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建立武装组织,扩大活动区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900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建立武装组织,扩大活动区域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8
页码: 178-195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建立武装组织扩大活动区域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立武装组织、加强领导拓宽活动区域、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除恶反霸,发动群众、石门中学的爱国民主活动、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等。
关键词: 青田县 武装组织 区域

内容

1947年下半年,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激发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日益高涨。10月,浙南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指出:浙南武装斗争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今后的总任务是:组织与动员一切力量,发动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根据地,配合前线作战,争取全国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青田境内党组织按照上级党委的战略意图,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不断扩大活动区域,逐步控制了瓯江沿岸的广大地区,为配合解放大军南下解放青田,进军温州创造条件。
  第一节 建立武装组织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以后,青田党的组织为了武装自卫,打击敌人,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和游击区域,先后建立了数支县、区武装工作队和数十支村武装民兵队。这些武装队伍的建立,为广泛开展游击战奠定了基础。
  丽青松边区武工队是在特委武装活动影响下建立起来的。1946年夏,为筹划经费、加强武装力量,处属特委领导人傅振军、宣恩金听取了林艺圃的意见,带领特委武工队到青田与丽水边区活动,在地方党员协助下,在青田与丽水交界的峰源乡筹集了一大笔经费,不仅缓解了部队的生活困难,而且通过统战关系,从专区保安副司令处购买到两挺轻机枪,装备了部队。在特委武装活动影响下,中共处属特委委员林艺圃回到老区祯旺、祯埠、章村、东山等地,积极筹集经费购买枪支,收集民间武器,物色武装人员,于1946年冬在祯旺乡吴畲成立了丽青松边区第一支武工队,活动在青田西部及丽水的碧湖、太平一带。
  青景丽县委武工队建立于1940年3月,一直在青田、景宁边境坚持活动。到1947年7月,浙南特委为加强武装力量,决定将青景丽县委武工队改名为浙南第二县队。其任务是:为创造游击区与游击根据地训练队员与基层干部;尽可能地消灭周围的武装敌人与反动分子。这支部队在青田的主要活动地域是南田区及周边一带。
  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的前身是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九中队。1947年10月,永青区委遵照永嘉县委的部署,动员青田的万山、峰山、黄垟、大双坑、贵岙、下贵、底项、小舟山、金坑和温溪原九中队战士及地方青年40多人参加县武工队。11月,浙南特委决定将县武工队改名为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区队下设四个小队,区队长何经直带领两个小队在青田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队员学政治、学军事;收缴枪支,武装自己,扩大游击队伍;打击敌人,扩展游击区域。
  1948年2月,为了有利于区委开展工作,永嘉县委决定抽调第十三区队部分人员,在孙坑的呈山开会宣布成立江北中心区委武工队。主要任务是:保护区委机关的安全;保卫老区、开辟新区;打击顽固的敌人;保卫群众的“六抗”斗争;送递情报;发动民兵配合部队作战等。
  此外,1946年冬至1948年春,丽云、万山、山口、雁店四个区委也分别建立武工队。区委机关的干部既是党群工作人员,又是武工队员。他们以武装游击活动促进党组织的发展和群运工作,使革命根据地和游击活动地域得以扩大。
  各地武工队的建立,促进了各地民兵队伍的建立。各级党组织动员民兵自制武器,收缴民间枪支,武装自己。外黄垟党支部探悉丽水石牛乡郎巨地方的许多小孩,从野外拾到很多日军投降后丢下的步枪子弹。于是,支部就派陈鸣赭、陈鸣卓等五人,扮成“鸡毛换饴糖”的小货郎前往,以两小片饴糖调换一发子弹,共换来500多发。他们将子弹装在五担箩筐底下,上面铺着稻米、桕籽等什物,混过国民党军警检查站,乘船运到船寮舒庄后,由万山民兵挑到武装队驻地。1947年7月,根据永青区委的指示,万山村党员带领民兵到季宅潘山取回永乐总队精简时秘密存放的15支步枪。嗣后,又从平桥、东源、下堡、海溪等地收缴来一些枪支弹药。这样,共有36人的万山民兵队人手一枪,子弹30余发,成为全县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武装民兵队伍。
  第二节 加强领导,拓宽活动区域
  一、江北中心区委的建立和万山根据地的扩大
  瓯江是国民党部署兵力和调运军事物资的交通命脉。控制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线及沿线地区,被永嘉县委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永嘉县委决定立足于瓯江南岸的泽西、泽临,将活动区域向东延伸到市郊,和温州城区连接;向西开辟到青田山口地区,再把青田江北的温溪、万山、雁店等地区连成一片,延伸到缙云和丽水边境,从而,控制东起温州、西经青田、远及丽水的瓯江两岸,以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县城之势。
  为了加强对瓯江沿岸地区的领导,永嘉县委调整了青田境内的领导机构。瓯江以北的永青区委根据地,主要在万山、峰山、黄垟一带,距离瓯江江岸尚远。1948年1月,县委书记曾绍文率县委机关和部队50多人,过江到温溪、贵岙一带活动。考虑到瓯江以北地域广阔,是大部队行动的好地方,青田又是浙南的西大门,而且钳控瓯江越百公里的地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县委决定改永青区委为江北中心区委,调县委宣教科长兼温州城区区委书记冯增荣来此担任中心区委书记职务。同月,江北中心区委在温溪的金坑头会议上成立。区委由冯增荣、李川仁、杨进尧、陈鸣皆、潘如楷五人组成。中心区委驻地万山村,下辖万山区委和雁店区委。万山区委书记由冯增荣兼任;雁店区委书记、副书记分别由李川仁、杨进尧担任。
  中心区委按照县委的要求,巩固老区,大力开辟新区,扩大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活动,为解放青田和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作准备。中心区委建立后,即组建武工队。同时,在浙南游击纵队第十三区队的直接支持下,分线向新区拓展。李川仁等人在叶店一带活动,以五石面、石门楼、石帆和丽水叶竹坑为基点,纵横伸展。杨进尧、潘如楷等人活动在雁巨和叶店。陈鸣皆等人以大双坑、呈山、下贵为重点,向塘坑一带挺进。温溪、贵岙一片和船寮、小源一片都有专人负责工作。冯增荣带武工队直接参与船寮、温溪一带活动。在开辟新区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本地脱产干部的作用。因为他们讲本地土话,善于做群众工作,并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每到一地,他们先化装进村了解情况、联络关系,在家庭访问的基础上召开群众会,宣传形势,讲解党的政策,然后再率武工队逐村活动。温溪和叶店一带主要是通过支部、老党员或老关系户,逐步向外围扩展工作。1948年6月,永嘉县委对江北中心区委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在这两个月中,开展了许多新地区,在五都、六都与十都建立了普遍的群众关系以及一部分党的组织,使党的地区伸展到瓯江边。控制了十一、二都的港口,进一步巩固了十一、二都的地区。在十二都普遍开展了群众工作,以及建立了一部分党组织,并开展了青缙丽边的山地以及叶店乡的一部分地区,使党组织伸展到丽水境内。”①
  二、山口区委的重建和活动区域的扩展
  瓯江南岸的油竹、山口、方山、仁庄、吴岸和汤垟与永嘉县的江南和瑞安县的湖岭毗邻,是连接永嘉县委、瑞安县委和青景丽县委的战略要地,各县委都派人来此地区活动。油竹一带又紧挨县城,是农村包围县城的前沿阵地,是控制江的南大门。1947年下半年,徐贤茂在山口、油竹、方山一带站稳脚跟、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展开减租、清算斗争,救助赤贫户,筹措游击队的粮食。在局面渐次打开的时候,刚组建的第十三区队常派小分队到这一带活动。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1948年4月,永嘉县委决定将山口区工委改为区委。重建的山口区委由徐贤茂任书记,黄宝宗任组织委员,金钿元任宣传委员。区委分工:徐贤茂除领导全面工作外,主要负责山口一带工作;黄宝宗负责方山一带的工作;金钿元负责油竹一带的工作;仁庄、吴岸由徐丁琪等人负责。为加强力量,县委又派殷奕同、管力是到山口区参加区委工作。翌年4月,区委书记由孙明津接任,5月,由黄宝宗主持区委工作。
  山口区委的重建和干部力量的加强,武装部队的频繁活动,使山口区的革命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其活动范围除方山、山口、油竹之外,逐步伸向仁庄、吴岸、汤垟,并扩展到县境腹地的阜山、章旦等国民党的重要统治地区。当时,四内和四外乡有瑞安县委派来的干部在积极活动,并在垟心、东坪、垟寮、雅林等地建了一批支部,而山口区委也常派人到四外、四内一带活动。为了便于协调,永嘉县委和瑞安县委研究决定,将瑞安县委在青田四都境内的党组织划给山口区委领导,徐贤茂等人到垟心彭山办理了接交手续,并将该地区孙焕光等3名脱产干部留在山口区工作。至1949年2月,山口区委下辖的支部70多个,党员800余人。
  第三节 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
  为了纯洁组织,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端正工作作风,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浙南特委于1948年2月和4月两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利用一切可能机会与办法,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对组织进行整顿。根据永嘉县委的统一部署,江北中心区委、万山区委、雁店区委和山口区委对下属的大部分支部开展了一次教育和整顿工作。
  江北中心区委为有序开展这项工作,决定先在万山村进行。1948年4月,区委集中十几名干部,组织万山村党支部和万山妇女党支部学习讨论3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展开思想帮助,进行工作总结。通过整顿,大家一致认为,万山村的两个支部是永青缙边境地区坚强的红色堡垒,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体党员均通过了审查。同时,进一步严格了组织生活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组织党员学习;每两个月交一次党费,每人一升米;每三个月开一次党员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下贵支部党员多,情况复杂,是整顿的重点。10月,冯增荣率领十余名工作人员到下贵开展整顿工作,支部党员集中在下贵的后山自然村开了3天会议。冯增荣在会上作报告,组织党员学习《党员守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查思想、查成分、查表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下贵党支部有党员30人,经过整顿,14名被停止组织生活,取消党员资格;16名保留党籍,重新登记。支委改选后,健全了支部组织生活和学习制度。不久,陈鸣皆带领区委干部蒋文钦等人组成工作组,先后到小舟山、石洞、蔡坑、平岩和章山5个支部进行教育、整顿。小舟山党支部书记邹岩山已被国民党自卫队杀害。工作组发动全体党员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查明该村恶霸是告密的嫌疑者。工作组请示上级后去抓捕,该恶霸在逃跑中被镇压。工作组在小舟山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其罪行。此举鼓舞了党员和群众的革命斗志,打开了这一带工作局面。
  江北中心区委领导的教育党员、整顿支部工作,先后持续约半年时间。各支部逐个作出检查结论,最后报告中心区委,工作严肃认真,普遍提高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对于除名党员,采取秘密停止组织关系的办法,所以没有出现不良的影响。
  山口区委遵照县委的部署,由上而下开展整顿支部工作。1948年5月,区委在坑源村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全区7个脱产干部全部参加。会议传达贯彻县委关于整顿支部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与会干部首先用一天半时间开展查思想、查阶级、查表现,并且面对面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和三查,区委干部首先提高了思想觉悟。然后用四天时间,在坑源村进行整顿工作。大家认识到,整顿支部首先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革命形势教育、信念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同时,进行组织整顿,清除不纯分子,使党组织更加纯洁。在思想、组织整顿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员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政治学习制度。坑源整顿工作结束之后,区委又在山口牛寮坦开了两天的干部会议,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具体部署各支部的整顿工作。11月,全区教育、整顿工作结束,共处理了8名党员,改选了2个支部。全区党组织出现了坚强团结、积极工作的崭新气象。
  青景丽县委对干部和支部的教育整顿工作也很重视。从1948年8月中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每个干部先由本人作全面反省报告,接着解答整顿小组提出的疑问,然后大家提出批评,最后根据批评写出反省自传,交整顿小组通过。地方支部的教育整顿工作,先召集支部开会学习,宣传整顿的意义,指出思想、组织不纯的害处,然后在支部中查党员的成分、思想、表现和社会关系等,再开始检讨。不纯分子用秘密方式开除其党籍。丽云区委整顿支部2个,清除党员2名。教育整顿之后,支部纯洁,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支部会议制度健全,对学习也重视起来了。
  二、培训干部
  1947年5月以来,浙南特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多次作出指示:举办经常性的干部训练班,大量培养各种干部。10月,永嘉县委在接近青田边界的泽雅旁岸山举办干部培训班,青田参加学习培的有潘文星、黄宝宗、陈时杰等多人。学习内容有:社会发展史、苏联十月革命、党的宗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县委书记曾绍文作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员终生难忘。通过培训班学习,学员们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增强了革命斗争的坚定性。
  江北中心区委也把训练干部当做大事安排。1948年2月,区委刚刚成立,就在孙坑的横田举办支部骨干训练班,历时约一个月。区委书记冯增荣主持并亲自讲课。参加学习的有10余人,都是支部书记或支部骨干。这批学员后来大都脱产参加工作。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永嘉县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石垟举办党务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干部,并派他们去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以迎接解放。青田有8位干部去参加培训。这次培训班,县委非常重视,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复杂的斗争中必须学会“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必须学会正确掌握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去战胜敌人,壮大自己。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专门上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一课。1949年1月,陈田涛、陈加治和郑源等人从永嘉县委开会和学习回来,路过温溪国民党警察所,原本要找警长谈话,值班警士说警长在青田县开会,陈田涛就叫通青田县政府的电话,对接电话的人宣传解放战争的形势和共产党的政策,对方以为中共游击队已进占温溪地方,使县政府人员恐慌不已。
  1949年2月,江北中心区委在外黄垟举办干部训练班,学习内容主要有:社会发展史、革命人生观、党的基本知识、今后工作任务等,重点是农村党支部的工作。这期训练班后来转移到底项的朱岩,最后在贵岙结束,历时一个月左右,先后参加训练班的学员约有50人,学员均为支部书记和民兵队长。由陈鸣皆主持,陈田涛负责讲课。4月初,雁店区委又在内冯举办约有50名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参加的短训班,时间一个星期,学习解放战争的时事形势、党员修养和乡村工作。
  培训班不仅在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而且为革命斗争输送了新干部。一批批农村党员经过短期培训走上脱产闹革命的道路,适应了形势迅速发展对干部的需求。
  这个时期,青景丽县委为了配合新的斗争,把培养、教育和选拔干部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1948年4月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以后,全县增加区乡干部60名,村干部800多名。其中,丽云区增加乡干部6名,村干部175名。
  第四节 除恶反霸,发动群众
  打击极端反动分子是巩固老区、清除隐患和开辟新区、发动群众的重要举措。1948年上半年,由于老区的壮大,新区的扩展,武工队的频繁活动,尤其是解放战争胜利消息的震动,国民党统治营垒中的乡保长、地主豪绅开始观望彷徨。有的靠向革命,也有少数作恶多端的顽固分子,继续和人民为敌,在共产党力量薄弱的乡村更是如此。因而,除恶反霸就成为发动群众、展开武装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1948年4月,特委发布了浙南农民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和青年联合会三个临时章程,并指示广泛地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抗丁、抗粮、抗税、抗捐、抗租、抗债和反霸斗争。8月,特委发出秋收斗争的指示,指出斗争的对象是最反动的恶霸,同时要注意客观形势,不可将党的组织弄得过于暴露。青田县境内的党组织及时地执行特委指示,掀起除恶、反霸、清算和“六抗”的斗争。
  山口区委领导的反霸除恶斗争,首先在油竹展开。油竹是山口地区通往县城的大门,在油竹通往县城的要道石郭岭头,驻扎着国民党青田县自卫总队的一个独立分队,盘查过往行人,枪杀无辜群众。油竹的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和乡长,作恶多端,民愤极大。1948年5月,县委、区委抢在敌人清乡之前,将这两个恶霸秘密处决,张贴布告公布罪状。驻石郭岭头的独立分队第二天就逃回县城。共产党这一行动,显示了革命武装的威力,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与此同时,浙南特委警卫队配合青景丽县委,到汤垟小佐镇压了四内乡的一个恶霸,打开了局面,四内乡的一些村庄相继成立农会、妇女会及民兵队,展开了抗租、抗粮的群众斗争。江北中心区委领导小舟山、贵岙、大双坑、下贵、呈山、下寮等地党支部,通过农会清算出地霸粮食4万余斤,一部分作为十三区队军粮,一部分救济给烈士家属和赤贫农户。
  山口区委在方山、山口建立村农会、妇女会和民兵队。方山乡有50%的农民参加农会,有的村达80%,由农会出面清算地主恶霸。全乡清退出粮食4万余斤。山口乡清退出粮食1万余斤,除留下少量用做军粮之外,绝大多数分给贫困农民。1948年秋收期间,山口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地主富农雇农民收割稻谷的工资提高一倍,并沿路敲锣宣布。9月,区委书记徐贤茂在山口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一律实行二五减租。与此同时,山口腊石矿矿工经过斗争,也将工资由每百斤矿石3升米增加到6升米。对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方山的反动势力策划报复。有两个反动分子暗地去阜山勾结国民党青田县自卫队,策划对方山、山口进行“清乡”。区委得到情报后,即于反动分子接受清乡任务回家的当晚,将这两个反动分子处决,并公布罪状。第二天,国民党自卫队一个连开进方山乡,因找不到所要依靠的地方反动势力只得撤走。
  1948年4月间,雁店区委在叶店开展恢复老区、开辟新区工作过程中,了解到要在这一带立足,必须除掉叶店乡的恶霸乡长。此人欺压百姓,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缙云武工队在这一带活动时,就想除掉他,曾通过处属特委向浙南特委报告过此事。为了打开局面,上级党组织指示雁店区委执行此项任务。区委派人化装成商贩,与其接触,然后抓住时机,巧妙地处决了他。恶霸乡长被处决之后,叶店、黄放口、内冯、外冯等地的群众发动起来了,清算、减租斗争迅速开展并取得成绩,得到永嘉县委的赞扬。
  永青边界的柴皮村有个恶霸地主,依仗永嘉西溪国民党自卫队长金天锡的反动势力,建立反共的柴皮联防分队,滥派捐款,敲诈勒索,欺压百姓。1948年9月,十三区队根据当地群众要求,连夜到达柴皮,控制制高点,封锁各个路口,然后包围恶霸的住所,破门而入。恶霸见势不妙,立即熄灯举枪顽抗,并逃至楼上,终被十三区队打伤后活捉,在解押时死亡。战斗历时20多分钟,毙敌4名,缴获驳壳枪1支,步枪5支。恶霸之子从后山逃走,向金天锡求救。金天锡为防再受共产党游击队的打击,在柴皮山头构筑碉堡。万山区委和十三区队得到消息后,立即发动乌泥塘、柴皮等村的民兵群众,将尚未竣工的碉堡烧毁。
  雁衢乡乡长是温州国民党特务机关情报员,长期以来在青缙边界刺探共产党情报。1948年秋的一天,他探得中共雁店区委干部10多人在缙云黄坦下梅龙村开会,便带国民党自卫队包围会场。与会人员及时发觉,抢先开枪射击。敌人见势不妙,急忙逃离。后来,反动乡长被区武工队镇压。接着,中共雁店区委召集群众,宣传形势和党的政策,宣布反动乡长的罪行,鼓励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工作。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青田国民党反动分子随之慌张起来,盘算退路。小源、武池一带的“三霸”——县三青团头目、反动乡长、恶棍霸主,不听共产党游击队警告,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革命,民愤极大。1948年12月下旬,“三霸”借项山宫佛殿开光之机放赌敛财,企图再捞一把后潜往上海,逃避惩罚。中共万山区委和十三区队决定消灭“三霸”,派武工队员打扮成烧香拜佛的群众混入项山宫,当场击毙三青团头目,反动乡长在逃跑途中被击毙,恶棍霸主乘混乱之机逃走,后再也不敢公开露面。“三霸”一倒,人心大快,小源的革命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青丽边区游击根据地的祯旺、章村、东山等乡村,普遍扩大了农会和民兵组织。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实际上取代了乡保旧政权。雷公岙村党员获悉国民党县政府有一大批稻谷存放在浮弋大地主家的粮仓里,立即报告边区武工队,1949年2月17日,武工队员和雷公岙村党员,发动周边许多村民,深夜到浮弋开仓济贫,将粮食分给断炊的农民,群众赞不绝口。祯旺乡的中共组织、农会和民兵队在边区武工队的配合下,发动群众清算了顽固反动的祯旺乡长和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两家的财产,镇压了反动顽抗的祯埠乡乡长。人民群众的革命情绪十分高涨。
  第五节 石门中学的爱国民主活动
  在各地打击顽固反动分子同时,石门中学闹起了学潮。石门中学设在青田县城水南,1947年学校刚创办时,就有一些思想进步、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斥责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音乐教师常常不顾政府禁令,教唱解放区的歌曲。学生中,已有中共青景丽县委派遣的地下党员朱斌和他发展的3名学生党员。他们以学生身份联络进步同学,传递革命书刊,传播革命道理。
  1948年上学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办学经费面临困难,学生负担加重。教师中思想进步的和思想保守的时有摩擦,一些有劣迹的教师教学不负责,搞小团体,闹宗派,争权夺利,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局面非常混乱。地下党员朱斌认为发动学生罢课的时机已到,即在学生中散发温中、温师、永中等校的学运刊物,发动学生在上公民课中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1948年6月下旬,一场以反对克扣学生伙食为导火线的反饥饿、要民主的学潮爆发了。学生骨干开会,成立指挥部,公布劣迹教员的丑恶行为,并在县城和水南街巷贴出驱逐劣迹教员的标语和《告全省父老书》的传单,争取民众的声援。学生砸开童子军办公室的房门,搬出军棍,在校内外站岗放哨。学潮指挥部一面通电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学校、永嘉中学、处州中学等校请求声援,一面向校长提交请愿书。学生在吃饭时,以敲碗为信号,全校立即罢课。县教育科和在城的学校董事闻讯赶到学校,要学生立即复课。学生代表坚持“劣迹教员何时离校,我们何时复课”的要求。董事会怕事态扩大,难以收拾,于第三天下午,不得不让劣迹教员离开学校,事态平息下来。第一次学潮胜利结束,校长辞职离校。
  1948年下学期,国民党政府为了控制石门中学,选派中统特务分子来雷担任校长。此人原是杭州高级中学的军训教官,思想反动。他带来亲信分别担任校教导主任和训育主任,以此严格控制学校。他实施法西斯化教育,动辄体罚学生,甚至亮出手枪威胁。在开学典礼上,来雷公开警告学生:现在是戡乱时期,不要听信共产党的煽动,寻畔闹事,否则一律开除。但是,形势在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反对法西斯教育的情绪日益激烈。10月10日,学校墙报刊出了党员朱斌写的《总理在九霄哭泣》一文,重温孙中山教诲,揭露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此文还被温州师范学校墙报转载。此时,校内气氛紧张,学潮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以训育主任殴打学生为导火线,引发了反迫害、反独裁、反奴化教育的第二次学潮。在中共党员的秘密领导下,学生骨干开会成立“石门中学学生运动委员会”,分工负责组织动员和宣传鼓动工作。第二天早上,学生手持三角旗集中操场,高呼“反对独裁”、“反对奴化”的口号,在学校内外游行示威,张贴标语,散发《告全县父老书》。学生情绪激动,宣布罢课,反动当局十分惊慌,白色恐怖迅速笼罩校园。青田戡乱团便衣人员带着军犬在校园中频频出现,并贴出“勘乱令”,校长借此威胁学生。朱斌等人被校长、训育主任、教导主任找去“训话”。在当局重压之下,学生三三两两返回教室上课。事后,朱斌等3位共产党员按照上级组织的指示,先后离校撤到青景丽革命根据地,其他几位比较活跃的学生,为防迫害也自动休学或易校。
  1949年3月,又因学生伙食问题,爆发第三次学潮。教导主任在这次学潮中被逐出校门。5月初,学生以驱瘟神的形式,将反动校长“送”出青田。青田县城解放前夕,训育主任也逃往台湾。
  石门中学的三次学潮,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政治影响不小,它与农村革命斗争遥相呼应,起到了动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作用。
  第六节 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一、争取开明人士,利用乡保政权
  严厉打击地方上少数的极端反动分子,既能扫除发动武装斗争的障碍,又能促使旧政权人员的分化瓦解。在开展除恶反霸斗争的同时,党组织对于一般的国民党乡保长和士绅,则按统战工作的政策,采取慑之以威力,明之以大义,动之以利害,做好分化瓦解工作,动员他们为人民的解放战争服务。
  1947年11月的一天夜里,国民党四外乡乡长金春明被秘密引进垟心车龙村,中共瑞安县湖岭区委派到四外乡开展工作的杨作浩、杨寿悌,向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阐明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给他指明出路。他听后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表示愿意弃暗投明,接受共产党交给的任务,并介绍了四外乡国民党的组织情况和有关人员的社会关系、政治态度。此后,该乡长表面应付国民党政府,暗中支持群众的“六抗”斗争。他秘密收缴手枪2支,子弹50发,上交给共产党组织;还有几枚手榴弹、10多支土枪和硝药,集中在双岭交民兵队使用。他的行动引起青田国民党中统特务的警觉。1948年6月8日早晨,青田县国民党自卫队百余人突然包围了垟坑村。自卫队抓不到该乡长,而将其妻和弟弟游乡示众。半个月后,杨寿悌带这位乡长到了青瑞边区桂峰革命根据地。经过严格考验,他入了党并脱产参加革命工作。
  1948年4月,雁店区委的李川仁和潘文星路过海溪时,遇上催田粮的国民党自卫队。他俩避入一农户,托房主去请来国民党乡长会面。李川仁向乡长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要他设法支开自卫队。乡长以附近山里有三五支队活动,此地不宜久留,田粮由保甲长催缴送海口为由,支走了自卫队。解放前夕,该乡长主动将国民党败兵过海溪时留下的两匹军马送给游击队。
  对新上任的叶店乡乡长,李川仁主动找上门去,向他提出四点要求:三五支队在这一带活动,必须保密;捐税要酌情分派,设法照顾穷人;不要乱抓壮丁;国民党军队有什么动静,要及时向共产党报告。此后,该乡长果然常常通过副乡长同游击队联系。乡长的工作做好之后,当地的保甲长纷纷向共产党靠拢,有的还经常向游击队提供海口自卫队行动情况。中共徐坑支部书记的父亲出任保长以后,多次为丽云区委提供情报,方便地下党的活动。后经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表面应付国民党,实际在为共产党工作,成为“白皮红心”革命者。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促使国民党的许多基层反动政权名存实亡。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尽管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回败局,派浙江省保安副司令到浙南,举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青田反动当局也配合浙保二旅在青田制造白色恐怖,但是,一些开明士绅清楚地看到国民党败局已定,他们在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纷纷表示愿意为革命服务。油竹村有位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空军第三路司令,在西安与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过往甚密,抗战胜利后告退归里。徐贤茂到山口工作时,曾绍文特地交代,要将此人作为统战对象做好工作。1948年下半年油竹地方敌我斗争处于紧急关头,此人站出来掩护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还有一位乡长接受共产党的指派,直接出面向豪绅募到蓝布10匹,通过高湖的统战对象送给共产党十
  三区队做服装。良川、岭下和温溪等地的一些统战对象曾先后专程赶赴温州,为青景丽县委武工队、浙南游击纵队十三区队采购药品、牙膏、毛巾、肥皂、电池等日用品。1948年冬,芝溪山上有一小股土匪,冒充共产党三五支队抢劫民财。外冯村一开明地主,主动为共产党送信牵线,巧设妙计,使十三区队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该股土匪连人带枪擒获。
  二、团结民主人士,收缴民间枪支
  随着形势的发展,游击队需要通过收缴民间枪支来武装自己。此事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1948年4月,国民党浙江保安总队电令青田县长,抓紧收买或征用民间枪支。县长即令乡镇长立即照办。
  6月上旬,国民党青田县自卫总队队长捎信山口士绅林笛秋,令其将山口的枪支全部收缴上交。林笛秋从抗日战争开始就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此时的山口区委已与他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得到县自卫队要收缴山口枪支的命令后,他立即叫儿子林德圃与山口党支部联系。其时徐贤茂正在永嘉县委机关开会,于是山口党支部就派人与林德圃一起来到县委驻地江心田,找到了曾绍文、徐贤茂。他们一起迅速研究了一个“假缴真送”枪支的方案。凡是林家能够收上的枪,由林家动员;其余的民间枪支由山口党支部去做工作。接着,县委派邵光荣率短枪班来到山口,与徐贤茂一起收缴枪支。当时,凡是由山口党支部做工作的,枪主们都把枪放在自家门后,由游击队逐户敲门去取。而集中在林家商店的枪支,由徐贤茂带人去武装“缴枪”。徐贤茂带领的武装战士包围了林家商店,故意用枪顶住林家的儿子并将他们捆绑起来,于是林家就依计乖乖地把4支步枪、2支驳壳枪、2支手枪和许多弹药如数交给游击队。当夜在山口共收缴长短枪28支。这批枪支充实了县委警卫队的武器装备。
  岭下乡乡长在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送给中共梅岐区委武工队4支步枪、1支驳壳枪,并请武工队将其全身捆绑,嘴塞毛巾,装成被缴枪的场面。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