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朝至宋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701
颗粒名称: 一、六朝至宋代
分类号: J314.3
页数: 2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印章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和青田石的命名由来。印章在古代被称为玺,是一种持信之物,只有天子和诸侯才能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青田石也因其被大量用于制作印章而被称为“图书石”。在元、明时期,青田“图书岩”还为振兴我国的篆刻艺术作出过贡献。
关键词: 青田石 青田石雕 起源

内容

至于青田石的发现和青田石雕起源的确切年代,由于史料贫乏,实难定论。但是,根据出土文物,青田石雕早在六朝(222—589)时,就已经问世了。
  浙江博物馆收藏有六朝时的小石猪多只,其中四只石猪,石料为青田所产的黄石,石质一般,肌理有线纹。石猪造型分两种:一种高1.8厘米、长7.9厘米,在长方条形石料上,以简练的线条,刻画出猪的四肢及五官,形态十分生动;另一种石猪高1.5厘米、长6.5厘米,长方形上下面呈弧状,雕刻得十分简括,仅寥寥数刀,用几条阴线表现了卧猪的结构及形态。在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中,也出土了永明元年(483)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一只高1.8厘米、长4.4厘米;另一只高1.5厘米、长4.2厘米。
  两汉及六朝时流行用玉猪、石猪作墓葬品。从出土文物可知,当时浙江、福建等地都曾就地取材,制作过大批此类产品,以适应社会风尚的需要。这些雕刻小品,艺术要求不高,并不能充分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但却为历史上曾经开发利用过这些石料留下了可贵的史料。
  吴越时期,提倡佛教,大兴寺院,号称“佛国”。朱彝尊的《曝书亭集》说:“寺塔之建,吴越武肃(钱镠)倍于九国。”许多寺塔也颇具文物价值。20世纪50年代,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文物中有一件很小的青田石雕佛像,白色带微黄,质地较纯净。可见,经过封建社会中期特别是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熏陶,青田石雕的技艺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制作简朴的实用品,发展到能雕刻写实、生动、精细的圆雕宗教艺术品了。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浙江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当时,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船舶来往如织。与青田毗邻的温州,古称“东瓯名镇”,不仅经济发达,且为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在这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的社会条件下,青田石雕的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石雕产品仍以实用为主,“制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之图章、小件玩耍之物而已”。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