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艺 形象逼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唯一号: 112834020230000973
专题名称: 因材施艺 形象逼真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06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就更不会有两块形态、质地、色彩相同的青田石了。艺人面对千姿百态的石料,必须运用其艺术素养和雕刻技艺,才能将石料利用、改造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这种利用改造可概括为:取势造型,依质布局,因色取俏。 取势造型,是依照石料的自然形态进行构思与构图。它着眼于对石料形态的利用,而尽量不作过多的改造。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石料,又可以从千姿百态的石料自然形态中受到启迪,创造出新颖的作品来。有时巧妙的构思就在“取势”中孕育,就像人们对名山中奇峰异石的命名一样。浙南名山——雁荡山上有“合掌峰”、“展旗峰”、“犀牛望月”、“美女梳妆”、“老猴披衣”、“老僧迎客”……这些美妙的景名,既富于想像,又十分传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凝聚着智慧的结晶。在“取势构思”的同时又酝酿并确立作品的构图。各具形态的石料从外轮廓上又可概括为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柱形、扇形、菱形,等等。各种类型的构图会带来各不相同的感觉,如挺拔、开阔、严肃、活跃、稳定、惊险、静止、运动,等等。所以,要根据构思,对作品的基本结构、整体效果作出合理的安排。 依质布局,是审察石料质地,扬长避短,依据石质进行构图。石质主要考虑冻石(不是俏色冻)、硬钉、裂纹。一块石料上某部分石质特佳甚至“冻”,就要把这部分石料加以充分利用。石料上往往有难以奏刀的硬钉,艺人对此用“去、避、用”三法处理。对处于石料边缘和表层不影响作品实体的硬钉,则用凿钉将其挖去。对不能挖去的硬钉则在构图时有意避开,不安排雕刻部位。最妙的是“用”,将硬钉凿作假山、岩石,其质感特强。有的艺人甚至将大块的蓝色硬钉(即“蓝钉”石),凿成嶙峋的岩石或矗立的高峰,而将夹生在“蓝钉”中的冻石,雕成花卉或树木或亭榭,使之成为艺术性颇高的作品。石料上有的还有一些裂纹,对此能去的就去,更多的是用“化”法,将裂纹雕成景物的边线,或雕成云、水、花纹、图案等,将其隐没其中。 因色取俏,是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构图。青田石的天然色彩十分丰富,因此青田石雕的因材施艺主要是因“色”施艺。对石色的利用主要有模拟、对比、渲染三种方式。 有的根据石色设计,雕刻成类似色的景物,如红色的花、辣椒、红旗,黄色的枇杷、春笋,黑色的松鼠,白色的冰凌,等等。石雕名作《高粱》、《谷子》,都是巧妙地利用青白色料上的红色或黄色,将青白色石雕成秆、叶,将红色、黄色分别雕成高粱穗、谷穗,感觉自然逼真。有的不追求色彩的类似,而是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如将黑色、深紫檀色石料雕成荷叶、花叶,而将其中的白色雕成荷花、绣球花,显得十分淡雅而响亮。石雕名作《葡萄山》则运用此法,使葡萄显得分外晶莹透亮,惹人喜爱。此类作品富有中国彩墨画的韵味。有的石料色彩比较单纯,但利用得好也可以渲染基调,制造氛围,起到“俏色”的效果。如《千里雄风》,就是用红色石料雕刻成的,它既有红脸关公、枣红马作依据,又与作品的人物性格、情调相吻合,所以也成了一件成功之作。在俏色的利用上既要充分,又要防杂。对未能被利用的部分俏色要剔除,以突出俏色之“巧”。对石料上的俏色要从构思、构图出发分清主次、考虑疏密,既要“惜色如金”,充分利用,又要“色为我用”,大胆取舍。不可被俏色牵着鼻子走,而使作品显得杂乱、松散,影响艺术效果。 石料的形态、质地、色彩在作品构思、布局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却因石而异,因人而异,从而有可能产生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石雕作品。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