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种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6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种类
分类号:
P578
页数:
20
页码:
17-36
摘要:
本文记叙了青田石的产地和对青田石种类的分述。
关键词:
青田石
种类
产地
内容
第二节 种类
青田石产地不一,石料的质地、色泽、纹理千差万别。80年代前,青田石的名称见诸文字记载仅20余种,且多有混淆、舛误之处。夏法起经多年实地调查,广采标本,多方请教,反复研讨,整理出青田石品种名称100余个,先后记载于《青田石雕志》、《青田县志》、《青田石全书》等文献中,并在《青田石雕图鉴》中首次以图谱形式予以介绍。在本书的编撰中,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删去数种质劣、难觅之石,增添数种新品。现以产地为序,对青田石种类分述如下。
一、封门石
封门,在山口之西2.5公里处,上有巨岩矗立,名沙帽岩,又名抬轿岩,山势十分陡峭。封门,光绪《青田县志》上称“枫门”,山口《林氏宗谱》上称“风门”,民国时也有人误写为“疯门”。传说古时候,有十位石工在山上采石,苦熬一年,终于开到一窝“冻石”。消息传到官府,县太爷整点兵马赶到洞口,声称冻石属官家所有,命石工为之开采交官。石工不从,除一人出洞探听动静被抓获外,其余九人皆因洞口被封闭而屈死洞中。后人为纪念他们,就称此矿洞为“封门洞”。清乾隆以后,一般印学著作及印人都以“封门”称之。50年代初,在此开辟了工区,产石甚丰。1958年,蜡石矿将封门易名为“丰门”。
封门洞开采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青田县志》载:“枫门洞在县东二十五里,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出冻石温润如玉。中有五塘,其水冬夏不竭,莫知其源,听之泠然有声。石产塘中者尤佳,士人呼为五塘冻石云。康熙年间郡守钱公一信、刘公起龙,乾隆年间罗令达春,道光年间董令承熙皆有题名。”可见,封门洞三百多年以前已经长期开采。在古代,开采工具极为简陋,要在遍布花岗岩的石山中凿洞开挖雕刻石更非易事,而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封门洞已是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没有长时期的艰苦劳作,是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空间的。
封门石一般质地细腻温润,石性结实坚脆,色彩丰富明朗,石老不易风化。著名品种有灯光冻、兰花青田、封门青、白果、黄金耀等。
灯光冻 灯光冻又名灯明石、灯光石、灯光等。明屠隆(1542—1605)《考槃馀事》载:“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明代篆刻家甘旸在《印章集说》中记载:“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①灯光石“微黄,纯洁,半透明,坚致细密,价等黄金,为青田最上品”②。
据清代著名学者韩锡胙在《滑疑集》中记载,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明代文彭“所取尽青田俗所谓灯光冻者,后来无石不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若也”③。
清康熙年间,王士祯《香祖笔记》载:“印章旧尚青田,以灯光为贵。三十年来闽寿山石出,质温栗,宜刻,而五色相映,光彩四射,..时竟尚之,价与灯光石相埒。”世人将青田灯光与寿山田黄、昌化鸡血并称为中国“印石三宝”。
关于灯光冻的产地,清时山口《林氏宗谱》记载:“田麻坑对面转过一山,曰西山庄,为西山洞,此系嘉庆初年始开,故名新坑。自官洪洞至此皆连头岩壁中,凿出上者映烛透亮,统称为灯光冻。”可见,古时在封门、旦洪、白垟、西山一带皆有灯光冻出产,只是甚为罕见。1985年4月,山口村民在封门矿区的岩壁小路上歇息,偶用铁锤敲打路旁岩石,无意中发现佳石,经开凿得灯光石近十斤,制成印章八枚。
鱼冻 青色微黄,其质温润细腻,肌理隐有浅色斑点或杂质、格纹。明沈野在《印谈》中记载:“灯光之有瑕者即鱼冻,鱼冻之无暇者即灯光,最是易辨。”“余刻印章,每得鱼冻石,有筋瑕人所不能刻者,殊以为喜,因用力随其险易深浅作之,锈涩糜烂,大有古色。”④鱼冻亦产于山口封门等各矿洞。
兰花青田 又名兰花、兰花冻。此石色如芳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适于奏刀,多夹顽石而生,惟大块者难得。前西泠印社副社长方介堪,称赞兰花青田“其妙处是适于奏刀,纵横屈曲卷舒自如,直可与澄心堂古纸相媲美”。明万历年间(15731619),程朴(元素)所摹何震(雪渔)“沈思孝印”朱文印,用兰花青田刻成,现为嘉定汪氏珍藏。此石色如嫩兰叶,通体了无杂质,称为稀世奇珍,藏家视同珍璧⑤。兰花石出产甚少,近年在其他矿区偶有出产,石色十分清净,实为难得之上品。
封门青 又名风门青、风门冻,古人称枫门洞所产温润如玉之石为五塘冻,当亦即此石。淡青色,不若兰花青田之青中偏绿,质地极为细腻,不坚不燥,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肌理常隐有白色、浅黄色线纹。前人评价封门青“其质细软,极适刀法,亦青田之上品”⑥。旦洪、白垟与封门相邻,矿脉相连,所产佳石与之同类。
青白石 青白石是青田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普通石料,其色青白,质地脆软稍粗,产量最多,青田石雕批量产品、普通青田石章皆主要选用此石。在山口、方山一带的矿洞中皆有出产,但各处所产的青白石在色彩、质地上又稍有差异。封门产的青白石,色微灰,性坚脆。旦洪产的青白石,色青白,肌理隐现冻点或絮纹,生于大窝叶蜡石之中,无泥皮,块大。尧士所产的青白石,色偏黄,质地粗老,不宜火煨,遇高温易崩裂。白垟产的青白石,色微灰,质稍粗松,性偏嫩,肌理隐有青黑色细斑。
白果 封门所产一种色白微青黄、质细不莹的石料,俗称白果。从前按青田民俗,生女儿三天后向邻居亲朋分粽子,生儿子分“白果”。白果是用米粉做成的食品。另有一说,“白果”是中药,外壳乳白色或灰白色。两说皆以色相取名,尚妥帖通俗。也有人认为,白果石极似煮熟的白果仁,微黄带绿,又称封门青,此说误也。白果石色彩匀净,质地结实,行刀特别脆爽,深受篆刻家喜爱。
黄金耀 此石黄色艳丽妩媚,质地纯净细洁,温润脆软,为青田石中之最佳黄石。据说,在封门“老坑”岩壁上原有题诗一首:“直岩下,横岩腰,十万两黄金耀,谁人开得黄金耀,千贯银债一时销。”无奈历来都无人能采得大块此等石料。偶获小块,也视同珍宝。近年,在南光洞有少量出产。
黄果 从前,青田有生儿子三天后向邻居分“白果”的民俗。在邻县则有在米粉中掺以黄色树汁,做成“黄果”的风俗。封门产有一种黄色石料,色彩匀净,结实少裂,光洁不透,性似“白果”,俗称“黄果”,亦石之佳品。
菜花青田 俗称水浸黄。石质细嫩,刚出洞时为青白色,经水浸打磨、上光,长年摩挲,色彩会日渐变黄。封门、旦洪、白垟、尧士各矿洞均偶有出产。
酱油冻 深褐色或深棕黄色,如酱油汤色,有深浅多种,甚为古朴。石质细腻光洁,有的肌理隐有丝纹。
酱油青田 原系黄色菜花青田,经长期摩挲,色调渐变深而成酱色(非数十年不成),被视为珍品,最为难得⑦。
朱砂青田 俗称青田鸡血。朱红色,艳丽浑厚,质地细腻纯洁,是青田红色石料中的佳品。一般间有黑、白色斑块,色鲜块大纯净者十分难得。
紫罗蓝 色如紫罗兰叶,雅致而文静,质地细润,石性坚韧,有细沙,肌理隐有青白色细密冻点。其中色艳质软者为稀品。
封门蓝 似万里晴空,如浩瀚大海,蓝色亮丽夺目。微透的青色冻地常隐含白色硬质团块。蓝色斑块大而纯净者为印石奇品。
蓝钉 又名蓝钉青田,俗名蓝花钉。宝蓝色或紫蓝色的斑点或球块,钉中稍软,含有细针状红柱石(摩氏硬度6.5~7.5)及少量叶蜡石、刚玉。蓝钉外围由刚玉组成(摩氏硬度9),刚玉外又有少量水钻石⑧。因蓝钉坚硬,难以奏刀,不能做印章,一般雕刻品也都将其剔除,但亦有精雕作品将它巧妙利用,凿打成山石,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此石在山口一带的各矿洞中均时有出产。
蓝星 又名蓝星青田,在青色、黄色石料上有蓝色星点,故名。其外观与蓝钉十分相似,在矿物学上属蓝线石。质地也较软,手工尚可雕刻。山口各矿洞皆有出产。
蓝带 又名蓝带青田,石色石性皆与蓝星相同,是蓝星密集为片状,片状之横断面即为带状,或封门蓝呈带状分布,故为蓝带青田。此石色泽绚丽,适于奏刀,产于山口各矿洞。
黑青田 俗名牛角冻。黝黑发亮,质地细洁温润,色彩纯净,了无杂质,惟大块者难得,肌理常有少量格纹。尧士、塘古亦有出产,以封门
黑为上。
封门三彩 以黑青田为主调,上有酱油冻,两色间往往有一封门青薄层。有时也有黑、青、黄、棕、蓝多色或仅有两色。此石色彩鲜明,质地细润,是选作俏色印章和精雕品的名贵石料。
封门雨花 此石花纹最为奇特,美妙精致,有的如峰峦叠翠,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似鸟翔鱼跃,有的像戏剧脸谱。地有青白色、乳白色两种,花纹一般为酱紫色。质地坚硬多细砂,难以奏刀。质地软者甚少。
紫线封门 青色地质上有多条平行的紫色线纹,色彩清晰、和谐、美观,质地温润脆软。
彩带纹 又名金银纹。熟褐色石料上有精致的黄、白色丝纹及彩色细点组成的带状条纹。石质细软,极易着刀。
冰纹封门 封门石中质地温嫩多裂纹者,经长期摩挲,石纹因而变为紫酱色冰纹,时间愈久,颜色愈深,甚为古朴可爱。
蚯蚓络 青色微黄,肌理隐有冻点,石中有一色层,间有棕色、乳白色及冻石,其形色与蚯蚓十分相似,故名。石质一般。
米稀青田 俗名米碎花。在深黄、淡褐、灰黑等石色的底上,布满极细的白点,此石“明坑较多”⑨,在山口一带各新老矿洞皆有出产。
二、旦洪石
旦洪在山口之南1.5公里许,贴灵溪之左,举目可望。“上自鲤鱼奇崖壁中,为先朝官府所开,为官洪洞,其石最美。前面溪旁从白坭中按气而求,开成新洞,新旧相错,采出白石。质不甚坚顽,除锯为印章外,可以雕琢杂物者在此”⑩。官洪洞的开采历史当在元代以前,且石质甚佳,品类丰富。据记载,古时邻近尚有数洞,“外自龙潭头,在后一山系杂岩中开出,其色紫白相间,名紫檀洪”⑪。“有为坟垄脉荫所关,曾由其子孙宰猪而禁,即名禁猪洪。又进而有色带嫩青者,为头青洞”⑫。由于这一带青田石开采时间长,规模大,在矿洞前堆有大批“烂岩”(叶蜡石),常有人翻动搜选或搬运清理,俗称“担洪”。50年代初,蜡石矿在此建立工区,就定名“旦洪”。
旦洪矿区范围广,新旧矿洞多,产量丰富,除出产前述灯光冻、金玉冻、黄金耀、青白石等石外,尚有官洪冻、蜜蜡冻、五彩冻等名石。
官洪冻 青色微黄,温嫩细润,莹洁通灵,凝腻光洁,性近兰花青田。石产底官洪、大塘等洞。有的人不明产地来历,将“官洪”误称为“官红”,然后将红色青田石臆名为“官红冻”或“官红青田”,实误也。
兰花青 青色冻地,上有墨绿色花斑,似水墨挥洒于素绢之上,浓浓淡淡,自如文雅,石质细润微透明。产于大塘。
麦青 青色略呈灰白,质地坚韧,结实不莹,肌理隐有浅色花纹。石质一般。产于禁猪洪。
桕子白 其色最为白净。质细腻,性脆软,结实不透,肌理偶有冻点,状似水泡,冻点多者俗称水泡冻。产于山口一带。
蜜蜡冻 色黄似蜡,色调深沉。质地细嫩通灵,光洁可爱,产于禁猪洪。
黄金条 青色冻地,上有金黄色条纹,十分鲜艳夺目,质地细腻温润。山口其他矿区及周村皆有出产。
夹板黄 浅黄色层,质地细腻纯净,结实不透,少裂纹,夹生于深褐色石料之中。产于旦洪。
黄皮 青色石料,外有一层棕黄色,盖因石料外层受含铁质水液长期渗染而成。质地一般细嫩通灵。产于风箱洞、大塘。另产于尧士者,熟褐色块料四周裹黄皮,甚奇,质地一般。
红花冻 又名石榴红。红色间有青色、黄色斑块,酷似石榴皮。质地细洁,性脆微砂,料好而少,不易风化。产于官洪、禁猪洪等洞。近年封门所产红花冻,色彩艳丽,细润光亮,十分珍贵。
红花青田 青白色石料,上有红色斑块、斑点。肌理隐有冻点,质地稍粗。经火煨后,石质变得细腻而有光泽。产于禁猪洪及其他矿洞。
红星 在青白色石料上散布着红色星点,且常伴有片片红云似的斑块。产于旦洪、封门。
乌紫岩 黑色微紫,质地一般,结实少裂。肌理隐有疏朗微细的白色花点。产于大塘。
五彩冻 一块黑色石料上,有红、黄、绿、紫、白等色,绚丽多彩,细润通灵,质老,不易风化。石产羊栏坑,古时曾有人居此牧羊,建有羊栏,故名。民国时期,所产之五彩冻石十分丰富,一度成为青田石雕精品之惟一石料,50年代以来,已基本停采。
满天星 一片文雅的熟褐色石料,其中布满白色小圆点,宛如仰望宁静的夜空,只见满天星光闪耀,蔚为奇观。此石质地细腻光洁,产于旦洪各矿洞。
松花冻 青色冻地,肌理有各种花纹斑点,有的似松树花,有的像花生壳,质地细软温嫩。产于官洪各矿洞。
松皮冻 地青黑色,上有黄色、淡青色椭圆形斑点,恰似松皮,故名。石质坚脆,结实少裂。产于山口、季山一带各矿洞。
紫檀纹 紫檀色的石料,上有黄灰色条纹,相互平行。粗细疏密相间,色调古雅,雕刻成器皿,似斑铜铸铁,极为古朴。石性坚脆,有细沙,实而不莹,少裂纹。
三、尧士石
尧士山在山口之东1.5公里处,旦洪、封门、白垟三矿区皆在灵溪之左,独尧士矿区位于灵溪之右。1957年,山口出土明嘉靖二十二年的墓志碑一块,其石料即系尧士岩,可见此矿开采历史久远。清乾隆年间《青田县志》记载:“青田二都有图书洞,青田图书石出此。”查当时二都的示意地图,图书山在灵溪之右,紧靠山口村。据此可知,今之尧士当时是青田石的主要产区。民国时期,尧士山一带称“岩垄”。据1931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记载:“山口岩垄近年白石最多,紫石次之。白石色微黄,紫岩暗紫,皆细洁纯滑。尚有色红而兼微黄,内含蓝钉,质粗不适刀者。岩垄为近来产印章石最多之地。”⑬50年代初,在此建立尧士工区。所产之石,多紫色花杂,且质地稍粗。70年代,私人在这一带开采甚多,石质石色俱佳。尤其是牛寮坦村民叶南光,他于1975年在外头山山腰凿洞开采,获得大量冻石,多时年产近万斤,故此洞被称为“南光洞”。冻石中有蓝花青田、南光青、金玉冻等佳石,许多青田石雕精品石料多出此洞。
南光青 青色明净,纯洁温润,微冻,质细腻,性坚韧。其色偏白,肌理常隐有白色斑纹,稍次于蓝花青田。产于南光洞。有青黄两色,青者温润明净,黄者通灵光洁,两色对比柔和,过渡自然,质地细腻微冻,是雕刻精品上等石材。产于南光洞、封门、旦洪。
夹青冻 青色质润姿温,莹洁通灵,夹生于灰青色粗硬石料之中。产于尧士、塘古。产于尧士者,冻层呈凹凸形,局部呈块状;产于塘古者,冻层较平正,呈层状,厚度1~1.5厘米。
猪油冻 白色偏黄,微冻,质地细腻纯净,性坚脆,富有油腻感,夹顽石而生,皆小材。产于尧士各矿洞。
蒲瓜白 又名葫芦白,色白微青。质地细润光洁,肌理隐有冻质花纹。产于南光洞。
秋葵 淡黄色如秋葵花冠,色彩娇艳,质地温润凝腻,坚清微冻,产于尧士、旦洪等矿洞。
黄青田 又称青田黄,是石质稍粗的普通黄色石料。色调上有淡黄、中黄、老黄、焦黄之别,质地脆软,结实不透。山口一带各矿洞皆有出产,产量较为丰富。
橘红 色似橘瓣,黄中透红,质金玉冻
细润温嫩,通灵明净,性脆软,为石之上品,大块者十分罕见。产于南光洞。
豆沙冻 深紫红色,如煮熟的赤豆。石质细腻,纯洁无瑕,性软,无裂纹,光泽好。纯净大块者甚为难得。产于尧士各矿洞。
紫岩 沙褐色,故又名沙青田。其色有浅深数种,质地一般较粗硬,性坚韧,肌理有花点。产量十分丰富。一般用做雕件座垫。民国时期,季山紫岩曾被开采制作砚台和迷信品,供温州一带船夫、渔民抛入江海。产于山口、季山各矿洞。
紫檀花 深浅紫檀色,肌理有黄色、黑色的各种花纹斑点,石质一般,产量丰富。仅能制作底座或普通石章。产于山口、季山各矿洞。
紫檀花冻 地紫檀色或红木色,上有青色或黄色冻质花纹、斑块,分布较散杂,质地细润。石雕艺人往往根据冻石的不同形态,巧妙利用,创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
水藓花 又名水草花。在青白色(亦有其他石色)石料中,有水草状的黑色花纹。花纹如一株株小草,叶茎清晰,十分精美,犹如远古时期的植物化石。这些花纹是在叶蜡石岩层裂缝中,渗入含锰水溶液,因水锰矿的吸附作用而形成的。产于尧士和旦洪的嫩垟、狮子岩下等地。
笋壳花 底呈土黄色,上有黑色花斑,如山中笋壳,故名。石质较粗,结实少裂,产量多,仅能制作石章、底座等。
苞米花 青白色,浅黄色冻地,上有黑色花纹和白色斑点。白斑形色皆似炸过的苞米(玉米)。质地细润,产量不多。
千丝纹 又名千层纹,在青黄色石料中,肌理有细密平行的浅色线纹,石质细腻,结实不莹。近年产于老鼠坪者,花纹尤鲜明、精致、美观。
木纹青田 底呈灰黄或紫酱色,上有深浅不一的似木板纹样的线纹。线条流畅自如,富有韵味,石质细洁结实,肌理隐有微小的白点、冻点。产于尧士、大岩下、封门。
芝麻花 青白色石料,肌理有细密黑点,质地细腻,料较好,生于岩石外表,惟大块者难得。产于尧士洞。
四、白垟石
白垟属方山乡,在山口之南6公里处,盛产青田石。据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记载:“旧有土人采石,耗资无算,祷神;假寐梦白羊,而得此坑,故以白羊名。”又传说:早年山上有一老汉,养着一群白羊。一天老汉病了,一只恶狼变成少年,屡献殷勤,把老汉的白羊骗进山洞,吃个精光。后来,那留下的白羊毛变成了雪白的“图书石”,那山洞也就取名为“白羊洞”。50年代初,蜡石矿在此建立白垟工区。主要矿洞,在西有山冈,杉木成林,名杉树降;在南有开采已久的巨大矿洞,洞底积有泉水,称水洞或大洞;在北有傍依小坑,名坑儿洞。此外,在白垟山之南有茅干湾,近年私人开采者甚众,大小矿洞不下十余处,主要有开出冻石之冻洞,开出头绳络石之头绳络洞,在半山腰之半腰洞,在巨石之下的大岩下,等等。
白垟石以青白为主,色微黄,多黑纹、棕红纹。此外,尚多紫岩,石质稍坚者,时含蓝钉、蓝星、蓝带等。冻石以白垟夹板冻和芥菜绿最为著名。
白垟夹板冻 在灰黑色或深色的石料中,夹生着一层至三四层的青色、黄色冻石。石质特别晶莹通灵。艺人因材施艺,将层状冻石雕刻成花卉、葡萄,将其他深色石料雕刻成枝叶、藤蔓、山石,创作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麻袋冻 深黄色石料,肌理满布浅黄色斑点。因斑点稍大,给人以“粗如麻袋”之感,实则石质细润,温嫩微透,是一种上好印章石。产于茅干湾。
煨红 各矿区黄色石料经火煨成红色为煨红,以质地细腻纯净者为佳,质粗杂、性坚老者火煨时易崩裂。此外,尚有将青白色石料蘸渗硝酸铁溶液,待数日之后,再火煨成红色,但一般色层较薄。
芥菜绿 亦称白垟绿冻。青绿色,莹洁通灵,温润如玉,纯净光洁。石性稳定,为石之上品,甚为罕见,以产于白垟水洞者最佳。
皮蛋绿 深绿色,酷似剥开蛋壳的皮蛋色彩,故名。石质细润,光洁度好。间有白色、朱砂色花纹。
苦荬青 灰绿色或深绿色,色彩较匀净,肌理隐有深色细点。石质稍粗,料一般,产于白垟各矿洞。
黑皮 在青、白、黄色石料上有一层3至5毫米厚的黑色石料,黝黑纯净,甚为奇特。石质细软,结实不莹。
煨黑 在各矿区青白色石料中渗入油类等有机质,经火煨而变成黑色,石质变坚脆。
虎斑青田 又名老虎花。地淡黄、棕黄色,上有黑色、棕色、红棕色的虎皮状斑纹。石质稍粗,料结实,块大,宜做动物、山水。白垟产量甚丰,尧士、季山等地亦有出产。
头绳络 有白、红、黄等色。在深紫檀色石料中,有明显白色平行线纹者,称白头绳络;在青白色石料中,有红色平行线纹者称红头绳络;有黄色平行线纹者称黄头绳络。石质稍粗,结实少裂。产于山口各矿洞。
青蛙子 青色冻地,石质细润,肌理隐有团块状密集细小白点,有的白点内核为硬钉,难以奏刀。
墨花青田 青色石料上有黑色或墨绿色花斑、花纹,似水墨挥洒在宣纸上,浓淡相融,虚实相生,组成一幅幅有现代意味的写意图画。产于山口一带。
云彩花 有黑、白、黄三彩相间,花纹卷曲如云,石料一般。产于坑儿洞。产岭头者红、黄、白色纹相间,自然流畅。
煨冰纹 各矿区一些多细裂的石料,经火煨烫后,投入有色的冷水中,致使发生爆裂,同时裂纹处吸入颜色,然后取出磨去表面,即形成如瓷器开片之花纹,显得古雅。但火煨后石质变得坚脆,落刀易崩裂。另有用油渗入石料火煨成黑冰纹;渗入硝酸铁火煨成红冰纹。
冰花冻 青色微黄,似冰如冻,可清晰透见内含的白色斑纹,是山口一带最透明之石。石质细润,产量稀少。产于白垟、封门。
豹皮花 浅棕色地质上有墨绿色圆形花斑,斑点大小相间,疏密自然,间有细小白点,酷似豹皮。石质结实、稍粗、脆软,产于白垟。
五、老鼠坪石
老鼠坪位于方山乡根头村之西约三四公里的群山中。古时因山中开采青田石的矿洞称“老鼠洞”而得名。1956年,青田县山口蜡石矿曾设立老鼠坪工区,因山道崎岖,运输艰难,1976年12月停采。根头村村民长期来仍时有开采。1985年采石者有50多人,开洞30多个,以开采叶蜡石为主。老鼠坪之雕刻石,色彩丰富,石质结实、少细裂,光泽好。只因历来开采规模不大,出产雕刻石不多,对其石料品类缺乏全面认识。此处所产之雕刻石与山口其他矿区类似者有青白石、黄皮、黄青田、蓝钉、蓝星、蓝带、紫檀花等。此外尚有数种较有特色的石料。
猪肝红 红色深沉,无明显斑块花点,石质纯净,光洁不透,结实少裂。产于底条降和山口其他矿区。
红皮青 白色石料上有一红色薄层,表皮常呈深褐色。石质一般。产于老鼠坪和山口矿区。
桕子白花 桕子白色石料上,有黑色斑纹、斑点。石质细软不透。产于底条降桕子白洞。
金星青田 青田石中闪烁金星者。金星系黄铁矿细粒或晶体,多数呈块状,有的为精致的多面体。石色青绿的称金星绿或金星绿青田。在其他色彩的石料中也时有金星,统称金星青田。
六、季山石
季山在城西25公里处,位于乡所在地夏家地西南面3.5公里。地处山谷,四面环山,祖先季姓迁此,以姓得名。季山石以紫色凝灰岩居
多,流纹岩较少。矿区范围广阔,主要矿山有季山的季山头、门前山,周村的龙顶尖等地。在民国时期有较多的开采,据当时的记载,季山头的雕刻石有红、黄两种,黄者质较佳。门前山的雕刻石有红及红带花纹者,红者较多,质均不佳。龙顶尖的雕刻石有黄、白两种,白者较多,质均佳,且产冻石颇多。50年代之后尚有零星开采,但因交通不便,规模很小。该矿蕴藏量丰富,矿层外露,有的石质甚好,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
竹叶青 又名竹叶冻、周青冻。青色泛绿,通灵明净,温润细洁,石性坚韧。常裹生于粗硬紫岩中,肌理常隐有细小白点,石色质地纯净而大块者甚为珍贵、罕见。产于周村尖西。抗战前曾有较多的开采,之后矿洞荒废及至坍塌堵塞。80年代有人在旧洞口及附近作少量开采。
季山夹板冻 在紫岩上有一层平薄的青白色冻石,厚的一二毫米。有的夹生于紫岩的缝隙处,易与另一面紫岩分离,表面平整,质稍次多裂。另一种夹生于紫岩之中,石质特别通灵细润。
周村黄 中黄色,质地细腻纯净,光泽特好,一般夹生于紫檀色石料之中,大块者难得。产于周村尖西。
红木冻 红木色,较豆沙冻红亮,石料中常夹生青白色条状冻石。质地细腻,色调典雅,光泽特好,料
少名贵。产于周村尖东、旦洪。
龙眼冻 俗名圆眼冻。深紫色石料中,有桂圆状的青色、淡黄色冻石,纯洁无瑕,通灵细润,光洁可爱。产于季山岩山尖。
蚕豆冻 深黑色的地上密布青白色蚕豆状的冻石,肌理隐有白色斑点。石质脆软,有细沙。因青田方言称“蚕豆”为“豌豆”,故此石俗称“豌豆冻”。
葡萄冻 地深紫色,上有圆形青白色冻石,状似一颗颗葡萄,石质细润。产于季山葡萄墩、周村尖。
龙蛋 俗称岩卵,独块裹生于紫色硬岩中,小如蛋,大似瓜,外有深棕色薄壳,壳中的黄、青色块料,质地细腻通灵,十分奇特珍贵。产于周村尖。
岩隐 在深褐色硬质石料中,隐藏着块形不规则、大小不一的青色冻石(亦有黄色),产量较为丰富,十分适宜刻制各种精雕品。产于季山、
周村。
七、岭头石
岭头在县城西北25公里处,属北山区双垟乡,因地处仁村岭之顶,村设在岭的顶端而得名。1981年,因重名改称岭峰。在岭头村东南有资头山,上产叶蜡石和雕刻石。相传此山在清代之前已经开采,民国时期称“寺院址坪石”,80年代有较大规模开采。山上有水洞、山羊洞、南黄洞、三条洞、耳朵腮洞等数十个,开采者50余人。岭头石“络”(如木之纤维)十分明显,若不顺“络”则不易雕刻,且易崩裂。此外,含水分较多,开采出洞后需要遮光避风,慢慢阴干,以防风化,久之石性则变稳定。石质一般较粗松,光泽较差。惟水洞所产之石色质俱佳。
岭头青 灰青色,石质较粗,微砂,结实少裂,色调灰暗,质感粗糙,欠光泽。
岭头黄 有淡黄、中黄、焦黄数色,石质粗实,多细砂,欠光泽。
岭头红 赭红偏紫色,肌理隐有细小深色斑点,质地结实不透,性软而脆。
何幽石 因产地而得名,前人载:“何幽皆猪肝色。”所产之石紫灰色,肌理多小黑点。质稍粗韧,多细砂,少光泽。
墨青 黑中偏青灰色,有深、浅数种,肌理隐有浅色花点。质较粗,少光泽,产量丰富。
岭头三彩 块料中有黑、白、棕三种色彩。按其色彩分布状况,分层状与环状两类。层状者又有两种,一种在墨青石外表上下各夹生着白、棕两色层,白色层厚约半厘米,棕色层较薄。另一种有黑、白、黄、紫数色层,并常有明显条纹。环状者,以椭圆形墨青色为内核,外裹一层白色,再裹一层深浅不一的棕色条纹。此石以产于水洞者质地最为细腻光洁,余皆常石,结实不莹,但色层规则,色调鲜明,最具特色。
岭头紫线 土黄色的地上有许多环形紫色线纹,如一块石子投入潭中所激起的层层波纹,质地粗实,多细沙。
八、塘古石
塘古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地处半山腰的山湾里,早年此地有塘一口,村人居住在塘边,故取名塘浒。塘浒又称道居、唐古,今名塘古。雕刻石产于村旁的后山。据民国初年记载:“塘头岭所产石,土人呼为塘古,其石以全青全黄者为最,青者如封门青,黄者如田黄,而稍见底,性细滑软腻,多光而莹,无硬钉,最宜作印。”80年代,凿洞十个,村民都以采石、锯石片为主要副业。阜山、山口一带上山到此购石者络绎不绝,所产之石,普通石料的色彩、质地均与山口一带相近,冻石除夹青冻外,尚有青冻、黄冻。
塘古青冻 色青偏白,质地脆软,腻而莹澈,通明纯洁。常裹生于“龟壳”之内,“龟壳”表层为灰黑色硬石,里层为青白色冻石。大块者难得,甚罕见。
塘古黄冻 色彩有的似枇杷,有的似蒸栗,有的似橘皮,鲜艳通明,纯洁无瑕,温润妩媚,近似田黄,十分难得。
九、武池石
武池在县城西北30公里处,因其村南有文武庙,前有池塘一口而得名。武池原分上、中、下堡。雕刻石产于下堡之西南约3公里的饭甑山。民国初年,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记载:“武池似寿山而次,有红白两种,红者如朱砂,白者如蜡,惟铁皮色杂不净,性尚软腻。”议论十分精辟。武池是青田石瓯江之左的惟一产地。其石外观上与江右之石迥然不同,石表多黑皮,石中多筋裂,矿物学上属伊利石。
武池红 深红色,质地细润光洁,肌理隐白色花斑冻点。
武池粉 粉红色,石质细洁,肌理隐浅色波纹。
武池黑 浓黑色,近似黑青田,多红筋。
武池花 有花点和花纹两种。一种红底白点花,如水磨地面;另一种红底有深浅不一的花纹,宛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
十、其他
北山晶 白岩位于县城四南面26.5公里处,村西隔溪有白色大山崖矗立,面对村庄,称为玉岩,后来改称白岩。其东南山冈盛产高岭土和叶蜡石,其中有少量雕刻石。北山晶“属于富硅贫铝型迪开石”⑭,夹顽石而生之层状白色(亦有黄色)冻石,为青田石最透明之石。质细性软,肌理常有灰白色硬钉,块大者难得。
山炮绿 山炮位于汤垟西南5.4公里处,地处海拔800米高山背。从汤垟到此经过三个山头,每个山头鼓起似泡,得名“山泡”,山民惯用“山炮”称之。山炮绿为绢云母型青田石。此石色似翡翠,十分艳丽,质细微冻,性坚而脆。肌理有许多白色麻点、黄色斑纹和硬沙块,多裂纹,纯净者难得。
附注
注: ①引自《篆刻学丛书》,中国书店出版。 ②引自邓散木《篆刻学》下编第5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③见《赵之谦印谱》第7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④见韩天衡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1985年9月第1版第72页,西泠印社出版。 ⑤见方去疾《印石名品简介》,《书法》杂志1983年第4期。 ⑥见冒广生《疚斋小品三种》“青田石考”。 ⑦见方去疾《印石名品简介》,《书法》杂志1983年第4期。 ⑧、⑨见韩登安《浙江印章石之研究》,《西泠艺丛》第13期。 ⑩、⑪、⑫见青田山口《林氏宗谱·谷口图书石记》。 ⑬见叶良辅、李璜、张更《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丛刊,1931年第1号。 ⑭见朱选民等《浙江省非叶蜡石型青田石的宝石学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总第13期。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