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50
颗粒名称: 绪论
页数: 6
页码: 1-6

内容

青田地处浙江省东南,瓯江中下游,东临温州市瓯海区、永嘉县,南连瑞安市、文成县,西接景宁县、丽水市莲都区,北靠缙云县。面积2484平方公里,下辖31个乡镇,人口48万。公元711年(唐睿宗景云二年)建县。先后隶属于处州(丽水)、瓯海道和第五行政督察区(温州)、第七行政督察区(丽水)。辖地曾历经三次变更。其中,1948年南田区的南田、西坑、三阳、黄坛、岙里和万源等6个乡划入新建的文成县①永嘉县的温溪、贵岙、黄坦、霞嵊4乡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前,夕全县人口22万多。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青田县是个革命老根据地县,青田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一批批青田籍知识青年先后参加革命团体光复会和同盟会。1904年,在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亲临指导下,青田王金宝的反清组织双龙会联络金、衢、严三府会党准备袭取处州府城以响应长沙起义。1906年,青田籍同盟会员联络革命党人策应秋瑾组织的武装起义。1911年,青田籍青年参加敢死队,配合浙江联军首攻南京城,扫清总攻障碍。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青田的知识青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与传播新文化思想的浪潮。以后的年月,这场运动一直持续下去。一批批经受新文化洗礼的青年学生陆续离开青田踏上外出探求革命的征途。
  1927年青田开始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自此开始至1949年解放,在历时22年时间里,中共青田地方组织走过了曲折艰难的历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中共青田支部的建立与遭破坏、红十三军和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与遭挫折、红军挺进师进入青田建立党组织的三个艰难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重建—
  发展——受挫——巩固——再发展五个曲折阶段。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了隐蔽——发展两个阶段,最后赢得青田解放。
  青田党史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一、有海外党组织。早在1923年,青田旅欧华工和旅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就在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下建立海外中共青田小组,开展革命活动。二、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支持。抗战爆发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青田籍华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或建立团体、办刊声援,或慷慨解囊、捐资救国,或回国参战、以身殉国。三、革命斗争历史长。以万山、峰山、黄垟为中心的万山革命根据地,自三十年代初建立党组织和红军,开展革命与武装斗争开始,一直到解放,斗争从未间断。四、跨县领导的党组织多。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江省委及其下属的处属特委和浙南特委,在青田和毗邻县边境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梅南(景宁梅岐、青田南田)区委、中共丽(水)青(田)云(和)、瑞(安)青(田)泰(顺)、青(田)景(宁)庆(元)泰(顺)、青(田)景(宁)丽(水)4个县委和中共永(嘉)青(田)区委、江北中心区委①,以及丽(水)青(田)松(阳)边区特派员,分别领导青田县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边境地区的革命斗争。五、同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根据地县。1988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给青田“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匾额。撤扩并前,全县54个乡镇、624个行政村,经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的乡镇34个、行政村235个,分别占乡镇、行政村的62.3%和37.6%。
  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青田党组织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县人民前仆后继,奋勇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留下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一、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早在1927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就派员到青田发展党员,建立了青田最早的党组织—
  中共青田支部。支部被破坏后,与青田毗连的永嘉县委即派员向青田东北部地区开辟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农会、农民赤卫队、红军游击队、工农苏维埃政权。至1930年5月,青田已成为红十三军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红十三军军事斗争失败后,青田的党组织同时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青田,县境西南部地区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抗日战争爆发,青田党组织重建。1938年7月,青田第一个县级组织——中共青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中共青景丽中心县委在青田边境地区先后建立了20多个支部。1938年11月,中共青田县委员会成立,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同时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建立了2个区委、3个分区委和20余个支部,使得青田县西向与北向的乡村党的活动区域连成一个整体。这一时期是青田县党组织发展壮大和农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阶段。正在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和党组织不断壮大之际,国民党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自1940年6月之后的五年多时间里,对青田的党组织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清乡”、“清剿”。为了巩固组织,党执行隐蔽精干方针。青景、青丽边区和万山三块党的基本活动地区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得到发展。解放战争前期,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党的组织更加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开展党组织的整顿工作,以保证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949年4月,青田县委重建,下辖万山、船寮、丽东3个区委。同年5月,青田解放,全县有党支部近200个,党员数达到3000余名。
  在重视组织建设的同时,青田党组织重视党的思想建设。1927年,中共青田支部组织党员学习革命理论和党内文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纪律教育,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和本地实际,自编《党员守则》、《党员识字读本》和《党员初级读本》等学习资料供党员学习。在隐蔽斗争期间,集中党员干部进行整风学习,提高县、区委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为长期坚持基本地区革命斗争打下思想基础。解放战争时期,面临错综复杂的斗争,思想建设主要是针对党内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1948年4月至年底,对各地支部开展了一次大范围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整顿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在进行组织建设、思想教育的同时,严格党的纪律,对违反党纪的党员进行教育或除名,严厉惩处叛徒,保证党组织纯洁。正是由于青田地方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起到核心领导作用,才保证了青田的革命斗争能够冲破重重险阻,取得最后胜利。
  二、坚持武装斗争。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装斗争贯穿始终,成为革命斗争最主要的方式。早在1929年,青田党组织就领导了青田县东部、东北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全县100多支村红军游击队迅速崛起。1930年5月红十三军成立,青田的红军游击队先后编入红一团三营与补充营,成为红十三军的主力之一,青田成为红十三军武装活动重点区域之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青田,开辟了县西南部、东南部边界地区游击根据地,多次击退国民党的“清剿”,使之成为联系浙西南、浙南、浙闽边界各根据地的战略枢纽。1940年秋,万山村党支部建立武装队伍,1942年到石平川进行护矿活动,打击日本侵略军。1943年,青田东北部峰山、黄垟等村党支部都有了自己的武装队伍。1945年,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总队第九中队立足于青(田)永(嘉)缙(云)边区坚持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和民兵队伍在各地相继建立,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地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对游击根据地的三次“清剿”,取得温溪码头、黄垟、底项三战三捷等许多战斗的胜利,解放了青田。
  三、重视统战工作。青田的党组织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斗争对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认真执行统战政策,与统战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同情和支持。争取统战对象,掩护党的干部;团结统战对象,为党组织传递信息;教育统战对象,维护群众利益。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保护党组织不受破坏或少受破坏,在支持帮助武装斗争和群众工作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四、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根据地,赢得群众的热心支持。从土地革命到全县解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曾建立了东北部的青永缙丽边界革命根据地、西部的青丽边界根据地、西南部的青景边界根据地和东南部的青永瑞边界根据地。青田党组织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参加战斗,老区人民保护受伤的干部战士,不惜冒生命危险保护干部的安全;面对敌人“清剿”,群众与部队生死与共,共同抗敌。无论在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还是处于恶劣的环境之时,根据地和人民群众一直是共产党人的坚强后盾。
  纵观中共青田党史,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因而她能继往开来、不断前进。

附注

①其中,三阳乡由三滩、初阳乡合并,黄坛乡由王宅乡、雅梅乡合并,岙里乡由鳌里、富岙乡合并,万源乡由十源乡以及万阜乡的一部分合并。以下均不再加注。 ①区委管辖范围:瓯江中游以北,以青田为中心,上至青田与丽水交界的丽东地境,下至青田与永嘉交界的永嘉西部地境。

知识出处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中共青田党史第一卷》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青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