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春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华侨史》
唯一号: 112830020230000890
人物姓名: 伍春和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391.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0
卒年: 1988

传略

伍春和(1900—1988),仁庄人,是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普通华侨。他的创业历程在青田籍华侨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他8岁丧母,父亲体弱老实,祖母年迈多病,加上仅长他三岁的哥哥伍锡和和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妹妹,一家老少全靠租种宗祠10石山田过活。兄弟俩还只有犁耙高的时候,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伍春和13岁就跟随哥哥出去打铜谋生。由于年轻手艺未精,生意不好,从未饱餐过一顿。白天饥肠辘辘地挺着干活,晚上睡在破旧的庙内,还得咬紧牙关,将省下来的钱寄回家去赡养家中两老一少。兄弟俩年纪轻轻就过早地经受人间严酷的折磨和考验。 如此沉重的生活包袱,无疑远远超出兄弟俩的承受力,但也砥砺了他们的意志,伍春和在少年时就立下“吃尽苦头也要改变这个家庭,非富起来不可”的誓言。几年打铜的流浪生涯,使他俩认识到自己植根的这片土地实在太古老太贫瘠了,要想改变坎坷命运,必须离开故土,另寻出路。 1923年,青田一带已经出国成风,伍锡和举债到了法国巴黎。1925年,伍春和赴法。兄弟俩异国相会,悲喜交集,但哥哥已办好去巴西的手续,第二天就分别了。从此,伍春和在举目无亲的法国,单独与命运抗争。他每天手上拎着领带和其他小商品上街头、进酒楼,从城镇到乡村,风雨无阻地到处叫卖。一切的艰辛,他都能咬牙忍受。 1926年,伍春和也到了巴西,兄弟俩拼命做“提包”生意。有了积蓄后,他劝说哥哥回国成家立业,照顾家庭,自己继续留在巴西赚钱,以后带回家里买田置屋。1927年,伍锡和回国。 伍春和没有食言。他每年省吃俭用,将省下来的钱全数寄回家,抗日战争前就让哥哥在家乡建造了一座5间大房,买了100多石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温州又买了1座屋、1间店、100亩田,准备回国成家立业。后因哥哥成为地主坐了牢,田地房屋全被没收,他万念俱灰,死了叶落归根之心,才在巴西娶了巴西女子成家。 勤奋是伍春和的本色。他在漫长的“提包”生涯中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户关系网,最多时共有300户,其中100多户是十几年交情的老客户,他能背出50多户的电话号码。每天早上7点出门,摸黑回家,一年365天从不间断。 诚意是他待人的原则。他视每个客户为亲友,每逢佳节必备礼物相送,对有困难的客户还解囊相助。有一次,他去收账,某客户因失业而手头拮据,连孩子的学费都无法解决,伍春和非但不向她讨账要钱,还将自己身边的钱全数借给她。 侨胞崔益兴年老失业、终身光棍、孤苦伶仃,伍春和与他非亲非故,但每周日都请他到家中就餐,还特地买鸡、肉招待。后来崔益兴进孤老院,他还经常带着他爱吃的东西去看望。崔益兴后病死巴西,其丧事也是由伍春和帮助料理。他经常说:“不讲信用,就无人格。”有一次,他答应给客户送一瓶法国香水,但送货之时身边无货,自己还在发烧,他仍然拖着病体寻找货源,并如期送货上门,使客户深受感动。 1935年,伍春和开了一间小珠店。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将4个侄儿陆续申办手续到巴西,此后伍姓家族逐渐发展。伍春和是一位爱国华侨。抗日战争时期,踊跃参加各种募捐活动,共买了各种“公债券”1000多美元。他从自己的身世和艰苦的历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国家不富强,百姓受苦;国家落后必然挨打,百姓更苦。他将这个道理经常教导下一代,希望他们都做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中国人。 伍春和的经历看似平凡,但其人格魅力却令人震撼。

知识出处

青田华侨史

《青田华侨史》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上限始于17、18世纪之交,下限设定于2009年,记录了青田华侨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也真实地记录了在贫困中崛起的青田华侨经受了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揭示了青田华侨出国、创业、爱国、奉献的历史发展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