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用的农业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828
颗粒名称: (二)实用的农业技术
分类号: S964.2
页数: 6
页码: 053-0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其特点、好处、养殖方法和历史故事。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传统知识与技术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知识、农具和传统技术等。文章指出,稻鱼共生系统不仅有利于水稻和田鱼的生长,还能提高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青田县 稻田养鱼 农业技术

内容

1养殖特色田鱼是鲤鱼的一个地方性养殖
  品种,因为习惯于稻田中生活,故俗称“田鱼”。田鱼经过长期在稻田中养殖,较普通鲤鱼性温顺,不爱跳跃,不易逃逸,是稻田养殖的
  理想优良鱼种。
  田鱼从体色上可分为全红、青、黑、大花、麻花、粉玉、粉花多种体色,具有食用和观赏的双重价值,还是研究鱼类体色遗传和育种的好材料。从鳞片上可分为大鳞田鱼和细鳞田鱼两种。田鱼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肉质细嫩鲜美和营养丰富等优点。田鱼还属药用鱼类,它的肉有利尿、消肿等药效。田鱼不是观赏鱼,但观赏品位并不低。田鱼作为杂食性、广食性鱼类,对饲料适应范围广,对其他生活条件要求也不严格,即使水浅,露出半个鱼背在水面上,它也能以腹贴泥,用两个胸鳍在田面“爬行”自如。
  田鱼生长较快,当年鱼苗最大个体可达500克。田鱼的肉味鲜美,且大鱼小鱼其肉味均好,50~100克重的鱼就可达食用规格,所以很符合在稻田养殖短周期的小规格食用鱼的要求,其色、香、味俱佳,向为待客之佳肴。
  稻鱼共生好处颇多。田鱼能吃掉害虫,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的騀分蘖。稻盛稻花多,田鱼得到丰盛的饲料,长得特别肥壮。所以人们常说:“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此鱼价格比一般的鲤鱼高上不少。稻田养殖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稻米属生态农产品,价格高。同时由于此鱼观赏性特佳,尤其适合农家乐模式的旅游。
  稻鱼共生,蓄水要适度,既利于鱼活动,又利于水稻生长,一般以10~20厘米为宜,水浅有碍田鱼畅游觅食,易被烫死,或被狸猫糟蹋;过满则田坎易塌,不利于水稻生长。放养数量方面,每亩以百尾为宜,插秧时将稻田一些地方耥低,插秧后在水深处用树枝搭鱼窝,利于存活,进出水口安装带刺栅栏,防鱼流失。
  田鱼放养不仅局限在稻田中,由于地形地势独特,加之山涧溪水不断,能引至各农舍,自然形成的坑塘就成为养殖田鱼的场所。坑塘自然形成,形状、规格各异。当地人将舍前开凿一条1~2米宽的水槽,山涧水引入其中,上面用水泥预制板覆盖,路面平整不影响行人和交通,槽内放养田鱼,两端用栅栏挡拦,再用网目适当的渔网覆附。田鱼饲料来自可食用的厨房下脚料,这种形式如同鸡舍、鸭舍。当地田鱼养殖系统有三种形式:稻田、坑塘和笼式。
  汤思退挖塘养田鱼
  汤思退为人温良恭俭让,清廉自守,人际关系甚好,口碑颇佳。他是宋高宗主和路线的忠实追随者,但又看不惯秦桧大权独揽、杀害岳飞、大肆迫害主战将帅。汤思退始终与秦桧保持一定距离,游走于高宗与秦桧之间。秦桧死后,汤思退继任丞相之位。汤思退爱才识才,善于发现人才,起用人才。一上任,首先就把陆游调回杭州在翰林院供职,这一招做得非常有灵气。陆游才华出众,文采斐然。
  传说汤思退自幼十分喜欢田鱼,故让人在宅前挖一口半月形水塘(约50平方米)饲养田鱼。如今,青田汤思退故居大部分都已消失,只留下一处半月形的水塘,原名“汤宅塘”,后因汤宅易主留姓,该水塘被改名“留宅塘”。现今的“留宅塘”却不仅仅指这一池塘,而是已成为了街巷名。岁月更迭,“留宅塘”数易其主,而在塘里养田鱼的习惯却始终未变。时至今日,该塘尚养有些许田鱼。
  2传统知识与技术
  (1)生产知识 农业思想——中国农民很早就有“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成功多”的“天地人稼”和谐统一的思想观念,稻鱼共生就是这一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影响下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体现。“稻鱼共生,和为一体”,不仅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文化遗产极富特色的代表。
  生产知识与农具——长期稻田养鱼的生产实践使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稻鱼共生知识,认识到鱼能除杂草、食害虫、松土和肥田,也创造了丰富的稻田养鱼的形式和器具,例如:田耙、金光圈、稻梯、稻桶、箩、畚斗、桶、草刀、锄头、畚箕、耖、牛轭、雷轴、耙、石臼、手磨等。
  (2)传统技术 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一些病菌,另外,村民有时还上山采些樟树枝、松树枝浸泡在田里,防止水稻和田鱼的病害。在除草方面,还使用一些传统特制的除草工具进行辅助控草,如有在田中除草的工具,也有在田埂上除草的工具。在控虫方面,以前农民通常用油(如桐油、菜籽油和茶油等)来除虫。具体做法是先将油滴入田间水面,然后用一个木耙(呈丁字形)将水和油一起推扫水稻禾叶,禾叶上的害虫就会被扫落到田中,并被油粘在水面上,这样鱼就可以以它为食,达到了除虫喂鱼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有的农民还采用诱虫灯来除虫,灯架中一般挂一盏煤油灯,灯下有个托盘,托盘里盛有桐油、菜籽油和茶油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一些向光而来的昆虫就会被烫死落入托盘被油粘住,白天将这些俘获的昆虫倒入田中作为鱼的饵料,可以同样达到除虫喂鱼的效果。而现在大部分稻田养鱼地区都会使用农药除虫。

知识出处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详细讲述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基本情况、生产原理、地区特点以及当地人的生产方式、生活哲学、民俗特色等,可以说是对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一个总结。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