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层次文化人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华侨史》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94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高层次文化人才
分类号: D634.3
页数: 18
页码: 172-189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青田华侨在古代和近代由于文化的局限和为了谋生而疲于奔命,很难进入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但是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后,青田华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出现了一批高层次的杰出人才,开始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尝试,创作了一批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其中,吴怡是青田华侨文学艺术界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如宗教学者刘存仁、哲学家吴祖光等。这些人才的出现标志着青田华侨向高层次文化攀登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华侨 文化 青田县

内容

古代和近代的青田华侨由于文化的局限和为了谋生而疲于奔命,他们很难进入文学艺术创作领域。进入20世纪80—90年代,青田华侨的整体素质已不可同日而语,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开始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尝试,创作了一批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一批高层次的杰出人才,这是青田华侨向高层次文化攀登的重要标志。
  一、文学艺术界的杰出人物
  吴怡
  吴怡(1939—),出生于南京,原籍仁庄镇雅林村,天资聪颖,从小随父习古籍,六岁能诗能诵。1951年随父赴台就学,受父严教,研习四书五经、孔、孟、老、庄等古籍。因父吴明是邑里名儒学者,受其熏陶,吴怡从小博览古籍,对古代文学研究很有造诣。
  1961年,吴怡在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系获文学学士,1964年获台湾私立文化大学哲学硕士,1970年获得文学博士。1976—1977年任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主任,并兼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教授之职。
  1977—1980年,任美国万物城法界大学教授。1980年后,任美国加州整体学研究所教授兼中国哲学系主任。参加国际及台湾儒学、宗教、哲学学术活动20多次。他的中文译作、著作有:《人与路》(1961年)、《人与桥》(1963年)、《中国哲学史话》(1964年)、《禅与老庄》(1970年)、《禅学的黄金时代》(译于1969年)、《一束稻草》(1971年)、《中庸城的哲学》(1971年)、《逍遥的庄子》(1973年)、《哲学的三大柱石》(1974年)、《哲学演讲录》(1976年)、《禅与箭术》(译于1977年)、《公亲禅悟》(1979年)、《中国哲学的生命与方法》(1981年)、《中国哲学发展史》(1984年)、《周易系辞解义》(1991年)、《关心茶》(1991年)、《老子解义》(1994年)、《生命的转化》(1996年)、《庄子解义》(2000年)、《生命的哲学》(2004年),共20部;英文著作有:《ChinesePhilosophicalTerms》(1985年)、《TheBokofLaoTzi》(1989年)、《TheMindofChineseChan》(1990年)、《ConcernedMindTea》(1991年)、《ThePhilosophyandVirtueoftheYiChing》(1997年),共5部。
  吴怡有四男一女,均毕业于美国高等学校。长子吴恺,毕业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专研机械工程,现任制造公司工程师;次子吴梯,毕业于旧金山州立大学,专攻国际贸易,现在建筑公司工作;三子吴惊,毕业于旧金山州立大学,专学会计科财务,从事百货公司会计工作;四子吴庆,毕业于私立圣他克拉大学,专攻电脑设计,自己创设电脑网络、电脑游戏节目等;女儿,毕业于旧金山州立大学,专修绘画艺术。
  孙明权、陈玉华夫妇
  孙明权(1918—2009),高中文化。1962年出国,为意大利著名侨领,曾任多届米兰华人工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玉华(1921—),读完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后自学成才。1959年出国,以惊人的毅力和出色的才能创下海外基业,积极参与侨团工作,被誉为侨界才女和女强人。
  孙明权、陈玉华夫妇只有中低等文化程度,创业维艰,又问津侨社,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条件有限,但他俩钟情翰墨,联袂诗坛,双双成为青田侨声诗社、太鹤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和浙江省诗词学会顾问,名入《华夏吟友》。陈玉华的诗作还入选《当代五十家女诗人佳作选》。他们的作品常在《浙江诗词》、《中华诗词》等发表。截至1996年,孙明权发表诗作28篇,陈玉华发表29篇,不少是上乘精品。两人诗风各异,陈玉华诗浑金璞玉,光华其内;孙明权诗则意境高远,耐人寻味。陈玉华的长篇七言古风《身世歌》(1993年)获得了1995年鹿鸣杯全国诗词大赛总分15名、三等奖,曾轰动诗坛和侨界。孙明权的诗作《毓璆病笃有怀》表现了他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和关怀备至,吟之感人肺腑,获得很高评价。
  侠风
  侠风(1931—),本名孙开焕,曾用笔名叶枫、季根发。原籍仁庄镇孙山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1992年从江汉大学卫技学院退休。1999年旅居西班牙巴塞罗那,从事文学创作。作品有散文集《侠风散文》、《款款瓯江东流水》等。其中许多作品曾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现为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旅西班牙华文作家。
  麻卓民
  麻卓民(1952—),大学本科毕业,原青田县建设局局长。曾任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侨民联合会会长、巴塞罗那华侨华人联谊总会首届会长、巴塞罗那浙江同乡会顾问等职。在出国创业期间,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关注华侨社会,并在多个国家进行侨情调查研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写出大量评论、调查报告和散文,内容广泛,涉及中餐业面临的问题,华侨内部团结问题,华人自立、自强、自尊问题,侨团组合问题,国别华侨史料探索,等等。作品先后发表在当地侨报侨刊、香港及内地报刊,有很大影响,也具有史料价值。
  阿航
  阿航(1956—),本名陈增航。电大中文专业毕业,在浙江大学作家班进修一年。1990年旅居意大利,经营中餐馆,现居青田。阿航的海外生涯为他提供了创作源泉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从不间断自学深造和辛勤笔耕,文学创作成果累累,有长篇小说、电视剧本、散文等大批作品,是青田著名华侨作家,青田华侨文化的前沿战士。阿航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走入欧洲》、《漂泊人生》、《镜子的边缘》和《遥远的风筝》等;电视剧本《走入欧洲》(由小说《走入欧洲》与人合作改编成30集电视剧)、《条条道路通罗马》(与人合作)、《南美岁月》等;散文集《雪若梨花》以及其他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甚多。
  章平
  章平(1958—),出生于鹤城镇,高中毕业,酷爱文学,立志高远。1979年出国,先后侨居荷兰、比利时,曾任荷兰华侨总会常委、比利时华侨联合会执委、旅比·卢青田同乡会秘书长等职。1982年自营中餐馆,工余笔耕不息,成为侨界的多产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孑影游魂》、《冬之雪》,诗集有《心的墙树的孩子》、《飘雪》等以及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在海内外颇有影响,香港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将其列为研究对象。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作品《飘雪》曾获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等举办的“人民保险”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名震中华诗坛。现为欧洲华人学人学会理事和荷、比、卢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弦张弦(1893—1936),县城后街人,3岁丧父,由祖婆与大伯抚养长大。自幼聪明好学,喜爱琴棋书画。
  温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南京政治大学攻读政治,颇受于右任的赞赏。毕业后在南京某中学任教三年。20世纪20年代初期,与林风眠、徐悲鸿等先后自费到法国留学,考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西画。以出卖油画、素描维持生活。在巴黎学习期间与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有过交往。由于他勤奋刻苦,学业大进,曾参加世界油画素描比赛并获奖,毕业后留校任教。
  后经当时驻法大使顾维钧的敦促,并应刘海粟聘请,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之后又受蔡元培之聘任国立美术学校教授,继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20世纪30年代,与倪贻德(后任全国美术协会副主席)等人发起成立决澜社,表示“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要用新的观念技法表现新时代的精神”。他在介绍西方美术、联络进步画家、扩大油画影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美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1936年暑假,张弦返乡,其儿子出事,他深受打击,肝病复发,在温州医院治疗无效,不幸亡故,时年43岁。
  张弦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术家,是现代中国美术界先驱者之一。他在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商务印书馆曾出版《张弦素描集》。正当他在艺坛上风华正茂时,不幸与世长辞,当时上海、南京美术界由蔡元培、刘海粟等发起,在上海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各界名流题赠挽词。蔡元培的“潜宫永翳”和于右任的“绝艺留寰宇,哀歌杂薤蒿”等挽词,对张弦的艺术成就作出极高的评价。
  叶培荣
  叶培荣,鹤城镇人,旅葡萄牙青田华侨,任中葡美术家协会会长。他小学、中学时代就酷爱绘画。1962年大学结业后,他随即到青田画帘厂负责绘画,山水、人物、飞禽、走兽无不涉及,艺术水平提高很快。他的画逼真传神,意境深邃,很受人欢迎,并且书法也有专长,达到书画并茂。他联合葡萄牙和中国美术界人士在中葡双方举办画展,促进中葡文化艺术交流,增进两国友谊。他为浙江省侨联题写的“华侨之家”为人称颂。
  徐松华
  徐松华(1948—),西班牙侨领,出生于港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从事侨团工作20余年。2001—2007年担任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现为名誉主席。2008年出版《寸寸河山,寸寸金》和文集,多次参加马德里书画展并组织参加马德里国际图书展,受到过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接见。曾任中国美院名誉理事、国际美术教育委员,编辑出版《爱国护侨,继往开来》画册。2009年9月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名家与名人面对面”文化论坛并演讲。2001年被评为中华英才。
  金岳祺
  金岳祺(1948—),油竹雅岙人,初中肄业。1979年移居德国。曾任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旅德浙江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第三届会长,现任欧洲中国书法协会主席等。金岳祺为人正直刚毅,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广结善缘,集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在华人社区中颇有名望。他出身耕读世家,青少年时期就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在国外创业期间,他目睹中华文化在国外传承中的种种困难与阻力,决心从弘扬中国书法入手,在工余潜心研习书法,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经过10余年的磨炼,终于“修成正果”,写就一笔清秀挺拔的工笔楷书,名声鹊起,索要者络绎不绝,他的墨宝被不少单位和个人收藏。他的隶书、篆书、草书也大有长进。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上,中央电视台邀请他参加“祖国,您好”题词书法大赛,获得了特等奖。2005年9月2日,侨界书法爱好者创立欧洲华侨书法协会,金岳祺任会长。
  卓吾
  卓吾(1947—),出生于日本,又名宗良、松木晃畅。父亲卓永兴原籍垟心严寮村,母亲是日本人。卓吾擅长中国画,是日本画坛后起之秀,作品曾在瑞士、日本、西班牙、法国展出并获奖。他是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秋田水墨画研究会会长、秋田市民会馆滴水(即水墨画)会会长。1984年由胞兄宗绪陪同回乡探亲。他说:“要通过作品,将故乡的美丽介绍给全世界。”
  耐丽·秀明(NellyChiuMing)
  耐丽·秀明(1963—),出生于里约,父亲叶秀明,阜山人,1925年定居里约。
  耐丽毕业于巴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及巴西哲学大学,后又进入巴西艺术学院,现为巴西著名女艺术家、雕塑家、教育家。杨俊杨俊(1975—),出生于青田,1979年到奥地利维也纳。在荷兰阿姆斯特丹Ritreld学院和维也纳美术学院完成大学学业。
  重要奖项有:2005年获奥地利当代艺术重要奖项——奥托—茂尔阁下大奖(该奖专门授予40岁以下取得重要成就的艺术家);曾从2000位知名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希尔德—格特施密特奖。
  1998年以来他的作品参加下列双年展: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与他人合作),该展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艺术展,台湾地区的陈仁果和杨俊是此次受邀对象中仅有的两名华裔艺术家;利物浦双年展;欧洲双年展。
  曾在以下欧美或亚洲城市的博物馆或画廊举办系列展:维也纳、柏林、巴塞尔、苏黎世、巴黎、纽约、蒙特利尔、都灵、威尼斯、洛杉矶、斯德哥尔摩、新加坡、伦敦、巴塞罗那、东京……
  他的作品被以下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巴黎蓬皮杜中心、维也纳当代艺术博物馆、莱比锡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奥地利、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国私人收藏。
  王林勇
  王林勇,山口镇人,青年赴德国创业,任德国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他酷爱收藏古董。1986年开始收藏,现拥有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各类古钟表3000多件,另有数量不菲的中国古陶瓷和字画。其中有一只古钟表,专家估价约为150万元人民币。
  留伯仙
  留伯仙(1928—),仁庄镇人。旅法著名集邮家,在国内外集邮界有较高的威望。
  1940年,12岁的留伯仙受邻人伍肃影响,开始玩赏邮票,从此与邮票结下不解之缘。1979年,留伯仙只身来到法国,在异国他乡仍醉心于自己的爱好——集邮。在工作之余,他经常光顾跳蚤市场,收集邮票。他节衣缩食,以不菲的价格买到了中国早期的红印花、“上海工部大龙”四分银等珍贵邮票。1995年退休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个益智怡情的集邮事业上。
  留伯仙现为法国集邮协会会员,他的邮品参加过多次世界集邮展览,并在1996年印尼世界邮展上获得银奖。他从收集邮票到研究邮票,从编制邮集到出版集邮专著,在邮坛上辛勤耕耘了67个春秋。
  留伯仙编撰了《怎么样认识大清大龙邮票》、《中国书信馆邮票集》、《孙中山普票版模研究》、《革命导师孙中山》、《大清大龙邮票》、《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晚清明信片透视》、《晚清明信片集荟》、《留伯仙集邮文选》等邮集和集邮专著,彰显留伯仙“治邮”的严谨及其成就。
  二、科技、教育、体育界的杰出人物
  干毅
  干毅(1913—),出生于船寮镇大路洪庵村。其父干廉甫晚清廪生,以教书为业。其兄干卓1926年被派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陆军少将副武官、代理武官。
  干毅于1932年7月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学习。1935年7月考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工程,毕业后于1936年12月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39年6月获硕士学位,转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1940年10月转入美国军事工程学院青年军官班、研究班进修。1943年9月在美国参谋大学毕业。1943年10月回国在重庆陆军大学任少将兵学教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陆军大学编译处少将处长,1947年7月在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训练司令部任少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参谋长,驻台湾省高雄。1948年6月携眷回南京,经沪回青田。
  1949年12月29日经同乡陆军大学同事章培中将(章乃器之兄)引荐,受周恩来召见,1950年3月到东北工学院任教授,1951年调任湖南大学教授兼机械系主任,1953年调任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发表的论文有《米雪尔止推轴承的构造与计算》等5篇,编著有《反战车战术》、《高等传热学》等书5本,与人合译《热机学》等2本。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20世纪90年代末,他定居美国。
  陈惠开
  陈惠开(1936—),祖籍鹤城镇,父亲乃国民党空军少将陈又超。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毕业于台北工专,1959年赴美留学。先后获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学士、硕士,伊利诺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历任俄亥俄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特级教授及电机系研究部主任,特座教授选拔委员会主任,全美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位的《电网系统科学》杂志编辑,电路系统优秀论文选拔委员会委员,并担任12种科学杂志的稿件审核人与论文评论者。发表有专业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篇获全美数学协会的“福特奖”。并获“全美杰出教育家奖”及工程院“优良教育奖”。1978年获俄亥俄大学“杰出教授奖”,1985年获联邦德国政府颁发的“洪堡奖”,1986年获日本学会颁发的“荣誉学者奖”。
  1982年后,他多次到中国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并被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工学院等8所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陈惠发
  陈惠发(1936—),陈惠开孪生兄弟。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1959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工程系,1963年获美国李海大学结构工程硕士,1966年获美国布朗大学固体力学博士。现任美国普渡大学结构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1995年9月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该项殊荣是颁给对工程理论和实践有特殊贡献的工程师的),曾任夏威夷大学工学院院长。陈惠发是国际上“工程材料组构模型”、“塑性力学”及“结构稳定”等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工程界享有盛誉,曾先后发表500多篇科技论文,大多被译成俄、日、中文,并成为这些领域的经典著作。
  王贞治
  王贞治(1940—),出生于日本东京市郊,祖籍仁庄镇冯垟村。从小热爱体育,对棒球的兴趣尤浓,小学毕业前他曾在墨田区少年棒球大赛中被评为优秀选手。1953年11月,他遇到棒球名将荒川博,荒川建议他改用左手打,后来他在一次比赛中竟打出一次400英尺的“特大全垒”。在高中二年级读书时,他就成为全校棒球“明星”代表学校参赛。他完美的投球和出色的打击率,使早稻,田实业学校赢得了冠军,从而获得了参加国民体育大会的资格,但因他具有中国国籍,按规定不能参加日本国民体育大会。高中毕业后,他于1957年10月4日在东京会馆加入日本著名的职业棒球队——巨人队。他在教练荒川的指导下,借用合气道练功法,在棒球界首创了“金鸡独立式”的击球法。1972年,王贞治共打出51次全打垒,打击率达35%,得分达114分,首次囊括“全打垒王”、“首次打击王”和“得分王”获得日本棒球“三冠王”的称号,登上日本“棒球大王”的宝座。1977年9月3日,他以第,756次全打垒超过美国棒球手汉克·阿伦,打破世界纪录,成了全打垒的“世界棒球大王”,与世界体育明星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齐名。此举轰动日本朝野,两天后日本首相代表日本政府授予王贞治以日本“第一号国民”荣誉奖,成为在日本荣获最高奖赏的第一个中国国民,天皇裕仁还邀请王贞治夫妇出席皇家游园会。日本人士说他是“日本人敬仰不已的两位异邦人”之一。日本文部省决定,将旅日中国国民王贞治《自传》的一部分编入中学道德教材,印发全国,要使它在日本国民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在1980年的一次比赛中,他奇迹般地创建了棒球本垒打868次的世界新纪录,当时他已40岁了。直到1980年退役前,他9次被评为日本优秀选手,13次独占得分冠军,15次获得本垒打冠军,连续19年保持着本垒打30次以上的纪录。退役后,王贞治曾任日本巨人棒球队的教练。他著有《世界棒球王的回忆》一书。
  季肖达
  季肖达(1942—),祖籍船寮镇芝溪头,干荣珠的丈夫。高级软件工程师。1967年成为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工学学士,1994年成为美国孟菲斯大学电气工程系硕士,1996年成为美国孟菲斯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博士。
  干荣珠
  干荣珠(1945—),祖籍船寮镇大路村,美国著名的华人生物科学家、生物医学工程界知名专家、终身教授和博士后导师。她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组织和器官生物力学、听觉可植入式装置、生理系统的理论建模以及血液动力学和生物流体力学等。迄今共发表科研论著(SCI收录)50余篇、参编专著5部、会议论文125篇,培养研究生多名。
  干高雄
  干高雄,(1947—),干荣珠胞弟。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罗拉)数学及统计学终干荣珠身博士。
  项夏雨
  项夏雨(1949—),出生于上海,祖籍阜山,巴西籍华人。1958年随家人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与1929年赴巴西的爷爷和奶奶团聚。1972年毕业于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1973年又在巴西佩德罗波利斯天主教大学攻读电机工程,毕业后留校任教。1974年考入巴西国家空军部,在空军军校任教授。1977年在圣塔乌稣拉大学进修安全工程,1979年又在该校进修核工程学。先后任(兼)技术更新组(SAT)组长、事故防范委员会委员、内部节能委员主席及圣塔乌稣拉大学物理系主任。
  主要论文有《MacGrawHill物理实验手册》(1980年)、《环境科学学科实习课程入门》(1983年)、《飞行防护系统维修管理》(1989年)。
  主要获奖奖项有:1985年获巴西空军部Pame-BartolomeuDeGusmao奖章;1990年获空军部PAME优秀奖;获1986/1989届、1989/1992届CREARJ国家贡献奖;1993年获空军部PameSantosDumout优秀奖。
  干小雄
  干小雄(1950—),干荣珠胞弟。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数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州摩尔根州立大学数学终身教授。
  项子雨
  项子雨(1951—),巴西籍华人。1958年随父亲移民巴西,定居里约热内卢。1975年毕业于巴西大学,专攻机械工程、核能发电、石油品质管制等。是巴西机械工程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巴西全国工程公司委员会工程品质管制会员、巴西石油公司指定品质管制教师、陆军工程指定品质管制教师、巴西全国石油委员会工程设计品质管制指定教师。著作有《全国石油委员会第一期会议工程公司设计管理教材》。
  朱苔丽
  朱苔丽(1953—),祖籍青田。父亲永镇,母亲海音。1961年,她随母赴意大利,考入国立罗马圣西契尼亚音乐学院钢琴班三年级,师从细尔维斯特尼教授。1963年回台湾,插入国民小学四年级,直至初中毕业。1969年考入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声乐班。
  1970年只身赴罗马,顺利考入国立罗马圣西契尼亚音乐学院声乐班,师从娜比亚。1976年以满分毕业。1977年加入派鲁加室内乐团,成为专业歌手。1978年攻读圣西契亚尼音乐院研究所艺术歌曲研究班,师从法瓦雷托。多次获得奖学金。每次参加音乐会,均获最佳之评语。
  1978—1979年,她三次参加国际声乐比赛并获奖:第一次于1978年10月意大利伦尼戈第十五届国际青年歌剧选曲比赛中获第三名;第二次于1979年4月在意大利细艾拉国际歌唱比赛中获第二名;第三次于1979年7月在意大利特赖维梭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第一名,此次比赛专唱歌剧“唐·巴斯瓜赖”选曲,总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0人参赛。
  陈阳闿
  陈阳闿(1954—),出生于台湾,祖籍青田。就读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在美国纽约雪城大学及康乃尔大学取得电机硕士、博士学位。他和另一位来自台湾的年轻科学家吴明强合作发明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镭射,其速度较目前光纤通信所使用的镭射,要快100倍以上。陈阳闿和吴明强现在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任职,他们应用体积光学以及量子井的技术,把2公尺见方的庞大光学仪器缩小在2厘米见方的磷化锢晶体上,每秒钟可以送出高达3500亿光脉冲,每个脉冲只有1.6兆分之一秒长。其速度相当于每分钟可以传送120万本如百科全书般书籍的资讯。
  陈、吴两人的新发明——互撞式相位锁定镭射,不但打破了所有镭射速度的纪录,而且也创下了世界上体积最小的互撞式相位锁定镭射纪录。它克服了目前一般光纤系统在输送大容量的资讯如影像、视讯等传送容量不足的缺点。
  饶及人
  饶及人(1957—),出生于台湾,是香港永久居民,祖籍季宅引坑。毕业于纽约普拉特大学建筑系,曾任纽约市规划局委员、局长,现为美国龙安集团行政总裁、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中国国务院外国专家美籍建筑与规划专家,美中城市规划基金会会长,拥有全美注册建筑师资质,并获美国和中国政府互认的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质。
  1984年与友人一起创办美国龙安集团,60余个项目获得杰出设计奖。1987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推选为“杰出少数族裔建筑师”。1990年7月,从300多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纽约360年来首位亚裔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局长,也是当时该市华裔职位最高公职人员。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曼哈顿区长将1993年12月7日定为“曼哈顿区饶及人日”。
  1993年以来,饶及人先后完成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多个重大建设规划工程,担任浙江等20余省级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经济发展顾问,是中国建设部、市长培训班等城市规划专家之一。
  陈剑平
  陈剑平(1960—),出生于上海,祖籍阜山乡(原双垟乡)下北村。其父亲陈超群在上海工作并退休,1977年,他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深造,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赏识。1981年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录取,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生,由于成绩突出,被校方作为第一候选人推荐给美国电子加速器实验室,并很快成为该实验室的指导师,现为三级(最高一级)研究员。
  陈剑平应母校中国科大聘请为客座教授,为培养中国科技人才尽心竭力。北京曾邀他来参加有关核物理方面的会议。法国、瑞士、日本等国都曾邀请他参加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
  陈江帆陈江帆(1961—),出生于鹤城镇,父母均为教师。1983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1986年获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学习,并于1992年获病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7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随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并于2002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江帆领导的分子神经药理学实验室率先在国际上建立A2A基因鼠模型,在全世
  界20多个科研机构被广泛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验证明咖啡因可以通过阻断A2A受体,拮抗MPTP诱导的神经毒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可防治帕金森氏病,美国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陈江帆从事神经药理研究,在国际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40多篇论文,得到同行的一致肯定。同时,分别应邀担任美国健康研究院“NIH”、奥地利科研基金会
  和美国国防部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的评审专家和美国神经学杂志的特约编辑等,多次应邀到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著名大学讲学。2006年,被邀请担任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七届国际腺苷和腺嘌呤大会转基因模型专题讨论的主席,并作专题报告。2006年8月,他被浙江省侨联、浙江省留学生联合会授予“浙江海外留学英才奖”。
  周静君
  周静君(1963—),出生上海,祖籍阜山岗下。1965年赴巴西里约热内卢与1963年到巴西的父亲周伯达团聚。从小学到中学,她认真好学,成绩优秀,高中毕业后考入巴西联邦大学气象系。由于她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推荐到巴西联邦气象研究所边工作边读硕士学位。两年后,又被推荐到英国瑞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四年后获博士学位回巴西,在联邦大学任讲师,又考取巴西联邦气象研究所任研究员。她的著作《气象学研究指南》成为巴西气象工作的基础理论。
  陈康华
  陈康华,1985年毕业于青田县中学,以名列全省前茅的高考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在当年入学西安交大的2000多名新生中,他的高考成绩列为榜首。在大学期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用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制本科的所有课程,并被保送直升研究生。1991年取得工科硕士学位后,进入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为所长的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他所参与的几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荣获上海市
  科技进步奖。四年后,陈康华获得美国私立重点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全额奖学,金,开始赴美深造。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完成博士学业,因在精密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荣获该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毕业后,陈康华进入著名汽车公司福特的产品研发中心,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设计与验证。其间,他曾带领一个研发小组,开发出供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专用的高性能电子功率转换模块,为福特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还拥有近10项有关的发明专利。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并应邀在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演讲。
  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清洁节能汽车的开发与生产。为此通用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公司合作在中国批量投产混合动力轿车。由于陈康华在这一领域的杰出成绩,通用公司特别邀请他于2002年加盟其混合动力汽车全球开发中心,全面负责中国混合动力轿车的开发与生产,以期快速推动中国新一代清洁节能汽车投放市场,并加大力度培养中国本土汽车专业人士。陈康华曾多次应中国科技部和国务院侨办邀请,组团回国进行科技与学术交流,为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他在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美国当地社区活动,曾于2004年担任美国中西部最大的华人社团底特律中国人协会副会长,负责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
  徐小鸥
  徐小鸥(1965—),鹤城镇人。1981年毕业于青田中学,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93年移居美国,现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奋斗,她获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执照,这在中国医学院毕业赴美留学人员中并不多见。
  徐小鸥曾师从美国明尼苏达州全球最著名的耳显微外科专家Dr.Paparella进修一年,专攻慢性耳病和美尼氏眩晕症的手术治疗,并已被聘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玛连达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及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同时还被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聘为客座教授。每年,她定期回中国作学术交流并协助建立中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周松波
  周松波(1967—),出生鹤城镇。1978年赴德国斯图加特与父亲周王汉团聚,在德国完成中学阶段学业后,于1989年在波恩大学国民经济系毕业,并且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奖学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艾参赞积极鼓励周松波回中国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放弃哈佛,选择北大。
  1990年下半年,周松波到北京大学,师从老教授赵靖,攻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学,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学习勤奋,在北大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儒、道、农、法、墨等家经济思想,深刻领会到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精髓,写出“古为今用”的专著《企业兵法管理》。毕业后留校任教,著书立说。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获“首都劳动奖章”。曾应聘担任安徽省政府首席顾问。
  周松波深悟学,习是为了运用,于是在1996年下半年选择下海经商。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西门子公司收购中国扬子冰箱的项目就是周松波一手策划和实施的,该项目总金额达2亿美元,占当年德国在华贸易总额的,10%周松波从1996年开始先后在葡萄酒、香烟、新型建材、汽车、船舶出口、金融服务、保险等10个领域进行探索,年贸易额达20亿元人民币。2003年,周松波担任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百德利汽车进出口公司CEO、北京华商投资有限公司CEO是一位跨行业经营的成功儒商。
  周松波是德籍华人,能流利地讲德语、法语、英语、日语和拉丁语。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周松波作为社会名流受到接见。希拉克回国读了他的《企业兵法管理》专著后,专门写信称赞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努力。欧盟主席和西方多国经贸部长均对深谙中西方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的周松波表示尊重和兴趣。有的媒体还称之为“国际使者”。2000年10月,比利时副总理德克莱尔在访华期间曾接见周松波。2001年夏天,江泽民主席和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参加两国经贸合作签字仪式,其中包括一笔周松波策划和运作的重大经贸合同。2001年11月,德国总理施罗德来华访问,周松波是德国代表团中唯一的华人,他为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施罗德当翻译。施罗德曾先后三次接见周松波。德国第八任总统约翰内斯劳以及第四、六、七任总统都曾分别接见过周松波。
  季英慧
  季英慧(1977—),干荣珠女儿,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199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士,200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工程博士。

知识出处

青田华侨史

《青田华侨史》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上限始于17、18世纪之交,下限设定于2009年,记录了青田华侨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也真实地记录了在贫困中崛起的青田华侨经受了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揭示了青田华侨出国、创业、爱国、奉献的历史发展轨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怡
相关人物
陈玉华
相关人物
侠风
相关人物
麻卓民
相关人物
阿航
相关人物
章平
相关人物
叶培荣
相关人物
徐松华
相关人物
金岳祺
相关人物
卓吾
相关人物
耐丽·秀明
相关人物
杨俊
相关人物
王林勇
相关人物
留伯仙
相关人物
干毅
相关人物
陈惠开
相关人物
陈惠发
相关人物
王贞治
相关人物
季肖达
相关人物
干荣珠
相关人物
干高雄
相关人物
项夏雨
相关人物
干小雄
相关人物
项子雨
相关人物
朱苔丽
相关人物
陈阳闿
相关人物
饶及人
相关人物
陈剑平
相关人物
陈江帆
相关人物
周静君
相关人物
陈康华
相关人物
徐小鸥
相关人物
周松波
相关人物
季英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