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印石选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印石选用
分类号: P578.958
页数: 3
页码: 77-7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制作石章的选料和制作过程,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选择印
关键词: 用途 印石 青田石

内容

一、选料
  由于石章没有或很少有雕刻,形体简洁,表面平滑光亮,因而石质之瑕瑜毕露无遗。所以,石章的取料比石雕作品的取料要严要难。选择印石主要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
  印石的质地以细、冻、实、纯为上。细者指质地特别光滑,外观上有油腻感。冻者指透明度。一般只有质地特别细腻纯净者才能有冻感。不过在青田石中亦并非越冻越好,譬如最冻的北山晶,属高岭石类,石质较细软,而山口一带的灯光冻、蓝花青田、封门青等,虽呈半透明或微透明,但却是天生丽质、淡雅纯净的印石珍品。实者指结实少裂。裂纹有天然与人为两类,天然之裂纹往往因石材在矿床中长期受水分及矿物质的浸染而呈现出色筋,一般对印石牢度影响不大。有的石料刚被开采出来,未能在新环境中接受充分考验,可能出现断裂,须谨慎提防。人为之裂纹则是在开采过程中炸裂或震裂的,此类裂纹中的长裂、对裂,于印石质量影响甚大,须尽量避免。纯者指纯净少杂质。石中之杂质细者称沙,粗者称钉。有细沙的印石外观上感觉粗糙,少光泽,刀感不流畅。
  印石的色彩以单纯为贵。质佳色纯,是青田石名品中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即使是一些质地粗或较粗的印石,亦以色纯为好,因石色的单纯表明印石所含的矿物较单一,其石性亦较统一,篆刻时刀感爽利。不过色彩单纯之佳石较难得,许多是色彩斑斓、花纹变幻的。其中一些因有相对稳定的色彩配合与花纹图式,所以有美妙的石名。而不少偶然性的花石也可能制作成绝妙的天然画石,这就全靠制作者的修养和机遇了。
  制作印石的石料需要有一定的体量。印章从形状上可分规则和随形两大类。规则者主要有方章、扁章、圆章、椭圆章及对章、组章等。随形章是根据石料自然形态加工而成的。一般说来,规则章要求块料稍大,以便有取舍的充分余地。选择石料的办法是“一看二摸三试”。一看,仔细观察石料,从其石表的油脂光泽或粗糙干涩分析其石质的软硬粗细,从色纹识别其石种,推断其品类及质地;二摸,用手抚摸石料,凭手感之润滑或戳手辨别石质之粗细;三试,用雕刻刀直接试刻,探其质地之优劣。
  二、制作
  开料 开料就是把石料切割成章料。切割的工具有机器无齿盘锯、特制手锯和小钢锯。一般批量生产用机器锯或特制手锯,切割省时省力,但锯口大、耗石多。开料前先相石,根据石料的质地、色彩、花纹、形状、断裂诸因素,精心筹划,以保证重点,充分利用。开料时先将石料切成厚片,再切成条、块而成章坯。
  磨料 将章坯铲平磨方正。磨制印章的主要工具有砂板、角尺、量规。砂板用一块长35厘米、宽30厘米的厚玻璃两面各贴上粗细不同的铁砂布制成。角尺可买小铁角尺,用以校正石章角度,量规用来刻画石章各面间的距离。磨制时先将章坯平正的一面用阔凿铲正,在砂板上磨平,作为基准面。然后用量规或雕塑刀将手指扣紧所需规格的刻度划出相对一面的两条基准线,按线铲正磨平。相对的两面磨平后,再磨另外两面,并用角尺校正其是否互相垂直。圆章、椭圆章则是在方章、扁章的基础上用削角圆顺而成。
  随形章的形状要以石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泽、花纹为依据,以美观为准则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显得浑厚而不笨拙,灵巧而不怪诞。此类章虽无定形,而要造出优美的形来却并非易事。随形章基本上用凿铲形、刨光,最后用细砂布打磨。打光石章与石雕不同,许多石章不以石雕艺术为主体,而是以显示石质本身的天然美为己任,因此打光就显得尤为重要。打光要用砂纸由粗至细逐步磨光。磨时将水砂纸贴在厚玻璃板上,斜放在水盆中磨。一般石章最后用粒度600至800号的水砂纸打磨,去尽粗痕即可。石质特佳的冻石类石章用800至1000号水砂纸快速轻磨,再用1200号以上水砂纸轻轻滑磨,使划痕尽去。最后是上蜡。先将石章加温,方法有置铁板上烘烤,称火热法;可浸水中煮,称水热法;用电吹风烘,称电热法。加热须缓慢适度,以防炸裂、变色变质,一般在80℃左右,能使蜂蜡溶化渗入石质即可。所涂蜡层须匀薄。待石温下降尚有余热时,用细软绸缎、绒布猛擦,使印石光泽显现。亦有将印章磨光后不加温,直接抹上抛光蜡,用布猛擦出硬光。以上形成光亮层的办法称“人工包浆”。此种包浆办法简单实用,光亮耐看,较耐久。还有一种自然包浆,是石章历经长期摩挲把玩,油脂汗液逐渐渗入,通过氧化作用,在石章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的光泽,且经久不褪,十分古朴滋润,向为人珍重。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