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花乳青田质最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花乳青田质最良”
分类号:
TS951.3+4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节主要对花乳石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考证,认为其本义上为产于河南的药用石,后被引申为雕刻、篆刻用石。对石印起源也进行了探讨,认为石印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
关键词:
起源
印石
青田石
内容
一、印石之祖
“花乳石”,因王冕用以刻印而闻名。明嘉靖年间(1522—1566)郎瑛在《七修类稿》之“时文石刻图书起”篇中记载:“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此后数百年来,许多印人学者、印学著述,皆以此为据,称石章创始于“王冕用花乳石”,而且对“花乳石”的性状、产地臆加诠释,为此需细加考证。
首先,“花乳石”究竟是何物?
大多印人学者认为“会稽王冕,自号煮石山农,创用青田花乳,刻成印章”(黄质《古印概论》),但也有说:“宝华山在天台城东三十里,产花乳石”(民国《天台县志》),“花蕊石出(仙居)三十都大洪庄”(光绪《仙居县志》)。更有一说认为:花乳石即花药石,是一种深赭底色,其间有着星点白花的萧山石(韩天衡《花乳石、花药石与萧山石臆考》)。
笔者认为,花乳石亦名花蕊石,是产于河南的药用石,又可刻印。宋代官修的《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载:“花蕊石或名花乳石,出河南阌乡县。”《本草经疏》载:“花乳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本草图经》载:“花乳石,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磺。形块极大者,人用琢器。”
可见,花乳石从其本义上讲即是可以雕刻的产于河南的药用石。后来有的人将其引申为雕刻、篆刻用石,亦未尝不可,但不应将它界定为某一地的雕刻石。至于王冕所用之花乳石,由于史料无明确记载,又无实物可供鉴别,所以很难断定究竟是本义上的药用花乳石,还是引申后的某地雕刻石。
其次,石印到底谁先创用?
清代学者查慎行(1650—1727)认为,“自从秦人刻玉称国宝,此外采用金银铜..后来摹刻忽以石,其法创自王山农”(《寿山石歌》)。《辞源》(民国4年初版)上也载:“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为石印之始,见《七修类稿》。”这种提法是不符合史实的。
石印,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已有。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地曾出土一石质“出工和世”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长沙一带出土40余枚西汉滑石印,多鼻纽、台纽、桥纽及龟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石印实物。“唐武德七年(624)陕州获石玺一纽,文与传国玺同,不知作者为谁”(甘旸《印章集说》)。在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中,更有大量用石制印的记载。书中共载石116种,其中有不少雕刻石当时已被用来雕刻器物、佛像、镇纸和印章。如石州石,“土人刻为佛像及器物甚精巧,或雕刻图书印记字样,书极深妙”。浮光石,“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可见,“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是可能的,但绝不应认为“石印之始”是元末的王冕(1287—1359)。即使在文人篆刻家中,王冕也不是用石刻印的创始人。
至今见诸记载的我国最早使用石材刻印的印学家是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清人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韩锡胙,青田人,官至苏松督粮道,工书画,善诗文,为多部印谱作过序。赵孟頫(1254—1322),南宋皇族后裔。宋太祖八世孙赵希怿寓居青田,希怿之孙赵孟奎、赵孟■、赵孟至、赵孟圻皆进士,与赵孟頫同辈,使赵孟頫有了了解获取青田石的机遇。是故,在著名书画家、印学家中,最早使用石章的应是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他不仅善诗工书,画入逸品,且刻印与吾丘衍齐名,专尚玉筋,一洗唐宋陋习,“于是篆刻一事,遂得跻身于文史之林”。
到明代,经过印学开山鼻祖文彭的应用,使青田冻石之名艳传四方,从而加速了以石材替代金玉牙质印材的进程,如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太仓张灏编集的《承清馆印谱》共见印664方,其中金印20方、银印20方、宣铜22方、琥珀21方、玛瑙20方、宝石22方、水晶20方、玉21方,而冻石却有498方,占四分之三。石质印材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明清篆刻流派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正如篆刻家韩天衡说的:“自文国博创以处州灯光石治印,一时文人风从,遂使篆刻之学起八代之衰,而成明清印石新纪元,就中青田石之功不可没也。”篆刻家刘江亦称青田石为“印石之祖”。
二、印石佳材
清代陈莱孝论印诗句曰:“冶金刻玉古时章,花乳青田质最良。”青田石不仅是最早被文人引入篆刻艺术殿堂的印材,亦是备受历代篆刻家推崇的最佳印材。明代篆刻家吴日章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清代篆刻家黄易认为,青田石“柔润脱砂,仿秦汉各法,奏刀易于得心应手”。当代篆刻家娄师白说:青田石的石质细腻非常,既不太坚硬,又不太脆,随刀刻画,能尽得笔意韵味,所以青田石的石性是最好的。台湾篆刻家王北岳认为,寿山石温润,青田石清脆,昌化石鲜艳。青田石像书香子弟,呈现温文容与的淡雅。篆刻家高石农认为:青田石,石质脆而松,成印的效果很好,如作画用的“上好棉料宣纸”。而寿山石较坚硬,腻而不爽,似“风矾宣纸”。昌化石多砂钉,难以受刀,似“拖矾宣纸”。因此,历代篆刻家都喜用青田石。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收录了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四家的印344方,除石经火的38方,共306方,其中青田石216方,占百分之七十。
考有关文献,明朝以前田黄石通称“黄石”,并不为世人所珍视。旧传清初朝制元旦祭天,必置一田黄石于供案中央,取福(建)、寿(山)、田(黄)吉祥之兆。自清以后,田黄石身价飞腾。关于昌化鸡血石,清代丁敬在印章款识中说:“吾杭昌化厥品下下,粗而易刻,本易得印中神韵,红者人尤珠宝定值,不知日久色衰,曾顽石之不若矣。安有青田、寿山之久而愈妙耶!”目前,青田石没有倍于黄金的石价,却有着为许多人赞赏的石德,有可能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更多刀耕的田地,为篆刻家留下更多的艺术足迹,这也可算是青田石之幸。
青田石成为最理想的印材是由其天然品格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几种主要印石是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长白石。其中寿山石基本上属地开石,昌化石属高岭石,巴林石属高岭石、明矾石,长白石属高岭石、地开石,皆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惟独青田石属叶蜡石类。诺尔人工合成叶蜡石矿物的科学试验证明:在多量水参与下,在氧化铝、氧化硅分子比为1∶2或1∶4,温度为400至500℃,压力为300至540大气压时可形成叶蜡石;而温度为250至350℃,压力为41至168大气压时则形成高岭石。可见,青田石生成时的温度、气压较高,故石质较结实、细密,外观上多微冻或不冻,刀感上软硬适中,特别脆爽,效果上特别富有金石味。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