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继续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稳步发展革命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96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继续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稳步发展革命力量
分类号: E297.4
页数: 19
页码: 159-177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继续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稳步发展革命力量的情况。其中包括分散隐蔽保存力量、从“巩固为主”到“发展为主”、地下交通站的发展等。
关键词: 青田县 地下交通站 发展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广大人民的愿望,不顾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政治主张,积极准备、竭力发动内战。在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浙江当局就部署剿共,叫嚣要在两个月内肃清浙南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国共重庆谈判之时,浙江保安第二纵队司令,即调集浙保三团、四团及地方自卫队2000多兵力,发起大规模的剿共,妄图一举消灭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进而摧毁浙南游击根据地。
  浙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指示和浙东区党委的建议,审时度势,继续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保存了力量,挫败了敌人的阴谋。青田是国民党中央要员的老家,有数百人担任国民党军政长官,地方反动势力盘根错节。抗战时期兴起的革命力量,屡遭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至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虽仍拥有分属浙南特委和处属特委领导的青永、青景和青丽边界三块党的基本活动地区,但其规模和力量有限,尤其是武装力量更不能同国民党军队抗衡。在反动当局全面围剿革命力量之时,这三块地区的党组织,按照特委的战略部署,隐蔽精干,保存力量,等待时机,以求发展,步履艰难地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节分散隐蔽,保存力量
  一、就地坚持,分散活动
  青田县的万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共浙南特委开辟括苍山游击根据地的依托基点之一。1945年9月4日,在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遭受国民党军队围追之时,瓯北中心县委即要求部队立即跳出包围圈,分散活动,主力转移括苍山区。10月,中共永嘉县工委书记曾绍文和浙南特委宣传部长胡景瑊等人到万山,指示万山党组织继续巩固组织、加强民兵力量,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打下基础。11月,永乐部队100余人,在政委邱清华等人的率领下,两度进入青田万山一带活动,在峰山、黄垟、平溪、平桥口、孙窟、小源、高湖、松渠口、仙人坦、黄放口、潘山等地印发革命传单,宣传发动群众。国民党浙江九区专员致青田县长电文称:这支经过青田的部队“到达宿营村庄,风纪尚严,有时施小惠于民。在墙壁上写有红边黑字标语:‘谁挑动内战谁就是祸国罪魁’,‘拥护朱毛’等字样。”①
  人民武装部队的行动,给沿途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增强了斗争信心,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国民党富川乡长、东堡乡长和县行动队长,向县长报告称:“该股奸匪如不及早派兵会剿,彻底扑灭,势必愈聚愈众,而后患实不堪设想矣!”②县长急电上司请求增派浙保三团兜剿。实际上,在邱清华等率部来青田活动之时,国民党军队企图聚歼永乐部队的阴谋已经破产,所以浙江当局对青田县政府搬救兵的请求,无可奈何地称:“搜捕潜伏散匪,澄清匪源,有赖七分政治”,“希即发动党团工作人员彻底清乡”①。随着国民党统治集团加快内战的步伐,国民党青田县当局也加紧部署全面“清乡”。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5年9月9日,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致信浙南特委书记龙跃,指出“浙南必须遵照华中局过去迭次指示艰苦坚持隐蔽斗争的方针,坚持浙南阵地”。浙南特委根据华中局的指示和浙东区党委的建议,于1945年11月20日下达《对江北指示》,指出:自从新四军主力离开浙东、浙西后,江北(指瓯江以北中下游的青田、永嘉、乐清)的斗争成为浙江斗争中相当尖锐和突出的一环。根据形势的变化,今后江北地区党与部队的基本任务是坚决执行隐蔽精干政策,保存、积蓄力量,坚守阵地,渡过难关。按照斗争的需要,决定撤销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的番号,整编部队,精简人员,保留骨干,分散隐蔽,向括苍山区挺进。
  此时,在万山一带负责工作的关榕、李川仁都在永乐总队九中队担任领导工作,万山、峰山的潘如楷、潘岩柱、徐良间、徐克林等人均为九中队战斗员。永乐总队司令部按照特委指示,在精简中动员20余名青田籍战士回原地坚持革命。许多战士对此不理解,经关榕耐心细致做了说服工作,他们服从组织决定。除留下潘文星给部队当向导外,其余人员第二天由关榕送回万山,就地坚持斗争。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
  为进一步落实整编部队的决定,12月7日,浙南特委召开部队主要干部会议,经过反复说服教育,终于完成了精简的任务。精简之后,组成若干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分散隐蔽在括苍山脉的千万群众中间。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老区,开辟新区,依靠山地和群众,坚持斗争。其中,有一支30余人的队伍,由关榕率领,到青田、永嘉、缙云、仙居四县边境活动,称之为永青边区武装工作队。
  永青武工队到达目的地后,关榕立即将它编成三支小队,分别隐蔽在三个地带展开活动。关榕、徐贤茂负责的一支小队以大垟山为中心,在八尺、黄坦、驮坟山、潘山、外冯和金坑等地活动;杨进尧、潘田波和李振华负责的一支小队活动在界坑、陈坑、牛坞塘和木西花一带;早在黄垟一带活动的李川仁、陈鸣皆和戴宝亮带领的一支小队,负责在万山、峰山、黄垟、乌泥塘、温溪一带开展工作。
  在此之前,瓯北县委曾指派李川仁带领武装工作小队到黄垟、峰山、万山一带工作。县委交代他们的任务:一是巩固老区,注意开辟新区;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通向特委机关的地下交通线;三是做好上层分子的统战工作;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武装民兵队,积蓄力量,注意隐蔽,为以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创造条件。李川仁等人由地方党员陈鸣皆、陈鸣赭秘密接到黄垟后,被安排在横坑潭炭窑茅棚里,昼伏夜出。连续几个月,这支武工队夜间翻山越岭到万山、峰山、黄垟、石洞鸟、底项、尖背、光乍坑、陈吾了、鸟泥塘、呈山、下贵和温溪等地开展活动。国民党对万山控制严密,除派一个自卫队驻防富川乡之外,还经常派出便衣潜入山区侦察情况,探听消息,因此武工队和当地党支部都保持高度警惕。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各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白天上山,边劳动边放哨,密切监视敌特动向,晚上和武工队一起进入深山老林,在炭窑或草棚里隐蔽。就这样,这支武工队终于在这一带站稳了脚跟,也为以后伸向周边地区开展秘密工作积累了经验。
  二、建立永青区委,进行形势教育
  国民党水嘉县溪下乡乡长兼自卫队长金天锡,是永、青、缙、仙边区的大恶霸,杀害地下党工作人员和扰乱民众,干尽坏事,民愤极大。永青边区武工队决定镇压这个反动分子,为民除害。1946年春节过后,关榕从武工队中挑选潘田波、李振华、杨进尧等10余名精干人员,亲自率领前去三重坑村抓捕金天锡。2月19日,战斗打响,由于情报不准确,武工队从正门冲入时发觉攻击的目标是座空房。此时躲藏在暗处的敌人向武工队疯狂射击,武工队骨干潘田波、李振华身负重伤。战情突变,关榕当机立断,指挥战友撤离,但被敌人紧紧尾追,战斗激烈。为了迷惑敌人,掩护战友,关榕自己留在队伍后面阻击敌人,后又将敌人引向相反的方
  向,在一座山林里,独自与敌人周旋了一个多小时。武工队脱险了,关榕却陷入重围。子弹打光了,他拆毁驳壳枪,用石头与敌人拼搏,终因寡不敌众,左腿中弹负伤被俘。在温州狱中,他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身负重伤的潘田波、李振华被黄垟、乌泥塘、万山的党员民兵救回。
  镇压反动分子金天锡,扫除共产党活动的障碍,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作战时机尚不成熟。即使到了后来广泛开展游击战的阶段,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给浙南特委的指示中还是十分强调注意保存自己的力量,做到“三不打”:情况不明不打,无胜利把握不打,有胜利把握而伤亡过大不打。何况此时处于隐蔽精干的阶段。这是一个付出沉重代价的教训。
  三重坑战斗失利,给永青边区革命斗争增加了困难。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情绪不稳定。一些党员和群众悲痛流泪,不知所措;一些党员和群众,情绪冲动,纷纷要求再次攻打金天锡,表示牺牲再大,也要救出关榕。正在温溪西寮一带活动的李川仁,得到三重坑战斗失利的消息以后,立即赶到万山,安排人员护送被救回的两位伤员到永嘉县委驻地纸山、泽临治伤。在纸山,李川仁向县委书记曾绍文汇报攻打金天锡失利情况,并请示今后工作。曾绍文指示李川仁留在万山,调杨进尧协助李川仁工作,并决定立即组建中共永(嘉)青(田)区委,归永嘉县委领导。曾绍文特别强调指出:青田,国民党统治力量强,环境恶劣。根据目前情况,必须在党内普遍进行一次形势教育。首先抓好党支部工作,要教育党员认清形势,树立革命信心。要安定党员情绪,安定人心。要注意隐蔽,不要蛮干,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迎接更大困难。
  3月,李川仁、杨进尧和陈鸣皆遵照县委的指示,在外黄垟村建立中共永青区委。李川仁为书记,陈鸣皆任组织委员,杨进尧任宣传委员。区委分析了当前形势和部分党员群众情绪,深感肩上担子沉重。根据县委指示精神,结合青田实际,区委及时地对所属20多个党支部普遍进行了一次形势教育,使党员提高了执行隐蔽政策的自觉性,坚定了革命信念。区委委员杨进尧到万山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传达县委、区委指示精神,反复耐心教育大家吸取三重坑事件的沉痛教训,千万不能急躁,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保存力量,等待时机,要谨防国民党的“清剿”和“清乡”。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和民兵武装小分队,克服了急躁情绪,表示坚决服从区委的决定。万山党支部的成员和民兵骨干都夜宿水口的三官殿,监视平桥口国民党驻军动态,警惕过往生人。平时村子里也设了哨位。
  乌坭塘支部有党员14人,民兵20人,步枪7支,火枪13支。原来有一些党员、民兵情绪不稳,经过形势教育后,明确了斗争方向,坚定了革命信念。支部书记带领7位政治面目已暴露的党员,以烧木炭为名,前往深山密林坑洞隐蔽,将7支步枪藏在石山古洞中,直到形势缓和时才回村,重新拿出武器参加战斗。
  区委委员陈鸣皆到下贵村党支部传达了区委指示精神。党支部针对当时危急形势,作出四条规定:一是由专人负责与上级单线联系,做好保密;二是党员一旦被俘被捕,发生意外,决心牺牲个人,决不叛党;三是保管好武装民兵队的武器,以备后用;四是学习关榕烈士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的考验。
  三、骨干转移,避敌锋芒
  1946年6月,国民党浙保四团一个营进驻平桥。团长陈祖康是平桥人,他对万山、峰山、黄垟一带地理环境熟悉,又有一批地痞流氓做帮凶。敌人修建碉堡,设立关卡,封锁路口,盘查行人。陈祖康一方面派兵袭击万山、峰山、底项、平山、黄垟一带,洗劫财物,抓捕和残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另一方面发动政治攻势,张贴“通匪、藏匪、助匪者杀!”“知情不报者杀!”“独户村迁,不迁者烧,反抗者杀!”“自动自新者既往不咎,保其生命安全”的布告,威胁群众,闹得人心不宁。陈祖康的反动行径,对万山革命根据地构成严重的威胁。
  在敌人威胁面前,曾有个别动摇分子向陈祖康自首,但是大多数党员和民兵都以外出烧炭为名,设法隐蔽下来。7月间,陈祖康派人到黄垟做说客,劝陈鸣皆去自新,当即受到陈鸣皆的严厉训斥,群众闻知此事后,对陈鸣皆深表敬佩。
  1947年1月,陈祖康派人传信,要万山村的潘如楷、潘火溪、潘岩柱、潘文星、林道通、潘如邦和潘如黄等7名共产党员携带枪支前往平桥投降。他以为凭着其军威,可以从中打开缺口。万山党员识破了他的阴谋,不予理睬。与此同时,党支部5名委员分头到底项、外黄垟、峰山、乌泥塘和光乍坑通报情况,要求大家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团结一致,共同做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2月12日,光乍坑村共产党员罗平桥,意外遭浙保四团扣押、刑讯。敌人借机制造恐怖气氛,并扬言不投降就用武力镇压,妄图使万山村7名党员屈服。
  万山党支部开会研究了对策,一面传信给陈祖康,要他带枪向共产党投降;一面派人去石平川横坑向李川仁和杨进尧汇报。经分析,大家认为陈祖康对共产党刻骨仇恨,剿共手段凶狠毒辣,他对万山情况比较清楚,会对万山实行武力镇压。被激怒了的党员表示,要与进攻万山的敌人拼个鱼死网破。杨进尧劝导大家:干革命不光凭勇气,还要有耐心、有智谋。现在敌军有一个营,我们只有二三十条枪,不是硬拼的时候。重要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将来才有力量打胜仗。接着,永嘉县委指示:万山支部应采取新的斗争形式,灵活机动,保存实力,要求7位党员暂时转移环境,外出谋生,听候命令再回来与敌人作斗争。7位共产党员一齐表示照办,1947年3月8日,他们离开家乡,秘密到严州芝下,隐藏在深山丛林中砍柴、烧炭、打散工,集体共度艰苦的生活。出发前,他们把4支手枪、18支长枪和一些子弹集中在一块,藏放在坳门底竹园山的大古树空心洞里。后来,国民党军队多次进山搜剿,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4个月后,他们收到李川仁与杨进尧的来信:“老虎跑
  了,牛羊上山吃草很平安”,暗示他们回来。于是,他们听从党的召唤,立即返回家乡,重新取出武器,投入新的战斗。
  第二节 从“巩固为主”到“发展为主”
  一、扩大青永边境活动区域
  从1945年秋到1947年秋,青田党的组织和革命力量都处于隐蔽斗争的艰难环境之中。其间,经历了浙南特委于1946年10月提出的“以巩固为主”和1947年5月提出的“以发展为主”两个任务不同的阶段。青田三块革命根据地,面临的斗争环境、党的力量和群众基础不尽相同,但是,都经历了恢复、巩固、发展的过程。
  1946年10月20日,中共浙南特委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以巩固为主的八大任务:思想建设、支部领导、培养干部、发展组织、新区与城市工作、群众工作、统战工作、军队工作。号召“各级党必须本着已往精神,为以上八大任务之实现而奋斗!”
  中共永青区委遵照永嘉县委关于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加强隐蔽措施,在隐蔽中求发展的指示,分工分线,积极开展工作。委员陈鸣皆负责老区万山、黄垟一带工作,并向大双坑、塘坑、温溪和永嘉的菇溪等地扩展;委员杨进尧负责良川、内冯、外冯和十二都一带工作;书记李川仁率区委武工队以蔡坑、石门楼为基点,在叶店、海溪、海口和青、缙、丽边界活动。
  万山、峰山、黄垟、下贵、呈山一带老区经过形势教育,党组织得到了巩固。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性抗丁、抗租、抗捐、抗税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农民不给地主富农交租,国民党政府也不敢到这一带拉壮丁。对于捐款,采取大额顶住、小额应付的办法,使反动政权无计可施。万山、黄垟、峰山等地成为永青区委的红色堡垒村,开辟新区的依托地。这里的胜利,直接鼓舞着周边地区群众的斗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党的组织向温溪周围乡村发展,至1947年12月,永青区委又在东山、下坑、泉坑、温溪、港头、塘坑、平岩、石洞、西湖、贵岙、黄山、孙坑和小舟山等地建立了一批党支部。
  石帆、叶店一带的党组织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因此永青区委干部刚去时,一些老党员心有余悸,不敢与地下党工作人员接触。后来,李川仁在银坑、下坑、蔡坑(今舒桥乡)一带,与老党员接上了组织关系,并发展了新党员。此后,建立了10个支部,有党员100多人。区委干部每到一地,都召开群众座谈会,一起诉说国民党抓壮丁、派捐款,欺压群众的罪行,教育群众团结起来抗丁、抗捐、抗税,与反动政府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党的组织继续向十二都的内冯、外冯、潘山,向丽水县境内的黄村、叶竹坑等地发展。永嘉县委对永青区委的工作成绩作了肯定:首先是“永青区的老支部大多已重新建立起来”;“其次是许多支部已经开始动员起来”;“永青区的反抽丁斗争大部分是通过支部来领导的,团结了自己周围的群众”①。
  1947年4月15日,浙南特委发出《关于怎样开展整风运动给各级党的指示》,指出:其目的是克服党内存在的不良倾向,“因此今天不论是党和个人都有整顿与加强之必要,都必须采取加速度的精神来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迎接“更伟大与更繁重的斗争任务”。5月永嘉县委机关开始整风学习,永青区委的领导成员也参加了学习。“各同志对自己都已作了初步的有历史性的反省和总结,各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发扬了民主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批评。彼此之间过去所发生的纠纷、成见、意气、不正确的关系,都已作了适当的总结。”②这次整风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认识、阶级觉悟和组织纪律性,整顿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为此后扩大革命根据地、游击区和发动游击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整风以后,为了把青田江北游击区连成一片,以控制瓯江沿岸,中共永青区委根据永嘉县委指示继续向十二都(今高湖镇和季宅乡)方向发展党组织,并在县城后山的五下乡(今鹤城镇)、石溪乡和船寮一带普遍建立起党组织。此后,叶店、王岙、海口一带的工作,也在永青区委领导下逐渐开展起来。
  1947年5月,浙南特委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以发展为主”的训练干部创造人才、建立扩大武装部队、领导群众日常斗争、发展党员和据点工作之五大任务。同时,要求各地扩大武装工作队,实行军事管理。此时国民党浙保四团已撤离平桥,紧张的形势稍为缓和。7月,杨进尧、陈鸣皆和永嘉县委派来的汪祥毕①一起,在万山地方组织武工队,底项、横坑、鸟泥塘、峰山、平山等村都有人参加。8月中旬,永嘉县委武装干部何经直、邵光荣、郑志生从江南带来一个武装班与万山武工队会合。何经直来了以后,首先抓政治思想和组织纪律教育。他向队员讲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等;同时,加强军事训练,讲解与练习作战的要领。经过教育、训练,这支队伍的政治、军事素质又有了提高。9月,武工队编为两个班,何经直、杨进尧、汪祥毕带领一个班,深入敌占区搞武器,为扩大武装部队做准备;另一个班由陈鸣皆指挥,留在老区活动。何经直率领的一个班在船寮大路、大垟一带,搞到了3支手枪、5支步枪和一些子弹,于10月初回到万山,又活捉了3个乔装算命先生的国民党特务。接着武工队到江南将军岩地方和县委机关会师,进行了更加紧张的军政训练。
  二、恢复山口地区的工作
  为了把党在青田东南部的活动基地山口和永嘉、瑞安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947年6月,永嘉县委指派徐贤茂(化名林茅)以特派员身份到青田山口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辟山口革命根据地。行前,曾绍文详细地介绍了青田县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情况,特别是国民党两派内讧情况,并交代了统战对象和老党员名单。同时还将毗邻青田的永嘉县坑源村党支部划归徐贤茂领导,作为开展山口地区工作的落脚点。
  在山口,徐贤茂隐蔽在老党员林训岩家,恢复了几名老党员的组织关系。接着,以组织兄弟会的名义,团结教育群众,选择优秀分子入党,建立了山口南村、北村两个党支部。在方山,他先找到西山村老党员季正宗,恢复其组织关系,之后又发展了几名党员,重建了西山支部。在油竹,他为避人嫌疑,通过关系住在半坑村的一个旧吏家中,秘密吸收几位贫苦农民入党,建立了半坑支部。后来,又到雅岙村发展10余名党员,建立了雅岙支部。经过3个月工作,山口地区的工作局面渐次打开,共发展党员数十人,建立了小平坑、秋炉坑、驮山、叶山、小口等10个党支部。油竹村对面的屿山,有一户朱氏母子三人,家境很穷,人挺诚实。大儿子入党之后,由徐贤茂介绍去参加浙南游击队,她家成为党的落脚点和交通站。
  10月,国民党县自卫队一个班十几个人到竹山乡抓壮丁、派捐款。群众人心惶惶,切齿痛恨。徐贤茂接到情报,认为如能惩罚敌人,解救群众,就会提高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威望。他立即请示永嘉县委,县委即派副书记廖义融带领4名武工队战士随同徐贤茂赶到油竹,选好伏击地点,等待敌人自投罗网。可是在雅岙村的自卫队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伏击未成。第二大早晨,得到报告:自卫队已抓去壮丁10多名,现正在油竹祠堂里吃早饭。武工队随即冲入祠堂,枪口对准正在吃饭的自卫队,大喊“不准动!”,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武工队惊呆了,慌忙丢掉饭碗,夺路逃命。武工队当场击毙开枪顽抗的自卫队班长,缴获三八式步枪4支和一批弹药,救出了被抓去的青年壮丁。战斗结束,武工队连夜赶回了县委机关驻地纸山。这次行动,促进了党在这个地区的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县委和徐贤茂研究决定,让坑源村党支部委员、武装民兵队长黄宝宗脱产到方山工作。因为坑源党支部实力强,群众基础好,且与方山仅一山之隔。黄宝宗来此工作,来往方便,活动余地大。他先在基础好的西山村扎根,这里党支部已经由
  徐贤茂重建,于是着手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由此影响和推动周边村庄。接着,到垟塘村开展工作,发展了10多名党员,建立了垟塘支部。不久,又建立了龙现支部、下碓支部。至1948年,方山乡建立了13个支部,有党员160余人。
  根据党组织发展状况,县委决定,由徐贤茂、黄宝宗、金钿元三人组成中共山口区工作委员会。这个领导机构的建立,为以后重建山口区委与创建山口游击根据地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青瑞边境工作的展开
  在徐贤茂来到山口一带之前,中共青景丽县委和瑞安县委已派人在四外乡(今仁庄镇)、四内乡(今汤垟乡)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四内、四外两乡地处瑞安、青田两县边界,是中共青景丽县委、瑞安县委、泰顺县委通往浙南特委机关驻地的一条要道,又是国民党军队屡次进剿浙南特委的桥头堡。这里出过5个国民党师团级军官,官僚、恶霸、地主相互勾结,横行乡里。收租半粒不少,二五减租一粒不减,高利贷几天后就要翻番,群众生活非常穷苦。
  1946年2月,青景丽县委为了开辟通往浙南特委机关的交通线,派朱玉发、许明载到汤垟的西天、山炮、白水济、小佐、周树和吴岸的松坑、雅林一带活动,发展党员,在小佐、西天等地建立支部。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和抗捐抗税斗争,筹款筹粮,派党员传送文件、情报,为游击队带路。
  1947年春,瑞安县委根据浙南特委领导指示,为使瑞安、青田两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指派杨作浩、杨寿悌、胡敏等人到四外乡的东坪、双岭、垟心、仁庄、冯垟和四内乡的垟寮、洪口等地活动,开辟新区,发展党员,建立一批支部。
  四、青景丽边区重开局面青田的西部与景宁、丽水接壤,其中一部分地区是中共青景丽县委所属的丽云区委的活动地区。抗战中后期,区委干部面对强敌,移地隐蔽,保持联络。抗战胜利后,丽云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县委指示隐蔽在徐白乡、石盖源一带以烧瓦、烧炭为掩护坚持革命活动的丽云区委领导干部刘连兴、邱宝珍(王兴)返回老区做恢复工作。1946年10月,他们在县委武装队协助下,镇压了几个反动顽固的乡保长,扫除工作阻碍;健全了区委的领导机构,刘连兴仍为区委书记,孙荣衡、邱宝珍、占志言为区委委员。同年冬,区委武工队成立,队长黄忠民,队员10多人。区委主要工作是筹措党的活动经费,收缴民间零散枪支弹药,建立民兵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抗丁和二五减租斗争。区委在青田境内主要活动范围是北山一带的巨浦、岭根、张口、坑底,章村一带的祯旺、祯埠,船寮一带的高市、石盖等地。
  祯旺、祯埠、章村、东山等乡地处青田、丽水、景宁边界,是处属特委领导下的丽青松边区党组织和浙南特委领导下的丽云区委交叉活动的地区。1946年冬,处属特委委员林艺圃根据处属特委关于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精神,在吴畲、陈须、铺西寮和丽水的河边金一带,筹建以金存〓为队长的第一支武工队。与此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重建了吴畲等地的农会,发动农民开展三七减租和抗丁、抗粮、抗税的“三抗”斗争,张贴向地富减租、减息的公告,并组织积极分子到铺西寮救回被抓的壮丁,鼓舞了群众斗争的积极性。于是,这一带就成为丽青松边区武工队和青景丽县队活动的重要地区,吴畲、陈须、铺西寮、云尖等村成为游击根据地的坚固据点,对以后广泛开展游击战起到重要作用。
  1947年4月初,国民党景宁县小顺乡乡丁到青田箬坑坳头村抓壮丁,党员廖秘妙被抓走。党支部即派多名党员将廖秘妙救回。廖秘妙扛着从乡丁身上缴获的步枪参加了浙南游击队。丽云区委和武工队写信警告国民党乡长,若再征税、拉壮丁,将给以最严厉的惩罚。群众性抗丁、抗税斗争,震慑了敌人,从1947年起,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徐白乡基本上征不到税,拉不走壮丁。
  1947年8月,青景丽县委成立大西边边区工作组,活动在青田岭根、双垟、汤垟、北山、白岩一带地方。当时丽云辖区有7个反动地主,其中6个又是国民党情报员、便衣探。他们为非作歹、危害革命。为了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1947年11月,区委武工队对这些反动分子予以严厉打击,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
  第三节 地下交通站的发展
  一、万山交通总站
  根据党组织迅速发展和武装斗争逐步展开的需要,党加强了对地下交通、通信联络工作的领导。全县各地党组织内部、各组织与上级领导之间都建立了交通联络。这些地下交通线和联络站构成了一个地下交通联络网,为青田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一时期,全县有许多地下交通员在这条战线上洒过汗水,流过鲜血。
  万山交通总站是在抗战时期设立的。抗战中后期,万山革命基地由处属特委转归浙南特委领导。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老区的巩固、壮大,新区的开辟、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地下交通线、联络站,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因而又开辟了不少新的地下交通线。以万山交通总站为中心的内外交通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往东南经黄垟、驮尖、西寮、过瓯江到西坑,直到江南永嘉县委驻地,通达浙南特委;往东北经峰山、杨庄、陈坑至屿北,通向瓯北中心县委机关;往北经乌坭塘、潘山、章龙连接缙云县岭后通至处属特委;往西经陈吾了、内冯、蔡坑石门楼、海溪、石帆到丽水也可转至处属特委;往西南经船寮到石盖上坪山,与青景丽县委接通。在万山革命根据地内部,与县内许多党组织的联系,也有比较固定、畅通安全的地下交通联络线。
  这些地下交通线、交通站处于绝密状态,单线联系,专人接头。
  它关系着党的安危,因而承担交通站、联络点的人家,必须是绝对可靠的堡垒户。解放战争时期的万山交通总站负责人是潘如楷,站址设在潘如朋家里。其全家热爱共产党,对革命忠心耿耿,接待交通员如同亲人,虽家境贫寒,但还是无偿承担地下工作人员的食宿。他们自己吃连皮的番薯,把削过皮的番薯拌大米做饭招待革命干部,有时还把调换食盐的鸡蛋给体弱的干部滋补身体。
  党组织选用的交通员,不仅要有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精神,而且还要机智勇敢、遇事临危不惧及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万山的交通员们忠于职守,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从未出现过差错。
  1947年11月,有交通联络经验的武工队员潘岩柱、如黄被抽调到永嘉县委担任交通员。他们多次奉命潜入温州城内,与设在信河街庆年坊17号的县委地下交通站黄世寅取得联系。虽然温州城内白色恐怖,进入城内常有人跟踪盯梢,但他们胆大心细,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完成联络任务。
  随着形势发展和斗争需要,万山村的老交通员大多陆续脱产上调,总站改由潘火溪、潘万挺负责。交通员罗锡奶除送信之外,还经常从永嘉县委机关或江北中心区委带回特委创办的《浙南月刊》、《浙南周报》、《新民主半月刊》等报刊资料,分送给在季宅、叶店和丽水叶竹坑一带工作的干部,传播解放战争讯息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工作。有时还在当地党员的帮助下,把一些资料秘密张贴、散发至丽水城内,鼓动人民群众起来革命。
  海口是国民党区署所在地,反动自卫队和便衣特务活动频繁,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江北中心区委决定给予警告。区委书记冯增荣亲自写了一份警告性的布告,由罗锡奶从万山送出,通过潘山转到海口附近,再由内线人暗中拿去张贴。布告震惊恶势力,反动分子惟恐受到严厉惩罚,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恶行。群众纷纷议论说:“共产党里有能人”。
  二、云尖、山口交通站
  章村乡的云尖村,地处青田、丽水、景宁三县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是浙南特委与处属特委辖区的结合部,全村只有8户28人,党员却有12名。因为地域偏僻、位置特殊,党的地下联络站就设在王正英夫妇家里。处属特委的领导干部傅振军、林艺圃、李文辉,浙南特委干部刘正发、邱宝珍、刘连兴、黄忠民等人都带武装队伍来过这里。邱宝珍患了严重的风痛病,卧床不起数月,王正英煎药护理,待他胜于亲人。联络站常有信件传递,王正英虽有孩子拖累,行动不便,但她仍然千方百计将信件送出。党的地下交通员也经常来联系工作或中转。王正英的弟弟和大女儿担负放哨任务,发现情况,即带自己同志上后山隐蔽。所以,尽管党的工作人员在此频繁进进出出,但由于这个交通联络站的警卫和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好,从没出过问题。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山“清剿”,组织上考虑到王正英家的安全,指示她们及时转移。王正英夫妇为了坚持交通站工作,忍痛将四个幼小的孩子暂时寄托给别人家,自己则隐蔽深山,渡过难关。待敌军走后,又回家中继续交通站的工作。8月7日夜,敌军突然又向云尖地方包剿过来,以“窝藏土匪”为名,捉拿王正英夫妇。幸亏带路的群众有意将敌人引向东岩山头的一座佛殿,王正英夫妇才得以脱险。
  山口区委的交通联络站设在坑源村。山口区于1947年7月之后,在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的同时,又在山口的小平坑,方山的西山、下碓,油竹的屿山等地建立了联络点。坑源联络站同永嘉县委机关建立通讯联络,及时传递信件资料。山口党支部通过统战对象,到县城国民党派别头目的眼皮下刺探情报,使党组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动态。统战对象同时物色了一位少年担任山口与县城的专线地下交通员。这位小交通员送出敌人的情报,带进党的小报和传单,通过城内的统战对象设法张贴到大街上,宣传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三、英雄交通员
  革命烈士潘香凤,是战争年代党的地下交通联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她的革命精神永垂史册。
  1939年春,青田县委创建的万山交通站就设在潘香凤的家里,她的大哥潘博亨是万山党支部书记兼交通站负责人。她少年时就是一名地下交通员。1940年夏秋之后,国民党顽固派疯狂反共,青田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万山党员的活动也转入隐蔽。地下交通员的任务日趋繁重。党组织经常指派潘香凤秘密送信,由她联络光乍坑、乌泥塘、平山、底项、峰山和黄垟各村党组织。她年纪虽小,却不避严寒酷暑,不惧艰难险阻,每次任务完成得迅速而出色。她能主动刺探敌人情报,成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1944年5月,18岁的潘香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地下交通线的不断扩展,潘香凤承担的交通联络任务越来越重,而她的对敌斗争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她常常以探亲访友、织袜卖布为名走村串户,挺身闯险,传递秘密信件,刺探敌人情报。她的足迹遍及瓯江南北,括苍山麓,从未出过一点差错,因而被战友们誉为“常胜的女交通”,受到党组织的多次嘉奖。
  1948年1月6日,万山党支部接到情报,国民党浙保四团又要进山“清剿”,支部即派潘香凤下山进一步探听敌情。她从路亭聊天人的口里得到“今天平桥地方进来许多国民党军队,商店里的电池都被抢光”的消息,便急忙赶回村里向党支部汇报。党支部立即部署党员、民兵和青壮年积极分子迅速撤出村子上山隐蔽。潘香凤奉命留在村里观察敌军动静。
  翌日凌晨,敌军包围了万山村。敌人打着手电筒,把老人、妇女驱赶到三角田集中。潘香凤躲避在村民玉昌嫂的产房里。在三角田中央,敌军威逼群众讲出“谁是共产党?他们藏在什么地方?”群众没吭声。敌人冲向人群,抓出潘香凤父亲等人,用皮鞭抽打逼他们回答,大家就是闭口不言。敌军官拔出手枪威胁,命令捆人,挨户搜查。此时,潘香凤心急如煎,她不忍连累玉昌嫂,就离开产房从后门出去。见前面有敌兵,便跑进林玉妹家里,敌兵进屋盘问玉妹和香凤,香凤想搪塞过去,但被平桥村的一个反动分子认了出来,她不幸被捕。与她同时被捕的还有她的父亲、叔叔等12人,关押在峰山村一座大屋里。潘香凤对大家说:“爸爸、叔叔,你们年纪大了,不应该让你们吃苦头,审问的时候,大家把事情全推在我的身上。死我不怕,只要大家早日得救就好”。
  1948年1月11日,她被押到永嘉县碧莲区署。在审问中,潘香凤勇敢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要敌人将大人们放了,有事自己承担,但就是不讲党的机关所在地和党组织情况。几个打手气急败坏,把潘香凤绑在“老虎凳”上,不断地往她的脚后跟垫砖块,痛得潘香凤昏厥过去。敌人用冷水泼醒她,继续逼供。任凭敌人如何折磨,潘香凤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对党的赤胆忠心。1月13日,潘香凤在永嘉县碧莲溪畔的邵园村英勇就义,时年22岁。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