残疾人中已有510名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尹江岸社区2005年被评为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10月成立街道慈善工作站,之后每年开展“慈善一日捐”,至2008年,共募集慈善金194.75万元,慈善助医883人,其中精神病住院助医21人、常年固定助医691人、临时助医171人,发放助医金50.48万元。慈善助学210人,发放助学金70.36万元。2006年南门街道获市“慈善之星”先进集体称号。
  就业再就业
  街道于2002年成立社会保障与救助服务站(简称“社保站”),负责失业人员登记管理,救助和用工发放、退休人员管理等。2002年登记失业人员7759人(含未就业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40岁以上下岗女职工和50岁以上下岗男职工(俗称“4050”人员)2068人。为此,设立帮困就业服务专窗,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台账》,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职业介绍员,通过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三送”服务,帮助失业者实现再就业。2003年成立14家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三车管理、护楼员等公益性岗位216个。2004年开展专窗、专场、专线“三专”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郎官社区阳光便民服务中心和尹江岸社区老年乐园举行洽谈会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岗位。2006年设置劳动纠纷调解员,处理、监察和仲裁劳动纠纷。2007年始实行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针对失业人员制订个性化就业帮扶计划,与用工企业所需岗位实行对接,提高再就业成功率。2008年宣传和普查新劳动法实施情况,经走访260家用人单位情况表明,劳动合同签订率95%,参保率95.7%。调解劳动争议21起,涉及金额2.77万元。
  社区教育
  辖区有1所高级中学(效实中学)、2所初级中学(东恩中学和东方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入托就读方便,9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99%以上。1996年成立科普协会,次年,各社区成立分会,实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法律、环保、科普知识进家门。2000年成立社区教育学院,社区市民学校改设分院,组建以教师、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社区教育骨干队伍,进行文明礼仪、法制、健康休闲、安全、科技等知识教育。2001年创建学习型街道,培育柳锦社区“希望书屋”、万安社区“双语”学校、郎官社区“读书沙龙”、迎春社区教育联谊会等学习型民间组织,开展读书节,捐书读书、评选书香家庭、特长培训、少儿创作、知识竞赛等活动50余次。2002年开始,柳锦社区“希望书屋”每年举办“好书伴我行”、“中华魂百日读书活动”、“翰墨飘香读书节”等不同主题读书节活动。2004年举办“夸父母、赞孩子”现代家庭教育谈话会,促进亲情融合和家庭和谐。2005年,郎官社区成立“四点钟学校”和青少年课外乐园,提供社区青少年课外学习场所。万安社区获“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称号,迎春社区、柳锦社区成为海曙区“十佳学习型社区”。2006年,街道通过设立“公德树”、娃娃楼长、荣辱监督员,提升辖区文明指数。澄浪社区建立青少年爱心基金,资助社区贫困孩子就学、就医。郎官社区获“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称号。至2008年,参与各类活动、接受教育社区居民群众约15万人次。街道于2001年获“省级科普街道”称号。
  文化体育
  解放后,文化体育活动多为居民自行组织自娱自乐。街道组建后,成立街道文化站和老年体协,设置棋牌室、乒乓室、健身房等娱乐设施,组建秧歌队、女子威风锣鼓队、合唱队、太极拳等30个文艺团队(队员1560余人),开展花篮舞、竹板舞、大秧歌、柔力球等群众文体活动和节庆日大型文艺晚会演出,举办街道运动会和社区多种形式体育竞赛,促进全民健身锻炼活动。2003年,街道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举办“说古道今”周末聊天特别节目。获市“时尚体育走进百姓”时装秀社区服装最佳创意奖。周江岸社区“八面威风女子锣鼓队”成为群众文化新亮点。2004年始,社区每年举办“家门口文化”系列活动。澄浪、马园、郎官社区举办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参赛的社区运动会。2006年,街道组织健身秧歌队代表宁波市参加省“中都杯”健身秧歌邀请赛,获规范套路一等奖、自选套路二等奖、总成绩名列第三。澄浪、万安社区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2007年,“文化遗产大篷车”开进迎春社区,普及文博知识。柳锦社区“康伯红线”、郎官社区二胡知音社打响名气。街道成功创建省级体育街道。2008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万安社区被命名为“省级先进文化社区”。
  老年福利
  街道老年人人数日益增长,至2008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8883人,占总人数的13.80%,其中孤寡老人48人、独居老人862人、空巢老人3050人。1997年成立街道老年人协会,社区成立分会。2002年成立街道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陆续新建或改建或扩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健身、休闲场所。街道与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区老年大学签订协议,开办烹饪、编织、插花、排舞等学习班。2004年推出居家养老模式(家庭式养老),以尹江岸社区“日托式养老所”为重点,通过社区义工服务队、安装“爱心小红灯”、“五结对”(义工党员、康复医院、邻里间、辖区单位与老人结对)等方式,为特困、孤寡、独居、高龄老人提供就餐、医疗、健康咨询和精神慰藉等个性化、亲情化服务。街道及澄浪、万安、郎官等社区根据老年人自身文娱爱好,先后组织“雅韵诗社”、“夕阳红乐园”、“二胡知音社”和“紫砂壶鉴赏沙龙”等文娱团体,构筑老年人精神家园。南门医院建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生活不便老年人上门送药、送医,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2006年,郎官、车站、周江岸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
  计划生育
  街道于1985年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配有专管员的计划生育办公室(简称“计生办”),具体落实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确保一对夫妻一个孩子。1989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生产、生活、生育“三生”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1997年实行育龄妇女微机信息管理,跟踪服务育龄妇女,一年进行两次查环、查孕、查病。先后查环1376人,发放避孕药具2181份,658人妇女受检查,随访2745人,专项妇女病普查率82%以上。1999年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设置墙门(楼)“婚育新风进万家”资料袋,内装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有关政策和知识资料,供居民挨户传阅。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计划生育法》施行,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由区计划生育局、单位领导、街道计划生育协会、社区居委会层层抓、人人抓的新局面。2003年出台《南门街道企业流动人口管理实施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证验证、统一收费、统一教育、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管理,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每年做好“5·29”计生协会活动日宣传工作,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柳锦社区“康伯红线”成为婚恋交友、新婚家庭、育儿咨询的婚育新风服务品牌。2008年街道9595名已婚育龄妇女,婚育知识普及率94.60%,计划生育符合率99.47%,综合避孕率99%,发放1134名独生子女奖励金5.67万元。
  第八节 驻街道单位选介
  效实中学
  坐落于宁波市白杨街178号。原系著名私立中学,创建于民国元年(1912)。1956年改为公立,更名“宁波五中”,1980年复称“效实”,为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创新教育理科实验班”试点中学,2000年获准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6年宁波市政府重资易地新建效实中学,1999年秋季迁址白杨街178号(原址为效实巷)。2007年于鄞州区东钱湖建立分校。学校向以教学质量高、文理并重、数理外文兼长著称。建校90多年来,初高中毕业生3万余名,其中包括童第周等9位中科院院士和胡思得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政道博士曾函赞效实“桃李满天下,成果布四海”。
  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 市红十字医院)
  坐落于柳汀街339号,其前身为宁波地区医院,1983年后,曾先后易名“宁波市明州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红十字医院”,占地面积34.36亩,建筑面积30120平方米,是一家以妇产科、儿科为主要专科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型医院,核定床位700张,在编职工726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员144名。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坐落于马园路9号,由原宁波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宁波动植物检疫局、宁波卫生检疫局合并组建而成,1999年8月挂牌,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在宁波的厅级机构。下辖北仑、慈溪、余姚、奉化、鄞州、宁海、象山、大榭等检验检疫局和保税区办事处、机场办事处、镇海办事处共11个分支机构,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赋予职责,实施宁波地区和从宁波口岸进出境人员、车辆、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
  宁波海关
  坐落于马园路19号,直属于国家海关总署的厅级机构,是一个以海运货物监管为主,业务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海关。下辖现场业务处、驻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事处、驻机场办事处、驻余姚办事处、驻慈溪办事处5个派出机构,以及镇海海关、保税区海关、北仑海关、大榭海关、象山海关5个隶属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宁波口岸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监管,进出境人员行李物品验放,办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等海关业务。
  宁波市民主党派大楼
  坐落于马园路2号,又称“郎官大厦”,高15层,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为市委统战部和市各民主党派办公大楼,2005年5月启用。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
  坐落于三市路1号,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土地资源工作,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直属机构。
  宁波市司法局
  坐落于长春路35号银河大厦,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受委托起草司法行政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的直属机构。
  宁波市旅游局
  坐落于长春路35号银河大厦,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旅游行政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年度工作计划,实施全市旅游待业管理,拟制相关法规、规章,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审批旅行社和导游管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和旅游区(景点)等级评定等工作的直属机构。
  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曙大队
  坐落于鄞奉路380号。1992年3月成立,现有在编干警125名,下设直属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五中队、六中队7个部门,主要承担海曙区辖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7.60万名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及辖区交通事故的处理和线路警卫等工作。
  宁波市机电工业研究设计院
  坐落于南站东路2号,为市属科研院。创建于1970年6月,从事机电科研与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职工128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
  市汽车客运服务中心(汽车南站)
  坐落于火车南站广场西侧,隶属于宁波公路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面向国有、集体、个体客运车辆开放的公用型汽车客运站。车站始建于民国18年(1929),1960年迁入现址,曾一度称“宁波汽车总站”。1989年建成新客运大楼,1997年被交通部重新核定为“一级汽车客运站”。车站日均发客运班车750多个班次,平均日送旅客1.60万人次,最高时达3.50万人次。班车线路遍布省内外有关市、县及市内各县(市、区)。
  富邦大酒店
  坐落于火车南站广场北面,毗邻月湖景区,始建于1990年,其前身为金龙饭店,2005年更名为“富邦大酒店”,是宁波富邦控股集团与香港季星公司共同投资经营的三星级旅游饭店,建筑面积31109平方米,主楼高24层,拥有装饰高雅的各式客房230套以及近千人同时用餐的各类宴会厅等。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