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石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6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石矿
分类号: P578
页数: 10
页码: 8-17
摘要: 本文记叙了青田石矿的形成、性状、分布、开采情况。
关键词: 青田石 石矿 开采

内容

一、形成关于青田石的生成,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说住在西天瑶池的西王母,每逢蟠桃成熟的三月三,她就大开宝阁,大摆寿宴,邀请诸仙赴蟠桃盛会。群仙纷至沓来,给王母祝寿。一次西王母兴来之时,随手将一杯琼浆洒向人间,恰巧落在青田山上,从而生成了许多如珠似玉的冻石。还有说是人类慈爱的母亲女娲,用熔炼后的五色石补天,并将剩余的一些补天遗石撒向大地,其中一块落在青田山上,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青田石。又有说是后羿奉命来到人间,冒着天上十个太阳的灼热,搭上神箭,拉满神弓,接连射下九个太阳,杀灭了毒蛇猛兽。在回天庭途中,他的汗水滴落在青田山上,从此山上生成了许多色彩绚丽的青田石。
  现代科学家对青田石的形成作出了科学的解释。1929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叶良辅、张更由青田县城至山口,再由山口西行经大安、下陈、冯垟、半坑、小岭至大岭阜达季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标本不下半百。后由李璜作分析,张更作比重测验,叶良辅作研究,写成《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的论文。文中指出,“青田印章石,显由流纹岩与凝灰岩所变”,“为中级高温溶液与火山岩互起变化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学者对青田石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者认为,青田石属叶蜡石,叶蜡石矿的成因与火山岩和浸入岩有关。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在山口矿区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地质考察,将获得的地质资料整理成《青田县山口叶蜡石矿床地质特征简介》。文中认为,矿床属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形式以交代为主,充填为次。矿区处于青田—寿宁火山裂隙喷发带,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夹火山沉积岩大面积出露。由于火山活动,热水溶液作用于火山岩,促使硅酸盐矿物分解,并进行有规律的迁移、富集和重新组合。成矿作用是在“半封闭”的有大量水的参与而无铝加入的条件下,以“就地取材”的交代方式进行的。
  地质学者何英才认为:青田山口叶蜡石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纪到白垩纪,属火山气液改造叶蜡石矿床。矿体主要附存在酸—中酸—中性火山岩的蚀变岩石中,常组成次生石英岩的一个相带,是火山活动过程中,伴随岩浆上升的气液(包括部分天水)交代、分解早期形成的岩石或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物质(如长英质玻璃、火山灰等),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改造,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分重新组合,就地沉淀或沿裂隙经过运移充填而形成。
  二、性状
  青田石中的矿物成分及组合复杂多样,多数青田石属叶蜡石型,也有少数以迪开石、伊利石和绢云母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品种。在青田石中还混生少量的刚玉、蓝线石、红柱石、蓝晶石、黄铁矿等,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玉相学特征(见表1)。
  青田石矿石呈青白色、浅黄色、灰白色、褐紫色等,有蜡质感,均质块状,摩氏硬度1~2级,比重2.6~2.7t/m3。耐火度1630~1730℃,白度71~94度,二者一般与氧化铝含量成正比。青田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叶蜡石化学式为Al2[Si4O)(OH)2,理论化学成分为Al2O328.3%,SiO266.7%,H2O5.0%。青田石的化学成分以Al2O3与SiO2为主,两者约占90%,其他成分有Fe2O3、CaO、MgO、Na2O、K2O、Ti2O等(见表2)。
  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差异,使青田石不仅呈现出各种类型,同时也使其质地、色彩、花纹千变万化。
  青田石中矿物的含量决定了石质的硬软,一般氧化铝含量愈高愈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愈高愈硬。纯叶蜡石型的青田石,其SiO2与Al2O3成分非常接近叶蜡石理论值,杂质离子、外来离子、层间离子少,石质细腻,硬度适中,石色以淡青、浅黄为主,属高档雕刻石。高硅质叶蜡石型,其Si的含量偏高,石质较粗,硬度较大,属较低档雕刻石。高铁质叶蜡石型,Fe的含量偏高,石色较深,一般为暗红色、黑色,不透明,属低档雕刻石。
  青田石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导致了外在石色、质地、透明度的差异。青田石的颜色主要由Fe3﹢、Fe2﹢、Ti4引起,并呈现红、黄、绿等色。当这些致色元素含量小于0.25%时,形成浅色调,透明度较高;当其含量大于0.5%时,石色变深,透明度降低。次要矿物对石色亦有很大影响,如含刚玉呈深蓝色或浅蓝色,含红柱石呈粉白色或肉红色,含蓝线石呈淡蓝或紫罗兰色等。
  青田石中质地纯、透明度好的“冻石”,是很纯的细小致密结晶(隐晶)质叶蜡石。在气液交代—充填之叶蜡石矿床中,气液对原岩改造形成为叶蜡石“矿浆”,沿构造破碎带迁移、沉淀,规模一般不大,但矿石质量较好,所谓“冻石”多产自此类矿床中。青田石中的花纹是在矿石蚀变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而使各种色素矿物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而形成的。
  三、分布
  19世纪3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对青田石的地质状况、矿床、资源等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记述。
  1929年冬,叶良辅、张更对山口等地叶蜡石矿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编写了《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的专论。1929年,在《青田经济调查》一书中,有《石业调查》一篇,记述了当时青田石的主要产区及开采方法等。
  1936年的《浙江月刊》,载有林保持写的《青田之石业》一篇,记述了青田石之产区等情况。
  1950年,华东局三〇一队、浙江省五七九队(后改为温州队)等对测区开展过以矿产普查勘探为主的地质调查工作。
  1960年至1963年,建工部非金属地质公司华东公司五〇三队对山口旦洪—封门工区进行详细调查工作,并编有《浙江省青田山口叶蜡石矿详查报告》。
  1974年至1979年,浙江省地质局区测大队对青田进行正规的一比二十万区测工作,其资料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79年,浙江省建工局非金属地质队对北山、双垟叶蜡石矿进行踏勘,准备投入详查工作。
  1980年至1983年,省建材地质大队对山口尧士工区进行详查,编有《山口叶蜡矿区尧士矿段详查地质报告》。
  地质学家认为,浙江东南部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由于燕山运动强烈影响,区内构造变动频繁,并导致该区晚侏罗纪及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的广泛分布。叶蜡石是青田县分布最广、最著名的矿种,主要矿点有山口、方山、塘古、山炮、白岩、岭头、季山、周村、下堡等。
  青田石矿点,以山口—方山一带的山口叶蜡石矿区最大。该矿区位于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中部,北山—山口火山洼地中,山口—油竹南北向断裂带通向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长6公里。自北向南,按现状,有尧士、旦洪、封门、白垟、老鼠坪五个矿段。根据矿化带的分布出露特点,划分尧士、封门和白垟、老鼠坪三个矿段。
  1.尧士矿段:位于矿区最北端,矿化带走向长500米,宽150至250米,倾向西,倾角10度到20度。矿体呈层状,分上下两层,产于矿化带中。
  2.封门和白垟矿段:包括旦洪、吉底(禁猪)洪,矿化带从吉底洪至白垟,长达2500米,宽约200至400米。地表在封门和白垟之间,有600米未见矿化带,而根据矿山生产平巷和深部钻孔资料,该矿段的矿化是连续的,呈层状,是规模最大的1个,倾向北西,倾角10度至15度,矿化带的厚度一般为40至60米,最厚度110米,最小厚度10米。
  3.老鼠坪矿段:位于矿区最南西端,矿化带似层状,长300米至400米,宽30米至40米,厚20米至30米,走向近东西向,倾角近水平,矿化带断裂被切成3块,矿体产于矿化带中。
  根据地质资料,山口叶蜡石矿为中至大型矿,矿石质量较好,是工艺雕刻、陶瓷耐火材料的理想原料产地。
  其次是双垟矿点,位于双垟至坑口黏土化(包括高岭土化)、叶蜡石化、黄铁矿化的北西向蚀变带上。矿体附于北东向断裂带中,两侧围岩为叶蜡石化流纹质熔岩结凝灰岩。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矿石主要由叶蜡石组成。该矿点储量丰富,分布面广,有不少优质雕刻石。
  此外,吴岸乡的塘古,虽叶蜡石藏量不大,但其中的雕刻石质量甚佳。至于北山、下堡等地则主要出产工业叶蜡石、伊利石、高岭土,能选用作雕刻石者甚少。
  青田叶蜡石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上世纪80年代资料,各主要矿点的规模、储量等情况见表3。
  四、开采
  青田石早在六朝时已被利用,宋代已有较多的开采,被用来“制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到明代,青田冻石之名更是“艳传四方”,除雕刻工艺品和印章外,还有许多青田冻石的块料直接运销至南京等地。
  在清代,青田石矿的开采已具相当规模,其中封(枫)门洞“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其他则多为“老鼠洞”,开采甚为艰难。据当时记载,所产之区有脉可寻,矿工寻得脉线先凿破岩皮,而后逐层深入。洞口高约六七尺,洞内围径仅三四尺,曲直无定程。两旁用杂木支撑,又以杂木纵横架于其上。每挖一洞,需十几人或八九人,秉烛蛇行而入。一人在前操器开挖,其余的人单衣赤足在后面匍匐传递。挖出的杂石泥沙,用箕交手运出,遇有水泉,则用小桶承接运出。得有石料,抱而伏行,至阻碍处,仰身辗转而出。矿工往往泥粘体足,面目不辨。常年作业者有千余人,任役极为劳苦。矿工开采只凭经验,往往有外见脉线,而中无石料,甚或连开数洞而前功尽弃。操此业者,半多寒苦,资本空乏,撑担之木稍缺即不免遭遇倾压之险。清代徐鹤龄在《方山采石歌》中不禁惊叹:“崖倾壁圮悔莫追,人生衣食真难危,石兮石兮知此意,金玉还与石同弃。”此种简陋的开采方法,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由于采石工从事此项劳作十分艰苦而危险,所以许多人都受迷信意识影响,敬奉“佛田山祖老爷”。进矿洞前,一路上不能敲打工具,以免惊扰“山神”。在洞内不准捕打老鼠、青蛙等动物,以免犯杀生之戒而受惩罚。每月都要备置酒肉香烛进行祭祀。同时忌讳也很多,说话多用吉利语、隐话。例如把进洞称“进财”,吃饭称“光锅”,吃肉叫“硬老”,喝酒叫“三点”,蜡烛称“白干”,回家称“扳草鞋”,等等。
  据1929年的调查,青田全县开采场所共有14处,尤以东南乡山口村、方山村和周村最著名。山有家山荒山之别,家山皆有山主,属私人所有,大都由石匠和山主合采,间有矿商出资向山主购者。荒山则无山主,任人开采,不加禁止。开采方法,大都沿用土法。每洞用石匠及工人4~6人,14处共有匠工80余人,每处资金300~500百元,合计5000余元。
  采出之石,皆雇工挑至山口,售与雕刻工人。石有粗细之分,粗石每元可购80斤,细石每元40斤,质尤佳者则以块计,由买卖双方随货估值,每块自数元至数百元不等,合计全年产量约12000石,产值约14400元。
  民国以前,青田叶蜡石仅取其“工艺叶蜡石”——青田石,用以雕刻作品和印章。1923年,上海瑞和砖瓦厂经理邵达人,赴日本考察坩埚制造方法,回国后设厂仿制,曾获工商部上海国展及西湖博览会的特等奖章。后来,他经调查得知青田盛产叶蜡石,此石有黏性,具耐火力,堪为坩埚原料,于是托永嘉顺德昌号代理收购运沪。同时,小林洋行也派人前往青田山口设庄收购,装载至温州,转运上海,卖给各厂,获利甚大。叶蜡石的综合利用促进了资源的开发,但也带来新的矛盾。1933年,青田县图书石业职业工会上诉指控山口乡采石生产合作社“垄断图书石,大有妨碍雕刻工人之原料”。纠纷案历时近两年,经县政府、省建设厅调解,未有结果。
  其时,在山口有嫩垟山、八条山、图书山、桔底红、尧屿山开采青田石的矿洞21处共28洞。采石工人每年每洞纳山租2元。此外,在方山乡白垟山、四都塘沽山、七都龟山亦有开采。
  1936年3月,《浙江建设月刊》记载,当时全县有青田石产区及开采场所10余处:
  1.岩垄山(又名尧士山),有坑洞6个,均平进,在山之阴处山坡上,高出山麓约70米,工人约30余人。
  2.图书山,有坑洞3~5处,2处平进,余皆斜入,有工人约20人。
  3.白垟山,有洞4处,均在山之东坡,有工人10余人。
  4.岩头山,所产之石太硬,质不好,早已停止开采。
  5.后山,因石质不纯而硬,不适宜用于雕刻,已停止开采。
  6.季山头,洞一处,工人3~5人。
  7.门前山,在季山村之东,坑浅,工人少。
  8.龙头尖,在周村北,大坑一个,已停止开采。
  9.寺院址坪,在夏家地西南3公里,有洞10余处,平进或直进,工人10余人。
  10.饭甑山,在下堡村西南,洞1处,工人2人。
  50年代以后,采石工人逐步组织起来,建立了蜡石矿,购置机械设备,修筑公路,采用电力机械开采手段和半自动运输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开采量。同时也改变了开采方向,从过去以开采雕刻用青田石为主转向以开采工业用叶蜡石为主。
  1953年8月,付乾坤、林国藩等人,集采石工人100余人,组成了山口蜡石供销社。1956年10月,正式建立地方国营青田县蜡石矿。1958年,矿洞内实现电灯照明和圆钢轨、木箱车运输,职工人数也从200多人猛增至800人。1960年至1962年,经精简后,仅剩职工207人。1966年、1971年、1975年数次招收新工人,职工达356人,1980年达475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青田蜡石矿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洞内掘进和开采普遍使用钻机,运输实现矿车轨道化。矿洞至山下公路的石料运输架设了空中索道,彻底改变了以往靠人力肩挑的落后状况。矿工的劳动条件大大改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该矿已成为我国目前开采叶蜡石和雕刻石的最大企业。
  青田蜡石矿建立以来,工业叶蜡石的产量在不断增长,但由于种种原因,雕刻用的青田石的产量却在起伏中有所下降。1957年产620吨,1965年1168吨,1975年230吨,1985年219吨,1995年仅产42吨。
  除青田蜡石矿外,还有山口、方山一带的农民在山上私人开采,人数最多时达数百人。他们沿用旧时的开采方法,大多矿洞狭小,只能匍匐进出。私矿开出之青田石年产量上百吨。在季山一带也常有少量开采,岭头则开采规模较大,年产雕刻石数十吨。塘古也是开采青田石的重要矿点,矿洞遍布山冈,出产甚多。
  青田雕刻石的价格由轻工业部统一规定,50年代确定的价格是:特级(50公斤以上)每吨150元,一级(30公斤以上)每吨106元,二级(10公斤以上)每吨80元,三级(2公斤以上)每吨60元。1973年10月调整为特级每吨230元以上,一级每吨150元,二级每吨110元,三级每吨80元。私人开采的青田石价格由买卖双方商定,普通石料每100斤1973年11元,1983年15元,1985年35元。精刻石料根据质量面议,每斤自几元、几十元至近万元不等。
  当代叶蜡石资源消耗速度极快。据统计,山口、方山查明储量11084千吨,2002年开采、损失量290千吨,按此速度可开采38年。其中,旦洪、封(丰)门矿区查明储量2851千吨,2002年开采、损失量191.6千吨,按此速度可开采14.8年。因叶蜡石为非金属矿,当代探矿技术尚难以准确探明矿体、储量,但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惊人的开采速度,都足以警示它的有限与宝贵。

知识出处

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文化》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对青田石的品类、品名,青田石雕的历史与技艺,青田石与篆刻艺术等,分门别类作了详尽的论述、辨析和订正,增补了许多诗词、文论和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