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壮大党的队伍,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壮大党的队伍,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分类号: E297.3
页数: 10
页码: 99-108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青田县壮大党的队伍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情况。其中包括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海口实验区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等。
关键词: 青田县 党的队伍 抗日救亡

内容

一、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
  实验区隶属于省建设厅和县政府,而主要管辖权,包括人事安排、经济建设、经费调拨,等等,则归属省建设厅。海口实验区的创办,为中共青田县委带来了领导群众抗日救亡、争取民主权利和发展壮大党组织的有利机遇和阵地。县委领导成员几乎都以公开合法身份在实验区开展工作。处属特委的领导人张麒麟、周源、王豁和浙江省委的干部吴毓、孙绍奎以及在省建设厅具体负责领导各实验区工作的中共党员张锡昌、陈虞荪、石础等人,均到过海口指导工作,推动了青田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实验区所辖地域与永嘉、缙云、丽水、景宁四县为邻,海口系青田至丽水公路、水路交通线的一个重要集镇,海溪、雄溪等流域的物资都在这里集散。其中,石帆是实验区工作的重点乡,曾绍文、林艺圃等人在这一带活动时,从抗日救亡的各项工作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吸收党员,相继建立了石浦、虞宅、阳山、黄山、石帆、腊口、瑶均7个支部,共有党员105名。1939年秋,经县委批准,成立中共石帆区委员会,区委驻地石帆村,区委书记饶仙。1940年春由余石兰继任。
  1939年7月,曾绍文、林艺圃等人到吴畲一带工作,首先在官坑和吴畲两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同年秋,县委批准成立中共吴畲区委员会,区委书记王加余,后由王加彬继任,驻地吴畲村。官坑和吴畲2个支部,先后在祯旺、祯埠2个乡发展党员70余人。
  1939年11月,根据石芝乡石盖坪山一带工作的需要,县委派林艺圃到石盖建立中共石盖分区委员会,分区委书记叶岳鹏。
  1939年7月,实验区指导员中的共产党员在章村和东山两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培养了一批活动骨干。12月,党员谢关文在孙村吸收了10余名活动骨干入党,建立孙村党支部。翌年3月,曾绍文在吴村发展党员11人,建立吴村支部。林艺圃也在马岙口、石弄圩、坑根等村发展了一批党员。为此,县委决定成立中共章村、东山分区委员会,分区委书记王根明。
  实验区指导员中的共产党员董焕然,于1939年初开始在叶店和海溪乡发展党员,经县委批准,相继建立罗西、舒桥、阮坑、海溪4个支部,有党员23人。1940年春,县委派林艺圃到罗西建立中共叶店分区委员会,分区委负责人杨玉辉,驻地罗西村。
  实验区指导员中的共产党员黄崇和、陈鸣篪于1938年底由县委派到富川乡万山村开辟工作。次年春,开始发展党员,首先吸收4位经过斗争考验的原红十三军战士入党。6月,建立中共万山支部。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人。1940年春,又建立了外黄垟支部。
  在海口村工作的实验区指导员、女共产党员孙坚音、沈丽华,在工作中注意对女青年的培养,经过5个月的考察,于1939年5月先后介绍3名女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建立海口妇女支部。
  从1938年12月到1940年6月,县委在海口实验区建立起2个区委、3个分区委、20余个支部,发展党员约300人。
  二、海口实验区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海口实验区从1938年11月开始工作,12月正式对外挂牌,1940年6月宣布撤销(最后一名指导员于10月撤离),共计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中共青田县委坚定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大力开展救亡宣传活动 实验区的指导员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群众,以组织歌咏队、举行歌咏大会、教唱歌曲、办墙报、写标语、贴漫画、办流动“救亡图书室”、放幻灯片、街头化妆演唱等形式,宣传抗战形势、讲解抗日救亡道理、鼓励大家团结抗日、卫国保家。新四军军车两次到海口,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的林秋侠①给实验区带来许多进步书刊和传单。海口宣传队在来往的汽车上贴传单标语,以此扩大宣传范围。指导员在各乡设立工作据点,抗日救亡活动扩大到全区各乡村。1939年建立的海口流动“救亡剧团”,以实验区指导员为骨干,吸收当地男女青年参加,除排演《放下你的鞭子》、《送军鞋》、《缝寒衣》等流行抗日戏剧外,还就地取材,针对形势和地方陋习,自编《打鬼子》、《惩汉奸》、《破迷信》、《禁赌禁毒》等许多小型话剧,到各乡村轮流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剧团在石帆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时,当地观众上台送钱。剧团将各地募捐的钱,买成棉花、棉布,发动妇女做成棉鞋、棉背心,送给新四军,支援前线战士杀敌卫国。
  为了深化宣传效果,中共实验区指导员支部编印《海口大众》刊物,用红黑油墨套印,分发各乡。内容有报导局势、介绍实验区的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文章短小精悍,人们爱读。
  举办农民夜校,培养革命骨干 为了办好夜校,实验区指导员全力以赴,先在章村乡试办。曾绍文主持办校,何刚负责编写教材,各指导员担任讲课,内容为:宣传抗日救亡、讲解农村问题、农民出路、统战政策。农民喜欢在夜校里学文化、谈出路、论革命,气氛活跃。夜校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之后,迅速推广到实验区的每个乡和许多村庄。各乡指导员都从夜校入手,接近农民,熟悉农民,教育农民,团结农民,发现积极分子,为开展广泛活动培养骨干力量。
  调整区署机构,掌握行政权力 以共产党人为主执笔起草的国民党省政府《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其总方向和具体措施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精神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的共同遵循的政治基础。但是,迟到两个余月到职的实验区主任指导员兼区长在抗日救亡问题上,思想观点却与共产党的主张不同。为了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实验区得到贯彻执行,县委领导认为根据《纲领》提出的“调整各级行政机构及地方抗战自卫组织,培养民主精神”,“绝对澄清吏治,铲除贪污”具体措施,实验区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实属重要。为此,曾绍文、何刚等人提出改革机构,理顺关系,提高办事效率的建议。1939年6月,区署召开区务会议。由于实验区指导员中共产党员已占绝对多数,根据绝大多数指导员的意见,决定将海口实验区内部的组织机构,调整为乡政组和乡建组两大部门。乡政组负责领导乡村行政,下设三个股:第一股主管总务、教育、财税;第二股主管兵役、保甲;第三股主管警卫治安。以上各股设股长和政治指导员。乡建组负责领导乡村经济,下设巡回指导员、驻点指导员、妇女合作指导员三个股。驻点指导员分五个据点,负责16个乡的工作。同时,制订新的办事细则。调整后的实验区工作部门的领导权,除乡政组的第三股股长为警察所巡官以外,其余都为共产党员所掌握。7月,上任才半年的区长,以请假为由离去。从此,海口实验区的行政、经济的权力,基本上为共产党所控制。1940年1月,省厅正式下文,由何刚代理海口区公署区长兼实验区主任指导员之职。
  在调整区署权力机构的前后,为使乡村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可靠人的手里,许多乡村党员,发动群众,改选乡、保长。章村、祯旺、东山等乡的乡长思想反动,阻挠进步,欺压百姓,党员分头串连农民积极分子,发动群众,改选乡长,在区署的支持和指导员的具体领导下,选开明人士出任乡长。新当选的章村乡长,思想进步,行动更加靠近共产党,不久被吸收入党。祯旺乡吴畲村的保长顽固不化,盯梢党员的行动,吴畲村党员就发动群众要求改选,在实验区指导员的策划下,选举中共党员金常余担任保长。东山乡改选后,由中间人士担任乡长,吴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堂因家居东山乡而当选为副乡长和乡农会干事长。该乡共11个保,其中,3个保的保长是中共党员,6个保的保长靠近共产党。通过改选,农民群众看到团结起来的力量。
  健全农会组织,开展减租斗争 为发动更多民众参加抗日救亡,各乡指导员深入乡村,帮助建立、恢复、健全农会组织,支持农民全面开展减租。对于那些被地方恶势力控制的乡村农会,指导员依靠地方党员发动群众,精心准备,予以整顿改选,将抗日立场坚定,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选为农会干事长。对选举工作难度大的乡村,曾绍文、林艺圃等县委领导人,亲自去指导、帮助。选举前,各乡先将农会筹备小组成员和正副干事长候选人的简历、农会工作守则等送区署审查,报有关部门核准,再召开选举大会。章村、祯旺、浮弋、高市四乡的选举,斗争最为激烈。章村乡在召开选举大会时,劣绅指使亲信到会场中捣乱,被农民轰走之后,又贿赂乡警卫班破坏选举。但经过党组织的精心安排,选举取得成功,中共党员当选为乡农会干事长。祯旺乡的劣绅企图在选举大会前夕动武,党员立即发动群众,拿着火枪、刀棒自卫,迫使他们不敢妄动。
  乡村农会组织健全之后,实验区各乡都进行了二五减租。东山、章村、祯旺乡有几个土豪劣绅不服,上状告到省政府。省里答复“继续执行二五减租”。公文到了县政府,有人受贿扣压公文不传达。实验区指导员得此消息后,立即商量对策,由区署出面催促县政府尽快下发行文,林艺圃等人则以农会名义宣传“继续执行二五减租”,迫使田主接受减租。有些佃农不给田主送租,让田主自己上门来收租,避免了吃田主“大斗进”的亏。
  海口、东山、万山等地组织了妇女会。妇女们不仅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鼓励家人努力生产,参加生产自救,做棉衣、送军鞋、慰问军属、种牛痘、打预防针,宣传男女平等思想,提倡婚姻自由,参加禁赌、禁毒等改良社会风气的工作,而且积极参加政务工作。其中,共产党员陈美和被推选为妇女代表,参加了1939年在方岩召开的浙江省妇女代表会。
  为了扶植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多种经济特产,换取外汇,增加抗战经济实力,以促进抗日救亡工作的持久发展,县委将发展农村经济、关心群众生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实验区内建立了各种至关民生的合作社。
  建立乡村农林业生产合作社 实验区号召:凡是荒山、荒地、荒滩,都允许开垦,建立带有小集体性质的各种生产基地。一年余时间,在锦水、章村、东山三乡分别营造油茶基地,植油茶10万余株,更新油茶林1万余亩;南阜、石帆二乡在沿江两岸、公路两旁营造油桐基地,植桐树10万多株;万山一带开垦粮食、经济作物基地2千多亩。同时,实验区抓农业改良工作,以增加粮食产量。派出区繁殖场技术员去海口、海溪、叶店等乡指导建立试验田,推广合式秧田,进行盐水选种和冷水、温汤浸种试验;向特约农家推广纯系稻、麦、棉花、水果良种;推广施用厩肥、绿肥;修建石帆、陈岙底蓄水池,修筑白岸、连云寺的堤坝、过溪桥梁以及10余处池塘,种植杉树保护水源。
  各合作社在开荒垦植的时候,组织社员集体上山。一边劳动,一边谈论合作社业务和乡保政权的工作,讲抗日故事,唱自编的抗日歌曲:“手拿锄头铲野草呀!铲了野草种桐子,桐子种好买枪炮,买来枪炮打强盗啊!”开始时,一些土豪劣绅寻找借口阻挠生产,指导员即带领社员与其进行说理斗争。
  万山垦植生产合作社于1938年12月建立,入社的有万山、光乍坑、峰山、底项、尖背、平山6个村400多户,公推潘博亨为社长(经理),陈渭生为副社长(副经理)。合作社在万山党支部实际领导下,社员们劳动积极性很高,即使雨雪天也上山整地、积肥,共劈山开地2000余亩。在大岩下与大田坪两片大山的1000多亩山地上,种上玉米,套种油桐,当年收玉米万余斤。几年后,桐树成林,又收桐子9000多斤,而且利用桐子壳烧灰做肥皂水原料,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员的生活困难。万山的儿童团员在济儿麻山开垦了50余亩“儿童山”,当年收玉米600余斤,番薯干1000余斤。中共处属特委特派员钱钟仪到万山工作,专门写了一首《垦荒歌》教儿童团员学唱。妇女会也组织妇女集体在大岩下山上,开垦“妇女山”200多亩,种上番薯、玉米、花生和芝麻。年终分成时,男女老少都很高兴。万山党组织认识到创办生产合作社不仅可以创造财富,而且能团结更多群众。
  建立乡村消费合作社 各乡通过保甲组织,推选社员代表,召开乡消费合作社成立大会,民主选举理事、监事,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乡消费合作社设经理一名,由理事会推荐,经实验区审查核准聘任,负责主持乡社的经营业务。乡消费合作社业务分两个部门:一是经营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供应(排除商贩抬价);二是经营土特产购销(排除商贩压价)。经营业务的资金由县合作金库海口办事处负责贷款。姚立以浙江地方银行青田办事处农村信贷员的身份,几次去实验区公开发放贷款,秘密联系党内工作。1939年度全区每个乡都建有消费合作社,入社户数逾九千,后又成立区联合社。建立村消费合作社时,采取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农民自愿入社,股金每股2角,发给社员证,理、监事由社员直接选举产生,村社以下建立社员小组,推选小组长联系社员,旧保甲组织的一些功能被新的组织形式替代了。
  乡村消费合作社以合理的价格向社员供应粮食、食油、食盐、鱼肉、布匹、火柴、纸张、文具、课本、簿册和农具、家具、肥料、种籽,等等。因为许多商品直接从温州批发进货,所以货物价格低于私商市价。同时,合作社合理定价,就地收购社员自产的桐子、茶子、柴炭、兽皮、水果等土特产,集中运销外地。这样,既方便农民销售,又使社员得到更多经济实惠,因此,深受群众欢迎。当战事吃紧、发生食盐紧缺时,实验区实行计口发售。有一商人克扣民众定量的食盐,私自高价出售,党组织就发动农民300余人向其清算,迫使该商人认错退盐。
  为了加强对消费合作社的领导,实验区区署要求各乡建立模范村社,开展村社业务竞赛,定期考核。同时,设立乡社俱乐部和合作巡回书库,举办合作社职员训练班,先后受训人员达1200多人,初步培养了当地经济业务人员,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乡村信用社 海口各乡农民生活贫穷,普遍缺少生产资金,为了减少高利贷的剥削,实验区建有金库办事处和30多个乡村信用社。乡村金融业务则由乡村生产合作社或消费合作社兼理。乡村信用社根据农民生产需要和资金困难程度,发放低息贷款,扶植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在乡村农林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社等各类合作社中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因为他们办事公正,所以农民如果发生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去找合作社解决。乡村合作社在
  民间实际上起了行政的作用,初具民主政府雏形。
  此外,实验区建有多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包括制造农具、草纸、蜡烛、榨油、砖瓦、竹器、制鞋、织布、织袜等15处合作组织,安排手工业工人生产,保证战时物资的供应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做好统战工作 县委在实验区统战工作的对象是青田县政府内的公职人员,本区内的乡保长、地方士绅。因为省建设厅里有共产党员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实验区的有关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可是县政府和地方乡保长、士绅情况则不同。新任县长胆小怕事,一些科长系官僚政客,政治态度暧昧,个别反共分子顽固不化。中共青田县委坚持执行“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分化顽固势力”的策略,对当地的官员、乡保长、士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待之:凡开明者团结之,顽固者打击之,争取中间势力,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互相牵制。对劣迹较多者,发动群众改选撤换。1939年冬,中共青田县委以海口区署的名义,在浮弋乡举办有200多人参加的保甲长训练班,讲解抗日救亡的意义和抗战形势;宣传共产党的统战政策;讨论怎样当好保甲长;教育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发展生产,抗战到底。由于共产党基本上掌握了实验区行政权力,又有广大群众支持,所以统战工作开展得有成效,恶势力在表面上也一时有所收敛。
  海口实验区的建立,是浙江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成果,它使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在青田得以进一步的实施。中共青田县委通过实验区工作,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唤起了广大群众的救国热情,使青田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推行了互助合作制度,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群众生活;共产党员以指导员身份为掩护,以身作则为群众办好事,使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实验区发展了一批党员,壮大了党的组织,为这一大片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附注

①林秋侠曾同姚立、林艺圃、何刚等人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入党后于1938年调入新四军,在军部做宣传工作。1941年牺牲,为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