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 闪光的足迹——青田石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45
颗粒名称:
附录 闪光的足迹——青田石雕
页数:
12
页码:
299-310
内容
六朝
●用青田石制作造型概括简练的小石猪,供墓葬用。
五代
●出现青田石雕的小佛像。
元代
●赵孟頫(1254—1322)始用青田灯光石刻印。
明代
●文彭(1497—1573),在南京西虹桥买下四筐青田冻石。嗣后他皆用青田石刻印,从此青田冻石之名艳传四方。
●郎瑛在嘉靖年间(1522—1566)著《七修类稿》,上载“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
●屠隆(1542—1605)著《考槃事》载“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
清代
●17、18世纪有青田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贩卖青田石雕。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时,大臣将两套各60枚青田石雕刻的《宝典福书》、《元音寿牒》印章,作寿礼敬献给皇帝。
●同治三年(1864)青田邵山村杨灿勋从水路到英国销售青田石雕。
●光绪初年青田山口村林茂川改良石刻,创新花色品种,向欧洲各国推销,颇受国外人士欢迎。
●光绪十八年(1892)山口村商民季兆鋆等七人将青田石刻运至南洋群岛及印度一带销售,后辗转至法兰西,营业日见发达。
●光绪二十五年(1899)青田旅法华侨获准在“巴黎赛会”中置会亭销售青田石雕。
●光绪三十年(1904)青田侨民在美国芝加哥“圣路易博览会”中开设青田石刻店,陈列销售文具、人物、花卉等石雕品。
●宣统二年(1910)青田石雕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上展出,并荣获银牌奖。同年,在山口村创办改进图书石雕刻技艺局,并聘请良工传授雕刻技艺。
民国
●1913年山口村周芝山举办手工传习社,教授石雕技艺。
●1914年
8月,浙江巡按使公署批准青田石雕艺人周芝山等集资成立翕和美术公司,购办青田石货,运往美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10月,浙江巡按使屈映光为青田翕和公司题词:“工精刻楮”。
●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青田石雕艺人周芝山、金针三分别获得银牌奖章。
●1923年上海瑞和砖瓦厂经理邵达人,赴日本考察坩埚制造技术,回国后设厂仿制。经调查得知青田石可作坩埚原料,于是托永嘉德顺昌号代理收购运沪。
●1929年地质工作者叶良辅、张更赴山口、季山一带观测调查青田印章石,取标本不下半百。
●1930年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发表叶良辅、李璜、张更的《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论文,首次对青田石作科学分析研究。
●1931年浙江省设计会调查员王萼赴青田调查,青田石雕全年产值约70万元,艺人共2200余人。
1932年民国元老谭延闿墓前纪念亭选用青田石刻碑文,共8块同色,每块长1.4英尺、宽1英尺。12月1日,浙江省省长鲁涤平电令青田县县长郑迈,由县石业工会赶办,并派警察四人昼夜督采,至17日专车送杭,分装四箱,计费201.24元。
1933年2月,青田县图书石业职业工会上诉指控山口乡采石生产合作社“垄断图书石,大有妨碍雕刻工人之原料”。纠纷案历时近两年,经县政府、省建设厅调解,未有结果。
1934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青田“冻石图章”参加展出。该章通高15.1厘米,重12斤4两。
1936年
6月16日,在山口林氏宗祠成立青田县图书石业工会,有会员262人。9月,山口图书石刻合作社成立。
1937年
5月1日,在南京举行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青田山口乡图书石刻生产合作社选送四件石雕作品:屏风、假山、全堂佛、烟插。价值233.30元。1940年10月5日,山口乡图书石合作社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
2月,青田石雕《葡萄山》、《梅花筒》等作品参加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出。
3月,省文化局派贺鸣声等人到青田,驻油竹3个月,进行石雕技术辅导和帮助组织艺人等工作。
8月,山口采石工人傅乾坤等百余人组织成立生产合作社。
9月,石雕艺人朱正普被选送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间艺人训练班深造。
12月7日,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青田石雕著名艺人潘雨辰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观座谈,交流经验。
1954年
6月,有石雕艺人15人,在山口泗洲堂成立山口石刻小组。
11月,在山口林氏宗祠成立山口石刻生产合作社,有社员35人。
1955年
7月,青田县文化馆在县中心小学举办首次青田石雕作品展览,展出石雕花瓶、烟具、灯台、人物、山水等作品291件。
10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到青田为石雕艺人作美术、雕刻技术讲座四次。●1956年
1月,鹤城镇石刻生产合作社成立,有社员40余人。
4月2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到杭,浙江省省长沙文汉将一只青田石雕花瓶和一件石雕人物作品赠送给他。
7月,省手工业管理局会同文化部门与青田县委在县内开展石雕名艺人评审活动。艺人张仕宽、林如奎、朱正普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吴如乾被评为青年石雕艺人(后享受名艺人待遇)。
9月,成立油竹石刻生产合作社,有艺人40余人。同月成立方山石刻生产合作社,有艺人100余人。
10月,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到杭,浙江省省长向他赠送了青田石雕。是月,山口蜡石供销社转为地方国营青田山口蜡石矿。
●1957年
7月22至28日,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浙江省出席代表28名,其中青田艺人代表有张仕宽、林如奎、朱正普、吴如乾4人参加大会。
7月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仔细观看了张仕宽的《葡萄山》后,笑着赞扬说:“雕得真精细。”
12月26日,北京召开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青田石雕名艺人吴如乾参加了会议。
●1958年
2月,城镇石雕厂进行技术革新,制成锯岩机、钻洞机、磨光机、打坯机等。
8月,全县各石雕厂选送了10余名优秀艺人和青年艺徒到浙江美术学院民间工艺系学习。
10月,青年石雕艺人杨楚照、潘先南被选送到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进行创作研究。
12月,山口、鹤城镇、油竹、方山等四个石刻生产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并分别改名为石雕厂,划归县工业局管辖。
是年,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编印的《巧夺天工》一书,载有“青田石雕名艺人——张仕宽”一文,详细介绍了张的作品和事迹。
●1959年
6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画册出版,内载有张仕宽的石雕作品《葡萄山》。
9月,石雕名艺人张仕宽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观礼。
10月,北京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青田石雕《葡萄山》等作品参加了展出。
●1960年
10月,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全县四个石雕工厂恢复为县属集体企业,重新划归县手工业联社管辖。当时共有职工368人。
11月29日,名艺人张仕宽逝世,县人民政府为他举行追悼会。浙江省文联发来唁电。
●1963年
7月,青田雕刻石的封门矿开采基地(国家投资7万元)投入生产。
●1964年
5月17日,郭沫若到青田参观石雕工厂,并挥毫赋诗,赞誉青田石雕。
●1965年
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工艺品新题材展览会上,周恩来总理对青田石雕《咏梅》予以热情赞扬,并作了高度评价。
●1967年
6月,张爱廷被作为石雕艺术专家派往阿尔巴尼亚传授石雕技艺,历时一年。
●1971年
浙江美术学院在青田石雕厂举办雕塑学习班,教师有达留生、许叔阳、姚巧云等。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特约青田赶制石雕《小象》500只,携带回国。
9月2日,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青田石雕《更喜岷山千里雪》、《高粱》等作品参加展出。
10月,《红旗》杂志发表了“更好地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一文,文中评介了青田石雕《更喜岷山千里雪》、《咏梅》。
11月9日,《人民日报》在题为“推陈出新,繁荣工艺美术创作”的文章中,赞誉青田石雕《高粱》是花卉瓜果题材推陈出新的佳作。
●1973年
2月6日,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成立。
10月,青田石雕《骏马奔腾》、《长征》、《赤道椰林》等作品,赴喀麦隆等国展览。
12月,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设立青田石雕陈列室。
●1978年
2月22日至5月28日,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20多件青田石雕新作参加展出。邓小平参观时赞扬倪东方雕刻的《谷子》“俏
色用得好”。
5月,林耀光创作的石雕《群马》被选为国礼,赠送给金日成主席。
10月,著名动物雕塑家、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周轻鼎与杨成寅、林文霞等老师在青田举办动物雕塑培训班,为期3个月。
●1979年
8月8日至16日,轻业部召开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会上,林如奎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
10月,浙江省委、省“革委会”授予林如奎“浙江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1980年
4月17日至24日,浙江省电视台在青田拍摄电视纪录片《青田石雕》。该片脚本由夏法起编写。
10月4日,新华社在《国内动态》上发表了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青田石雕原料严重短缺”一文。胡耀邦作了批示。嗣后,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12人专程赴青田,与地、县领导共同研究,成立了青田叶蜡石公司。
10月12日至11月5日,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
●1982年
4月,浙江省在日本静冈县举办浙江省工艺美术展览会,林耀光应邀赴日本作现场工艺操作表演。
5月,在连云港召开的全国贝雕画石雕产品质量评比大会上,青田石雕厂的批量产品荣获第一名,有6件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8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会上,青田石雕荣获国家银杯奖。《高粱》、《春》、《秋》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3年
4月,以杨楚照为主设计雕刻的超大型石雕《西游记》运赴香港展览,轰动香港,后被港商以25万港币购去并收藏于香港“宋城”。
●1984年
8月,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林耀光的《千里雄风》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5年
3月,《青田石雕》明信片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4月,在北京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耿飙、陈慕华、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5月,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为青田石雕题词:“神工艺精”。
8月,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留秀山的《葡萄山》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
12月,林如奎的《高粱》被轻工业部评定为工艺美术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
●1986年
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到青田视察,参观了青田石雕陈列室并题词。
3月20日,上海科学技术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青田拍摄《青田石雕》专题纪录片。
6月22日至30日,香港集古斋画廊首次举办青田石雕石章展览。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等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仪式。
8月,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倪东方的《秋菊傲霜》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并被评为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来青田视察,为青田石雕题写了“点石成金”的题词。
11月1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顾问、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到青田参观青田石雕。
1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参观青田石雕陈列室并题词。
●1987年
3月5日,青田60多件石雕作品参加了在省博物馆文澜阁展出的浙江省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览会。
●1988年
4月,周百琦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林如奎荣获的“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亦同时改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被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
●1989年
10月,青田石雕《杨梅》、《舞狮》、《人物印雕》等9件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
●1990年
5月,浙江省国际贸易中心将张梅同的《葡萄山》赠送给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
8月,夏法起的《印章雕刻》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作品一等奖。是月,夏法起编著的《青田石雕志》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出版。
10月,新编《青田县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青田石雕界著名艺人周芝山、张仕宽2人的传略及金精一、吴如乾、周百琦3人的简介被载入志书。
●1991年
10月,台湾传奇传播公司《玺印乾坤》电视摄制组来青田拍摄青田石、青田石雕。
10月8日,经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批准,倪东方、张爱廷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992年
12月15日,邮电部发行青田石雕邮票一套四枚:《春》(面值10分)、《高粱》(面值20分)、《丰收》(面值40分)、《花好月圆》(面值2元),石雕作品作者分别为周百琦、林如奎、张爱廷、倪东方。是日,青田县隆重举行青田石雕邮票首发式暨首届青田石雕文化节。
●1994年
4月,在浙江省首届乡镇企业优秀工艺品展评会上,陈经平的《十二生肖》、张海正的《呼唤》获特等奖。
5月,周百琦、张澄之编著的《青田石雕技法》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7月,林如奎、倪东方、张爱廷、夏法起、林福照的石雕作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
10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会上,青田石雕精品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1995年
11月,浙、闽、沪三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青田县举办首届全国陈十四传说暨青田石雕研讨会。
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授予林福照、林耀光、留秀山、叶棣荣4人为“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授予周南康等26人为“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1996年
6月,国务院文化部授予青田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青田石雕”称号。9月,《林如奎青田石雕作品选》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10月,陈慕榕编著的《中国青田石——名石·名雕·名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7年
6月14日,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在青田举办“’97浙江三雕创作世纪谈”学术研讨会。
7月,夏法起的专著《青田石全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野珍》(倪东方作)、《争艳》(林福照作)、《天长地久》(留秀山作)3件石雕精品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党的十四大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展览,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9月27日,倪东方、张爱廷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998年
1月,《喜悦》(张爱廷作)、《时熟稔丰》(林伯正作)、《高粱》(周金甫作)、《年年有余》(叶品然作)等4件石雕精品被选送参加浙江省十四大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展览。
5月,林福照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8月,青田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了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8月,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在京举办,40多个国家的10余万件作品参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题词祝贺,周金甫、张爱光创作的精品入展并分获金奖。
●1999年
3月,在上海举办青田石雕展示会,徐匡迪市长等上海党政领导莅临参观。各新闻媒体都作了热情报道,展示会取得圆满成功。
5月,张爱光创作的大型石雕《五谷丰登》被浙江省政府作为礼品赠予云南世博会珍藏。
8月,沈仁康县长率团赴京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主办的国石定名学术研讨会,根据“排名不分先后,以笔画为序”的原则,推选寿山石、昌化石、和田玉、青田石、岫岩玉、独山玉为“国石候选石”。10月,在北京举办青田石雕展。陈慕华、陈锦华等党和国家领导莅临参观指导。
●2000年
1月,青田石雕再次在上海举办展示会。
3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北京再次举办国石研讨会,我县组团参加。
8月,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香港商报社等单位举办“21世纪封面人物”评选活动。倪东方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代表人物入选。
●2001年
5月,香港亚洲卫星电视台摄制组来青田拍摄《青田石雕真风采》五集电视纪录片,在亚洲各国播放。
7月26日,“中国青田石雕·香港展”在中环富丽华大酒店举行,倪东方的《十二生肖》(12件/套),被香港影视名星吕良伟以120万元高价购买收藏。
9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北京举办第三次候选国石精品展评会及研讨会。在展评中,青田石雕精品获奖数位居榜首。在中宝协上报的“国石评选报告”中称评出“两玉四石”为候选国石。“四石”(排名不分先后)横排为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竖排为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
10月8日至9日,青田举办“中国·青田石雕节”,期间有石雕精品评比、新世纪石雕艺术论坛、山口石雕城开业典礼等活动。
12月,经浙江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审评,张爱光等33位中青年石雕艺人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2年
3月12日,“青田石雕研究中心”在青田正式挂牌成立,并举行“首届青田石雕强化研究班”开学典礼。
4月12日,鹤城镇水南村一古墓出土一件雍正六年(1728)的石雕墓志铭,铭文为同邑进士林十洲撰写。现被县文管所收藏。
9月26日,浙江省博物馆举行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林如奎的《高粱》、倪东方的《瓜熟蛙趣》和张爱廷的《田园丰歌》等作品参加展示。
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周金甫的石雕作品《生命之源》和徐永丽的《遥结芳心》获金奖。
12月27日,经丽水市工艺美术中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审评,青田石雕艺人63人评为工艺美术师,77人评为助理工艺师,18人评为工艺美术员。
●2003年
1月8日,投资2818万元,建筑占地面积2159m2的青田县石雕博物馆破土动工。
1月13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青田石雕”注册商标在青田正式启用。
3月6日,周金甫的《岁月流痕》在大连举办的第37届全国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暨国际礼品和家用消费品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4月上旬,中央电视台《走入幕后》栏目摄制组来青田拍摄上、下两集计时32分钟的青田石雕专题片。
7月17日,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研讨会(培训班)在青田县举行。
7月18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摄制组来青田拍摄4集计时32分钟的《国石——青田石雕》专题片。
10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周金甫创作的《重聚风采》获金奖,林福照、张爱廷等4人的作品获银奖。
10月22日,中国宝玉石协会又一次在京举办候选国石展评会。在“天工奖”评比中,青田石雕再次名列首位。不过评选“国石”旨在引起关注,促进交流,推动发展,“而绝非要厚此薄彼、一决高低”(摘自中宝协通讯)。
同月,林福照的获奖之作《石破天惊》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征集收藏。
11月17日,青田县政府拨专款,在西泠印社百年大庆之际,由青田石雕博物馆邀请该社篆刻名家创作以历代名人吟咏青田石为内容的印章百方,将在青田石雕博物馆内收藏陈列,并筹划出版《青田印石千秋誉》印谱。
12月24日,第二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评比揭晓,周金甫等人的11件作品获精品奖,叶品然等人的32件作品获优秀奖。
2004年
8月,徐永丽的《丝绸之路》获全国首届现代雕塑展优秀奖。
10月,张爱光的《秀色可餐》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山花奖”金奖,并被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林福照、林伯正、林汉立、林观博、张爱光、周金甫和倪东方、张爱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张爱光的《日照春江》、林爱平的《老桩的梦》、周金甫的《独占金秋》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