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立武装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9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立武装组织
分类号: E297.4
页数: 3
页码: 178-180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青田党组织在国共内战时期,为了武装自卫,打击敌人,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域,先后建立了数支县、区武装工作队和数十支村武装民兵队。这些武装队伍的建立为广泛开展游击战奠定了基础。建立的队伍包括丽青松边区武工队、青景丽县委武工队、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江北中心区委武工队、丽云、万山、山口、雁店四个区委等。各地武工队的建立促进了各地民兵队伍的建立,各级党组织动员民兵自制武器,收缴民间枪支,使得装备较好、战斗力强的武装民兵队伍得以建立。其中,万山民兵队就成为全县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武装民兵队伍之一。
关键词: 青田县 建立 武装组织

内容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以后,青田党的组织为了武装自卫,打击敌人,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域,先后建立了数支县、区武装工作队和数十支村武装民兵队。这些武装队伍的建立,为广泛开展游击战奠定了基础。
  丽青松边区武工队是在特委武装活动影响下建立起来的。1946年夏,为筹划经费、加强武装力量,处属特委领导人傅振军、宣恩金听取了林艺圃的意见,带领特委武工队到青田与丽水边区活动,在地方党员协助下,在青田与丽水交界的峰源乡筹集了一大笔经费,不仅缓解了部队的生活困难,而且通过统战关系,从专区保安副司令处购买到两挺轻机枪,装备了部队。在特委武装活动影响下,中共处属特委委员林艺圃回到老区祯旺、祯埠、章村、东山等地,积极筹集经费购买枪支,收集民间武器,物色武装人员,于1946年冬在祯旺乡吴畲成立了丽青松边区第一支武工队,活动在青田西部及丽水的碧湖、太平一带。
  青景丽县委武工队建立于1940年3月,一直在青田、景宁边境坚持活动。到1947年7月,浙南特委为加强武装力量,决定将青景丽县委武工队改名为浙南第二县队。其任务是:为创造游击区与游击根据地训练队员与基层干部;尽可能地消灭周围的武装敌人与反动分子。这支部队在青田的主要活动地域是南田区及周边一带。
  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的前身是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九中队。1947年10月,永青区委遵照永嘉县委的部署,动员青田的万山、峰山、黄垟、大双坑、贵岙、下贵、底项、小舟山、金坑和温溪原九中队战士及地方青年40多人参加县武工队。11月,浙南特委决定将县武工队改名为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区队下设四个小队,区队长何经直带领两个小队在青田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队员学政治、学军事;收缴枪支,武装自己,扩大游击队伍;打击敌人,扩展游击区域。
  1948年2月,为了有利于区委开展工作,永嘉县委决定抽调第十三区队部分人员,在孙坑的呈山开会宣布成立江北中心区委武工队。主要任务是:保护区委机关的安全;保卫老区、开辟新区;打击顽固的敌人;保卫群众的“六抗”斗争;送递情报;发动民兵配合部队作战等。
  此外,1946年冬至1948年春,丽云、万山、山口、雁店四个区委也分别建立武工队。区委机关的干部既是党群工作人员,又是武工队员。他们以武装游击活动促进党组织的发展和群运工作,使革命根据地和游击活动地域得以扩大。
  各地武工队的建立,促进了各地民兵队伍的建立。各级党组织动员民兵自制武器,收缴民间枪支,武装自己。外黄垟党支部探悉丽水石牛乡郎巨地方的许多小孩,从野外拾到很多日军投降后丢下的步枪子弹。于是,支部就派陈鸣赭、陈鸣卓等五人,扮成“鸡毛换饴糖”的小货郎前往,以两小片饴糖调换一发子弹,共换来500多发。他们将子弹装在五担箩筐底下,上面铺着稻米、桕籽等什物,混过国民党军警检查站,乘船运到船寮舒庄后,由万山民兵挑到武装队驻地。1947年7月,根据永青区委的指示,万山村党员带领民兵到季宅潘山取回永乐总队精简时秘密存放的15支步枪。嗣后,又从平桥、东源、下堡、海溪等地收缴来一些枪支弹药。这样,共有36人的万山民兵队人手一枪,子弹30余发,成为全县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武装民兵队伍。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