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壹]草创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鱼灯舞》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79
颗粒名称:
[壹]草创时期
分类号:
J722.21
页数:
3
页码:
034-0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的鱼灯起源于古代的稻田养鱼和尝新饭祭祀的习俗。自唐朝置县以来,青田先民就有在自家门口挂彩灯、贴对联的习俗,尤其是挂鱼灯的人家最多。到了南宋时期,挂鱼形灯在青田更加盛行,鱼灯也象征着夫妻好合,家庭和睦。在东宫,赵与愿太子、洪贵妃等人深受南宋京城临安的直接影响。宋代还有一位佚名诗人在一首关于杭州元宵灯会的诗中提到过鱼灯,说明当时的鱼灯还是鱼形的灯笼,尚未形成鱼灯舞。
关键词:
民间舞蹈
鱼灯舞
青田县
内容
艺术源于生活。古时,青田先民在稻田中养鱼,收成时以鱼饭祭祀天地神明,形成“尝新饭”习俗,这是产生鱼灯的源泉。
《青田县志》中有记载:“上元节市巷皆悬灯。”自唐朝置县以来,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青田先民都有在自家门口挂彩灯、贴对联的习俗。1983年,青田县文化馆曾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鱼灯舞普查。据农村老艺人反映,古时的海口、芝溪、祯埠、船寮、鹤城、温溪等瓯江两岸乡镇,以及小源、大云寺、黄放口、四都港流域、小溪流域等广大农村,在春节、元宵佳节都会挂鱼灯、八仙灯、宫灯、彩灯等,尤以挂鱼灯的人家最多,以祝愿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
到了南宋时期,挂鱼形灯在青田更加盛行。1126年,宋高宗赵构从温州江心寺回临安,途经青田时见船寮洪府前村有一女子年轻貌美,犹如天仙,便选为贵妃,即为洪贵妃。《青田县志·人物篇》记载:洪贵妃銮驾进京(临安)时,洪府前村有“十里砖街十里荷”。后来,民间鼓词艺人四处传唱,发展为“十里砖街十里荷,十里荷池鱼跃波”。当时荷花池中的鱼均为稻田中养的红鲤鱼(俗称田鱼),由此,荷花和鲤鱼(田鱼)就成为先民心目中的圣物,也象征着夫妻好合,家庭和睦,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在门口悬挂鱼灯和荷花灯。
青田虽然是个偏僻的山区小县城,却有一位皇亲国戚。《处州府志》中有记载:赵希怿,字叔和,祖伯仁,宋太祖七世孙,寓居青田。历官至端明殿学士,昭信军节度使,开府议同三司,赠少保,追封成国公,谥正惠。子与筹、与想、与勤皆贵显,子与愿,宁宗召入宫,赐名曮,封荣王,开禧三年(1207)立为皇太子,改名询。在东宫,讲诵不辍,嘉定三年(1210),朝野惜之,谥景献。有了赵与愿太子、洪贵妃等人,青田虽小,社会地位却非比寻常,政治、经济、文化深受南宋京城临安的直接影响。
宋代有一位佚名诗人,在一首描绘杭州元宵灯会盛况的诗中写道:“鱼灯万里耀长空,闹灯元宵处处同。顶马狮龙人物好,街歌巷舞尽儿童。”从诗中可以看出,灯会中的鱼灯非常多,也非常显眼,因为是灯会,所以灯都是挂着的,说明此时的鱼灯还是鱼形的灯笼,尚未形成鱼灯舞。否则,诗人定会大书特书舞鱼灯的壮观场景,绝不仅仅是“街歌巷舞尽儿童”。这首诗描写的虽是杭州灯会,但杭州是南宋的文化中心,杭州的灯会能折射出江南灯会的概况,因此也可以说是青田灯会的真实写照。
宋代的这种鱼形灯笼还没有形成鱼灯舞,是草创时期的青田鱼灯舞,我们称它为青田鱼灯舞的起源。
知识出处
《青田鱼灯舞》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青田鱼灯舞的起源、发展情况及其寓意、文化底蕴和传承、保护现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