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文献
分类号: G256
页数: 17
页码: 176-192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几位明代篆刻家和印学理论家的著作,其中包括刘绩的《霏雪录》,沈野的《印谈》,郎瑛的《七修类稿》,屠隆的《考槃馀事》,甘旸的《印章集说》,以及徐上达的《印法参同》。这些著作中都提及了青田石的特点和在印刻中的应用。文章通过引用这些古代文献中关于青田石的描述,介绍了青田石在篆刻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 历史 文献 青田石雕

内容

刘绩《霏雪录》
  刘绩,字孟熙,号西江,久居会稽。《霏雪录》成书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
  “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江右熊巾笥所蓄颇夥,然文皆陋俗,见山农印大叹服,且曰:‘天马一出,万马皆喑’。于是尽弃所有。”
  沈野《印谈》
  沈野,明代的著名篆刻家、印学理论家。生平不详,仅知其字从先,吴县(今苏州)人。明天启年间出的《承清馆印谱》中,曾收有他所刻的20方印,印风浑朴。所著《印谈》一卷,颇多精辟的见解,为世所重。与青田石有关者共有3条:
  “今世富贵,但知有象牙而已,间或有用金石玉者,其意亦在适观耳,初不知印章之妙也。湖州司理谢在杭斋中,置印数匣,皆灯光、鱼冻,近日所仅见者。”
  “石之贵重者曰灯光,其次曰鱼冻。灯光之价,直凌玉上,色泽温润,真是可爱。灯光之有瑕者即鱼冻,鱼冻之无瑕者即灯光,最是易辨。”
  “或曰:灯光、鱼冻固妙矣,而金玉银铜更自可爱。今足下独刻石,馀一切罢去,何耶?余曰: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则印已成而兴无穷。余亦聊寄其兴焉耳,岂真作印工耶!”
  郎瑛《七修类稿》
  郎瑛,字仁宝,仁和(今杭州)人。所著《七修类稿》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之作(黄惇定为1535年)。书中有关青田石的记载,广为后人所引用,其文如下:
  “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
  (引自《七修类稿》第24卷第19页。浙江图书馆藏本。)
  屠隆《考槃馀事》
  屠隆(1542—1605),字纬真,县(今浙江宁波)人,为明代著名学者。所著《考槃馀事》中有一段述及青田石,兹摘其文于下:
  “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
  (引自《考槃馀事》第4卷第13页,浙江图书馆藏本。)
  甘旸《印章集说》
  甘旸,明代著名的篆刻家、印论家。甘氏又名旭,字旭甫,江宁(今南京)人。于万历丙申(1596)成《集古印正》五卷,《印章集说》即附于《印正》之后。该书列述各种印材,其中有《石印》一条,其文如下:
  “石质,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不耐久,故不传。唐武德七年(625),陕州获石玺一纽,文与传国玺同,不知作者为谁。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
  徐上达《印法参同》
  明朝印学理论家徐上达,字伯达,新都人。所著《印法参同》四十二卷,完成于万历甲寅(1614)。中引刘绩文一段,与原文少有出入。兹录其文如下:
  “刘孟熙《霏雪》云: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江右熊巾笥所蓄颇夥,然文皆陋俗,见山农印大叹服,且曰:‘天马一出,万马皆喑’。于是尽弃所有。又云:柯博士九思在奎章阁,尝取秦汉以还杂印子,用越薄纸印其文,剪作片子,贴褙成帙,或图其样,如‘寿亭侯印’双纽四环之类,为二卷,余尝见之。山农,盖会稽王元章也。《霏雪》,则弘治年间书。”
  高濂《燕闲清赏笺》
  高濂,字深甫,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著作等身,以《遵生八笺》为最有名,属养生保健类书。其中之一,即《燕闲清赏笺》,述及文人的各类清娱。其中亦涉及青田石,兹引其文如下:
  “青田石中有灯光石,莹洁如玉,照之真若灯辉。近更难得,价亦踊贵,内有点污者不佳。此外,有白石,有红、黄、青、黑等石,又有黑白间色、红黄间色。温润坚细,可作图书。旧日,人喜刻此石为纽,若鬼工球纽。余曾见有自外及内,大小以渐滚动,总十二层,至中心小球若绿豆。正不知何法刻成,真鬼工也。”
  吴名世《翰苑印林·序》
  《翰苑印林》,二卷,明吴日章著,成书于明朝崇祯甲戌(1634)。吴名世,字时可,为日章堂兄。一序:
  “古作字以刀,施以竹受,后易之以笔楮,盖从简也。虽人巧概前,而风气之繁且薄,古道丧矣。嗟乎!大朴既剖,情幻事积,突忽如云,惟图章小技,差为近古。何则?以其笔仍刀,文仍籀,斯。贱金玉而贵石也。使持世之人,事事推类,如是何古之难复乎?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故文寿承以书名家,创法用石,实为宗匠。”
  周亮工《印人传》
  周亮工(1612—1672),号栎园,祥符(今开封)人,为明清之际的著名文人。其《书文国博印章后》载:
  “文寿承彭,温州公孙,待诏公子,休承郡博兄,孙为湛持相国,其行谊不待余述。但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余亦知无容赞一词。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驼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石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时谼中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盖蜜蜡未出,金陵人类以冻石作花枝叶及小虫蟢,为妇人饰,即买石者亦充此等用,不知为印章也。时冻满斤值白金不三星余,久之遂半钚,又久之值一钚,已乃值半石,已值且与石等。至灯光则值倍石,牙章遂不复用矣,岂不异哉?”
  《印人传》中另有《书何主臣章》一篇,其有关青田石部分兹摘于下(注:何主臣,名震,号雪渔,与文彭合称“文、何”):
  “司马谼中在留都,从国博得冻石百,以半属国博,以半倩主臣成之。谼中意甚得,曰:无以报,数函聊作金仆姑,盍往塞上,于是主臣尽交蒯缑,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橐金且满,复归秣陵,主承恩僧舍。”
  朱象贤《印典》
  朱象贤,字行先,清溪(今江苏吴县)人。《印典》成书于康熙壬寅(1722)。有一篇有关印材之《石》,其文如下:“印石种类不一,要其可用者,冻为上(即以下数种之精华),浙中处州之青田次之,昌化及闽中寿山又次之,楚之荆州、滇之武定等类,不足
  数矣。”
  丁敬《砚林印跋》
  “西泠八家”之创始人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钱塘(今杭州)人。在他所作的印章边款中,曾两处见到有关青田石的文字。一在魏稼孙所辑《砚林印跋》中,即“用拙斋”印的边款,其文如下:
  “少陵翁云:‘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杖黎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因制此印奉赠性存先生,与名字切合也。石固丑,花蕊石,王元章所喜者,颇宜雅人几上耳。杭郡丁敬身记。甲申冬月。”
  另有“庄凤翥印”边跋:
  “吾杭昌化石,厥品下下,粗而易刻,本易得印中神韵,红者人尤珠玉定值,不知日久色衰,曾顽石之不若矣。安有青田、寿山之久而愈妙耶!余故素拒此石。杉郡契友一时不能得佳石,又甚渴余篆刻,因勉应其请,重其雅意之笃耳。己卯八月,敬老人制并记古砚之林中。”
  王士祯《香祖笔记》
  王士祯(16341711),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清康熙时在世。《香祖笔记》中有:“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三十年来闽寿山石出,质温栗,宜镌刻,而五色相映,光彩四射,……价与灯光石相埒。”
  (引自《香祖笔记》第12卷第230页,温州图书馆藏本。)
  韩锡胙《滑疑集》
  韩锡胙(1716—1776),浙江青田人,清代著名学者。兹引其所撰《诸葛寅安铜章印谱·序》如下:“汉承秦法,封拜皆给印,大抵同姓王印皆玉,列侯与官印皆金。然亦有金玉互用者。金者鼓铸之铜,将授官择日铸白文印授之。大者方寸许,小者仅半之。军中行令急,则刻印以授之,俱铜质。而自署姓名私印则金玉并用。魏因之,无异制也。两晋后乃有朱文印,如内府图书、内殿秘书、贞观政和及诸氏、米黻(同芾)诸印。散见于法帖名书中者,玉质居多。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惟礼部颁内外官,印用朱文铜质,较汉官印大过十倍,官尊者印益大,于是姓名私印用铜者希矣。此金玉印之源流也。”
  桂馥《续三十五举》
  桂馥(1736—1805),字未谷,山东曲阜人,清代重要的篆刻家与印学家。在所著《续三十五举》中,有一条与青田石有关,兹引其文如下:“江皓臣曰:坚者易取势,吾切玉后,恒觉石若宿腐,如书恶缣素,辄胶缠笔端,不能纵送也。按:金玉质坚,故可制印。如水晶、砗磲、玛瑙、兕角、象牙,皆取其坚。自王冕易以花乳石,而攻坚者鲜矣。”
  陈克恕《篆刻针度》
  陈克恕(1741—1809),号目耕,浙江海宁人。所著《篆刻针度》,流布较广。书中有《选石》一章,下列石十多种,有两种与青田有关,兹引其文如下:
  “青田冻石:灯光冻,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块。其理细腻,温润易刻,而笔意得尽。通体明莹,照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妙在茹涂,吐而不燥,非若金玉坚实不茹涂者可比,为石之最上品。其次则鱼脑冻,色白如鱼脑。又有黄色冻,类蜜蜡,光洁可爱,稍逊灯光,于今求其旧玩者亦不可多得。又次则蜡石,亦佳。有一种如腊肉骨者为上;一种干腐色者,色亦美;条青而外,不足取矣。”
  “封门石:封门石,文质俱佳,高出于寿山、青田之上,近亦出产甚少。”
  黄易《秋景盦主印谱》
  黄易(1744—1802),号小松,仁和(今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其印辑为《秋景盦主印谱》等,与青田石有关的有两方印跋:
  “柳绿更带新烟”印跋:“吾浙产石,青田较胜昌化,谓其柔润脱砂,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应手。青田有五色,惟红者尤为罕睹。近日为石工采伐殆尽,求一细腻可玩者,十不获一。新坑直顽石耳。斯二石旧为新昌王氏所藏,余以贱值得之,刻以志爱。时丁巳仲秋,小松识于环翠山房。”
  “沈氏金石”印为赵之谦刻,上有黄易旧款两面:“篆石为印,肇煮石山农。正、嘉间,文氏踵其法,所取尽青田,俗所谓灯光冻者,后来无石不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若也。是石有异,为雪筠兄刻三字。石交难得,珍重珍重。乾隆丁酉上谷初夏,杭人黄易制。”
  汪维堂《摹印秘论》
  汪维堂,生平不详。海阳人,清朝嘉、道年间在世。所著《摹印秘论》中,有“制印”两条,其一与青田石有关,兹引其文于下:
  “石质灯光者上品,明亮色润者次之。又一种缁色石,有花穰,硬不好刻,却好看。雪白色、青色,锋硬更不好刻,亦中人意。”
  陈澧《摹印述》
  陈澧(1810—1882),字兰甫,番禺(今广州)人。在所著《摹印述》中,有两处与青田石有关,兹摘于下:
  “古印皆用铜,王元章始用花乳石。今私印皆刻石,铸铜者少矣。”“晶、玉印难刻,若令工人凿碾,多不如人意,不如用石,固不必贵玉而贱珉耳。”
  赵之谦《赵㧑叔印存》
  赵之谦(1829—1884),字㧑叔,绍兴人,著名金石书画家。所刻印之边跋中述及青田石,兹引其文如下:“胡澍之印”边款:“印不值钱,产自青田,路七八千。入悲盦手,刻贻其友,曰可长久。长久伊何,患难再过,安平日多。托身皇都,求口可糊,君书我图。同治癸亥二月。”
  吴昌硕《缶庐印存》
  吴昌硕(1844—1927),号缶庐,又号苦铁,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浙江安吉人。在所刻印中,有言及青田石者:
  “安吉吴俊昌石”印边跋:“旧青田石,贵如拱璧,六字工整,刻重其质也。丙戌春日,缶记。”
  傅栻《赵㧑叔印谱·序》
  傅栻(1850—1903),号节子,杭州人,著名篆刻家、印学家。序文如下:
  “自明中叶,吴中文氏倡刻灯光冻,石印济济踵起。能名家者,各具佳胜。其书满家,或单行,或总集,传播人间。四百年来,遂为士夫专门之学,与书画等重。余尝谓先后名人印谱,目录家当于谱录类专立子目著录之,以传其盛。惟恨风气开之太迟。如世传米元章、赵松雪、吾子行及衡山父子,皆能刻印,而当时无好事者收集成谱,致令后人不得标准,每用怃然也。”
  青田山口《林氏宗谱·谷口图书石记》
  “大凡物产不足以资器用则世不贵焉,吾乡之石虽不可与球琳琅玕宝石相比伦,而与瓀石婴石似玉而次于玉者已不甚相远矣。引可以刻印章及人物鸟兽之玩,售遍四方,所获倍利,吾乡之资是济者不少。然则此石之出于何时,宜可以稽而讨之,乃杳不可得,则以吾姓之徙此者犹后,而此石之出已先。或元或宋,无人摩崖而刻载之,故不可知也。惟故老流传云,此山之始曾有两白鹤来栖,飞鸣旬日后而舍去,好事者陟而按之,遂得此石。是山当以鹤山命名,而顾其石为图书印章之用,即名之曰图书山,是谬也。第其坑洞有几,色目有几,犹可以循其地而详记之。山在我乡南畔仅隔三里,贴灵溪之左,举目可望。外自龙潭头,在后一山系杂岩中开出,其色紫白相间,名紫檀洪。上自鲤鱼奇崖壁中,为先朝官府所开,为官洪洞,其石最美。前面溪旁从白坭中按气而求,开成新洞,新旧相错,采出白石。质不甚坚顽,除锯为印章外可以雕琢杂物者在此。由此而进,有为坟垄脉荫所关,曾由其子孙宰猪而禁,即名禁猪洪。又进而有色带嫩青者为头青洞。又进而得色为纯白者为天白洞。又进而风门山为风门洞。又进而麻坑山为麻坑洞。由麻坑对面转过一山曰西山庄为西山洞,此系嘉庆初年始开。故名新坑。自官洪洞至此皆连头岩壁,中凿出上者映烛透亮,统称为灯光冻。凡此者皆产石之处。地既不一,物亦不同,是犹回石头之有白水刺、助木刺、红亚姑、青亚姑等十七种之分,犹如端州出砚之所,旧坑有龙岩等三处,新坑有小湘等六处之异,而兹石统名曰青田石者,犹灵璧县之石曰灵璧石,武康县之石曰武康石是也。或以此石何以不载汇书丛书等籍,则以此石系晚出无人录而呈之。《七修类稿》载有: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又《考槃馀事》载有: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即此二说皆为此石乎,是不特今之缙绅与郡志邑志所记而已。夫一石虽微,皆天地菁英扶与磅礴之气郁结而成,吾方疑其不钟有此地之奇士名贤,而仅钟有此石,几以天地为无谓矣,要之是石既为吾乡之物产,国内各省国外各洲舟车所至无远勿届,其为器用宏矣,美利多矣,胡可以不记。柳尤宜辨者都元敬曰,古人私印有曰某氏图书。盖惟以识图画书籍,而其他则否。后人于私刻印章概以图书呼之,可谓误矣。今以是石呼图书石,遂并是山呼图书山,非误中之误,于是作记而并为明之。”
  冒广生《青田石考》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笔号疚斋,江苏如皋人,清举人,民初瓯海监督。所著《疚斋小品三种》中有《青田石考》,兹摘其文于下:
  “图书洞在青田县东三十里,青田县志称其洞深邃,入其中冬温夏凉。产石如玉,柔而栗,宜刻图章,亦可琢玩器,俗名青田冻。”
  “又土产类图书石,产二都山口,其色不一,以秀润似玉者为佳,谓之冻石。”
  “青田冻石以灯光为无上上品。《七修类稿》云: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考槃馀事》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香祖笔记》云: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灯光冻夹顽石而生,其材质难得大者,石工金针三持一石见示,仅有一线光明如灯,不堪制印。其次为鱼脑冻,色白如鱼脑,亦青田产之上上者。又次为酱油冻,余旧藏有三印,赵次闲刻。”
  “酱油冻产方山。旧称阁公方山,在县东三十里,志称出图书及铁砂,山中有三十六村,入其中殆如桃源。石性坚韧,堕地不碎,旧者难得,市上所售皆新坑也。油冻中有松花纹者,名松花冻。”
  “风门在方山石门外半山,名纱帽岩,又名抬轿岩。所产仅有青、有黄,名风门青,其质细软,极适刀法,亦青田之上品,惟难得大者。青黄莹净,大至三寸,不易觏也,其石有蓝钉及白砂点钉,又有蓝带者名封门蓝。”
  “进方山水门口有白羊洞。所产石多青色间有红纹,性细软,旧有土人采石耗资无算,祷于神,假寐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有一种名嫩羊者劣。”
  “白岩在县西,志称其山石多白,今名西山磹,然亦有鸡血。”
  “塘头岭所产石,土人呼为塘古,其石为全青全黄者为最,青者如封门青,黄者如田黄,而稍见底,性细滑软腻,多光而莹,无硬钉,最宜作印。山黄较塘古质粗。”
  “季山岭在县东门外二百步,旧有神童季申皋居此故名,产松皮冻,性硬色青、黑有纹。”
  “武池似寿山而次。有红白二种,红者如朱砂,白者如蜡,惟铁皮色杂不净,性尚软腻。官红绛色有花斑者。何幽皆猪肝色。庙屿产夹板冻,色黑有青有黄,似灯光而不透。渡船头石多嫩黄色,又有青色者若木青,性坚韧,色莹透,性一经见水曝日即裂。牛墩洞所产石亦黄,较渡船头色稍深。周村石皆青色,或有黄斑及红纹,性坚有筋,其无筋者名周青冻。老鼠坪所产石色白而不莹透,无砂钉,难得大材。紫檀有五色,名五彩紫檀冻。青田有一种蜡石亦佳,如腊肉骨头者为上,如干腐者色亦美。条青而外不足言矣。”
  “辽东冻石色如熟白果,其质坚硬起毛,不可用,且易损刀,不知者往往以青田冻石之价购之。”
  “文何石刻流传世者皆青田冻石。周栎园乃云:印章妙莫过于市石,冻则其最下者。仆蓄老坑冻最夥,亦复最善,患难以来,尽卖钱糊口,买者欲得吾冻耳,岂知好手镌篆,便亦随之去耶!彼买冻者即得妙篆,势必磨去,易以己之姓名。故市石之形,百年如故;冻入一家,则矮一次,不数十年尽侏儒矣。仆冻章无一存者,而妙篆反因市石巍然,如鲁灵光。此偏宕之谈,不可训也。”
  (引自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青田石考》,温州图书馆藏本。)
  黄宾虹《古印概论》
  黄质(1865—1955),号宾虹,祖籍安徽歙县,著名金石书画家、印学家。所著《古印概论》中有一篇《篆
  刻名家之法古》,兹摘其文于下:
  “青田、寿山以石刻印之始。江、浙、皖、闽派别不同。秦汉之间尤宜取法。古人刻印,不记姓名。相传秦以蓝田玉制传国玺,此本卞和之璞,李斯所篆,孙寿刻之。魏晋以来,杨利、韦诞之伦,皆工摹印。盖史官执简,刀笔之用,其在三代,多属文臣。故能方寸之间,圆转自如,治韧攻坚,以成绝艺..会稽王冕,自号煮石山农,创用青田花乳,刻成石章。又有寿山石,出闽之侯官县,亦发明于元、明之间。最初有寺僧,见其石有五色,晶莹如玉,琢为牟尼珠串,云游四方。好事者以其可锓可刻,用以制印。清初耿精忠据闽,特用兵力,罗掘殆尽。自有青田、寿山、昌化等石刻印,范金琢玉,专属工匠。学士文人,偶尔奏刀,遂夸雅事。”
  (以上文献中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韩天衡编订的《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青田山口之青田石与石刻
  林宝奇
  (一)产况及对于人民经济之关系
  “青田石”又名“印章石”、“图书石”、“蜡石”,“冻石”,或仅曰“冻”,普通的人都称之为“青田石”。它的产地并不十分普遍,仅仅是在青田县二都的山口、方山,三内都的季山周村,七都夏家地岭头村,四都的岩头道居村以及十一都下堡等地有之,尤以山口村为最著名。品种和特色其他各地或开或停无常,而产量亦少,所以这里仅指山口村一地情形而言。至于山口村一地出产这种石头的山有二:一曰图书山,一曰岩砻山。开采的洞坑约有二十多个,皆以采矿工人之名称之,如岩有洞、如明洞、桃洞。附近靠采矿以维持全家生活者,也有十多户,采石的工人有四十名之多,他们的资本很薄,只有几样采矿的铁器及挑土的畚箕等,别无他物,所以获利很大。
  至于雕刻这种石头的人,差不多产地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妇人都有雕刻的技术,以雕刻著名的地方首推山口,其他如方山、油竹、半坑、小平坑等地亦多雕刻工人,每年出产约在百万元左右,山口村一村,占三分之二有奇。
  因石刻之销路甚广,近的如本省各县市,以及全国各大都会,远的如欧洲、美洲、亚洲各国,都有它的踪迹,可说是世界上有地位的中国美术品之一。每年由青田出外经商的人,以贩卖青田石刻为主,而赚来的钱不知多多少少,所以对各地,尤其是山口之人民经济上,颇有不少的利益。
  山口一村共有五百九十七户人家,家家都有雕刻人,多的全家以刻为业,少的一家之中亦有一二个,大多数的妇女除了日常家事之外,便是雕刻,赚些钱补补家中经济之不足。所以山口村的妇女,并没有一个是消费者,最难得的就是全家五六口仅靠一二妇女来维持生活的也有。大约每人一日,少的可赚一元上下,多的十余元不等,这是要看雕刻的技术及出口的优良与否而定。讲到一样石刻的价值,更因种类、大小、精细、粗劣等因子而决之,小的一元可买百多只如象儿之类,大的一只货数十元的也不少,如冻石屏风、山水,所以对人民经济生活上的帮助,亦因专长哪一类雕刻技术而大有出入。
  (二)青田石及石刻的类别
  “青田石”的种类很多,有以地名分的,有以洞名分的,然皆不科学。通常,都按其组织之粗细及色泽之不同而分“冻石”及“普通青田石”两种:
  (1)冻石:质如玉,体柔而半透明,而以灯光石为上品,色莹洁,照之灿然灯辉,易刻而价重如玉。在昔冻石产量尚多,今已难得,至于灯光石更不易见,其他如松花冻、酱油冻、鱼脑冻、松皮冻皆往日鉴赏家按石色石纹模拟而得名,至今亦成凤毛麟角。现在最著名者尚有紫檀冻、风门青、风门蓝、紫色冻、竹叶冻、藕粉冻、白垟冻、冠红冻等,亦不可多得。(2)普通青田石:即现在盛采之“图书岩”,不透明,质细致,甚腻滑,且脆软,有红、黄、白、黑、灰、紫、青及其他花纹者数种,灰、白、黑、青产量多,价亦贱。
  至于说到石刻的种类,真是说不胜说了,不过主要的有以下数类:(1)书夹:有四寸、五寸、五寸半、六寸、六寸半、七寸等(皆指高度而言);(2)花盘:有葡萄盘、梅花盘、香烟盘等;(3)屏风:有山水屏风、花鸟屏风、人物屏风;(4)花瓶:有无垫有垫两大类,细分之有牡丹花的、菊花的、梅花的、树根瓶等;(5)笔架:有大小两大类,以花卉禽兽而分,更不胜枚举;(6)人物:如天女散花、观音菩萨、济公活佛、关公、弥勒、佛祖、渔翁、樵夫、八仙等;(7)香烟盒;(8)洋烛台:有无垫有垫两类;(9)山水花卉:如石门洞、瀑布等;(10)图章:有长方、正方、圆、椭圆;(11)文具类:如墨盒、石砚、笔筒;(12)三个猿子:有无水缸、有水缸两类;(13)鸟兽类:如小猿猴、象儿、鹰雀等;(14)炉:有狮子炉等;(15)其他:不归于上面十四类者皆属之。
  (三)采矿与雕刻青田山口之“青田石”在宋时即有开采,仅供镌刻图章之用而已。至清末、民国初年始盛,现在虽因矿脉渐稀,而开采尚甚盛。在开采时,先由有经验的石匠认清路头而发现矿床,始可开采,否则,是要空费人力财力的。矿岩大都埋于土中,故第一步工作要去泥土,到岩皮出现,即可采掘,不过普通的岩皮是不能雕刻的,硬石头先要打去。
  矿洞起初不甚大,仅容一二人而已,以后渐开渐大,扩大之处可容一二十人,这是受石头是否合用之影响,若石头是很硬而不合用,开一个能出入的洞口便够,假使四周的石头都是好的,可供雕刻之用,那么非把它全部凿下不可。开矿凿洞用的器具有长镵、短镵、大小锤等。开石头时,先用长镵于矿之四周遍凿小洞,洞径约一寸半,深三四寸,凿洞毕,以短镵于洞中用大锤力凿之,随凿随敲之后,石层作空响而落,大的还要分成小块,始运出洞外,再加修凿,方可卖给雕刻的人,惟石的内部有无硬粒子,采石者,则不易知道。普通的石头,一元可买一百斤左右,而冻石的价格,一元只买一二斤,而且还只有一部分有些冻石。
  石刻在昔日,仅有印章及少数文具而已,到清乾隆年间,始盛,现在是大盛了。
  雕刻的人大多自己不开采,所以要上山去买。买到手,便决定目标,是雕哪一类的东西的,便用大锯(有铸铁钢铁两种)锯成各种形状,始可雕刻,比如锯书夹的,先锯成一寸到二寸厚的片子,然后依大小尺寸锯成长方形。雕刻的用具有小錾、大小钻、方凿(有八分、六分、四分、二分、单分等)、圆凿(亦有大小数种)、雕刀,以及细齿小锯、小锤等。雕刻步骤,先打样,穿洞,过小锯,渐后修细,最后用砂皮革细细摩擦,一货始告完成。有的雕刻品加热后才现色泽者,雕成后,需入木炭火中烧过,但不可有未烧过之木炭,不然的话,被烟熏黑,反为不美。烧的时间最多一昼夜,不可太久,烧时很忌烈火,火力过强,往往有烧碎之虞。到出售时需用清水洗去灰粉,放于锅中加热,用白蜡黄蜡刷过,蜡以黄蜡为佳。若有破裂的,亦于此时用蜡或胶水把它粘住。凉后,再用粗麻布细细擦过,使色泽鲜明发亮。
  (四)运输包装与销路石自矿山运到山口都雇苦力挑,大石头则非抬不可,工钱要看数量及路程远近而定,通常自矿山运到山口村约计一二里的路程,每担石头需工钱二角左右。至于挑石头的工人,大都是矿山附近的农家子弟,他们除了挑石外,有时也是雕刻的。除雇工挑之外,还有自己挑的,且有许多妇女亦抬的抬、挑的挑者,不要自己的钱给他人赚。若运到较远的地方去,是靠竹筏或小船的,每载一千斤,路程二十里,大约要运费一元。包装是很简单,仅用竹箩或麻袋便好了。
  石刻的运输与石头差不多,不过是精细一点运到远的地去,当然是舟车,而包装亦十分讲究。普通用粗毛纸包好,外面再包一层旧报纸,包好装于木箱或箩内。若运到外省外国去卖,却非十二分的周到不可,纸也要多包几层,而且一定要装于木箱内,外面用铁皮钉起来。
  石刻初仅销售于国内,到光绪初年,山口有林茂川者,改良石刻,亦向欧洲各国推行,花样亦繁多起来,颇受外人之欢迎,销路始广。光绪末尤盛,直至民国10年后,乃向美洲途径推广,故大盛。现在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青田石刻”了,尤美国及英国为最多。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之影响,稍趋衰败之象。望今后之石刻家起来努力改良,推销者广辟途径,使其复兴起来。
  (五)采矿工人之特殊生活
  采矿工人因距家颇远,故中饭都在山上架锅造饭而食,矿山附近水不易得,所以他们的碗锅都洗不干净,甚至于不洗,锅底焦皮常积成一层厚厚的,亦不除去,而且据他们自己说,有饭焦烧起来的饭特别香特别好吃,这大约是他们在家中吃的天天一样,一到山上来,初吃一次,或许较家中的要好吃得多,不过我没有尝过,真可惜可憾得很。
  他们还有一种迷信的事情就是他们立“佛田山祖老爷”为祖神,据说这是他们开矿的鼻祖,每月至少要买些鱼肉香烛去祭祀一次,多的每月三两次不等,要视该月所赚的钱多少而定,也就是说开采石头愈多,祭祀愈盛,这可说是完全为了自己的口腹而已。
  (原载《浙江青年》1936年第1号)
  1991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青田石雕》
  夏法起
  Qingtian shidiao青田石雕(Qingtian stone carving)
  以中国浙江省青田县出产的青田石为主要原料雕刻而成的石雕。随着生产的发展,青田石雕除使用青田石外,还使用浙江临安、景宁、云和、仙居、萧山以及内蒙古、福建等地产的石料。
  沿革 青田石雕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大多为殉葬用的小石猪,造型简练生动。宋代,青田石雕的品种以印章、小件玩物为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始用青田半透明的灯光石刻制印章。至清代,青田石雕的品种已十分丰富,除印章、香炉等实用品外,还有人物、动物、山水、花卉等艺术欣赏品。17~18世纪,青田石雕匠师经由俄国西伯利亚,前往欧洲贩卖石雕。清光绪十八年(1802),青田山口商人季兆鋆等7人到南洋群岛、印度一带贩卖石雕,后又辗转至法国。20世纪初,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各国的大城市几乎遍布青田石雕商人的足迹。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博览会上,青田石雕《梅鹤大屏》、《牡丹瓶》、《竹林七贤图像》、《碧黄色大印章石》、《小屏风》等作品参加展出,并获两枚银牌奖章,更使青田石雕蜚声海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浙江青田建有石雕工厂,并拥有众多的石雕专业户,从业人员约5000多人。
  青田石 一种优质叶蜡石,呈青白、淡黄、浅绿、褐紫等色。主要产于青田县东南的山口、方山一带,有旦洪、封门、白垟、尧士、老鼠坪5个矿区。青田石质地温润,硬度适中,色彩斑斓,花纹奇特,尤其适宜雕刻。青田石有100多个品种,大多以石料的质地、色彩、花纹、产地命名,如竹叶青、白果、黄金耀、兰花青田、石榴红、朱砂青田、芥菜绿、灯光冻、酱油冻、五彩冻、封门青等,其中尤以灯光冻、兰花青田、封门青最为名贵。灯光冻又名灯明石,青色微黄,质地坚韧细密而呈半透明,莹洁如玉,映之灿如灯辉,价等黄金,为青田石最上品。兰花青田色如兰花,明润纯净,微透明,大块者极难得。封门青产于封门,淡青色,质地细腻,不坚不燥,行刀流畅,能尽得刀法韵味。
  工艺 青田石雕所用工具,主要有凿子(分方口、圆口)、雕刀(分平口、圆口、斜口)、车钻、刺条(分圆形、扁形)等4类。青田石雕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选料、打坯、放洞、镂雕、配座垫、打光、上蜡等。①选料。一般是按题选料,即根据雕刻题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形状、色彩、质地相适宜的石料;有时也可按料取题,即先挑选质地优良、色彩丰富或形状奇特的石料,然后因材施艺,构思设计,确定与之相应的题材。②打坯。将构思、布局在石料上落形。③放洞。用不同规格的车钻在作品景物的空隙处钻出各种大小、斜度、深浅不一的洞,然后用刺条将洞精心拉锉成各种形状的空间。④镂雕。用雕刀镂雕景物,如精致的花窗,交叉的树枝,丰硕的果实,腾云的苍龙等。⑤配座垫。在作品下方配以石雕的树根、岩石、几何形、水波等造型的底垫。它与作品主体相呼应,并起烘托、充实、补充的作用。⑥打光。用各类砂布、水砂纸磨擦,使作品外表光洁。⑦上蜡。将作品烤热,薄而均匀地涂上黄蜡,待冷却后,再以麻布反复拭擦。这样既可保护作品,又使作品光亮美观。
  青田石雕的品种和特色有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炉、瓶等艺术欣赏品和烟具、台灯、文具、印章等实用品。作品规格不一,大者长一米多,重数百斤;小者似指甲大小,如玩物“猴子”,俗称“猴米”。青田石章不仅石质好,且具有吸印泥、不渗油、印文清晰、经久耐用等特点,历来备受篆刻家、书画家们的赞赏。
  青田石雕的艺术特色是因材施艺,巧取俏色,镂雕精细,层次丰富。匠师们依据石料的自然形状、质地、色彩、花纹等进行设计,并且特别重视对俏色和冻石的巧妙利用。例如,墨青色中夹带白色的石料,可雕刻成翻卷的荷叶和含苞待放的白色睡莲;黑褐色中夹带淡青色的冻石,可雕刻成苍老的梅树枝干和傲雪的梅花。《葡萄山》是青田石雕的传统优秀作品,为著名匠师张仕宽所创作。他巧妙地利用五彩冻、夹板冻等优质石料,将其中黄色、淡青色冻石雕成一串串饱满晶莹的葡萄,灰色的冻石雕成活蹦乱跳的松鼠,而将紫酱色的石料雕成葡萄藤、叶和假山。他采用镂雕的技法,使葡萄枝藤盘曲缭绕,叶片的脉络分明,阴阳向背,姿态生动。作品色彩绮丽,雕刻精细,疏密有致,繁而不乱。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绩
相关人物
沈野
相关人物
屠隆
相关人物
甘旸
相关人物
吴名世
相关人物
吴日章
相关人物
周亮工
相关人物
丁敬
相关人物
王士祯
相关人物
韩锡胙
相关人物
桂馥
相关人物
陈克恕
相关人物
黄易
相关人物
汪维堂
相关人物
陈澧
相关人物
赵之谦
相关人物
吴昌硕
相关人物
傅栻
相关人物
冒广生
相关人物
黄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