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唯一号:
112830020230000175
人物姓名:
刘基
人物异名:
字:伯温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857.pdf
性别:
男
时代:
明
出生年:
1311
卒年:
1375
籍贯:
青田九都南田武阳村
传略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生于青田九都南田武阳村。祖先籍居江苏丰沛。宋元两代先辈曾先后迁居啷延(今陕西志丹县)、临安(今浙江杭州)、处州(今浙江丽水太平乡)。刘基家族远祖尚武,近世修文。父刘焓,做过元朝遂昌县学教谕,后因刘基为明朝立下大功,被朱元璋封为永嘉郡令。 刘基从小聪明超群,《神道碑铭》谓其“神知迥绝,读书能七行俱下”,从小就显露出超乎常人的资质和天赋。据明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述:“年十四入郡庠”元泰定元年(1324)14岁的刘基走出南田山,来到处州括城(今丽水),结识郑复初,拜师求学。,泰定五年(1328),转到青田石门书院,攻读《春秋》,苦习举业五年之久,所作《春秋明经》40余篇至今仍存,并留下不少,动人的民间传说,如《浣纱桥的来历》等。 元至顺三年(1332)秋八月,刘基赴杭州贡院参加省试,中第14名举人,取得大都(北京)来年会考资格。 至顺三年(1332)底,刘基会同同科举人叶岘(青田富川人)、徐祖德(青田石帆人),赴京城参考,中第26名进士。《诚意伯文集》中存有他此次会试之作《至顺会试春秋义》和《至顺癸酉会试龙虎台赋》。 在京时,刘基拜访了当时的文坛泰斗揭奚斯(当年廷试考官),揭奚斯对刘基的对策文赞赏有加,说刘基是“魏微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 至元二年(1336)秋季,刘基出任江西高安县丞(八品官),少年初登仕途,雄心勃勃,上任伊始即作《官箴》上、中、下三篇自勉自律。《行状》称刘基任高安县丞“廉洁著名,发奸挞伏,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此后,调任南昌两年又经历了七年漫游与隐居生涯,于元至正八年(1348)复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任职三年业绩可圈可点。呼吁天下守令关心重视教育,鼓励兴办义学,至正十年(1350)五月,同乡洪应求告刘基,在青田湖山(今高湖)兴办一所义学。刘基为之作《季氏湖山义塾记》。其碑文至今仍保存在高湖季氏祠堂之内。 元至正九年(1349)方国珍兄弟聚众作乱,官府不能制止。行省启用刘基,授为,浙东元帅府都事,参与军务。方国珍自感不能相抗,以金相赠,刘基凛然不受。方复遣人进京行贿见效,朝廷降旨招安授以高官,同时谴责刘基擅自作威伤了朝廷“仁慈”。后革职“待罪”于绍兴。不久,方国珍又叛,且愈益横肆。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刘基复为江浙行省都事。至正十八年(1358)因不得志弃官归隐,赋诗著述。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率师下金华,定括苍。当时对朱元璋统一大业构成严重威胁的是北方库库特穆尔和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军事集团。朱元璋闻刘基名望,即遣刘基旧友孙炎前往以礼相聘,千言书相邀。刘基为朱元璋诚意所动,应招出山,到金陵与朱元璋畅谈天下形势,陈述“时务十八策,”确定“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征讨方略。朱元璋大喜过望,特筑礼贤馆相待,事无巨细,向他咨询请教,深受器重,成为朱元璋的智囊。 当时,盘踞南方湖广的陈友谅和浙江的张士诚,是朱元璋的两大劲敌。刘基主张“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定也”朱元璋欣然采纳。 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陈友谅率精兵30万,直逼金陵。朱元璋仅10余万兵马,力量悬殊。军中主战主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唯独刘基镇定自若。他至密室向朱元璋面述机宜:主降和逃避者一律处斩以定军心。陈友谅自恃兵强势众目空一切,可利用他的骄横巧设埋伏,诱敌深入,一举歼之。朱元璋恍然大悟,请他定出征伐计策。其计乃先请出与陈友谅相识的谋士康茂才诈降,诱骗陈夜中攻城。康茂才约陈友谅到江东木桥时喊“老康”为号,里应外合攻打朱元璋。陈友谅不知是计,亲率大军乘战船杀气腾腾顺江而下,穿过狭窄港口便到险要江东。连忙喊“老康!老康”无人答应。陈友谅大惊,自知中计,妄想掉头撤退。此时,大江两岸伏兵四起,战鼓齐鸣,土炮齐发,,朱军向陈友谅凶猛冲杀过来。陈友谅慌忙应战,港口狭窄,船舰连锁,动身不得,全军大乱,被打得落花流水。陈友谅带着残部仓皇逃命。江东一仗大获全胜。至正二十一年(1361)在刘基谋划下攻克江州,又获全胜。至正二十一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1~1363),陈友谅率60万大军,以决一死战之用心,再次出兵鄱阳湖,历时37天大会战,被朱元璋全军歼灭,陈友谅死于乱箭之中。江东、江州、鄱阳湖“三大战役”均获全胜。不久,张士诚也被击溃。朱元璋率师北伐中原,统一全国,成就帝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授刘基为宰相,官封“上柱国”、“安国公”,赐以厚禄。刘基再三谦让不受。朱元璋改授他为“太史令”兼“御史中丞”,担任历法编订、军法建立、朝廷体制整顿、金陵皇城设计及裁定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一系列重大事务。他本着儒家的“仁政”治国之道,融墨家的“务实”精神,极力主张“生民之道在于宽仁”主张减税解禁,劝止朱元璋在故乡凤阳大兴土木,极言劝谏要修德省刑、宽猛相济、整顿吏纪。自己,两袖清风,以身作则,备受称颂和敬仰。 中书省都事李彬犯贪污罪,虽丞相李善长出面求情,刘基仍奏请朱元璋批准,处斩李彬。李善长怀恨在心,屡进谗言诬陷刘基。后来,李善长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是否免黜相位,与刘基商议。刘认为: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不要撤换。李善长罢相后朱元璋打算起用刘基好友杨宪为相,刘基认为杨宪虽有相的才能却无相的气量。朱元璋又问到汪广洋,刘基认为汗广洋比杨宪更偏浅。最后,朱元璋问到胡惟庸,刘基表示:胡惟庸人品恶劣,他当宰相如野牛劣马,会弄得车翻犁破误国败事。 朱元璋此次选拔宰相不听刘基忠告,偏重淮西集团,先后起用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相,但后来都以图谋不轨之罪被朱元璋所杀。而后,朱元璋常常为自己不听刘基忠告而追悔莫及。 洪武三年(1370)刘基任弘文馆学士、开国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赠封诚意伯。次年,以病告老还乡,归隐,青田。朱元璋逢军国大事常派人到青田征求他的意见。刘基总是悉心答复,然后焚其草稿,居家饮酒弈棋,闭口不谈自己功绩。青田县令凌玉多次慕名求见均被谢绝。尽管这样,他还是受到奸相胡惟庸的诬告陷害。 当时,青田和平阳交界有个叫“谈洋”的地方(今属文成境内),盐贩聚集,社会秩序混乱。刘基多次奏章设立巡查以维持地方治安。胡惟庸据此竟诬告刘基“争夺王气墓地以图工业”。朱元璋被谗言所惑,竟下令取消刘基的俸禄。刘基为表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带着长子赴京向朱元璋请安自责,闭口不谈自己的冤屈。虽免杀身之祸,却因此忧愤成疾。在京养病时,胡惟庸派太医给他看病,在药中暗下蛊毒,刘基觉腹中有拳石之物,遂病不起,朱元璋赐文相慰,遣仗护归故里。 刘基在家疾病加重,居月余后,于洪武八年(1375)四月十六日逝世,终年65岁。葬于南田石圃山麓之夏山(俗称九龙山)。 朱元璋得悉下毒之事怒不可遏,适遇胡惟庸勾结日本浪人和元的残余势力,图谋不轨。朱元璋以谋反罪将他处以死刑,满门抄斩,毁其墓地。 刘基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且在哲学、历史、天文、气象、历法、地理、医学、工程、书画、农事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郁离子》10卷、《覆瓿集》24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2卷,诸集于明初先后发行。嗣后,诸单刊本统为一集,名《诚意伯刘先生文集》,20卷行世。明正德后易名《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或《诚意伯文集》流传至今。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