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鱼灯舞》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67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4

内容

国务院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荣获“三连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
  为了保护好我省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自2007年始,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财政厅联合组织编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这套以浙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内容的大型丛书,为每个“国遗”项目单独设卷,进行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分期分批编撰出版。这套丛书力求体现知识性、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学术性。通过这一形式,对我省“国遗”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进行普及和宣传;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对我省入选“国遗”的项目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
  地域的文化差异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变迁,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穿越时空的水乡社戏,流传不绝的绍剧,声声入情的畲族民歌,活灵活现的平阳木偶戏,奇雄慧黠的永康九狮图,淳朴天然的浦江麦秆剪贴,如玉温润的黄岩翻簧竹雕,情深意长的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一唱三叹的四明南词,意境悠远的浙派古琴,唯美清扬的临海词调,轻舞飞扬的青田鱼灯,势如奔雷的余杭滚灯,风情浓郁的畲族三月三,岁月留痕的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等等,这些中华文化符号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感知,可以赞美,可以惊叹。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逐渐沉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积淀并润泽着当代民众和子孙后代的精神家园。
  岁月更迭,物换星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绚丽,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斑驳和脆弱,假如这个传承链在某个环节中断,它们也将随风飘逝。尊重历史,珍爱先人的创造,保护好、继承好、弘扬好人民群众的天才创造,传承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天显得如此迫切,如此重要,如此有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着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承续着中华文化之魂。浙江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7项,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第一批“国遗”44个项目已全部出书;此次编撰出版的第二批“国遗”85个项目,是对原有工作的一种延续,将于2014年初全部出版;我们已部署第三批“国遗”58个项目的编撰出版工作。这项堪称工程浩大的工作,是我省“非遗”保护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标识之一,也是我省全面推进“国遗”项目保护的重要举措。出版这套丛书,是延续浙江历史人文脉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以国家级项目保护为重点,以濒危项目保护为优先,以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文化传承发展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由政府主导的这项宏伟事业,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的携手参与,尤其需要学术理论界的关心与指导,上下同心,各方协力,共同担负起保护“非遗”的崇高责任。我省“非遗”事业蓬勃开展,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
  “非遗”事业已十年。十年追梦,十年变化,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我省在不断推进“非遗”保护的进程中,守护着历史的光辉。未来十年“非遗”前行路,我们将坚守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再坚持,再努力,为促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建设文化强省,续写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2013年11月20日

知识出处

青田鱼灯舞

《青田鱼灯舞》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青田鱼灯舞的起源、发展情况及其寓意、文化底蕴和传承、保护现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兴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