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遗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石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659
颗粒名称: 女娲遗石
分类号: J323
页数: 6
页码: 003-0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石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其中一块落到东海滨崇山峻岭中的青田境内,被一个樵夫发现并雕刻成项链,成为青田石的起源。青田石又被称为“图书石”,与“东壁图书”的传说有关,体现了青田人的智慧。青田叶蜡石是以叶蜡石为主要成分的石材,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其绚丽的色彩和奇妙的花纹是由内部所含的矿物质形成的。青田石可用于制作石章、石雕等,因其耐温、致密等特性,备受青睐。可供开采的储量约有六千六百万吨,但可用石材仅约占万分之五,其中上品者尤其稀少。
关键词: 青田石雕 天蕴之石 女娲遗石

内容

青田石的起源,缘于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传女娲在大荒山炼石补天,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她用了这些彩石补好了天。由于每块石都溅染着女娲的鲜血,所以,补得天空霞光灿烂,绚丽多彩。而剩余的这一块石头,虽然纯正透明,五彩缤纷,但失去了补天的机会,于是降凡于世。
  五彩石飘落到东海之滨崇山峻岭中的青田境内。这里山清水秀,却是个穷乡僻壤。
  有一天,一个樵夫上山砍柴,发现了这一块彩石,于是拾回给妻子雕刻成项链,青田石就这样被发现了。
  神话是民间演绎故事的最古老的思维方式。女娲遗石成了青田石最早的渊源之说。
  青田人口授言传着这个古老的神话。借用女娲遗石这个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叙述石雕艺术的历史渊源,是最适合不过了。
  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神话,把青田石推上了一个历史平台:成了一块女娲的补天遗石,五彩缤纷,光彩照人,动人心魄。不但如此,这块女娲补天的剩余之石,更是大慈大悲之石。在它下凡之际,选择了东海之滨这块山多、地少、人稀的荒凉之地,恩泽了这块土地上穷苦的人群。
  青田石作为本土文化的奠基之石,出世后的又一个名称 ——图书石,显得那么尊贵典雅。
  图书石 ——一个有文化涵养的称谓。这个称谓与“东壁图书 ”的传说有关。
  在寂静的夜晚,昆虫在耳际啼鸣,声浪此起彼伏,隐隐约约,似从东海传过来的涛声。松明灯在屋里忽明忽暗地照着石雕师徒们专注的脸,时间就在雕雕刻刻中很快地过去。当雕刻者抬头仰望东方的星空时,发现两颗星星特别明亮,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奎”、“壁”星座,它们是图书和文化的象征。于是,一种美丽的意象在他们的脑海里产生了 ——他们手上的这些灿如星辰的石头,不就是那东方天空 “奎”、 “壁”之星嘛!
  明初青田籍一代国师刘基,精于天文地理,他可能没有亲口传授“东壁图书”之说,但他的天象学,无疑会对这里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书石和天上的星象一起糅在了青田石的身上,赋予青田石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意识中,对青田石进行了最神圣的价值界定,这体现了青田人的智慧。
  在青田石产地山口镇《林氏宗谱》中,有一篇《谷口图书石记》,其对青田石崇尚之情,开篇就溢于言表:青田石虽然不如宝石,却能与玉相比,其品质温和,可以用来雕刻印章和人物鸟兽等,传遍四方。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从科学上说,是什么造就了青田石,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谜。
  叶良辅,杭州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我国第一所培养地质人才的专科学校 ——地质研究所。 1920年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次年获得地理学硕士学位。 1928年应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之聘,任该所研究员。
  1929年,这位共和国最年轻的地质专家,慕名来到青田,急切地想掀开青田石的红盖头。他和他的朋友张更、李璜一行三人,沿着小溪滩,到青田山口的大安、季山等村,进行实地考察,采集许多石材标本,鉴定了五十多个样品。发现青田石生成于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晚侏罗纪,主要是中高温金矿溶液与火山岩互起化学反应,由流纹岩与凝灰岩蚀变而成,主要成分是叶蜡石、绿霞石等。
  至此,一直以“图书石 ”、 “印章石 ”沿袭相称的青田石,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学名 ——青田叶蜡石。
  1931年,他们三人合著,发表了《浙江青田县之印章石》一文,这是近代有关青田石研究的第一篇科考论文,也是我们进入青田石核心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青田石是以叶蜡石为主要成分的石材,单斜晶系,通常成致密块状、片状或放射集合体,呈白色或微琏带浅黄色,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和珍珠状晕彩,硬度通常为摩氏 1度~摩氏 2度,具油脂感,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主要产在火山岩中的交代矿床。
  我国“三大印石”中,寿山石基本上属地开石、高岭石,昌化石也属高岭石;其他,如巴林石和长白石等,主要都由高岭石族矿物质组成。而青田石却在独特的环境中形成了叶蜡石独特的品质。
  诺尔人工合成叶蜡石矿物的科学试验证明:在多量水参与下,在氧化铝、氧化硅分子比为一比二或一比四,温度为摄氏四百度至五百度,压力为三百至五百四十个大气压时,可形成叶蜡石;而温度为摄氏二百五十度至三百五十度,压力为四十一至一百六十八个大气压时,则形成高岭石。
  青田石以其不同一般的生成条件,构造了它耐温、致密的独特性能。 “因耐温而便于对石章、石雕加温封蜡,不必顾忌因加温而影响石质,不会出现干蜡现象,故不必用油养护,便于保洁、抚摩、玩赏;因致密..少筋裂,色彩稳定,刀感脆爽,钤印时印石吸朱不渗油,印文特别清晰。”其中奥秘被夏法起先生一语道破。
  青田石绚丽的色彩来自于它内部所含的矿物质:含有氧化铁、黄铁矿的,就呈黄色、棕黄色、赭色;含有赤铁矿的,则呈红色、红褐色;含有钛元素的呈紫淡红色;含锰元素的呈紫色;含有机碳质的呈褐色至深黑色,绿泥石混入的则呈绿色,等等。另外,青田石中奇妙的花纹,也是在矿石蚀变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而形成的。
  在青田,山口、方山、周村等地叶蜡石矿规模最大。据地质测探,可供开采的叶蜡石储量约有六千六百万吨,但可用石雕治印的石材仅约占万分之五,其中上品者少之又少。

知识出处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

青山石雕是一种石雕艺术,起源于中国浙江省的青山村。青山石雕的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经历了明、清、民国、新中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传承。青山石雕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雕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充满动感和生命力。青山石雕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文化历史等方面。青山石雕制作讲究用料精良,技法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在,青山石雕已成为中国石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享有广泛的声誉和知名度。

阅读

相关人物

叶良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青田石
相关专题