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茶叶生产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唯一号: 112834020230000063
专题名称: 青田县茶叶生产情况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1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产地: 吴坑、小舟山、黄洋、季宅、大路、洋心、黄寮7个乡
产量: 民国25年,有茶园600亩,年出口茶叶23吨。

专题描述

茶叶,青田1000年前就已产茶。宋崇宁元年(1102),处州在青田设“场”,统一管理所产茶叶。民国25年,有茶园600亩,年出口茶叶23吨。 1949年,全县有茶1600亩,多为墈边茶,年产120吨。60年代开始,大面积发展新茶园。1979年有茶2.54万亩,年产292吨。1983年,增至3.52万亩,年产茶450吨。万山区有茶园6663亩,居各区首位。 植茶千亩以上的有吴坑、小舟山、黄洋、季宅、大路、洋心、黄寮7个乡。大路乡箬鸟村有茶园367亩,户均5亩,是产茶最多的村。1983年,茶叶滞销,茶园面积减少。1987年,植茶面积2.8万亩,产茶叶465吨,产值13.8万元。 茶叶品种以本地土种和外地引进的鸠坑种为主,其次为福鼎白毫,此外还有藤茶、黄叶早、毛蟹、乌牛早、铁观音、龙井43、迎霜、紫笋等11个品种。鸠坑种在青田栽培多年,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又宜制烘、炒青绿茶,成为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60%以上。 峰山茶叶品质最佳,1984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审评:“峰山茶细嫩露毫,色泽绿润,嫩香持久,滋味浓醇。” 1953年以前,生产烘青绿茶,1958年后,改为炒青绿茶,80年代,大部分又转制烘青毛茶,炒青较少。 50年代以前,茶叶加工全靠手工炒制。1956年,开始推广杀青机,逐步形成机制与手工制并存,但手制茶叶仍占大半。1983年,全县有初制茶叶加工厂36家,杀青、揉捻、烘干、炒干等主要茶机169台。精制茶厂一家,以茉莉花作配料,加工茉莉花茶,年产15吨左右。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