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雕名艺人名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雕艺人辞典》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53
颗粒名称: 青田石雕名艺人名录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21
页码: 1-22
摘要: 本文收录了青田石雕名艺人的名录,其中包括了林茂祥、金针三、周芝山、周旭卿、林赞卿、尹阿岩、张仕宽、金精一等。
关键词: 青田石雕 艺人名录

内容

林茂祥(1857一一1924年),又名林成春,字体廉。青田山口人。爱好金石,尤擅长石雕,作品惟妙惟肖,艺术独具一格,被藏家视为瑰宝,“争相登门追求,户坎为穿”。光绪初年,携带石雕品到海外销售,贤愚莫不叹为观止,争相购买,获利颇丰。作品还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会,深受好评。光绪戊子年(1888),在美国旧金山,他与中国特使傅云龙相遇,傅嘱他归国后大力宣传,发展海外贸易,为祖国争光。嗣后,其子携销石雕,遍历五洲,经营颇盛。于是,乡人闻风而起,接踵而往,到海外销售石雕者数不胜数。民国初年,移居温州。
  金针三(1860——?),又名金兼三,青田县油竹雅岙西村人。自幼在山口村习艺,常和著名艺人周芝山兄弟磋商技艺,年轻时就己全面掌握镂雕、浮雕技艺,尤以雕刻花瓶、佛像、鸟兽闻名。1914年,应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民国赴会筹备局长兼监督陈琪的邀请,和周芝山、周旭卿兄弟俩一起携青田石雕赴美参展。其石雕作品“小屏风”获得银牌奖,并作现场表演技艺,为中国民间工艺争光。现藏浙江博物馆的“松鹤长寿瓶”是金针三唯一传世之作。该作品高65厘米,宽30厘米,采用镂雕、浮雕的方法刻制,1955年从民间征得后,送浙江省和全国民间美术展览会展览获得奖励。此后,浙江省博物馆将此件照片编入《浙江省民间美术选集》。
  周芝山(1868——1942年),青田山口人。出生于石雕世家,其兄妹六人,排行第二。因父早故,仅读书三年就开始学艺。石雕人物、动物、花卉等无一不精,名闻乡里。1913年,周芝山等人请浙江都督府核批设立“手工传习所“,教授石雕技艺。1914年8月,集资创立“翕和美术公司”,购办青田石雕、广东瓷器、福建漆器,运往美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同年十月,浙江巡按使屈映光为翕和公司题词:“工精刻楮”。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上,周芝山的青田石雕“白云瓶”、“梅鹤大屏”、“牡丹瓶”、“碧色大印章”、“竹林七贤”等十件作品,荣获银牌奖章。他还赴美国开设商店,推销石雕产品,并先后在上海、汉口、普陀等地开过“图书店”。1933年前后,曾任青田县图书石业职业工会理事。传略编入了1990年出版的《青田县志》。
  周旭卿(1975——1920年),青田山口人,周芝山之弟。他石雕技术高超,构思新颖奇异。其创作的一件大型作品,石料重九百多斤,表现了辛亥革命时国民革命军攻打南京天堡山的战斗情景,场面壮阔,人物众多,构图复杂,气势雄伟,雕刻十分精细。又有一件石刻大轮船,长、高各一米许,刻有前、中、后三层船舱,还有驾驶室、救生圈、烟囱、兜风机四台、铁锚两只、太平锚两只,轮尾有舵手,作品镂雕精致,四面雅观。其创作的石刻大水牛,身躯肥胖,四腿挺立。双角用骨做成,色彩逼真,可活动装卸,牛眼用磁料镶嵌,炯炯有神,使观者皆甚称羡。他曾备石货数十箱,赴美国参加了1915年的巴拿马赛会。
  林赞卿(1875——1947年),青田山口人。精熟石雕技术,对山水、花卉、人物、动物雕刻技术皆通,方圆规矩精工,又擅长绘画。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三十四年间,青田创办贫民习艺所,所长詹某敦请木、竹、铁、伞老师数人,有学石雕为主的学徒三十人,聘其教授石雕技艺。林教授时手执红、绿、蓝三支笔在石料上画坯,该裁掉的用蓝笔画出,留用的分别用红、绿标记,使学者易入门径。1933年前后,林赞卿曾任青田县图书石业职业工会常务理事。
  尹阿岩(1894—1943年)青田油竹上村人。18岁开始随父学习石雕人物技艺,,三年后到山口学习石雕山水、花卉技艺三年。平日常临摹《芥子园画传》,喜爱养鸟种花。擅长绘画、人物雕刻,打坯十分简炼而准确。至今尚留存一套“八仙坯料”,在长方体上用凿戳出儿个大块面,其动态、形象己十分鲜明生动,见者无不称绝。其时慕名求其作品者络绎不绝。他曾为张学良的家庭教师陈瑛(青田阜山人)雕刻过“刘海戏蟾”作品一件。带艺徒十余人。传世之作有“关公”、“观音”等,现收藏于青田石雕博物馆。
  张仕宽(1895——1960年)青田山口秋炉坑人。7岁丧父,13岁亡母。14岁开始,在方山学习石雕技艺,满师后以雕刻为生。先后受聘在温州、上海等地“图书店”和青田的东堡、沙埠一带帮人做石刻。1955年2月加入鹤城镇石刻小组。在创作中,他将“明刀暗脉”改为“暗刀明脉”,并能表现出老、中、嫩各种叶子的不同质感,使技艺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一书,对张仕宽的创作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葡萄山”,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来处理葡萄的结构,使作品更具立体感。这种写实风格对以后青田石雕作品的创作方向有很大的影响,逐步改变了建国以前多年沿袭的拘谨沉闷的程式,呈现出特有的清新、欢快的格调。其作品“葡萄山”参加过1953年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和多次出国展览,获得国内外的好评和国家的奖励。1956年7月,他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同年当选为田县二届人民代表。1957年7月,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参观时,仔细观赏了张仕宽的“葡萄山”后称赞说:“雕得真精细!”并吩咐要好好包装。1959年10月,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其传略载入了1990年出版的《青田县志》。
  金精一(1896——1956年),青田鹤城镇人。石雕技术出众,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善用俏色。二十年代,曾在普陀山开设“斐然斋”石刻商店,边生产边销售,生意兴隆。1953年,创作的“咱们新农村“梅花筒”参加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1955年参加城镇石刻小组。1956年春,作品“梅桩瓶”在浙江博物馆展出,为该馆收藏。他所刻的山水作品富有立体感,“荷叶瓶”用荷叶、荷花、游鱼组合而成,形式别致,独具一格。1956年冬因病逝世,其人物简介编入1990年出版的《青田县志》。
  留岳川(1907——1985年),青田鹤城镇人。十七岁开始学习木雕二十岁改学石雕。1955年加入鹤城镇石刻小组。他,精于雕刻儿何形体作品,如wo塔、炉、印盒等,其造型规矩,精确严密,装饰花纹精细古朴,在青田冠于群首。他与人合作的大型“塔炉”、“花果篮印盒”等作品,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及赴日本、喀麦隆等国展览获得好评。他一生清贫坎坷,常遭戏弄,郁怨相积,有时显得喜怒无常,人称一怪。
  杜正清(1912年9月15日-2012年9月),青田鹤城镇人。15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满师后在田水南、山口、方山、城镇和温州、普陀等地创作。擅长雕刻山水,所作山峰突兀挺拔,布局气势雄伟,颇具中国山水画意;树木、亭阁、人物的造型浑厚古朴,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作品被多次选送到国内外展览。晚年作品“蓝钉山水”、“黄皮山水”,虽小巧而引人入胜。1952年在水南自立石刻小组,接受温州、杭州等地订货。1955年加入城镇石刻小组。1958年被选派到辽宁省海城县美术雕刻厂传授雕刻技艺。1963年,调回青田县石雕厂。1976年至1981年,应聘在安徽省固镇县工艺美术厂担任石雕师傅。1979年,创作的石雕作品“常娥奔月”、“高峰山水”参加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展览。
  黄华英(1913——1995年)原籍浙江乐清县。13岁时到青田跟随著名石雕艺,人金精一学艺。1935年,在温州打锣桥开设“彩石斋”石刻商店。
  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五四路口设店,名为“拜石轩”,主要经营青田石章。1955年,参加鹤城镇石刻小组,同时带徒传艺,随学者达二十多人。同年,创作的“四季圆花瓶”、“桃鸟圆花瓶”,在造型上改变以往花瓶扁形,不甚规矩的传统样式,在花纹装饰上用农作物组成图案,颇具新意,这两件作品均被选入《工艺美术》画册。1957年创作的“牡丹花”,从生活出发,按照牡丹的生长规律进行雕刻,力避概念化、程式化。他的作品一般都保留石料的自然形态,外轮廓显得简洁整体,自然浑厚,同时能巧妙地利用石料的自然质地与色彩。晚年作品有“茶竹鸟鸣”、“螺”、“鹬蚌相争”等,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和欣赏价值。
  韩占鳌(1916—1999年),青田鹤城镇人。15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1955年进入城镇石刻小组,1957年调往山口石刻厂。擅长雕刻松、竹,作品细密精巧。1978年创作的“松竹”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创作的“松鹤梅鹊”被选送法国展览。嗣后,他以业余时间,精心创作了“江南春”,作品石色纯净,质地通灵,呈圆形插屏式,采用镂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技法,雕刻了竹木、亭阁、飞鹤、彩云、白帆、远山,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在1982年的全国石雕产品评比中,获优秀作品奖。
  叶守足(1917——1977年),青田城镇水南人。15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1955年参加城镇石刻小组。他的“山水”雕刻技艺,在同行中备受称道。其作品讲究布局,刻划细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石雕作品“横渡金沙江”1953年参加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受到艺术界好评。1958年,他随同美术工作者赴杭州,仔细观察、默记西湖景色,回厂后共同设计了大型石雕“西湖烟雨”1975年,他的“花果篮”为天津博物馆收藏。作品“油田的早晨”,巧妙利用石色巧妙雕刻表现茫茫的草原和竖立的井架。作品充满生机,被拍入《浙江工艺美术新花》电影纪录片。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他因文革政治运动受冲击而染病,停止艺术创作,直到病故,终年只有60岁。
  朱振良(1917—2002年),青田温溪人。系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他十五岁开始跟随其兄学习石雕技艺。善于吸取玉器、牙雕的镂雕技艺,擅长“九龙链瓶”、“九龙多层石球瓶”的雕刻。其创作雕刻的九龙动态迥异,形象生动,瓶体造型古朴。有的瓶体上悬挂一条镂刻有数十个环的链条,有的瓶盖上还设一个石球,球内镂挖出八九层各可自由转动的小球,其作品在青田石雕中独树一帜,被多次被选送国内外展览,令观者赞叹不己。1954年,参加山口石刻小组。1957年被选送到浙江美术学院民间艺人进修班学习,1958年,调入青田石雕厂创作组工作。1959年其创作的石雕烟缸“新生”,被选送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潘雨辰(1918年3月1日——2010年),浙江省文成县潘山村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工工艺学会常务理事。五岁随父移居温州,九岁进温十中附小分部读书,深受美术老师管文南先生的艺术熏陶。十三岁因家贫辍学,拜朱云明为师,学习青田石雕和绘画,十七岁满师后以石谋生。1940年起,自学凭照片为人雕像。他创作的“孙中山”全身像、“女游泳员”、“举重运动员”、“八骏马”、“八美图”、“罗汉”等石雕雕像及石雕作品畅销一时。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继承青田石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善于吸收西洋雕塑的表现手法,将流畅的线条与概括的形体巧妙结合起来,并努力塑造出鲜明生动的现代人物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从而开阔了青田石雕创新的路子,增强了艺术的活力。“幸福时代的小朋友”被浙江省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1962年底,被调到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创作了“蝶恋花”“笑谈纸老虎”等作品。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创作了“花飞凤舞”、“梁祝化蝶”、“奔月”、“丝路彩虹”、“中日友谊”等作品,后三件作品被选送日本展览,为日商购藏。不少作品参加了全国美术展览,分别被鲁迅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被国内外书刊广为宣传介绍。同时,他对青田石雕技法理论也深有研究,先后写有论文多篇,并在教学中广为传授。其中《玉石雕刻技艺杂谈》一文,曾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林如奎(1918年9月—2011年4月)出生于山口镇的一个石雕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2岁开始随父学艺,继承家风衣钵。世称“石雕泰斗”。他是第一个石刻生产合作社组建,并致力于青田石雕传统技艺保护发展的石雕艺人;是第一个出席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的青田石雕代表人物;是我省第一个以父子大师称誉艺坛的石雕名家。1978年,获省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先进个人奖;1979年7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同年,被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2007年,获“青田县突出人才贡献奖”。80多年来,他致力于花卉创作的探索,先后创作了一批以农作物为题材推陈出新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花卉镂雕的精湛技艺,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高度的思想境界。1959年,作品《五谷丰登炉》被选北京作为陈列品。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他的《高粱》、《咏梅》。1976年,《高粱》被浙江人民出版社印制成彩色年历画片公开发行。1985年,代表作《高粱》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被轻工业部确定为工艺美术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1992年《高粱》被印制成特种邮票公开发行。出版有《林如奎青田石雕作品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评传。
  朱正普(1921年8月5日—2009年)青田油竹下村人。4岁时因病错服了药而成为聋哑。,可他聪明好学,从看图识字书上学会许多常用字,居然能与人笔谈。12岁那年,拜石雕名师尹阿岩学艺,经六年磨练,掌握了人物雕刻技艺,从而开始独立操刀营生。1955年,加入石刻小组,同年被破格选送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工艺研究班进修。擅长雕刻古典人物和传说中的神、佛、仕女。他雕刻的仕女,身姿婀娜,衣褶流畅,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他刻儿童,稚雅天真,顽皮可爱,捉迷藏、翻跟斗、抱南瓜、玩蟋蟀,无不童趣盎然。1956年7月,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1957年7月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1964年,作品“送子当红军”获浙江省雕塑竹编观摩评比一等奖。代表作“武松打虎”那英勇威武的雄姿,降龙伏虎的神态,更具永久的艺术魅力。晚年他退休在家,但依然情结石缘,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与无言的石头为伴,继续于无声中不断创造出无逊于民间瑰宝的艺术作品。
  林挺椒(1921——1971年),青田山口人。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喜爱石雕艺术,小学毕业即拜名师学艺,较好地继承了青田石雕的传统技艺,擅长人物、动物和花卉的雕刻。其作品以传统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构思新颖,雕刻细腻,人物造型丰满,富有意蕴和美感。主要作品有:“血溅鸳鸯楼”、“老中医搭脉”、“将相和”、“白蛇传”、“担蕃薯”、“大乔小乔”、“黄盖施苦肉计”、“搓稻杆绳”等,颇受好评。他的雕刻技艺和作品,在上世纪60、70年代颇受行家的肯定和藏家的喜爱。
  吴如乾(1924—1988年)青田山口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田石雕名艺人。十四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擅长花瓶、花卉雕刻。1954年起,曾任山口石刻合作社监事等职。1956年,被评为青年石雕艺人(后享受名艺人待遇)。1957年,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1956年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他的“牡丹花瓶”作为礼品,赠送给苏联前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1964年,其创作的“咏梅”在广州工艺品新题材展览会上展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赞扬。他努力开拓石雕新题材,探求以传统技艺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创作了多件“高粱”、“谷子”、“冰梅”、“辣椒”等作品被选送到国内外展出,《人民画报》、《人民中国》等报刊均对他的作品作过评价。其人物简介被载入了1990年出版的《青田县志》。
  王为纲(1925年9月---2010),浙江丽水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45年毕业于浙江省立联合师范学校,对绘画、篆刻、石雕等皆有浓厚兴趣和一定的造诣。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在县文化馆任美术干部,曾为青田石雕的恢复、组织、辅导做了许多工作。1962年,曾利用九种不同色彩石料创作雕刻的“九老”组雕作品,受到好评。1980年退休后,被聘为田县美术公司顾问。他创作的石雕作品以浮雕为主,常选取季山夹板冻、巴林黄皮等石料,施以浮雕,融绘画与雕刻于一炉,富有诗情画意和书卷气。1987年3月,有作品多件参加浙江省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览。其创作的“甲鱼”,被选送参加1987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同年出版《王为纲美术作品选》,刊有雕刻、绘画、篆刻作品上百件,显示出其勤奋与才艺。晚年石雕作品“鸟竹”1997年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名家精品展一等奖;“周恩来”获1998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东艺杯)银奖。199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周南康1937年5月21日生,青田山口人,中国宝玉石协会印石专业委员会委员。十一岁开始学习石雕技艺,1954年参加山口石刻小组,擅长山水、古兽作品的雕刻,石雕作品多吸收玉器风格,奇禽异兽、纹饰图案均甚高古,器皿造型、链环镂雕均甚严谨。1958年选调外地,先后在遼宁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沈阳玉器厂、北京工艺美术联合工厂等单位搞玉器生产与设计。1961年被指派赴朝鲜任民间工艺品设计指导,1962年回国后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民间特艺集训班进修,1969年调回田县石雕厂工工作。作品“花篮”、“吊链花篮”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熏炉”入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田石雕》明信片;“丰登”1984年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金奖;“神龟”获1987年浙江省工艺品精英奖;“麒麟”获1988年郑州万国博览会一等奖。1990年荣获轻工业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人”荣誉称号,199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叶棣荣1937年7月生,青田县鹤城镇水南人。从小拜师学艺,擅长山水雕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品创作吸取了古典诗词、中国绘画的意境、构图,等,特别注重作品立意,少有程式化而富有诗情画意。晚年代表作“山行”、“望岳”等,颇见技术功底。199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周悟青1937年11月23日出生,青田鹤城镇人。16岁开始学石雕,1955年参加城镇石刻小组,擅长雕刻山水,其作品线条流畅,风格清新古朴。1958年,被选派到辽宁省海城县美术雕刻厂传授石雕技艺。1963年,调回青田石雕厂。1972年,创作的石雕“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被刊登于浙江《工农兵画报》。之后,又有多件山水作品被选送赴日本、美国等地展览;1978年,其作品“高峰山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被青田石雕博物馆收藏。199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出版有《周悟青石雕艺术》。
  林福照(1938年1月-2012年8月23日),青田山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有着青田石一样的性格,敢说敢做,是一位融文化型、思想型、艺术型于一体的石雕大师。他对山水、人物、花鸟、动物几大题材进行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他的山水作品气灵活有加,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花鸟作品体现田园风味和怡静祥和气氛,意韵悠长;人物作品不拘一格,风格多变,充满时代气息。他独辟蹊致力于青田石雕技艺革新,开创了大我的艺术天空。有作品《芊》入选石雕明信片,《争艳》由国家博物馆收藏,《钟馗》被选送参加四十五周年国庆成就展。有代表作《锦绣河山》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征集收藏,为青田石雕文化史树立起了独特的艺术丰碑。90年代以来,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授予“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中国玉石雕大师”;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称青田石雕“石艺通才”。
  张梅同(1938年9月—2001年9月),青田山口秋炉坑人。其父张仕宽是青田石雕名艺人,以雕刻“葡萄山”而饮誉艺坛。1956年,进入城镇石刻厂随父学艺,继承和发展了其父“葡萄山”的雕刻艺术。作品取俏色,精镂雕,雕刻的葡萄藤繁叶茂,果实累累,一派生机蓬勃。他先后创作多件“葡萄山”,或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或被选送喀麦隆、日本、美国等地展出,受到了国内外艺坛的好评。1979年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画册,选登了他的两件“葡萄山”和一件“冰梅”作品;1982年全石雕产品评比中,作品“葡萄山”获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美术史》一书中选用了他的“葡萄山”彩照;作品“葡萄山”参加,1987年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确定为工艺美术珍品,被国家征集收藏。1990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人”荣誉称号。
  周伯琦(1940—1988)青田山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5岁开始学石雕技艺,同年进入山口石刻合作社当学徒,1957年冬转到青田石雕厂,擅长山水、花卉雕刻。1958年起进入厂创作组从事石雕的创作研究。喜标新立异,自辟蹊径,刻富于生活情趣的题材。1960年,创作的石雕作品“海螺”,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选作陈列品;1962年创作的“油茶丰收畲女喜”获省创作二等奖;1963年创作的“罗汉”、“锦鸡”获省优秀创作奖。此后,又有数十件作品被选送到国内外展览。代表作“春”,于1982年被评为省优秀作品,获全国石雕产品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刊登于《浙江画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并被选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田石雕》明信片,1987年又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作品“光阴生命”被列为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喜探索总结石雕技法理论。从1981年开始,陆续撰写了《青田石雕技艺三要素》、《石雕花卉浅论》、《“春”的创作体会》等多篇论文,在《浙江工艺美术》、《杭州工艺美术》上发表,受到艺术界的好评与肯定。其中《青田石雕技艺三要素》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出版理论专业著作有《青田石雕技法》,这是我县第一部石雕技法教科书,在石雕界颇具响。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人物简介编入1990年出版的《青田县志》。
  留秀山1942年12月生,青田鹤城镇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6年进入城镇石刻生产合作社,学习雕刻山水、人物,后来拜青田著名石雕艺术家张仕宽为师,学习“葡萄山”雕刻技艺。1984年前后,精心雕刻了一件“葡萄山”作品,探索出在葡萄藤叶的内层雕刻葡萄串的技法,使作品层次更为丰富,雕刻精细过人,充分显示了青田石雕多层次镂雕的精湛技艺,在1985年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希望杯”;1994年,作品“知秋”被选送参加建国四十五周年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1997年,“争艳”和“天长地久”参加了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览”;“瓜香蝉乐”2001年获中国候选国石作品展评特等奖。199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授予“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杨楚照1942年12月出生,青田山口人。13岁进入山口石刻合作社学石雕人物技艺。天资聪慧,少年成才,16岁起独立创作,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早期的作品“风雨中牧童”、“拔萝卜”、“扇火炉”参加了浙江省第一次轻工业产品展览,受到中外美术家的好评。1958年,被选调到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他以写实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新貌的佳作。作品“爱”被选为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品。1964年,调回青田石雕厂,同年创作的“归航之后”获省优秀作品一等奖;1972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作品“更喜岷山千里雪”十分引人注目,《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新华社通讯》都先后予以报道并给以高度评价;1973年,其作品“巴勒斯坦游击队”、“非洲女民兵”被选送喀麦隆等国展览;“革命圣地遵义”于1975年被天津博物馆收藏;以动物为题材创作的“密林深处”,参加了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赴日本的展览。之后,又作为主要设计者和雕刻者,创作了大型石雕作品“西游记”。一九八三年运往香港,参加浙江省出口商品展览会,轰动海内外。此外,创作的石雕“水果盆”还被选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田石雕》明信片;“浣纱”获2001年中国候选国石作品展评“银奖”。1983年11月,出国定居西班牙。
  林达仁1943年1月生,青田山口人。1954年从师学艺,1956年进入山口石刻合作社工作,1964年调到青田石刻厂。石雕技术比较全面,尤长于雕刻山水。他对运用传统技艺、表现山水新题材作品的创作进行有益的探索。作品“南京长江大桥”、“长城”等,均受到艺术界的好评。1977年,作品“井冈山——茨坪”被天津博物馆收藏;“金鱼”被选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田石雕》明信片。1979年,出国定居美国。
  林耀光1943年10月出生,青田城南朱岙人。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1957年进入山口石刻厂学习石雕技艺,翌年,被选调至青田石雕厂创作组,石雕技艺较为全面,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技艺造诣尤深,作品刻划精细,结构准确,气势雄伟,构图完整,对于“马”的雕刻最为称著,马匹组合得当,神态生动,饮誉艺坛。1972年,他创作的“群马”(六匹),被拍入电影“浙江工艺美术新貌”纪录影片;1973年创作的“群马”,被选送到非洲喀麦隆等国展览;同年,创作的大型石雕“群马”(十六匹)1977年雕刻完工,1978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获省优秀作品一等奖,《美术》杂志,《浙江日报》刊登了作品照片,1978年5月,被我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时作为国礼赠送给金日成主席;1979年至1980年创作的大型石雕“奔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选为陈列品。此外,他还创作了“报春”、“史湘云”等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1982年4月,受选委派赴日本静冈,在“浙江省展览会”上作民间工艺操作表演,现场完成“金鱼”、“仕女”两件精雕作品,日本友人对他的精湛技艺极为赞赏。1984年创作的“千里雄风”,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中,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近年来,他利用当地丰富的花岗岩资源,努力开拓雕刻新品种,为全国各地设计制作花岗岩园林雕刻品。1985年,为浙江农业大学设计制作大型花岗岩雕“奔马”;1988年历时三年完成了高19.5米、125吨的花岗岩石雕“观音”,现落户在全国百家名寺之一的青田东堡寺景区,受到了国内外艺术家、游客的好评。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青田石雕艺人辞典

《青田石雕艺人辞典》

出版者:博通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青田县石雕分列历代名艺人(30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6人)、工艺美术师(151人)、助理工艺美术师名录(193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茂祥
相关人物
金针三
相关人物
周芝山
相关人物
周旭卿
相关人物
林赞卿
相关人物
尹阿岩
相关人物
张仕宽
相关人物
金精一
相关人物
留岳川
相关人物
杜正清
相关人物
黄华英
相关人物
韩占鳌
相关人物
叶守足
相关人物
朱振良
相关人物
潘雨辰
相关人物
林如奎
相关人物
朱正普
相关人物
林挺椒
相关人物
吴如乾
相关人物
王为纲
相关人物
周南康
相关人物
叶棣荣
相关人物
周悟青
相关人物
林福照
相关人物
张梅同
相关人物
周伯琦
相关人物
留秀山
相关人物
杨楚照
相关人物
林达仁
相关人物
林耀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