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渔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华侨史》
唯一号: 112830020230000888
人物姓名: 林三渔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388.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7
卒年: 1987

传略

林三渔(1897—1987)祖籍仁庄镇罗溪村。他出身贫寒,刚过弱冠,家遭火患,遂随乡亲,东渡日本谋生,历时70余年。他志向高远,决心在日本干出一番事业。初始,以其瘦弱之躯,在东京挑煤挖土,苦不堪言;继而从事既脏又臭的皮革染色工作,为了拥有一技之长,闲时偷偷学艺,终成一名染色技师,其待遇大有改善;稍有积攒,便筹划宏图大计,从事中华料理和演艺游乐场,以其诚信、仁厚的经营理念,与人为善的经营作风,以及勤劳俭朴的自律精神使事业发展到了极致,成为民国时期在日华侨中一位颇有影响的实业家。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前30余年看做是林三渔忍辱负重、创业奋进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30余年则是林三渔源源不断为祖国家乡无私奉献的时期,这是林三渔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轨迹。 在林三渔的一生中,虽然有80%以上的时光在日本度过,可他的心百分之百向着祖国。从1949年到1987年约40年的时间里,他竟41次回国,每次都不是旅游观光,而是四处奔波,考察了解国情、乡情,确定捐资项目。1961年9月,林三渔受国务院邀请,首次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廖承志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位离家47年的海外游子深受鼓舞,报国之心愈加坚定,在尔后的20多年中,他几乎把自己的行为定格在“感恩奉献”上。在青田侨乡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真、善、美的化身。 朴实、憨厚、善良的林三渔,幼年无缘上学,没有华丽的文化外表,但却具有极其高贵的文化内涵。在日本,他目睹日本之所以成为经济、军事强国,其原因是重视国民的文化教育,因此他深悟唯教育可以强国的道理。特别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种种暴行更加激发和坚定了林三渔报效祖国的决心。他常讲,祖国与海外华侨是母子关系,国强则民荣,国弱则民辱,只有先国家后个人,才能使祖国强大,人民荣光。他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在日本蜗居在一间陋室,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柜、一椅。每天清早自倒垃圾,出行骑自行车,饮食清淡,衣着俭朴,远离奢华,过着极普通的平民生活。他要节省可以节省的一切,用以反哺家乡、振兴中华。20世纪60—80年代,他倾数十年之积蓄,将近300万元的巨资(现时值1亿元左右)捐赠给上海、杭州、温州、丽水、青田等地的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其精神境界之高,非常人可及。林三渔既没有书卷气,更没有博士衔,但他质朴的情感、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人品令每一个人肃然起敬。 林三渔的捐资如天女散花,无处不在。从给全县小学生分发上万支铅笔到给青田县中学师生分发钢笔;从给故乡罗溪小学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到在青田中学、丽水师专、温州大学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从兴建罗溪爱国学校到捐资青田华侨中学、中山中学、温州华侨中学;从兴建青田中学三渔礼堂到捐建上海师范大学实验学校教学楼(该大楼落成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和市长朱镕基应邀参加盛典,江泽民还单独接见林三渔);从修建罗溪道路、桥梁到兴建山口至仁庄10公里的公路;从捐赠原青田侨联大楼、青田华侨饭店到捐建杭州华侨大楼(供省侨办、侨联办公,原来还附设省侨联招待所);从兴建山汤公路沿线五个凉亭到太鹤山麓的“谢桥亭”……其捐资项目之多、地域之广、金额之高、影响之大,至今青田侨界无出其右。 林三渔生前有几件未了的心愿:一件是20世纪70年代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件是1986年离开青田前曾透露要回日本卖掉唯一的一幢老屋,1987年在北京市捐资后一个项目,不幸未能遂愿。 林三渔不仅是青田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青田的陈嘉庚”,而且在日本也备受旅日侨胞的推崇和敬仰,曾被推举为旅日华侨东京总会常务理事、旅日浙江同乡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受到东京华侨总会的表彰。 “赤子恋故土,千里情深;丹心报国恩,一片诚意,”这是祖国和家乡人民对林三渔的褒奖与赞誉。林三渔的动人事迹永远被沪、杭、温、丽、青人民所传诵,他的精神永远感动着后人,策励着人们无私无求、为国尽忠。

知识出处

青田华侨史

《青田华侨史》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上限始于17、18世纪之交,下限设定于2009年,记录了青田华侨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也真实地记录了在贫困中崛起的青田华侨经受了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揭示了青田华侨出国、创业、爱国、奉献的历史发展轨迹。

阅读

相关专题

常务理事
职位
副会长
职位
名誉会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