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13
页码: 207-2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区的桥梁历史和现状。在历史上,城区三江分隔,桥梁成为沟通城区交通的重要市政设施。
关键词: 海曙区 市政建设 桥梁

内容

城区三江分隔,昔日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成为沟通城区交通的重要市政设施。民国17年(1928),区内有桥梁227座。次年开始填河,拆桥27座。22年(1933)拆桥2座。24年(1935)拆48座,系历史上拆桥最多一年。25年(1936)由浮桥改建的奉化江上单跨钢骨拱桥灵桥,是市内第一座跨江现代化桥梁,成为宁波象征。1959—1990年建成跨度100米以上的桥有1970年的新江桥、1981年的解放桥、1985年的兴宁桥、1990年的江厦桥。1996年建成柳汀立交桥,2001年建成永丰桥、琴桥,2004年建成芝兰桥、南苑立交桥,2007年2月动工修建青林湾大桥。至2008年底,境内有桥121座。
  古代桥梁
  1990年前统计的51座老桥新桥中,古代有始建于唐代的东津浮桥(灵桥)、北宋时期的望春桥,重建或新建于清代的启文桥、月湖桥、陆殿桥、尚书桥、向阳桥、甬水桥(夏家桥)等(详见第四编“宁波古城”)。
  现代桥梁
  灵桥 位于灵桥门旧址附近,跨奉化江,距三江口400余米,单跨下承式三铰钢拱桥,民国25年(1936)6月27日建成。桥跨长97.536米,桥宽20.17米。车行道宽10.973米,两边人行道各宽4.572米,桥面离最高潮位3米,桥面坡度5%,设计承载能力为汽—20级。工程总段投资851万元。是连接海曙、江东两区和宁波到东南向的要道。“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改名“红卫桥”,1981年复原名。改建原灵桥为固定桥之议,起于清末,因经费筹措未果。民国11年(1922)、15年(1926)两次成立改造老江桥工程局均中止。20年(1931),旅沪甬绅乐振葆、张继先、张申之等重新发起,8月1日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沪、甬两地设筹备处,沪有委员20人、甬16人,乐振葆、王文翰分别任沪甬筹备处主任。邀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师詹姆生测绘设计,次年完成,预算工程费约银圆50万元,征购两旁土地及拆迁费等12万元、其他开支约8万元,总计70万元,由沪募50万元、甬募20万元。21年(1932)10月在沪招标,德商西门子建筑公司得标,标价银币486774元。22年(1933)5月1日开工,25年(1936)5月25日竣工,6月27日举行通桥大典。次年,抗日战争爆发,至30年(1941)4月宁波沦陷,日军飞机多次轰炸灵桥,一次桥面穿透,钢梁被穿数孔。解放初,国民党飞机屡炸灵桥,一次炸断支梁2根、横主梁1根。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求臧、邵槐等,按桥的结构制订抢修保护方案,经工人日夜抢修,使桥通行无阻。解放后至1977年7月曾由人民解放军战士守护。1951年、1958年全面大修后,每隔5~7年油漆保养一次。1986年经全面测试鉴定,虽迭遭轰炸有多处裂纹和程度不同变形,结构刚度、强度受到影响,但仍能维持通行。灵桥为后人惊叹不已并津津乐道的是,早在70多年前,灵桥的建造者在桥身中设置能用于后人铺设自来水管道的预留孔道。1994年6月灵桥大修,针对灵桥病害严重,承载等级低,严重不适应交通发展的情况,对原桥进行了拓宽改建,对原钢横梁进行加高和加宽,并加强部分钢纵梁,将原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置换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其上浇筑钢纤维沥青混凝土作为桥面铺装,改建后设计承载能力为汽—20级。原人行道改为车行道,拆除原桥栏杆,两外侧各拓宽人行道2.40~5.50米。2003年11月对灵桥再次进行大修。此次大修桥面铺装采用了黏结度好、强度高、渗透力强的优质材料,并采用新的工艺。此外,对桥梁钢结构进行了除锈处理,重新油漆,桥栏杆也换上新的造型。大修后的灵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2007年9月5日零时灵桥开始封桥维修。此次维修,桥面重新铺装双层高强改性沥青混凝土,桥头两侧接坡进行沥青面层整修。维修中,东南大学知名教授现场指导施工,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江厦桥 跨奉化江,位于大道头旧址,距三江口80米,西接江厦街,东连中山东路(原大河路段)。1981年,原解放桥浮桥船排移此。长136.80米、宽9米,其中车行道6米,人行道各1.50米,当时系非机动车和行人桥。全桥由7跨船排组成,可通航高3米、宽10米船只,较大船只由4号跨船开排通过。桥横向抛锚固定。1号、7号排浮船,直接用钢丝缆分别固定于两墩,2号至6号排浮船用17只钢锚固定。在人流高峰时,浮桥堵塞严重。1990年2月,市集资建筑固定桥,42个单位捐资750万元。当年6月5日开工,11月竣工,总造价750万元。桥长136.80米、宽22.50米,其中车行道16米,人行道各3米。结构系5孔T型单悬臂钢挂梁,主孔16米钢箱梁挂孔,跨径25米。桥下4座直径120厘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加盖梁主墩,岸墩为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桥西堍置地下通道,沟通江厦公园南北两园,长36.90米、宽4米、净高2.20米。1998年12月对江厦桥进行拓宽,由原来的22.50米拓宽至40.50米,两侧各拓宽9.30米,全长136米。2005年5月2日至6月7日封桥大修。大修包括整体更换中跨16米钢挂梁,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氟碳漆防腐工艺。修复桥下游4号防撞墩,桥面伸缩缝整修,路灯更新以及桥下景观灯整修,重新摊铺沥青面层等。维修以后桥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新江桥 位于姚江末端,濒三江口,连接海曙、江北两区和通向镇海、慈溪、余姚的要道。原系16艘木船连排浮桥。桥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英商台佛逊出资于城区盐仓门关帝殿道头架设18艘木船浮桥。次年,移至桃花渡口今址,俗称“新江桥”,过桥收钱,每人4文。同治八年(1869)四月迎赛都神会,过桥行人拥挤,英人仍索过桥费,民众抗争,桥断溺死400余人。光绪三年(1877),士绅陈政钥等募集洋药(鸦片)行1.60万元,赎回新江桥主权,不收过桥费。光绪二十五年(1899),沿江道路拓宽,浮桥木船减至16艘。民国16年(1927),经弧型铁板加固各段桥板衔接处。24年(1935)、35年(1946)曾发起改建固定桥未成。解放初,国民党军飞机轰炸,桥被炸断两次。1953年,桥面板改为钢梁混凝土结构,桥长131.70米、宽6米,桥下净高2.10米,载重能力7~8吨,单向通行汽车,直至改建。1958年拟改建成永久性桥梁。1960年地质钻探。1969年复筹建,投资106万元由省公路工程局设计,市政工程队施工。1970年5月25日动工,驻甬海军承担打桩,同年9月30日竣工通车。为三孔钢筋砼双曲拱桥,全长167米,主跨37米,边跨33米,车行道宽13米,人行道各宽3米,桥面坡度为2.53%。桥面标高8.28,梁底标高7.40,桥面铺装为沥青,设计荷载汽—26、挂—100。1999年,桥西侧拱肋被船只严重撞损,随后大修。2006年6月经检测确定为E级危桥,9月临时紧急封桥。2006年11月9日,位于新江桥上游约30米处的便桥开工建设,次年2月3日建成通车,历时86天。新江桥将被拆除,重建新桥。
  兴宁桥跨奉化江,北距灵桥1250米,接江东兴宁路,与江东南路成立交,西堍与解放南路、灵桥路构成交通环岛广场。由正桥、引桥、接坡三部分组成,总长349.52米、宽21.50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人行道各宽3米,桥面坡度2%,设计荷载汽—20、挂—100,桥下可通航标准6级航道。工程投资819.74万元。1982年1月开工,1985年12月31日竣工。主桥系连续半装配式5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跨径160米,每跨10根,梁长31.98米,高1.80米,桥梁翼板之间用混凝土现浇,连成整体桥面板,纵向每隔5.17米设置横隔梁一道。主桥两端各有一道锯齿形伸缩缝与引桥相接。东引桥6孔,其中东3孔跨越江东南路构成立交,每孔跨度12米,总长72米。西引桥12孔,总长126米。1999年12月26日进行西北端引桥拓宽。拓展宽度为4米,长107.20米。2001年6月20日,对主桥和引桥人行道进行改造,各拓宽两侧人行道至4.25米,车行道改建为13.50米。2007年3月完成对兴宁桥上30余柱路灯灯罩更换工作,将原先内部电器老化、表面油漆脱落的DD—11灯罩更换为新型的SC200灯罩,并采用高光效光源250瓦钠灯。更换后,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道路照度由原来的19.8勒提高到43.3勒,提高了照明效果和节能效果。
  琴桥 跨奉化江,东接新河路,西接大沙泥街,是连接海曙、江东主要桥梁。全长293.08米,其中主桥长123.60米、引桥169.48米。桥面宽29.1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3.25米、中间车行道22.60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设计时速40千米。总投资2.36亿元。琴桥在宁波市首次采用下承式单承截面系杆拱结构,江中不设支墩,桥梁主跨径120米,钢管拱截面宽3.10米、高2.20米,拱顶高23米,规模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琴桥弧形单拱和连接单拱与桥面的34根系杆使大桥呈现竖琴造型,以此命名。桥梁东连接线宽22米、西连接线宽28~35米。设计荷载标准为城A级,人群荷载为每平方米3.50千牛。桥梁照明分三个层次布设。其中,每根吊杆下装1盏黄色金卤聚光投光灯,凸现吊杆及主拱造型;桥栏外侧安装200套天蓝色日光灯管,以勾勒大桥轮廓;路灯则采用10米灯杆高压钠灯。工程于1999年12月26日开工,2001年9月2日竣工通车。是宁波市首次实施设计监理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
  解放桥 位于余姚江盐仓渡旧址。南接海曙区解放北路,北通江北区大庆南路。1972年3月动工,8月1日建成。南段为浮桥,利用新江桥原浮桥移建,北段为固定桥。浮桥部分长130米。北半部新建10孔预应力空心板桥梁,荷载汽—20,桥长106米、宽16.50米,其中车行道11米、人行道各2.5米。由市政工程处设计、施工,总造价52.30万元。1978年7月桥址西移到海曙区江滨与对岸宁波动力机厂道头处。次年决定重建新桥,1980年1月开工。1981年5月1日竣工。1982年12月28日拓通桥北堍处后通车。结构为多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长253.50米,车行道宽14米,人行道各3米,通航标准6级航道。造价186.98万元。2002年发现解放桥北侧第一个桥墩盖梁处出现多道直向裂缝,同年10月试验检测,认定两岸边孔排架已基本丧失承载能力,需要重新更换。2002年11月14日,解放桥加固工程开工,宁波市市政管理处对受损的盖梁、立柱进行修复,并更换全桥栏杆、桥面铺装、路灯等设施,人行道铺设厚1.50厘米的防滑型火烧板,主体桃红色,面积1980平方米,沥青采用AC—13工级配。总造价415万元。解放桥位于杭甬运河航线上,2008年9月底安装4个防撞墩,为船舶航行畅通和桥梁安全提供保障。
  永丰桥 位于姚江大闸以南1千米处,跨余姚江,东接江北新马路,西接海曙永丰西路,由主桥和东、西引桥组成,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总投资1.66亿元,全长637.10米。主桥采用五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为双箱单层三向预应力体系。桥面净宽30米,其中边翼板各悬挑4米,中翼板8米,箱室之间无横梁。东引桥长183.55米,净宽为34米,西引桥长193.55米,桥面净宽24米,西引桥为69米三跨钢梁和三跨连续梁结构,与北郊路相交,匝道长235.08米,宽度由7.50米渐变至9.25米。主桥通航要求为V级,主线与北郊路、槐树路立体交叉,净空满足4.50米高度。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千米,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人群荷载每平方米3.5千牛。桥梁灯饰分两个层次,桥身以434套双管天蓝色日光灯营造桥形和倒映效果,路灯为9米高单挑灯。工程于1999年11月26日开工,2001年10月竣工通车。2008年2月底起对永丰桥海曙一侧安装声屏障,同时对金属栏杆重新防腐。声屏障工程两段总长为366米,隔音板采用陶瓷泡沫材料,吸声效果良好。主体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板,既增加采光度,又便于桥上行人欣赏桥两侧风景。安装声屏障后,桥两侧噪声大幅减小。是年,于大桥下设置防撞墩,防止过往船只对桥梁的碰撞。
  芝兰桥 位于南外环路上,横跨奉化江。桥梁全长590米,其中主桥结构为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东西两侧引桥为八跨先张预应力简支梁板。主桥全长270米,两侧引桥长320米。主跨120米,边跨各75米,梁宽19.50米,两侧悬臂各为3.50米,分上、下行两幅桥,中间分隔离开2米。设计时速为80千米,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宁波市市政工程前期办建造。2002年8月动工,2004年1月竣工。
  柳汀立交桥 位于柳汀街西段,跨越苍松路和萧甬铁路。大桥于1995年9月开工建设,1996年9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42亿元,大桥引桥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设计,主桥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浙江宏润集团宁波分公司负责施工。桥为22孔空心板简支梁桥,主桥全长454.80米,宽17.50米,其中车行道宽16.50米,坡度为3.90%,两侧设钢筋混凝土防撞墙各宽0.50米,主跨跨径117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这是市区内第一座特大型立交桥,也是贯穿海曙东西向主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1997年10月,柳汀立交桥二期工程下穿铁路慢车道竣工通车,全长545米,宽8米。工程包括穿越现有萧甬铁路的长22米、宽8米的顶进涵2个,穿越规划中的萧甬铁路复线33米、宽8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2个,工程总造价约2300万元。2005年9—12月,柳汀立交桥实施第一次封桥大修,对东侧桥台进行全面修复,桥梁混凝土重新浇铸,7000平方米的桥面用混凝土重新铺装,再铺上4厘米厚沥青。修整后的立交桥提高了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改善了市区东西向交通拥挤状况。
  段塘立交桥 位于海曙区环城西路南段,鄞奉路和段梅线的交叉口,是宁波市第一座城市互通式立交桥,全长3871米,其中主桥长477.80米,5条匝道+辅道共长2231米。工程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标准,F匝道桥计算行车时速50千米、桥宽15.50米,行车道宽12米。路基宽度8.50米,沥青砼路面宽度7米,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50米,最大纵坡6%,桥涵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设计行车时速80千米,匝道设计车速每小时40千米,总投资3614万元。1996年3月开工,同年12月建成通车。
  南苑立交桥 位于环城西路、南外环路交叉口,为双幅定向立交桥,跨环城西路,全长392.66米。立交桥梁横断面宽27.50米,由上、下行两座桥构成,中间设2米宽分隔带,单幅桥宽12.75米。设计荷载标准为汽超20、挂—120。大桥上部结构采用20米跨预制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梁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两种结构形式组成。2002年12月动工,2004年4月建成通车。
  中山立交桥 位于中山西路西段(原望春路)与机场路交叉口,立交桥采用“一天两地”形式建成,全长488米、宽19米,为分离式双向双车道,桥梁设计荷载汽—超20、挂—100。1998年7月开工,1999年3月竣工。
  联丰立交桥 位于机场路与联丰路交叉口,大桥采用“一天两地”形式建成,全长470米、宽19米,为分离式双向双车道,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00。1998年5月开工,1999年12月竣工。
  三市立交桥(铁路桥) 位于南门三市附近。南接鄞奉路,北连长春路。与宁波至北仑铁路构成立交,系宁波南向进出口要道,为全市第一座立交桥。桥下道路部分系下沉式,3孔,宽31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1米,边孔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别为5.80米和3.50米。引道分快慢车道和混合车道,两段全长700米,其中建有分隔带的快慢车道长368米。混合车道宽16米。北段混合车道建长春桥,跨度13米、宽24米,其中车行道16米。设雨水泵站,下置沉井。1984年8月5日开工,1986年3月30日竣工。
  奉化江铁路桥 位于澄浪小区东侧,跨奉化江接江东南路。始建于1955年10月,桥墩于1956年10月竣工,1984年架梁、铺轨,1987年1月正式通车。全长267.70米,宽5米(单线桥)。桥孔总长160米。由于老桥承载能力不足、宽度不够,2006年9月新建临时便桥通车,10月老桥拆除。新建奉化江铁路双轨大桥,于2008年1月通车。
  久久天桥 坐落在中山东(西)路与解放南(北)路交叉口,东靠阳光广场和宁波市政府,西邻鼓楼,地处市中心,属于市区最繁华的地段。天桥建于1995年,全长158米,桥面宽5米,是市中心仅存的一座过街人行天桥。桥平面呈X形,有4个角共8个出口。2007年6月28日至8月31日,天桥进行封桥整修。
  长丰桥 南起鄞奉路,跨奉化江接鄞州区,是沟通江东、海曙、鄞州区最便捷的交通通道,于2008年12月竣工。大桥分主桥和引桥两部分,主桥长226米、宽41.20米,三跨跨径分别为47米、132米和47米。全桥重量由三根圆管组成的主拱支撑,是国内首座倒三角结构式系拱桥。大桥造型独特,拱肋结构新颖美观,犹如一轮新月升起在奉化江畔,整桥建筑美学创意为“新月临江”。2008年11月底完成全桥12米单挑路灯柱35柱、12米双挑路灯3柱、14米中杆灯3柱的安装,同时,主桥的拱座、桥腹部分安装各式投光灯进行景观照明,以配合整桥“新月临江”的美学创意。
  青林湾大桥 北至亲亲家园,南连机场路快速干道,跨余姚江连接江北和海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入市区的要道。作为机场路横跨余姚江连接海曙与江北的特大桥梁工程,是国内斜度最大的斜拉桥,也是市“五路四桥”项目重点工程之一。2007年2月开工,工程造价约3.6亿元。大桥全长1069米,由南高架桥、主桥和北引桥三部分组成。主桥长度为380米,为反对称双斜钢塔五跨连续钢箱梁斜拉桥,这是该桥设计的一大亮点。塔高130米,双钢塔分布于南、北岸,塔柱设计为梁外独柱横向外倾式、纺锤形渐变断面,斜度为1∶8,其中南塔高126.465米,北塔高128.465米,单塔由1个锚固段及34个标准节段逐节拼装焊接而成,双塔共70个节段,是主桥的一个施工重点、难点。全桥按双向八车道变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桥梁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时速为80千米。大桥主梁寓意为船帆,远眺大桥,整个桥体形似羽翼,具有蓄势待发、展翅飞翔之势。钢塔寓意为桅杆,整个斜拉索面为风帆,整体为千帆竞发之意,桥塔如剑指长空,与拉索组合,又如帆船的桅杆,有乘风破浪之势。如此结构和规模的斜拉桥在国内尚属首例(截至2008年底,此桥尚在建设中)。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继先
相关人物
张申之
相关人物
乐振葆
相关人物
王文翰
相关人物
詹姆生
相关人物
施求臧
相关人物
陈政钥
相关人物
邵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灵桥
相关作品
江厦桥
相关作品
新江桥
相关作品
兴宁桥
相关作品
琴桥
相关作品
解放桥
相关作品
永丰桥
相关作品
芝兰桥
相关作品
柳汀立交桥
相关作品
段塘立交桥
相关作品
南苑立交桥
相关作品
中山立交桥
相关作品
联丰立交桥
相关作品
三市立交桥
相关作品
奉化江铁路桥
相关作品
久久天桥
相关作品
长丰桥
相关作品
青林湾大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