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在隐蔽中发展力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91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在隐蔽中发展力量
分类号: E297.3
页数: 15
页码: 142-156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在隐蔽中发展力量的情况。其中包括一直坚持活动的青景边区老基地、恢复青丽边区活动基地、巩固扩大万山基本活动地区等。
关键词: 青田县 抗日救亡运动 发展力量

内容

通过抗日救亡运动、争取民主权利斗争和遏制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共产党在青田县逐步形成了山口、石帆、万山和青(田)景(宁)边区、青(田)丽(水)边区五块基本活动区。
  在国民党顽固派的两次大规模“清乡”、“清剿”中,中共石帆区委(含叶店分区委)和中共山口区委遭受破坏,无法恢复组织活动,其他三块党的基本活动地区,不仅保持下来,而且在后期有所扩展,使青田县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国民党第三战区闽浙赣边区绥靖指挥部不得不叹称:“此剿彼窜,不惟难根绝,抑且有坐大之势”①。
  第一节 一直坚持活动的青景边区老基地
  一、领导机关迁到老基地
  青田县境西南部的南田区接壤景宁、泰顺两县,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红军挺进师创建的游击基地。境内全为山地,群众基础良好,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地区,它又是浙南和浙西南、浙江和福建的边界地域,国民党统治鞭长莫及,有利于党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南田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共青景丽县委及其所属的丽云和梅岐两个区委的基本活动地区。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温州遭到敌人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牺牲后,共产党活动地区形势进一步恶化。5月,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更好地保存革命力量,浙南特委书记龙跃率特委机关和武工队转移到这块青景泰边区老基地,与青景丽县委会合,以南田区的石展、石角、湖山和景宁、泰顺边境的老基地为据点,领导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并与处属特委取得联系,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青景丽县委及丽云和梅岐区委的活动范围遍及当时青田的岭下、北山、玉岩、妙厚、徐白、西坑、鳌里、雅梅、富岙、王宅、南田、初阳、十源、万阜、三滩、东山、章村、祯旺、高市、六仁、石芝等21个乡。
  二、建立武装工作队
  青景丽县委武工队始建于1940年3月,5月,浙南特委强调指出,在基本地区,应有武装力量的准备工作,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青田西坑石门地方400多农民举行反对国民党当局无理派粮的斗争。在斗争中,农民缴了国民党地方自卫队的枪支。丽云区委武装人员配合青景丽县委武工队,多次奇袭前来“剿共”的国民党军队。10月,特委明确各县武工队的任务为:保卫机关;镇压汉奸及其他反动分子;开辟新区和恢复被摧残地区的工作;护送干部、筹款,并为抗日游击战争准备条件。随后,县委武工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武器,开展武装保卫斗争,逐渐壮大了武装队伍。1941年4月在王湾山间击毙省保安总队第三团团长及其卫兵,缴获手枪1支、步枪2支。1943年12月在梅岐击毙国民党剿共团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县委武工队先后由郭道宽、廖春生、岳维寿和刘正发担任队长。县委武工队还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武装民兵组织。丽云区委刘连兴在今青田县的界头、箬坑建立了2支20余人的武装民兵队。
  三、调整组织,整顿思想
  在隐蔽斗争期间,浙南特委开办了两期干部训练班,青景丽县委和丽云区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进一步接受隐蔽精干政策的教育,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急躁情绪,端正了态度,为长期坚持基本地区革命斗争打下了思想基础。特委机关转移到青田、景宁边区之后,特委进一步加强对青景丽县委的领导,对领导班子进行整顿,调换青景丽县委书记,扭转前一时期过“左”行动所造成的思想上、组织上的混乱局面。1943年7月,特委在青田的石展召开扩大会议,传达由福建省委转来的华中局对闽浙基本地区工作的指示,会议总结了执行隐蔽精干政策的经验,作出了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决定。紧接着,组织干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整风学习,以加强县、区委的领导,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坚定革命意志,增强团结。1944年1月,青景丽县委书记赵传彬叛变投敌。为防后患,浙南特委果断地将县委下属的梅岐、丽云两个区委划分出来,建立隶属特委领导的青景云直属区,派刘正发、曾绍文任正副书记,张金发为特派员,在干部中深入开展“反洋口”(即赵传彬)斗争,稳定干部队伍,使青景丽县委又一次渡过难关。
  四、保卫机关,关心群众
  青景丽县委的保卫工作很严格,行军路上不留任何痕迹,宿营时不到户外蹓跶,晾衣服不让户外瞧见,乃至大便后的纸片当即处理好,不让便衣特务发现行踪。1943年7月,下垟一陌生人跟踪到了石展,青景丽县委通过统战对象前去盘问,弄清楚是国民党行动队的便衣特务,特委领导立即下令予以秘密处决,从而保证了机关和驻地群众的安全。同时,严守爱护人民群众的纪律,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深秋某夜,游击队员夜行军饥饿难忍,在深山玉米地剥一根玉米,在玉米杆叉上放一张等值的通用法币,以示买卖公平。
  五、镇压地方的反动头子
  1942年冬,特委书记龙跃向华中局写了《避开敌人进攻与破坏敌人进攻》的工作报告,并组织各个基本活动区的干部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明确如何“保存与积蓄党的实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小顺乡长、恶霸地主鲍振东思想反动,反共活动猖獗。为扫除障碍,青景丽县委武工队配合丽云区委,予以镇压,缴获1支木壳枪。雅梅乡有一党员,叛党做坏事,被青景丽武工队处决。武工队以“抗日人民军”之名,在村头路口张贴公告:“查青田县雅梅张山后村×××,平素为非作歹,扰害地方,其最甚者:1、漏泄本军消息。2、无故向政府报告当地良民为匪。3、反对和破坏本军主张。4、在地方敲榨贫苦民众脂膏..。迭经民众纷纷向本军告密,经屡次查明确系实情。本军为改除民众痛苦起见,特将×××严刑判裁,执行枪决示众,仰尔民众此后勿再效×××所为。”①此事起到了镇慑地方恶势力的作用。
  六、开辟新区
  在丽云区委遭受敌人突然袭击、区委书记牺牲的情况下,青景丽县委立即决定将幸存下来的区委干部转移。刘连兴、张水达等从原活动地岭下乡一带,转移到徐白乡一带。后任命刘连兴为丽云区委书记,张水达、刘成波为区委委员。丽云区委与石盖分区委何朝兴取得了联系,以徐白乡的徐山,石芝乡的坪山和高市源、石盖源为据点,发展党的组织,开辟新的基本活动地区,逐步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六仁乡的桃坳,奕城乡的陈学,石芝乡的上枝、垟肚和祯埠乡的石坑等地。1940年12月至1945年5月,丽云区委先后在今青田县所属的张口、徐坑、底垟、大济底、昌其、石盖口、上合、陈学、黄山、高桥背、驮坑、旺山、铺西寮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到抗战胜利时,连同1940年3月之前建立的界头、驮田坪、郑山、张岙、黄驮山、箬坑、半岭等党支部,丽云区委在青田境内共有22个党支部。
  第二节 恢复青丽边区活动基地
  一、恢复组织
  青田、丽水边境党的基本活动地区,位于青田的西部,即当时的东山、章村、祯旺、祯埠四乡,原属海口实验区管辖,中共青田县委曾在此一带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940年6月之前,建有吴畲区委和章村东山分区委。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实行“清乡”,吴畲区委、章村东山分区委转入隐蔽状况。自从曾绍文、张之清等人去过一次后,这些组织有一年半多时间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是这些组织较好地执行隐蔽政策,有些党员为了应付敌人的“清乡”,采取假登记的方法蒙蔽敌人,保存了大部分的力量。1942年8月,处属特委为进一步实行隐蔽精干的政策和恢复老基地的工作,派林艺圃重新回到原活动基地东山、章村、祯旺、祯埠一带工作。1943年,处属特委任命林艺圃为丽青松边区特派员。林艺圃把丽水、青田、松阳三县边区党的工作联成一片。1944年1月,青景丽县委也派邱宝珍到章村一带开辟工作,青田西部党的基本活动地区更加巩固。
  林艺圃在章村、东山、祯旺、祯埠等地工作时,严格执行隐蔽政策。为保存党的力量,他在党内强调保密纪律,实行单线领导,切断横的关系,避免突出暴露,不搞群众活动。他以祯旺乡的吴畲、章坑源头、铺西寮,东山乡的坑根、下田,章村乡的石弄圩、云尖为驻点,以教书先生和小商贩身份作掩护,有时走村串户做小买卖,有时隐蔽在堡垒户家中,或隐蔽在露天柴棚、山洞里,夜深人静时外出活动。堡垒户金孔尧、王锡谦、金宝芹等人为林艺圃送饭、送水,通风报信,如有生人来村就告诉林艺圃留心,国民党自卫队下乡抓丁派款,堡垒户就领着林艺圃上山隐蔽,夜晚替林艺圃带路、送信、放哨,保卫安全。经过艰难工作,除孙村支部外,原有的吴畲、吴村、官坑支部恢复了活动,并先后整顿、新建了陈须、大圩、铺西寮、石弄圩、坑根、黄里、马岙口、横路、下田、高田本、南山等11个支部,单线联系的党员130多人。同时,建立了和处属特委联系的秘密交通线,使丽青松边区对外的联系畅通。在新四军、八路军打击日军取得胜利的消息鼓舞下,吴畲村党员金明亮自动报名,秘密前往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余姚梁弄参加了新四军“三五支队”。1942年秋,章村乡石弄圩村党员王根明,在途经大岗岭时无意中看到张之清。出于严格的纪律,他不敢轻易去接头,立即回来向林艺圃报告。林艺圃找到特委书记傅振军,才知张之清和徐仲植已与组织失去联系,被困在大岗岭,处境十分艰难。于是林艺圃和王根明赶到大岗岭,寻找了两天,才在大济村找到张之清、徐仲植,由林艺圃带他们到云和县下寮坑同傅振军接上了关系。
  二、发展组织
  1944年1月,青景丽县委派邱宝珍(化名王兴)到章村乡,配合林艺圃做巩固老区开辟新区工作。临走时,县委书记刘正发根据曾绍文向他介绍的章村、东山、祯旺一带的情况,叫邱宝珍到章村乡云尖村找老党员王珠星。邱宝珍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避大路绕小路,到了云尖找到王珠星。原来,王珠星是邱宝珍干爹的堂兄弟,邱宝珍即以逃壮丁为名,住在王珠星家。开始帮人做临时工,后和性格耿直的王屠工合伙做宰猪卖肉生意。邱宝珍常常有意识地对王屠工讲抗日救国和共产党为劳苦大众做事的道理。不久,王屠工即被邱宝珍吸收为党员。他们按照县委“广交朋友、交好可靠朋友,再发展党员”的指示,在黄里、林口、大济底、石弄圩、黄山等地交了100多个朋友。他们又作了分工:王屠工继续以交朋友为主,王珠星以考察入党对象为主,邱宝珍以思想教育为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到1944年11月,发展党员80余名,建有1个党支部、4个独立党小组。同时,向景宁县小顺一带发展,使青景边区与青丽边区的活动基地连成一片。
  第三节 巩固扩大万山基本活动地区
  一、在隐蔽中发展党的组织
  青田东北部党的基本活动地区,是以万山、峰山、黄垟为中心,历史上统称万山革命根据地,它与永嘉、缙云两县相连,且联络青田中部的石盖和东部的温溪一带。194年4月之前,万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共处属特委所属的青田县委(特派员)领导,1943年5月以后划归浙南特委所属的瓯北县委(十区特派员)领导,是青田县境内颇具规模的共产党基本活动地区。
  万山这块经历过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浴血奋战的老革命根据地是从1938年冬开始,再次逐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党在青田的基本活动地区的。1938年冬,中共青田县委颇有远见地决定:派党员以海口实验区经济建设指导员的身份,到万山创办垦植生产合作社,开辟万山革命活动基地。按照县委的部署,经考察培养,于1939年1月至5月先后吸收潘火溪、潘博亨、潘礼华、潘金华、潘如楷等11人入党,是年6月,经青田县委批准,成立中共万山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1940年春,又建立了外黄垟支部。同年秋,在形势逆转情况下,县委更加重视这一带山区的工作,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该地区,万山、峰山、黄垟因此逐渐地成为党领导青田县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驻地。
  1940年8月,张之清在峰山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工作。万山支部派潘如鹏协助张之清工作。经考察,张之清通过潘如鹏吸收赖美云等人入党,再由他们逐步扩大党的队伍,先后在光乍坑村、底项村吸收党员。同年10月,建立峰山党支部。1941年2月,建立光乍坑党支部。在此同时,特委派钱钟仪到万山担任青田县党的负责人。为了便于领导,组织决定成立中共万山分区委,分区委书记潘如鹏,组织委员罗德欣,宣传委员赖美云,下辖万山、峰山、光乍坑3个支部。后又建立了底项、乌泥塘等支部。1942年2月,张之清调离青田,临走前将青田各地党员组织关系移交给李文辉,并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工作。特委任命李文辉为青田县党的特派员,李文辉根据商议精神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决定增设中共黄垟分区,任命陈鸣皆为分区特派员,下辖外黄垟、底黄垟、石平川等支部。将万山分区委改为特派员制,由潘金华任分区特派员。并且谨慎地向外扩大,通过石盖分区委,向桃坳、仁宫、湖云发展,与青景丽县委所属的丽云区委靠拢;同时,与负责缙云县工作的曾绍文取得联系,建立起一条从万山到缙云县岭后、仙居县安仁的秘密交通线。1943年5月,李文辉调离青田,浙南特委所属的瓯北县委十区特派员关榕负责青田党的工作,党的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下属支部有22个,党员250余名(含石盖分区委下属的支部)。关榕还指派陈鸣皆、李川仁等人向黄垟的东面贵岙、温溪和西面的船寮两个方向开辟新的活动地区。其间,在大尖、呈山、大双坑、后山、下贵、西寮、下垟、东溪等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
  到了1943年秋后,由于地域环境和社会基础的关系,万山的党员在支部内是公开的,在本村是半公开的,在村外则是绝对保密的。对于这一点,万山村基本群众也能做到守口如瓶,因为他们深感党的干部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
  二、建立“红心白皮”政权
  1942年8月,国民党政府要选举保甲长。富川乡的平山、万路、万山三个村为第三保,选保长一人;以村为单位,按15—20户,选甲长一人。为了掌握保甲的行政权力,以利革命工作,李文辉和万山党支部研究决定,推荐支部书记潘博亨为第三保保长候选人,并在平山、万路两村的选民中秘密串连。选举那天下午,选民集中在万路村,选举是以举手方式表决的。乡公所事务员作弊,宣布另一候选人当选。他不顾群众的抗议,在一片臭骂声中,慌忙收场溜走。接着,各村推选甲长,万山村设四个甲,党员潘如楷和三位进步村民选为甲长。此后,黄垟村改选保长,李文辉决定推荐中共黄垟分区特派员陈鸣皆为候选人,选举时,陈鸣皆以得票最多而当选。乌泥塘村选举保甲长,在党组织的策划下,两位党员当选为保长和甲长,三位靠近党的村民当选为甲长。这样,万山、黄垟、乌泥塘等村的保甲行政权力就掌握在党组织手里,为以后开展减租减息、抗丁抗捐和了解敌情提供了方便。
  万山一带党的组织还以“结拜兄弟”的方式,广交朋友,掩护党的活动,做好统战工作。1944年,万山支部副书记潘岩柱在光乍坑、黄垟、东溪等地结拜了18个盟兄弟,分头做地方上层分子的工作。
  三、建立秘密交通网络
  1939年1月,中共青田县委在万山陈聪妹家建立万山交通站,由潘如鹏负责。1940年冬,随着形势的变化,县委决定扩大秘密交通网,在万山建立交通总站,先后由潘博亨、潘如楷、潘火溪、潘万挺负责。在国民党两次“清乡”、“清剿”的恶劣环境中,万山交通站的交通员传递党内密件,搜集敌人的情报,掩护干部过境,接待来往人员,不分昼夜,风餐露宿,不畏艰险,保证了党的交通联络的畅通。
  万山交通总站负责的秘密交通线分为内线和外线。内线指县范围内,沟通县委(特派员)与区委联系的交通线,外线指沟通缙云、永嘉、仙居、丽水四县党组织和处属、浙南两特委之间联系的交通线。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交通线是沟通与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其路线经过为:万山——缙云县—
  临海县——宁海县—
  四明山浙东根据地。这条秘密交通线发挥了向浙东根据地输送干部的作用:1944年春,上级党组织在万山、峰山、黄垟等地挑选了一批年富力壮、意志坚定的党员干部,分批保送至浙东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第一批人员中有万山党员潘如鹏等人。第二批人员是在万山工作的女干部林月霞等人。他们都是沿着这条交通线赴浙东的。
  四、建立武装队伍,保卫活动基地
  1940年秋,曾绍文向万山支部传达特委指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武装游击队伍。因为万山党支部坚强,群众工作基础好,具备建立武装队伍的条件,于是党组织决定由党员潘如楷等人组成万山武装队,为了筹集枪支,党员们想了许多办法。曾绍文派人从家里取来一支驳壳枪。党支部以垦植生产合作社“发展生产需要资金”的名义,向青田金库借了一部分款,由潘如邦等人凑了一部分款,派人到温州,以“打山兽,保农作物”为借口,从国民党军械库保管员处暗中买来步枪3支、子弹100发。另外,通过仙居党组织购进4支单发土手枪。许多村民羡慕武装队有枪支,纷纷要求支部请人造枪,武装自己。此事得到李文辉和曾绍文的支持。1942年初秋,党支部决定筹钱造枪。党员们多方设法筹措经费,有的借债,有的卖青苗,有的甚至卖掉田地。支部派林道通去缙云,通过李文辉与缙云党组织,从仙居县安仁乡请来尹希渭等5名铁匠。尹希渭是打枪师傅,时任中共安仁分区委书记,他带来的几个师傅也是中共党员。他们在万山祠堂闭门造枪,对外称是为农户打制农具。造枪原料是支部10多名党员深夜去石平川钼矿工地搬来的钢材。为了防止办“兵工厂”消息走漏,支部采取了四条措施:第一,党员骨干每天轮流值日,如发现外来人员,立即通知工场暂停使用风箱、镙钻等这些发出噪音的工具。第二,组织儿童团员以放牛为名,在进村路口放哨。若有陌生人进村,即抢先高声齐喊“牛跑了”!使村内早作应付。第三,党员负责教育知情的群众做好保密安全工作。如有做生意的人进村,立即将他们引到离工场较远的地点交易。第四,派几个力大手巧的村民进工场帮助铁匠劳动,学会操作技术,加快造枪速度。经过4个多月苦战,终于造好13支仿汉阳造和“土快一”的步枪。这使万山村的村民、党员和在万山工作的干部感到非常高兴,更增强了斗争信心。有了枪,接着要解决子弹。子弹无法手工制造,只有购买。但此时,党员和武装队人员的家里再也筹不起钱了,青田金库老帐未还,新帐借不来。深山老林,百草是宝。支部研究决定通过“靠山吃山”的办法,解决经费问题。于是发动妇女、儿童上山挖“山门冬”、“蛇不见”等各种中草药,经过加工后运往温州山货栈卖掉,用草药钱购买子弹。是年严冬,支部派出几个善于打交道的党员,仍找温州军械库的保管员,要求买子弹打野猪,保证守信用、守秘密,终于买来1000发步枪子弹,把子弹捆包放在盐筐中央,上下左右都放上最不值钱的大头咸小鱼,赶潮汛从温州西门星夜坐船到永嘉桥头上岸,安全担回万山。党支部按每枪配30发子弹,其余严存备用。隐蔽在万山的领导干部,经常是夜出夜归到外面乡村活动,为了确保安全,由万山武装队负责护送。武装队有4支仿造手枪和1支驳壳枪,每支枪仅有二三发子弹。为搞到短枪子弹,支部通过在青田县城当警察的本村人,买到30余发手枪子弹和10余发驳壳枪子弹给武装队使用。
  此时,峰山、外黄垟、底黄垟、底项、光乍坑、石平川、乌坭塘等村民兵,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或买或造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枪支。1943年仅峰山村就拥有30多条枪支,黄垟村也拥有长枪12支,短枪3支。
  1945年3月27日,浙南特委决定:瓯北、乐清两县抗日武装队伍,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这是一支不打新四军番号的新四军部队。当时在万山、黄垟一带领导工作的关榕、李川仁等人在这支部队里担任中队领导职位。4月,按照关榕的指示,万山、峰山等村派出多名党员民兵参加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九中队,中队长汪普生,指导员李川仁。同月的一个夜晚,九中队击败了国民党顽军一个分队对共产党永青基本活动地区的骚扰,歼敌2名、伤敌数人,余敌溃逃,九中队无一伤亡。5月,在青田、永嘉、缙云边界活动的万山武装队20多人,在队长潘如楷带领下,奉令前往瓯北编入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第九中队。
  7月,国民党永嘉县石染自卫队40多人进剿共产党活动的地区杨庄。万山武装队闻讯后,立即派20多名队员迅速出发,并联合黄垟、峰山和石平川武装民兵共有70多人星夜赶赴杨庄解救。此时,仙居县党组织也派来武装队伍参战。仙居武装队伍占领杨庄后山制高点,万山武装队伍从杨庄水口进村攻打。战斗从早晨6时开始一直打到下午3时,万山武装队伍毙敌排长1人、伤敌数人,缴获全新驳壳枪1支。敌人不敢恋战,离村逃跑。战斗胜利结束后,武装队将从敌人手中夺回的30多担粮食、5头毛猪以及衣服什物,全部归还村民。数日后,反动自卫队到杨庄报复,瓯北县委十区干部杨进尧家被毁,亲人遭害,躲避在邻村的杨父、杨妻、杨弟和孩子、由党组织接到万山、乌泥塘、外黄垟、底项朱岩等村避难。
  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顽固派却在变本加厉地反共。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成立“永瑞平泰临时剿匪指挥部,”对浙南共产党基本活动地区继续进行“清剿”。10月,根据浙南特委关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应化整为零的指示,关榕率领九中队在青、永、缙边区立足发展,潘如楷等人回到万山地区坚持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青田县的活动地区,几乎遍及现建制的所有乡镇,建立党组织的现建制乡镇有:鹤城镇、温溪镇、山口镇、海口镇、船寮镇、北山镇、腊口镇、章村乡、舒桥乡、海溪乡、祯旺乡、祯埠乡、万山乡、黄垟乡、吴坑乡、贵岙乡、仁宫乡、方山乡、岭根乡,占全县乡镇数的61%。青田县党组织先后在中共处属特委和中共浙南特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抗日、反顽斗争,经历了恢复——发展——受挫——巩固——再发展的过程,县委领导更加坚强,干部更趋成熟,斗争经验更为丰富,并且建立了武装队伍,开辟与扩大了党的基本活动地区,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