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行业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4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行业习俗
分类号:
K892.3
页数:
4
页码:
295-298
摘要:
本节介绍了青田矿山工人做“山福”、拜师和过年的习俗,以及相应的忌讳。其中“山福”是矿工祈求山神保佑和庆祝的仪式,拜师和过年均有其独特的仪式和传统。此外,还介绍了矿工常用的话语和工作的安全忌讳等。
关键词:
习俗
行业
青田
内容
做“山福”
旧社会开采石矿,生产条件落后,矿工进洞采石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只有靠天依命。因此,矿工们对神产生了特殊的敬仰与依赖。做“山福”是矿山的一道主要习俗。每月农历初二、十六是做“山福”的日子。这一天,矿工们要置办生肉、粉干、老酒,在矿洞背上供上香烛祀拜“山神老爷”,当地人叫做“山福”。做“山福”的仪式很隆重。上祈时,领班老司要带领全洞矿工跪下祈求山神保佑平安,祈求时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硬硬一角,软软一角,岩子报信,保佑顺利挖到冻石,人手平安没伤没损。”祀拜完毕,便烧熟祀品,矿工们聚在一起吃喝,非常热闹,矿工们称这种吃喝为“散顺风”。“散顺风”除本洞矿工外,还要请上下洞矿工共同进餐喝酒吃肉。开席时,领班老司首先夹起一块带骨的肉说声:“背大雕!”然后吃下大肉。“背大雕”的意思是:进洞采石,一切艰难困苦有领班老司挑着,大家跟着领班老司干就一定能挖到冻石。这是一句矿山常用的吉祥话语。随后大家便开始畅怀豪饮大吃。
忌讳
旧社会矿洞称“老鼠洞”,没有安全设施,采石作业十分危险,一人进洞采石,全家担惊受怕。因此,矿工们进洞之前都要祈求神佛,保佑平安归来。因此,日常言行中很注意忌讳。如买做“山福”的肉,不论称几斤,只准斩一刀。买来以后,谁也不能先吃,如谁先吃就是对神灵不敬不恭,这样当天进洞不是采不到图书石,就是要砸伤手脚。
在吃的方面,矿工们把吃肉称“打老”,肉骨称“大雕”,酒称“三点”,吃饭称“光锅”;烧吃忌说“炒”,因“炒”和“吵”谐音,有伤和睦。尤其是矿工进出洞,更要忌讲不吉利的话。矿工们称进洞为“进财”,出洞回家称“扳草鞋”。因为当地方言称人死了为“回家”,棺材入土为“进洞”,这四个字不吉利。“扳草鞋”意思是经久耐用,可以反复扳过来穿,“进财”意蕴“招财进宝”,更蕴含吉祥、平安。
进入矿洞后,矿工禁忌洗身、洗手,甚至连吃过的碗筷也不能在洞中洗。因为青田方言“洗”和“死”谐音;另外,在洞中吃过的饭碗不能倒放,因为矿洞是矿工心目中的饭碗,饭碗倒放则意味着矿洞倒塌,很不吉利。
矿山作业还有很多忌讳。他们称打岩凿为“雷公凿”,打岩锤为“雷公锤”。因为雷公是天上的神灵,进洞采矿手中握有雷公的锤、凿,就什么都不怕了。因此,进洞作业前,矿工不能敲打岩凿、铁锤,否则会得罪“雷公”,容易出工伤。
过去矿山还有很多规矩,如“赶洞”,一处发现矿苗,别处矿工可以赶来从上下左右挖洞追苗,谁挖到归谁,其他矿工不得有任何异议。因此,矿区很少发生矿山纠纷和械斗,矿工之间都很谦让、团结。
拜师
学徒拜师是一件很隆重的事。首先要托中人(介绍人)举荐并经师父面相同意,然后选定黄道吉日,备办鸡、鱼、肉、粉干“四礼”,在长辈家人及中人的带领下,由学徒本人挑着用礼盒盛装着的“四礼”到师父家。拜师时,师父端坐正厅(中堂),学徒要行三跪拜大礼。
“一经拜师,终生为父”。拜过师父后,徒弟在师父家要做到“勤、忍、慎”。
“勤”就是勤力听话,对师父必恭必敬,百依百顺。师父家中不论是抱小孩、挑水、砍柴、烧饭、种田挑粪等活,徒弟都要自觉、勤力去做。
“忍”就是不论师父平时如何严厉,徒弟都不能有半点怨言;徒弟不听话,师父不但可以骂,而且还可以打。当徒弟的要做到骂不回口、打不还手。
“慎”就是做徒弟的凡事要小心谨慎,包括平时言行举止、吃饭、做事等,都要小小心心、规规矩矩,不能有丝毫的犯禁和出差错。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旧社会当学徒必须有“吃得下三堆狗尿”的忍耐力,才能经受得住三年的苦学徒生涯。学徒期满称“出师”,出师仪式也非常隆重,要备办“四礼”谢师。师父收受了谢师礼后,即以锯、凿、刻刀等石雕工具作为回礼,赠送给徒弟,才算正式“出师”。以后每年四季八节,尤其是端午、过年等大节日,出师的徒弟还要备办礼物“敬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中国传统的敬师古训,青田石雕艺人拜师学艺也同样履行这一古训。
过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过年才是艺人们惟一放下凿刀歇息的日子。为了祈盼来年生意红火,日子好过,除夕这一天除了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祭祖宗,夜晚他们还要在图书凳及工具箱上贴上红纸,并点上红烛“照岁”。
春节期间,他们推有名望的艺人做首事,组织艺人表演民间传统灯舞“百鸟灯”。“百鸟灯”采用竹篾条扎成以百鸟之王凤凰为首的几十种飞禽的骨架,然后糊上彩纸制成各种飞鸟形象的彩灯,它意蕴“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表演时配上锣鼓乐曲,挥舞起来生动活泼,不但展现出“百鸟朝凤”的优美舞姿,而且还充分体现出了广大艺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为新春佳节增添吉祥喜庆。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民间艺人娱乐活动的高潮。“打过殿”是元宵夜规模最大、参与的人最多,也是最热闹的一项活动。这一天掌灯时分,三声开门炮响过,头戴高帽手执回避牌的“开路神”开路,几十对旗牌紧跟随后,两名轿夫抬着“赵财爷”——赵公之神慢慢而过,接着是成百上千手执五彩缤纷彩旗的人群呐喊助威,其后紧跟着一大群由平时拜佛许下愿款的善男信女扮成的各种如“武松打虎”、“唐僧取经”、“游地狱”等戏文人物形象,做着各式各样的逗人动作一路游行,直到最后送“赵财爷”归殿。结束时还要燃放几十响五彩缤纷的焰火,并分别打出“麻姑献寿”、“八仙过海”、“三星高照”、“天下太平”等字样的直条锦幅,并祈盼“招财进宝”、“百业兴旺”、“祛妖避邪”。“打过殿”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虽已基本消失,但春节闹元宵的习俗至今盛行,各项娱乐活动也更为丰富和多样。
(叶则东搜集整理)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做“山福”习俗
相关专题
忌讳习俗
相关专题
拜师习俗
相关专题
过年习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